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遊札記:說一說清河縣的武大郎

2021-01-09 齊魯壹點

文:東方雨暑假某一日,百無聊賴,一好友突然造訪。聊至興濃處,提議周邊自駕遊,遂乘興驅車百公裡外清河縣,尋訪梁山好漢——打虎英雄武松故裡,不成想,卻聽到一樁有關武大郎的故事 『清河縣』 清河縣地處河北省中南部,隸屬邢臺市,面積502平方公裡,特色經濟為羊絨製品,被譽為"中國羊絨之都"。 歷史上,漢高帝置郡,後改為國,元帝永光後為郡,治青陽(今清河東南)。元帝後轄清河、棗強、故城,南宮、臨西、威縣各一部分,及山東臨清、夏津、武城及高唐、平原各一部。東漢又改為國,移治甘陵(今河北臨西縣)。晉以後轄境縮小。劉宋永初元年(420年)至劉宋泰始四年(469年)置清河郡,原屬青州,宋元嘉年間僑置冀州。泰始四年(469年),宋失青、冀,處於宋魏邊界的清河郡為北魏據,北魏仍為郡。北齊移至武城(今清河西北),隋開皇初廢。大業及唐天寶、至德時又曾改貝州為清河郡。 『武大郎墓』 武大郎的故鄉在清河縣武家那村。1992年冬,武氏族人挖掘武大郎墓,從其骸骨斷定武大郎實際身高七尺,經科學推算,按現代人標準,武大郎身高起碼在一米八以上,與《水滸傳》中「三寸丁谷樹皮」的武大郎描寫可謂差之千裡,不僅令人錯愕。 再看看武大郎墓碑是怎麼寫的:「武公諱植字田嶺,童時謂大郎,暮年尊愛四老,公之夫人潘氏,名門淑媛。公先祖居晉陽郡,系殷武丁後裔,後徙清河縣孔宋莊定居。公幼年歿父,與母相似,衣食難濟。少時聰敏,崇文尚武,尤喜詩書;中年舉進士,官拜七品,興利除弊,清廉公明,鄉民聚萬民傘敬之。然悠悠歲月,歷歷滄桑,名節無端詆毀,古墓橫遭毀劫,令良士賢婦飲恨九泉,痛惜武公,以示後人,是為銘記焉。」 『民間故事』

這清河縣的武大郎不僅確有其人,而且還做過陽穀縣的縣令,是位清正廉潔、百姓擁戴的好官。只是故事發生在明代,而非北宋。 一位當地老者告訴我們:武大郎,姓武名植,字田嶺,乳名叫大朗。父母早亡,自幼家貧,是清河縣一位讀書為官的賢達之人。 武植金榜題名,中了進士,當上縣令,任職陽穀縣。在任期間,興利除弊,清正廉明。 晚年榮歸故裡,安度晚年。 武大郎夫人潘金蓮,出身名門,還是位大家閨秀,知書達理。早在武大郎未中進士前,潘金蓮就不顧家人反對,多方接濟武大郎。武大郎金榜題名後,這段良緣才修成正果。 武大郎年少時,身孤家貧,也曾受到過同窗好友黃堂的接濟。後來,黃堂家的房子失火被燒,便去投靠當了陽穀縣令的武大郎。 武大郎是位勤政愛民的好官,天天忙於公務,無暇顧及黃堂。 黃堂在武大郎家住了許多日子,武大郎既不抽空相陪,也不提資助之事。黃堂感到遭受冷落,嘆息世態炎涼,不免意懷不滿,心生怨恨,一氣之下不辭而別。 一路上,黃堂越想越生氣,就有了造謠生事,報復武大郎的念頭。他不停編排武大郎夫婦諸多不是,四處散播武大郎和潘金蓮在陽穀縣的所謂「醜事」,每到一個村莊,就在樹木或牆壁上張貼「小字報」,詆毀武大郎夫婦聲譽。 而當事人武大郎和潘金蓮卻還蒙在鼓裡。 待黃堂回到家中,卻發現家裡已蓋起新房。妻子告訴他,這是武植派人修建的,黃堂一時目瞪口呆,懊悔不已,但影響已無可挽回…… 『千古奇冤』 黃堂散布的謠言一傳十,十傳百,最後被寫書人施耐庵聽到了,信以為真,並寫進了《水滸傳》。

由於《水滸傳》影響力太大了,幾百年來,國中百姓觀念根深蒂固,都認定武大郎就是「三寸丁谷樹皮」的模樣,要想翻身改變,任你武家如何解釋,都無濟於事。此事還演繹出「武潘兩家永不結親」的歷史謠傳。

