首都為什麼選擇北京而不是西安或者其他城市?它當時有哪些優勢?

2021-01-12 歷史將會重演

1949年建國,當時中國人民解放軍已經席捲中國大陸,天津、南京、武漢、杭州,上海都是著名的大城市,北京(當時還稱為北平)成為最終的選擇。當時領導人為何選擇北京作首都,而不是其他城市呢?這確實是很具體的歷史問題,需要查閱當時的決策過程。我們只能談一談,當時北京被選中成為首都,有哪些優勢。

南京,作為六朝古都,又是民國首都,經濟發達,又有很多前政府僱員可以利用,這些都是它的優勢;劣勢在於國統區人民對新政權的支持力度成疑,歷史上以南京為首都的朝代又多是分裂小朝廷,關鍵是下場又不太好。排除。

從歷史原因來分析,北京是明清兩代的古都,在人們眼裡作為首都,名正言順,很容易被接受。無論是文化,還是政治、經濟、文化,北京都十分繁榮,所以,當初就把北京作為新中國的首都。

然後說說西安,西安基本位於目前版圖正中間,背靠大秦嶺,又有四個關隘可守,八百裡秦川,在古代人口少的時候,整個關中平原就可以養活都城裡的人口,故才有天府之國的美譽。到了唐朝中期,整個關中已經養活不起龐大的都城人口,只能從江南運來大量的糧食,但漕運最遠只能到洛陽,從洛陽到長安就只能走陸運,陸運不但成本高而且效率低。同時我國西部人口密度明顯小於東部,西安正好位於胡煥庸人口線的邊緣,故從經濟上和人口結構上來講就有些偏了,種種原因導致了不管是古代還是現代西安都喪失了競爭力。

哈爾濱從抗日戰爭結束後基本上就在中共掌控之中,若在此定都,因離蘇聯較近,若出現意外可及時得到蘇聯的援助和幫助。但位置太靠北,與全國各地相連動不是很方便。

試想新中國建都西安,估計對海洋的渴望遠遠達不到今天的地步。正是因為北京即強大又有危機,所以鼓勵中國要在陸上、海上都要建立強大的軍事力量,都有擴張的衝動,符合現代中國的需求。

