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時報記者 王艾冰)今年2月,「大連小夥」蔣文強誤入武漢,在武漢市第一醫院重症病房當上志願者。回家後,7月,家鄉大連再次出現新冠肺炎疫情。
蔣文強又一次穿上了防護服,走進隔離區,重新幹起了「老本行」:為隔離觀察人員送餐,同時做起保潔志願服務。蔣文強告訴健康時報記者,「大連疫情發生後,志願者群裡有隔離點需要志願者的消息,我想都沒想就報名了。」
蔣文強在大連做志願者第一天就收到了匿名卡片 受訪者供圖
「若有需,召必回」
大連的疫情發生後,朋友圈的一張醫護人員頂著烈日在戶外做核酸檢測的照片打動了他,讓他又想起了離開武漢時寫在醫院牆上的那句話,「若有需,召必回。」只不過這一次,是為了自己的家鄉,所以他選擇了第一時間報名。
報名成功之後,蔣文強來到了位於大連市開發區的一個酒店,這裡住著40多位確診病例的密切接觸者,「我來了之後,大家都認出我來了,知道我有保潔工作的經驗,就自然而然的又幹起了保潔的工作。」蔣文強說。
他口中的保潔工作,基本包含了隔離點所有的雜活,給每一個住戶送一日三餐、收餐,給公共區域消毒、幫前來入住的人員搬行李等等。
蔣文強告訴記者,「一直跟武漢的朋友以及當時認識的一些醫護人員保持聯繫。」好多武漢的朋友都主動聯繫我,囑咐我一定要注意安全」。
「這次報名來做志願者,提前告訴父母了。」與在武漢做志願者時不同,那時蔣文強最害怕的是被父母知道自己困在了武漢,在醫院的重症病房做保潔。而這次他告訴媽媽後,媽媽說,「你之前得到了那麼多幫助,應該站出來,回報社會。」
「剛剛穿上防護服,就已經滿身是汗」
「現在大連的天氣已經很熱了,每天剛剛穿上防護服就已經滿身是汗了。」除了正常的工作之外,「有經驗」的蔣文強,還會指導跟他一起做志願者的人們如何正確的穿脫防護服。
「穿的時候還好,但是大家脫防護服的時候,還是有些問題,所以我就會告訴他們一些正確的方法。」蔣文強說。總感覺自己身上有一種使命感,畢竟自己有一些在武漢的經驗,正好可以為自己的家鄉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由於每天都在隔離點工作,所以蔣文強只能住在隔離酒店旁邊的一個酒店,兩個酒店之間距離並不遠,走路就能到達。
「其實現在大連的情況還好,街上雖然比以前安靜了很多,但還是有正常的車輛流動,除了一些人員密集型的行業,大連其他行業基本上還在正常運轉。」他告訴記者,每天早晚從酒店的窗戶向外望去,還有很多人在距離隔離酒店有一段距離的公園鍛鍊身體。
據他觀察,現在大連市民的心態也都比較輕鬆,市民的配合度也很高,讓居家隔離就隔離,讓做核酸檢測就做核酸檢測,現在就是要大家在一起扛過這段時間。
「難忘,這輩子都忘不了志願者經歷」
回想疫情伊始,因為走錯車廂被迫在武漢下車的蔣文強,面對空蕩蕩的車站以及沒有賓館、也無法打車的武漢,因為「包吃包住」選擇留在武漢當志願者。
「難忘,這輩子都忘不了這段經歷了。」回想起自己的經歷,蔣文強告訴記者,被迫在武漢下車的蔣文強當時身上沒有食物、沒有替換的衣服,除了做志願者外,正是因為這些特殊的經歷,蔣文強在武漢也認識了很多朋友,他曾經說過,「武漢是一座一定會再回來的城市。」
他坦言,「我最開始其實很害怕,甚至多次想過走,但真的是走投無路了,才選擇留下來的。」蔣文強並不是主動去做志願者,可就在武漢疫情最嚴重的的時候,在武漢市的重症病房一待就是一個多月。
隨後,蔣文強受到了越來越多的關注,但他告訴記者,「我就是一個普通的人。」
從武漢回到大連後,蔣文強開了一個燒烤店。「開業快兩個月了,生意一直都很好。我知道好多人都是衝著我來的,但是我從沒有想著這個店要靠自己的人氣支撐,我最注重的還是食物的口味。」
現在蔣文強的燒烤店因為疫情關係,暫時關門了,他告訴記者,「因為我的燒烤店平時的人流量比較大,為了保證安全,我就主動停了。」
蔣文強說,現在基本上都不想未來的事情,就想著自己能夠出一份力,讓大連的疫情趕緊過去。
編輯:張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