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南到北,
我國都有製作乾菜、食用乾菜的習慣,
茄子幹、黃花菜、松蘑、
幹豆角兒、蕨菜、梅乾菜……
很多人都覺得乾菜的味道比新鮮菜濃鬱,
因為乾菜裡不僅有風的味道,陽光的味道,
還有時間的味道,人情的味道!
雖然幹蔬菜會隨著水分蒸發流失少量維生素和微量元素,但蔬菜曬乾後,胺基酸和膳食纖維會濃縮,使其味道更鮮美,更有助於促進消化。
今天飯小二請來的廚房達人關豔紅,是一個來自內蒙古的直爽姑娘,她有一道拿手好菜——紅燒肉燉幹豆角兒。
五花肉和幹豆角兒是一對好搭檔,
泡發好的幹豆角兒和五花肉慢燉之後,
幹豆角兒吸足了五花肉的油汁,變得綿軟油潤,
而紅燒肉也少了點油膩,多了些幹豆角兒的清香,
更加軟糯可口,令人垂涎欲滴!
下面就一起來看看,
這道美味究竟是如何製作而成的吧~
泡發乾豆角兒
幹豆角兒泡得好,燉肉格外香!關豔紅有一個泡幹豆角兒的獨家妙招,可以避免幹豆角兒變幹變柴,秘訣只有兩個字:快速。
幹豆角兒快速倒入燒好的開水中,快速蓋上鍋蓋,關火悶20分鐘左右。蓋上蓋子可以減少水蒸氣的流失,有利於幹豆角兒的泡發。
①把豆角兒從中間剪開到合適位置;
②把豆角兒一頭用線穿在一起,注意豆角兒之間要留出適當空隙,有利於豆角兒乾燥;
③在光照充足的地方晾曬。
在日照充足的地方曬乾豆角兒,比如內蒙古一般需要2-3天;北京日照時間相對較短,一般需要7-10天。
節省時間的小竅門:
①鹽殺。鹽撒在剪好的豆角兒上,加速水分流失,然後擠幹豆角兒的水後晾曬,一般3—4天就可以了。
②水殺。在豆角兒剪之前焯水,過涼擠幹水,然後豆角兒剪開晾曬,這樣也會加快幹豆角兒的曬乾速度。
鹽殺的口感和直接晾曬差不多,但是烹飪時要注意減少鹽的使用量;水殺的口感略差一些。
煸炒五花肉
幹豆角兒更適合用肥瘦相間的五花肉燉,把五花肉切成塊,備用。鍋內少油,放入五花肉、八角,煸炒至金黃色。
燉幹豆角兒
盛出一部分油,鍋中留適量的油,然後放入薑末、蔥末、料酒、醬油,翻炒均勻後,加水,放入泡好的幹豆角兒和鹽,燉40分鐘。
利用五花肉的油脂來燉幹豆角兒。幹豆角兒耐燉、吸油、口感好,在五花肉裡起到解膩增香的作用。
後熗鍋增香
出鍋前開大火,放入蒜末翻炒即可。
這道紅燒肉燉幹豆角兒,豬肉肥而不膩,豆角軟而不爛,具有濃濃的東北風味。特級大廚範玖炘則用四川的冬筍乾、廣東的梅乾菜燒制一道具有南方特色的梅乾菜筍乾燒魚。
梅乾菜和筍乾的美味,
不僅僅在於本身的鮮香,
更在於搭配不同食材所激發出的絕妙香氣,
不同烹飪方式所變幻出的獨特味覺體驗,
細細品味,似乎還能嘗出乾菜裡時光的味道!
下面就來看看,特級大廚範玖炘
是如何製作這道梅乾菜筍乾燒魚的吧~
處理冬筍乾
冬筍乾提前一個晚上用溫水浸泡,然後切成薄片,放入薑片、花雕酒一起上鍋蒸15分鐘左右。
加入花雕酒和薑片,可以激發筍乾的香氣,減弱土腥氣。
處理梅乾菜
梅乾菜提前浸泡,泡軟後輕輕撈出,用流水緩緩地衝洗梅乾菜,同時輕輕搓,重複多次,可以比較徹底地去除泥沙,之後擠幹水分。
然後梅乾菜幹炒3-5分鐘,增加梅乾菜的香氣,有利於吸收湯汁。
煎鱸魚
用廚房紙巾將鱸魚擦乾之後改刀,然後順著鍋邊,將魚放入油鍋中炸,成形之後翻面繼續炸。煎至兩面金黃後撈出。
燒鱸魚
鍋內少油,放入蔥、姜、蒜、梅乾菜、冬筍乾翻炒,加入醬油,等聞到蔥香味後加入熱水、花雕酒,然後把魚下鍋,加入胡椒粉、白糖、醋,轉中小火燜5-6分鐘。之後改大火,轉一轉鱸魚,撈出備用。
在這個過程中,一般不用給魚翻面,可以趁湯汁比較多的時候,舀一些湯汁澆到魚身上。
鱸魚裝盤
大火接著收汁,湯汁變得黏稠後,淋到鱸魚上。然後在鱸魚上依次放上切好的紅辣椒、蒜末和蔥末。
另起一鍋,放入豬油和植物油,比例是1:1,燒到七八成熱,淋到鱸魚上即可。豬油可以增加香氣。
梅乾菜與筍乾香氣撲鼻,令人胃口大開,咬上一口魚肉,鮮嫩多汁,唇齒流香,整顆心仿佛都被治癒了!
如果說鮮品代表著鮮嫩、希望和生命,
那麼,幹製品裡的褶皺裡則訴說著
被歲月留駐的風雨、感動和驚喜,
如果你想品嘗一下時光的味道,
想感受一下歲月的沉澱,
不如就試試這兩道由乾菜做成的美味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