相關焦點

  • 為什麼中國的首都選在北京,而不是西安,或者其他城市?
    建國之際,關於定都何處的問題擺到了領導人們的面前,南京、北京、西安、洛陽、上海,甚至延安和哈爾濱的方案都被提了出來。經過多番論證、篩選,北京和西安這兩座城市成為最後的競爭者。西安 西安確實是一個非常合適做首都的城市,從古到今,從經濟到文化,從古代歷史到近代史,西安與北京都是不相伯仲(可以說西安的歷史就是中國的歷史)。並且西安地理位置居中,交通便利,國防方面有很大的戰略縱深可以利用。但為什麼首都定在北京呢?
  • 1949年選擇首都時,有這11個城市入選了,最後為何定都北京?
    在中國幾千年歷史中,經歷了很多不同的朝代,每個朝代剛建立時都會面臨一件重要的事情,就是選擇首都。選擇首都是尤為重要的事情,需要結合當下的經濟、城市的交通、氣候等等各種各樣的因素來選擇。1949年新中國成立以來最重要的事情就是選擇首都,當時入選的城市有11個,為什麼會選擇了北京呢?
  • 北京為什麼是首都?而不是南京、洛陽等其他城市?
    從長安到洛陽,從南京到北京,為什麼會走出了這麼個路線圖?尤其是最後明清兩代定都北京。現在我們已經很習慣北京是首都了,但是細想一下,這個位置做首都其實是有問題的。首先,北京是在哪兒?那可是在長城邊上,長城是中原和草原的分界線,北京可就是邊塞。你看,在明朝的時候,只要長城一被突破,北京城就有被包圍的危險。為什麼一個大國要把都城放在這麼危險的位置?
  • 新中國選首都時,為什麼選擇北京作為首都呢?
    在中國幾千年歷史中,經歷了很多不同的朝代,每個朝代在剛建立時都會面臨一個很重要的問題,那就是選擇首都,首都需要結合當下的經濟、城市的交通、氣候等各種因素,1949年新中國成立時最重要的事情就是選擇首都,當時入選的有11個城市,為什麼最後選擇北京呢?
  • 1949年新中國選首都,為何最終選擇了北京?它的優勢在哪裡?
    十一個入選城市有哪些  1949年新中國建立已迫在眉睫,當時毛主席和黨中央反覆確認甄選出十一個城市作為首都討論,讓我們看看他們如何被淘汰的。這十一城市分別是哈爾濱,西安,延安,洛陽,開封,成都,重慶,廣州,南京,上海,北平。  北部重鎮哈爾濱曾一度確認為國家首都但由於太靠邊關被淘汰。  哈爾濱離蘇聯太近,雖然當時和蘇聯關係很好,但國家與國家之間沒有永遠的朋友,如果國際關係發生重大變化,很容易受到牽制,而且哈爾濱氣候寒冷,對於首都需要對全國調配的功能有一定限制,最終哈爾濱沒有入選。
  • 新中國選首都時,11座城市候選,為什麼最後選定北京?
    而選擇一個國家的首都,需要從很多方面去考量,包括政治、經濟、軍事、地理、歷史等等多方面。當然,我們都知道,最後選定了現在的北京作為新中國的首都。但其實,但是除了北京之外,還有廣州、上海、哈爾濱、西安、延安、成都、洛陽、開封、南京、重慶這十座城市。而他們則是因為各種各樣的原因被刷下來,北京成為了最佳的選擇。
  • 1949年選首都,共11個城市候選,為什麼最終定了北京?
    不為人所知的是:新中國建國首都首先之一是哈爾濱不是北京。當時哈爾濱是全國的工業中心,經濟基礎較好,且交通便利,而且當時離蘇聯老大哥比較近,可以背靠蘇聯,政治和軍事較為安全。當時中央警備隊已經開始分為兩部分,一部分去哈爾濱準備籌建首都事項,另外一部分留在黨中央。毛主席本人也比較喜歡哈爾濱「銀裝素裹」的大雪環境。
  • 當年新中國選首都時,共有11個城市參選,為何最終選擇了北京?
    不過這三個城市要求的國力不一樣,南京是其中所需實力最低的,接下來是蘭州,最後則是伊犁。而民國時期的都城選擇也正是聽取了孫中山先生的意見,最終確定在了南京。1949年,新中國成立,此時新中國的國力自然是要比民國時期高出不少。所以當時可供選擇首都的城市一共有是一個,分別是北京、哈爾濱、上海、廣州、延安、西安、洛陽、開封、成都、重慶以及南京。
  • 1949年新中國選首都,六個候選城市中,北京有怎樣的優勢被選定
    新中國建立前夕,首要任務就是選都城,當時主要有哈爾濱、西安、南京、北京、開封和洛陽,這些城市各具特色,各有優勢,1949年9月27日,確定北平更名為北京。從此成為中華人民共和國的首都。但最終選定北京之後,許多人為此感到好奇,為什麼是北京呢?
  • 我國若將重選下個首都,這三個城市最合適,不是上海也不是成都
    眾所周知,首都是國家的城市象徵。它不僅代表一個國家的政治中心和繁華中心。更是代表國家特色文化的意義。以我們國家為例。從明初開始,北京就是政治中心。後來,才成為真正意義上的首都,一直到現在它從未動搖過首都的地位。