這事件,雖然施耐庵後人寫詩道歉,但也於事無補。近代,武氏後人挖掘其墓,尋求實證,又修建祠堂,修繕墓地,發文闢謠,以證視聽,但收效甚微。

就這樣,武大郎由儀表堂堂的七尺男兒被編排成身材短小、相貌醜陋的殘疾侏儒,冠以"三寸丁古樹皮"的卑賤惡名,由一位愛民如子、頗有政績的縣令被編造成走街串巷、沿街叫賣炊餅的小商小販;而大家閨秀潘金蓮,由知書達禮、品德賢淑的縣令夫人被汙穢成放浪成性、毒殺親夫的惡女人,被世人唾棄、辱罵。

惱人的是那黃堂,小肚雞腸,不明事理,無事生非,攜私報怨,惡語中傷,汙人賢名,實是無德荒唐之人。 即使明了事實真相的人十分同情武大郎夫婦,並為其叫屈喊冤,但又能如何?世上又有幾人能相信此事,辨別真偽呢? 看來這樁千古奇冤的案子真的無法昭雪了!

本文內容由壹點號作者發布,不代表齊魯壹點立場。

相關焦點

  • 清河縣武大郎墓:甲乙雙方各執己見!求解此武大郎可是彼武大郎
    記得之前好像是行駛在大廣高速的時候,曾在路邊看到了一個旅遊景點標識牌,內容為「武大郎墓」……當時腦子快速轉了好幾圈,也沒大想明白這是咋回事兒,到底是「名人」效應,還是「人名」效應呢?就知道這裡面一定有故事。從導航中搜索「武大郎墓」四個字——還真有這個景點!
  • 武大郎夫婦被蒙冤,水滸傳道歉,實際郎才女貌、武大郎1米8,有四個兒子
    武大郎夫婦被蒙冤,實際上郎才女貌、武大郎1米8,有四個兒子,《水滸傳》作者後人向武、潘兩家已道歉。武大郎,原名吳春來,後隨母姓,改名武植,字大郎,河北清河縣人。從小父母雙亡,含辛茹苦將兄弟武松撫養成人。以賣炊餅為業,娶妻潘氏金蓮,原住清河縣,後移居陽穀縣紫河街。原型實為清河縣縣令:不過後來有考古在墓中發現武松和武植相差幾百歲,也就是說不是同一時期的人。
  • 《水滸傳》武大郎和潘金蓮結婚那麼久,為什麼沒留下一兒半女呢?
    《水滸傳》中,武大郎為何沒留下一兒半女,筆者認為有兩個原因,一是潘金蓮根本就不給武大郎上床的機會;二是潘金蓮患有不孕不育症!所以說這潘金蓮就是一個赤裸裸的顏值控。而武大郎呢?「身不滿五尺,面目生得猙獰,頭腦可笑,清河縣人見他生得短矮,起他一個諢名,叫做「三寸丁谷樹皮」。」這樣的一個醜男怎麼可能讓潘金蓮這個顏值控心甘情願與他同床共枕?所以自打被大戶強嫁給武大郎之後,這潘金蓮根本就不讓武大郎近身。
  • 武二郎叫武松,武大郎叫什麼?難倒專家一片
    2、武大郎武松這條路走不通,我們就只有直接從武大郎身上入手,歷史上清河縣真有一個叫武大郎的人嗎?您別說,還真有,而且,相似度達到了90%,他是誰呢?據《清河縣誌》和現存的清河縣武家那村武植墓墓志銘記載得知:清河縣確實有過一個叫武大郎的人,明初人士,和《水滸傳》成書時間接近,他的妻子也姓潘,其子孫一直延續到現在。只不過,這個武大郎和《水滸傳》中的武大郎相去甚遠。
  • 武大郎為何會戴上三寸丁穀皮的「桂冠」?
    武大郎在《水滸傳》第24回出場,書中交代,武大郎,身高不足五尺,面目醜陋,滑稽可笑。我們常說堂堂七尺男兒,可見七尺是普通男子的身高,那麼七尺有多高呢?而武大郎不足五尺,大約只有125釐米,和低年級小朋友差不多高,確實太矮了。武松身高八尺,一米九幾,他的大腿都比武大郎身高要高,這從遺傳學上講,似乎不符常理,合理的解釋是武大郎得了侏儒症。
  • 河北發現武大郎墓地,考古挖開後:原來我們被施耐庵騙了600多年
    小說中對武大郎的描述是這樣的,「這武大郎身不滿五尺,面目醜陋,頭腦可笑,上身長下身則短;清河縣人見他生得短矮,起他一個諢名,叫做三寸丁谷樹皮。」 武大郎無意間娶了妖豔妻子潘金蓮,未曾想由此招來橫禍,以至於被毒殺。我們知道,小說人物再虛構,也會有一部分來自現實,可《水滸傳》中的武大郎跟歷史上真實的武大郎有著天壤之別。
