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江南,人們的心中第一反應是蘇杭。
青瓦牆、木雕梁、水流潺潺
這裡幾乎存著中國人最後的水墨夢
可若要在這夢裡,
尋一處筆墨最濃的江南
那揚州當之無愧。
在《揚州畫舫錄》中,清人劉大觀評述道
杭州以湖山勝,蘇州以市肆勝,揚州以園亭勝
三者鼎峙,不可軒輊
揚州園林以精湛的造園技巧
濃鬱的詩情畫意和工細雅致的藝術格調
成為中國古典園林重要組成部分
秦淮岸邊、梧桐之城
宮殿、深庭、古樓
南京自古就是園林勝地
雖然因兵家必爭之地屢遭戰火
但依然留存下了不少名園
如瞻園、愚園、熙園、玄武湖等園林
瘦西湖 攝影©沐雨
園景人發願推出
【中國古典園林志】系列研學
我們計劃用一年的時間
專門探尋藏在現代都市裡的古典園林
跟隨古典園林專家
和一群志同道合的夥伴
用文字和腳步
一起探尋藏在中國各地的古典園林
杭州、蘇州、無錫、揚州、南京、嶺南……
中國古典園林志第三站:揚州、南京。
9月5-9日,古典園林專家、浙江大學陳健教授帶隊,特別邀請東南大學顧凱教授、疊石大家方惠老師。五天四晚,江淮名園·揚州南京園林深度研學。
學術領隊
陳健,浙江大學藝術學院環境設計教研室主任,教授、博士生導師,古典園林專家,《造園》雜誌發行人。這十幾年來陳健教授和他的團隊做了很多園子的恢復,有夢溪園、芥子園、勺園、隨園,還有明代的寄暢園、安瀾園、文園等等。
顧凱,東南大學建築學院副教授,碩士生導師,中國風景園林學會理論與歷史專業委員會委員、秘書處成員,中國風景園林學會文化景觀專業委員會委員,傳統木構建築營造技藝研究國家文物局重點科研基地(東南大學)研究員,主要從事風景園林歷史理論與遺產保護的研究、教學及設計創作。
方惠,江蘇揚州人,疊石造山工匠。從事假山造園40餘年,堆疊假山100餘處,代表作是上海鮮花港假山等。出版著作《疊石造山的理論與技法》等。2002年被評為揚州市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疊石造山技藝代表性傳承人,2010年被評為江蘇省非物質文化遺產揚州園林營造技藝代表性傳承人。
行程精華
古典園林專家、浙江大學陳健教授全程帶隊講解
三場園林講座交流、多角度解讀;陳健教授《園冶導讀》,顧凱教授、方惠老師專題講座交流
揚州+南京、5天兩地深度園林研學
專家帶隊、小團出行,拒絕走馬觀花
高標準餐飲住宿,園旅專業服務品質
行程安排
9月5日:
○ 酒店集合,辦理入住 & 歡迎晚宴
9月6日:
○ 浙江大學陳健《園冶導讀》
○ 方惠老師疊石造山專題講座交流
○ 【何園】【個園】
9月7日:
○ 【冶春園早茶】【瘦西湖】【小盤谷】
○ 乘坐大巴前往南京 【秦淮夜遊】
9月8日:
○ 【熙園】【瞻園】【愚園】【芥子園】
○ 東南大學顧凱教授專題講座
9月9日:
○ 【南京博物館】【玄武湖】
○ 預計16:00解散,大巴統一送至南京南站
行程預告
揚州園林,素負盛名,在清代時就曾有「園林甲天下」的美譽。
雖不及蘇州園林規模浩大,卻更重景致構圖之精美。聽春雨、賞夏竹、掃秋葉、望冬雪,四時之景皆不相同。
