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篇:東京都市圈地面公交發不發達?

2022-01-04 交通曉斌

收錄於話題 #東京交通系列 10個

東京都市圈,作為世界上軌道交通最為發達的都市圈,是交通行業每個規劃設計人員非常嚮往的地方。大家從不同的論文、網站資料了解東京都市圈的軌道交通,但是整體介紹東京都市圈交通系統的文章卻很少。

本號將以連載的形式,相對系統、全面的介紹東京都市圈,供大家參考。

今天,給大家介紹的是

第五篇:東京都市圈地面公交發不發達?

2010年以來,在全國各大城市進入軌道交通大建設時期,地面的常規公交客流效益越來越差。即使北京、上海這樣人口密度超級高的超大城市,地面公交在地鐵的擠壓下逐年下降。可以預計在今後的一段時間內,軌道交通建設大浪潮仍將持續,地面公交今後怎麼發展?是擺在城市交通管理者面前的一大難題。

北京、上海公交客運量與地鐵裡程的關係

本期講解東京都市圈的地面公交系統及歷年的常規公交變化,或許對我們大城市的地面公交發展有一定啟發。

【一】東京都市圈公共運輸體系   

東京都市圈(一都三縣)範圍內,都有自己的交通局,同時有各自的地面公交體系。公共運輸體系包括了地鐵、私鐵、JR鐵路,地面巴士,有軌電車等。

在公共運輸體系中,地面公交客運量是比較小的,日均客運量為458萬人次/日,僅佔到公共運輸總量的11%。如此人口規模(約3500萬人)的大城市,地面公交客運量還不如國內的北京、上海、廣州城市的公交客運量,僅和深圳、成都、武漢等城市公交客運量相當。

即使和巴黎、倫敦、紐約等國際大都市相比,東京都市圈地面公交在公共運輸系統中的佔比也是比較罕見的。比如倫敦都市圈,地面公交可以佔到整個公共運輸系統的50%。巴黎都市圈,地面公交佔整個公交體系的22%。

【二】東京都市圈地面公交構成

地面常規公交組成,如果按行政區劃來分,可分為一都三縣。其中東京都地面公交客運量233萬人次/日,神奈川縣地面公交客運量189萬人次/日,兩者佔東京都市圈的比例分別為42%和34%,而琦玉縣和千葉縣公交客流量較小,分別為65萬人次/日和64萬人次/日。

東京都市圈各行政區地面公交客運量

東京都市圈範圍內公交公司有很多家,不像國內大城市,都只有一家公交公司來運營。如果按運營公司來分,大致分為公營公交公司和民營公交公司(有點和鐵路分法有點類似,分為公營地鐵線路及民營鐵路),其中公營公交公司主要在市區範圍內運營,民營公交公司在郊區或者新城範圍運營。

東京都市圈主要幾家運營公交公司

其中東京都交通局下屬的東京都營公交公司,線路運行範圍主要在東京山手線範圍內,以及臨港地區,運營130條公交線路,公交長度740.6㎞,運營線路長度1085km,1484輛公交車,日均客運量63萬人次/日。

東急巴士公司作為民營公交公司的代表,運營206路公交線路,公交車輛931,從業人員1,707名,日均客運量約50萬人次/日,公交線路橫跨了東京都及神奈川縣。

還有西武公交公司,主要位於東京都西北方向。

其他的民營公交公司不再一一列舉。不過可以看出,一般民營公交公司都是伴隨著民營鐵路存在的,公交與私鐵兩者相互補充。

從東京都市圈公交定期乘客數量可看出,公營公交的定期公交乘客量相對較少,民營公交公司的定期乘客量相對較多。

【三】歷年地面公交客運量的變化

根據日本公交車統計年鑑,日本地面公交的高光時刻在1970年代,那時全日本的地面公交客運量高達100億人次/年,但是到了2019年僅剩下42億人次/年,僅為當年的42%。

我們從東京都營巴士客運量與地鐵裡程變化圖可看出,公交客運量頂峰時間在地鐵大規模建設初期(大約在1972年),日均客運量達到了130萬人次/日,但是隨著地鐵大規模的建設,都營巴士的客運量逐年下降,降到2010年的低值,約56萬人次/日,隨著軌道裡程的穩定,地面公交客運量有所升高,到2018年客運量達到64萬人次/日。