  • 1949年選首都,一共有11個城市候選,為何最終定在了北京?
    北京,成為了每一個中國人心嚮往之的首都,而北京這個城市也因為共和國首都的身份而更加熠熠發光。 在1949年建國時,一共有11個城市是首都的候選,分別是北京,哈爾濱、西安、延安、開封、洛陽、成都、重慶、廣州、南京、上海,而最後之所以選擇北京,是有全面的考慮的。
  • 1949年定首都,在11城市中毛主席最中意的是這座城,不是北京
    要問我們國家的首都在哪裡?幼兒園的小朋友都知道,答案是北京。不管是在學齡前的兒歌裡,還是在畫冊上,小朋友們早早就知道了這個常識。但是雖然我們都是自小就知道北京是首都,那大家又知不知道為什麼新中國要選擇北京這座城市作為首都呢?當時有沒有別的城市作為候選呢?別的城市又為什麼落選呢?
  • 1949年選首都時,共有11座城市候選,為何最後選定了北京?
    當時,上海、南京、延安、哈爾濱、西安、洛陽、重慶、成都、開封、廣州、北平(北京)都是候選城市,最後只有北京勝出。那麼,北京有哪些優勢,才會獲得最後的勝利?其他的地方又有哪些優缺點?鴉片戰爭後,我國就一直受到外場的欺凌,又經八年抗戰和解放戰爭,國內具有作為首都條件的城市基本上都以千瘡百孔。所以,要想找到能夠滿足這三個條件的城市,其困難程度可想而知。那麼,北京為什麼會優選呢?
  • 1949年建立新中國,選新首都時有11個候選城市,為何選擇了北京?
    ——愛因斯坦導語:中國的首都在北京,歷史上北京也曾經作為一個國家的首府。有的人就會非常好奇,我們中國還有許多城市,同樣氣候非常的好,環境也很棒,很適合作為首府可為什麼偏偏就選擇了北京?就像西安古都以及南京都是中國歷史上的古都,選擇哪一個城市來作為中國的首都是很重要的一件事情,要經過很多人的討論,深思熟慮才能夠做出最終的決定。
  • 1949年選首都時,候選城市有11個,為何最終定在北京?
    近代時,我國首次使用"首都"這一稱呼是在建立民國政府的時候,那時第一座首都城市便是南京,從此以後,我國就一直沿用此叫法了。1949年,新中國成立,對所有國人來說,確定首都是當時擺在面前的頭等大事。當時共有11個城市進入候選名單,經過深思熟慮後,最終將首都定為了北京,這其中到底藏下了什麼重要原因呢?
  • 49年新中國定都時,北京憑什麼擊敗另外10個候選城市,成為首都?
    ——鬱達夫《故都的秋》 這是著名作家鬱達夫先生筆下的北京的秋天,北京在古代被叫做燕京還有一個名字是北平,當年朱棣在這裡起兵最終把侄子的天下奪了過來,之後朱棣選擇遷都,將國都從南京遷到了北京,建國後也是最終選擇北京作為首都。
  • 西安成中國唯一入選「世界十大古都」城市,為何不是北京?
    >這則通俗性科普網站十幾年前的短評舊文卻在近日再度被中國媒體報導後引起國民關注和網絡熱議議論的焦點是中國惟一入選「世界十大古都」的城市為什麼是西安而不是北京、南京或洛陽?西安最獨特的地方?與其他九個城市相比,古都西安最獨特的地方是它建都王朝最多,孕育了周秦漢唐四大帝國,形成了周豐鎬、秦鹹陽、漢長安和隋唐長安四大城址,規模最大,而其他古城往往只是一個或兩個帝國的都城,大多只有一個城址。因此可以說西安是十個古城中歷史影響最為廣泛和深遠的古都。
  • 古代王朝建都於北京有哪些風水依據?新中國為何也選北京為首都?
    北京是一座歷史悠久的城市,它被古代多個封建王朝定為都城,從春秋的薊國,到戰國的燕國,再到遼金時期的陪都,最後又是元、明、清三朝,以及現在的新中國,都選擇建都在北京。我國古人崇尚動土定居前看風水,在選擇都城時,恐怕會更加重視。
  • 1949年毛主席曾考慮這5個城市作為首都,首選不是北京,卻是此地
    毛主席 現在大家都知道新中國的首都是北京,但最開始毛主席選的首都理想之地並不不是北京為什麼會選擇哈爾濱呢?毛主席當時有自己的打算。哈爾濱當時是中國解放最早的大城市,也是中共中央東北局的所在地,而且哈爾濱位置上距離蘇聯比較近,當時和蘇聯的關係還不錯,可以得到蘇聯的援助,所以毛主席看中哈爾濱,而且想以後在這裡宣布新中國的成立。
  • 不以最大的幾個城市作為首都,來看看都有哪些國家
    我們國家的首都大家都知道是北京,北京有著悠久的歷史,與西安、南京、洛陽並稱中國「四大古都」,分別作為遼、金、元、明、清的國都,因此也被稱為五朝帝都。另外春秋戰國時期,北京作為燕國的首都,因為這個原因,在北京有很多名稱以燕京開頭的,例如燕京啤酒,存在一段時期的燕京大學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