掇山置石是中國傳統園林必不可少的造園要素,揚州因其貫通南北的水陸交通條件,使掇山置石藝術融合了江南掇山的靈秀,和北方築石的剛勁。
揚州疊石運用高度技巧,將小石拼鑲成巨峰,按石塊的大小、紋理,巧妙組合,勾帶連絡。清人即稱讚揚州疊石,有「揚州以名園勝,名園以疊石勝」之說。
位於揚州市內東關街北的個園,是在清代中葉壽芝園舊址上重建的,園內以竹石為勝。園名中的「個」字,就是取了竹字的半邊,園內假山更是號稱「四季假山」,遊園一周如歷春夏秋冬四季,是揚州園林中最具特色的一景。
因在建造時就有超出揚州其它園林之上的意圖,因此採取了分峰用石的手法,號稱「四季假山」。
個園 攝影©瑞雪
揚州的園林,又豈止個園一處。被稱為「晚清第一園」的何園,更是玲瓏秀巧。
何園位於揚州城東南徐凝門街,為清代光緒年間何芷舫購得吳家龍的別業「片石山房」,並擴建、增建而成,俗稱為「何園」。
何園最大的特色便是其串樓與復廊的構思之巧,把廊道建築的功能和魅力發揮到極至。1500米復道迴廊,四通八達,復道迴廊上的漏窗、空窗組成的花窗帶和中國少有的水心戲臺。
何園前後分「寄嘯山莊」、「片石山房」兩園。其中「片石山房」相傳為清初大畫家石濤和尚所擬構,園中奇峰為石濤疊石「人間孤本」。而「寄嘯」二字,則取陶淵明「倚南窗以寄傲」「登東皋以舒嘯」之寓意。
何園以湖石假山純石堆疊,構造出縱深起伏,外實中空,融合空靈通透與雄渾險峻的氣勢,技巧姻熟高超,在方寸之間上天入地,引人入勝。
「暮裡湖光總不同,一泓清瘦漾殘紅。「較之杭州西湖,瘦西湖則別有一種清瘦的神韻,漫步湖畔,便有萬般詩情滿溢。
若說洞庭是浩渺、太湖是壯麗、那瘦西湖便是柔情。要是趕巧遇上一簾煙雨,長堤岸柳隨風而動,五亭橋上仿佛有一曲簫聲傳來。紅楓、銀杏、垂柳、殘荷,好似是夢裡夢著的揚州。
瘦西湖 攝影©大鐵錨
小盤谷在丁家灣大樹巷內,系清代光緒三十年兩江總督周馥購得徐氏舊園重修而成。園內假山峰危路險,蒼巖探水,溪谷幽深,石徑盤旋,故而得名「小盤谷」。
園林小巧玲瓏,布局緊湊,山水亭閣交錯互生富於變化,疊石之山古樸而壯觀,小中見大,有深山大澤的氣勢。
在自然風光園林中,有樹、有水、有橋、有榭的不少,但如何巧妙地結合在一起,妙趣天然的就不多了,冶春園林是其中姣姣者,而在園內的冶春茶社,宛如在詩畫之中,此時再有一杯清茗入口,便最愜意不過了。
冶春茶社是一座色香味形並重的百年茶店,距今已有200多年歷史。冶春茶社以淮揚細點、小吃為主,選料嚴格、製法獨特,色香味形並重,具有濃厚的地方特色。
江南佳麗地,金陵帝王州。南京自古就是園林勝地,雖然因兵家必爭之地屢遭戰火,但依然留存下了不少名園。
明中葉後,南京經濟已臻繁榮興旺,各類藝術人才層出不窮,加上明皇都早已遷至北京,南京作為陪都,仿照北京官制,但又都是賦閒在家的虛職,忙於各自享受。同時還有一批大商人和大文人也生活在南京,故私家宅第建園已成必然之勢,宅園興盛,如火如荼,可考者竟達130多座。
至清代中葉又有增建修復,名園可考者達170多座,部分保留至今,仍有實物可鑑,如瞻園、愚園、熙園、玄武湖等園林。
瞻園是南京現存歷史最為悠久的一座古典園林,始建於明代,距今已有六百多年歷史。瞻園被稱為金陵第一園,江南四大名園之一。也是江南唯一的王府園林,始建於明代,園林內留存有宋代到明代的各類珍貴太湖石,園林造型別致,大氣中不失精緻。《新白娘子傳奇》和《紅樓夢》都在此地取景拍攝。