地面公交客運量的變化,其背後是交通出行工具的變化以及市民對交通方式選擇的變化。對於日本公交公司,不僅關心公交客運量的大小,他更加關注公交事業的可持續發展。根據日本公交協會的數據,日本70%的公交公司都是赤字運營,除了三大都市圈外的其他地區公交公司大多是赤字運營。

不過近幾年,隨著《地面公交活性化政策》(類似於公交振興政策)的實施,日本公營的公交公司收支率有所提高。

另外,除了三大都市圈公交收支相對平衡外,其他地區經營狀況都不是很好。

在歷年的公交客運量變化中,東京都營公交公司的一車一日平均載客量基本上維持在400-500人次/日。也就是說,隨著公交客運量的變化,公交公司會相應調整公交車輛的規模,以適應公交客運量的變化。

講了這麼多,那東京公交發不發達呢?

可以說,作為人口超大規模的城市,東京地面公交系統一點都不發達,主要是公交線路少,發車間隔大。客運量大的線路發車間隔也是10分鐘一班,另外公交線路都非常的短,東京都營公交平均線路長度也就7-8km,大多只能到周邊的軌道交通樞紐站,如果長距離的出行,還需要換乘軌道交通出行。

不過值得肯定的是,在公交運營中,各條線路各站點的運營時間也是相對準確的。比如東急線路涉05號線路,在平日(工作日)公交發車間隔在10分鐘左右,周末發車間隔在20分鐘左右。精確的運營時間,為乘客提供了「準時公交」,而準時公交的背後,是一個「暢通的地面交通系統」,這點是國內大城市所欠缺的。

涉谷站涉05線路公交時刻表

資料來源:

森地茂-東京都市區公共運輸與機動化政策,2012北京世界大城市交通發展論壇

日本國土交通省,平成22年(2010年)大城市交通普查首都圈報告

日本國土交通省,2019年度自動車輸送統計年報

日本公交協會,平成29年(2018年)公交事業の現狀

東京都交通局-運輸統計年報 https://www.kotsu.metro.tokyo.jp/

日本總務省統計局—東京都統計年鑑 http://www.stat.go.jp/index.html

未完待續,盡請關注!