現在的瞻園,東部為天平天國歷史博物館,西部則為古典的江南園林,看上去非常完整。
瞻園平面圖(一期二期為建國後修繕處)
修整後東西園合二為一,才成為現在我們所看到的具有明清江南園林風格的「金陵第一園」。
值得一提的是,瞻園以假山聞名,8畝園林中,有近一半都是奇石假山,假山峻拔。
清人金鰲在《金陵特徵錄》中這樣描述,「瞻園以石勝,最高峰極峭拔。友松、倚雲、長生、凌雲、仙人、卷石亦名稱其實。石之下邃谷、集祥、伏虎、仙姑......垂雲諸洞,盤紆曲邃,足增幽況」。
瞻園 攝影©馬洪偉
前臨鳴羊街,後倚花露崗,愚園是真正隱於熱鬧市井之中的私家花園。
比起愚園,老南京人可能更熟悉「胡家花園」這個名字。清光緒年間,胡恩燮購下此地,築宅造園,正是在他的精心構築下,愚園才成了晚清金陵有名的私家園林。
這座江南風格的園林以「水石清淑」而著稱,集丘壑、竹林、池石等景色於一體,堪稱真正的「城市山林」。庭院深深,乍一走進愚園,並無法看到它的全貌。只有穿過曲折的迴廊,走到園的深處,才會驚嘆於它的別有洞天。即使有地圖,也很容易在一重又一重院落裡迷失方向。
愚園 攝影©唔哈
愚園 攝影©唔哈
清初名士李漁在江寧府城(今南京老城)的居宅芥子園,雖不及三畝,但「壺中天地」讓人流連忘返,《芥子園畫譜》《閒情偶寄》等傳世名著影響深遠。
芥子園非常有名,因為兩件事情,一,芥子園是李漁造的。李漁是一個名人,而且這幾年李漁被人們炒得特別火,好像他就是一個全才。李漁也自詡說,我能夠立世的是兩項技術,一個是造園,一個是戲曲。
另外一個很著名的原因就是,凡是學過畫畫的人都知道芥子園。學畫畫的人肯定臨過《芥子園畫譜》。正是在芥子園裡印的這個畫譜,來賣這個畫譜,因此芥子園就變得很有名氣。
還有一個特點,李漁開風氣之先,在造芥子園的過程中竟然還做了一個李笠翁在釣魚的雕塑,這個在中國古典園林裡也是很少的。
煦園位於南京總統府內,距今已有六百多年的歷史。為官式園林,又稱西花園,是一座別具特色的江南古典園林,與瞻園並稱為金陵兩大名園。
煦園小巧玲瓏,虛實相映,層次分明,是中國園林建築的代表之作。園內有夕佳樓、不繫舟、忘飛閣、鴛鴦亭等景點。
煦園以水為主,水體南北走向,平面如長型花瓶。在造園手法上,為了突破單一狹長的水體,故用舫、閣把水池自然分割成各自獨立又相互聯繫的三個部分。有分有聚,雖分實聚使中部形成較開闊的水面。南舫北閣遙相呼應,東榭西樓隔岸相望,花間隱榭,水際安亭,為水體最精彩的部分。
熙園 攝影©馬洪偉
報名須知
遊學時間:2020年9月5日—9月9日
主辦單位:園景人
遊學人數:30人以內,招滿提前封團
遊學價格:8600元/人。2人及以上同行優惠300元/人。另單房差+1500元。
註:包含4~5星酒店4晚標間;酒店早餐+8頓正餐;景點首道門票;空調大巴;每天1瓶礦泉水;導師、領隊及司導等費用;遊學包;旅遊意外險等費用。
報名方式:
電話:182 2138 2806(微信同手機號)
揚州南京園林深度研學之旅,今天你「」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