如有錯誤,請批評指正。

———————————————————————

相關焦點

  • 東京都市圈的發展與治理
    日本是世界上最早提出「都市圈」概念並且對都市圈進行統一規劃和跨區域聯合治理的國家,在都市圈發展與治理方面積累了非常豐富的經驗。這其中,以東京都為主要核心城市的「東京都市圈」最具代表性。對東京都市圈的界定有狹義和廣義之分。
  • 東京、東京都、東京都市圈分別指什麼?
    作為無可爭議的亞洲第一大城市,東京面積龐大,人口眾多,時至今日已經與周圍的橫濱、橫須賀、埼玉和千葉等城市連成一片,共同組成了世界上最大的都會區之一——東京都市圈。「東京」是一個廣義的範疇,它是地名而非行政區,代指整個籠統的東京地區。在深入了解城市前,首先要了解「東京」的相關名詞。
  • 世行報告指珠三角超越東京都市圈躍居世界最大都市圈
    1月26日,世界銀行發布報告稱,珠三角城市帶已經超越了東京圈,成為世界上人口和面積最大的都市圈。這一由廣州、佛山、深圳及東莞組成的珠三角城市帶人口數已達4200萬人—比阿根廷 、澳大利亞或加拿大的人口還多—還不包括港澳地區。除此以外,京津冀、長三角等都市圈的規模和經濟量也在不斷擴大。
  • 東京都市圈的規劃演變與新城建設
    總體來說,東京都市圈很好地控制了各種問題的產生,實現了有序、高效發展,成為世界都市圈發展的典範,尤其對處在快速城市化過程中的我國都市圈建設具有借鑑意義。一、 東京都市圈規劃1.空間結構東京都市圈為典型「多核多圈層」的多中心城市結構,長34.5公裡的山手線環繞區域構成了東京都市圈的核心區域,呈放射狀分布的軌道交通、高速公路與快速城市公路構成了東京都市圈的骨架,在山手環線、武藏野半環線與軌道、高速公路交叉點、沿線分布著若干副都心與新城,共同構成了東京龐大的城市群。
  • 對照「東京都市圈」,北京都市圈該如何發展?
    【1】北京第一輪人口遷移將啟動從3環內向5-6環疏解北京六環內房價空間依然很大世界上最有名的「首都級」都市圈,應該非「東京都市圈」莫屬。東京都市圈一共分為三層:分別是東京都,小東京圈和大東京圈。
  • 城市會往何處去:東京都市圈空間結構演變的制度邏輯與啟示
    這篇文章借鑑了歷史制度主義和社會制度主義視角,分析東京都市圈空間結構演變的制度因素,在此制度不僅包括法律、法規等正式的制度,而且還包括政治家、規劃專業學者和社會大眾的觀念意識,而對影響空間結構的制度的分析,也不完全遵循制度理性主義思維,將制度的改變作為技術進步、公共選擇作用下的理性過程,而是認為規劃制度與空間結構不斷互動和調整,過程中既有規律性,也充滿偶然性和不確定性,不只是規劃影響空間結構
  • 都市圈洞察 | 變遷中的東京都市圈,變遷中的「新城」
    在中國已經步入都市圈時代的今天,研究東京都市圈的發展經驗顯得意義非凡。 東京是如何打造新城的?這些新城成功了嗎?未來都市圈需要什麼樣的新城? ——「多中心結構,讓東京留在了世界城市名單」 1、大中小城市協同發展的網絡化城鎮體系是都市圈空間演化的必然規律 東京都市圈的演化經歷了從無序到有序、從極核到網絡的歷程。
  • 都市圈觀察|逃離與回歸:從東京看超級都市圈人口未來
    Photo by Amos Bar-Zeev on Unsplash傻傻分不清楚:東京都、東京都市圈、首都圈東京都,日本一級行政區,相當於中國的省級行政單元。70年代經濟增速換擋之前,三大都市圈人口均呈現大規模淨流入特徵。之後,人口流入趨勢逐漸「分化」。大阪圈人口長期處於淨流出狀態,名古屋圈人口基本穩定,遷入與遷出保持相對平衡,東京都市圈則依舊保持人口淨流入態勢。截至2015年,東京都市圈、名古屋圈、大阪圈人口體量已佔據日本半壁江山,達到51.8%,其中東京都市圈比重更是接近30%。
  • 作為全亞洲最發達的城市,東京比北京上海強多少?看完值得學習
    但不可否認的是,即便中國正在加快發展的腳步,但東京依然是全亞洲最發達的城市,乃至全球都位列前茅。那你想過東京究竟有多發達嗎?以至於讓我們國家追了這麼多年,還是沒有趕超。今天我們就來一起剖析一下這座神奇的世界級都市。1.國際四大都市之一,GDP遠超上海1倍之多東京,不僅是日本首都,同樣也是全球經濟發展最為核心的城市之一。
  • 從東京都市圈看區域融合發展
    從東京都市圈看區域融合發展 2018年02月17日 09:55 來源:文匯報 作者:陳憲 字號 內容摘要:同處東亞的上海都市圈與東京都市圈,存在較多的相似性和可比性,如人口稠密、區位優越
  • 日本東京城市規模很大,那麼,東京到底有多大?來看看就知道了
    說到東京,只知道這是個世界發達城市,商業繁榮,人口眾多,城市規模很大很大,一個東京人一輩子也逛不完,這樣的超級城市真的不是很多,屈指數來也不過幾個而已。那麼,東京到底有多大?會比北京上海大多少呢?到過東京的人都被它的規模所震撼,整個東京一直到東京灣海邊,連成一片密密麻麻全是樓房,一眼看不到頭。這一景象在珠三角一帶也可能看到,可是珠三角還有不少山阻擋著,而東京除了富士山外,周邊就看不到什麼山了,感覺不一樣。從東京中心向外擴張,半徑70公裡範圍內的區域都是大東京都市圈。
  • 從東京都市圈軌道交通看雄安地鐵R1地鐵
    東京都市圈軌道交通給我們的啟示  事實上,如果只是從規劃方面來看,再詳細的分析,也沒辦法完全展現軌道交通對一個都市圈的影響作用。  因此,我們橫向對比一下國際領先的都市圈,通過它們的軌道交通發展脈絡來觀察未來R1地鐵的發展。
  • 帶你看東京都市圈人口變遷
    約好了哈,我們在4月24日周五15:00下午,直播雲遊東京都市圈,陪你去看城市生長,陪你一起聊圈裡的芸芸眾生。點擊此處觀看直播回放東京,不僅是日本的首都、全球城市金字塔頂端的城市,也是全球屈指可數的世界級大都市圈所在地。東京都市圈,作為日本三大都市圈之首,是日本乃至世界最大的城市集聚體。雖然日本早已進入人口減少社會,但東京都市圈人口卻逆勢增長,東京的年輕人都從哪來?
  • 日本發達的城市也不過如此,既光鮮又破敗,這是真正的東京
    東京一直都很美,很發達。是的,它是亞洲最大最發達的城市,也是世界上僅有的四個一線城市之一,這個面積超過2000平方公裡的大城市居住著1400多萬人,如果加上東京都市圈,東京將是一個人口超過3700萬的超級都市圈。
  • 帶你看東京都市圈城市的生長
    約好了哈,我們在4月24日周五下午15:00,直播雲遊東京都市圈,陪你去看城市生長,陪你一起聊圈裡的芸芸眾生。直播入口點擊閱讀原文直達。東京和周邊的那些新城東京都市圈的演化經歷了從無序到有序、從極核到網絡的歷程。伴隨整體規劃的調整及軌道交通等基礎設施的完善,東京都市圈從內到外不斷擴張,各城市間聯繫日漸強化。
  • 跟我一起發現你所不知道的東京(交通篇)
    之一東京都市圈的中心城市。東京市),亦可泛指東京都市圈江戶在慶應4年7月(1868年9月)改名為東京。這點不像國內那麼發達,不可以手機支付,出門必須帶現金或者卡。二、交錢辦交通充值卡如果不想一次次排隊準備零錢買票的話,可以選擇辦張西瓜卡或者別的卡,只要錢充夠了,每次過去的時候刷一下就好,而且這個卡公交車也可以刷,也算是比較便捷的一種方式了。
  • 東京都市圈軌道交通發展及其啟示
    東京都市圈軌道交通發展及其啟示劉龍勝(深圳市城市規劃交通研究中心,廣東  深圳   518034)摘要:研究東京都市圈發展歷程、相應各階段軌道交通發展特徵及其相互關係,對揭示軌道交通在都市圈形成與發展具有重要作用。
  • 東京都市圈之變 給中國產城生態什麼啟示?
    日本東京都市圈,也稱東京圈、首都圈,是日本三大都市圈之一,也是在亞洲具備發展領先性的巨型都市圈。日本東京都市圈具備亞洲國家典型特徵,包括「人多地少人口密度高」「大家庭文化」「重視傳統與集體福利」等要素影響,這都使得日本東京都市圈的規劃思路、發展結果對同為亞洲國家的中國具備較強的借鑑參考意義。  對標性的研究可以起到「知往鑑今,以啟未來」的作用,城市發展軌跡中往往存在普遍規律,從東京都市圈發展中吸取經驗教訓、挖掘發展機會,也對國內產城發展具備重要啟示作用。
  • 四川成都正式「對標」四大國際城市,以東京都市圈為主要學習目標
    近日,由成都規劃部門和自然資源相關部門聯合紐約、東京、倫敦、上海等國際團隊討論完成的《國際大都市規劃建設研究年度報告》出爐,在其中超過50萬字的報告裡,匯聚了幾乎4大國際知名團隊近一年時間的研究成果精髓,其中成都以這4大國際都市為研究探討目標,成都將會以日本的東京都市圈為主要的學習借鑑的目標,吸取國際都市圈的先進經驗
  • 東京都市圈與日本城市群建設的特點與對長三角一體化的經驗借鑑
    朱四明,野村綜研(上海)諮詢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合伙人日本在都市圈和城市群的建設中有相當多的成熟模式,同時也存在值得關注的經驗教訓,在長三角一體化過程中可以進行揚棄式的經驗借鑑,結合中國的區域一體化發展的現實與目標,可以更高質量地推動長三角一體化發展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