  • 武松是「武二郎」,武大郎叫什麼?1946年考古發現,揭開大郎身世
    《水滸傳》中描述的武大郎,與武松有著天壤之別。武松「身長八尺、儀貌堂堂,渾身上下,有千百斤氣力」。而武大郎「身不滿五尺,面目醜陋,清河縣人見他生的短矮,起他一個諢名,叫做『三寸丁谷樹皮』。」同是一母所生,如何會有如此大的差別呢?影視劇裡,當王婆第一眼看見武松的時候,也是發出了同樣的驚嘆。
  • 武大郎原名叫什麼?24年前就已揭曉,但很難讓人接受
    武大郎叫什麼名字?對於這個問題,資深的水滸迷或許都無法回答,因為,武大郎就叫武大郎,《水滸傳》從頭到尾都沒有提過他的名字。然而,在1996年,武大郎的身世卻「揭曉」了。揭開武大郎身世之謎的「證據」來源於清河縣的一座武大郎墓,這座墓的墓志銘是這樣描述的:「武公諱植字田嶺,童時謂大郎,暮年尊曰四老。公之夫人潘氏,名門淑媛。公先祖居晉陽郡,系殷武丁後裔,後徙清河縣孔宋莊(今武家那村)定居。
  • 本是親兄弟,為何武松高8尺,武大郎高5尺?此墓挖開真相大白
    (一)《水滸傳》和《金瓶梅》裡的武大郎形象 我們對武大郎和潘金蓮的形象定位主要靠兩部書,即《水滸傳》和《金瓶梅》。水滸裡的武大郎「身高不滿五尺,面目醜陋,頭腦可笑」,清河縣人見他生得矮小,都叫他「三寸丁谷樹皮」。他靠賣炊餅度日,日子過得不好。
  • 七尺男兒武大郎這些年被黑得好慘
    真實的武大郎是什麼樣子的呢?武大郎,姓武名植,山東省清河縣人,從小聰穎過人,崇文尚武,他相貌堂堂,少年得志,高中進士,時任陽穀縣縣令,一生清正廉潔,是一個人人愛戴的好官。他有一個好友叫黃堂,他是和武大郎一起趕考時落選之人,他曾經資助過貧困時的武大郎。
  • 【民俗拾趣】清河炊餅說古今
    在與清河縣有關的小說《水滸傳》《金瓶梅》和《三遂平妖傳》中,都提到了炊餅一詞。然而,炊餅究竟為何物?因《辭海》中無此詞條,書籍中亦無明確描述,所以,長期以來,專家、學者們各抒己見,爭論不休。總的歸納起來,具有代表性的說法有以下幾種,即蒸餅說、饅頭說、點心說和燒餅說。我認為,那時的炊餅就是如今的饃饃。
  • 水滸傳:武大郎跟潘金蓮結婚這麼久,為什麼沒能留下一男半女?
    一、老祖宗早就教育過我們,有句俗語叫「醜妻近地家中寶,駱駝單走羅鍋橋」,說的就是這個道理。這句話的意思是說,家中有醜妻,別人就不會惦記,自己就能放心,也能安心做事。按照《水滸傳》中的說法,武大郎的形象實在是不咋地:「身不滿五尺,面目醜陋,頭腦可笑,清河縣人,見他生得短矮,起他一個諢名,叫做『三寸丁谷樹皮』。」「三寸丁,谷樹皮」,不要想歪了啊,可不是指他的丁只有三寸。
  • 武大郎為什麼會戴上三寸丁穀皮的「桂冠」?看看潘金蓮就知道了
    《水滸傳》中武大郎登場之時,就有一個對武大郎的介紹,說他身不滿五尺,相對於武松的八尺之軀,真不能相信他們是一個父母生的。個子矮就算了,還面目醜陋,上身長,下身短,當地的清河縣百姓,見武大郎這樣的怪胎,也是比較好奇,就給他起了個外號,叫「三寸丁谷樹皮」。
  • 武松如何看待潘金蓮,十個字說得明明白白,卻被惡意誤讀
    因為就在他就任都頭沒過兩三天,他在街上遇上了一年多未見的哥哥武大郎,並見到了嫂子潘金蓮。與武松相貌堂堂相比,哥哥武大郎的模樣實在是有礙觀瞻。身不滿五尺,面目醜陋,頭腦可笑。清河縣人見他生得短矮,起他一個渾名,叫做三寸丁谷樹皮。不過,傻人有傻福。清河縣一大戶人家將年輕貌美的使女潘金蓮白送給了武大郎,這武大郎喜從天降,忽然間有了老婆。
  • 水滸傳:潘金蓮毒害的武大郎,為什麼乾娘王婆卻落得被剮的下場?
    首先看潘金蓮,剛才也提到了茶館就是陽穀縣輿論集中地,當初武大郎離開清河縣來陽穀縣就是因為潘金蓮好偷漢子。平時兩個縣來往的人們跑到茶館喝個茶,一抬頭,咦,這家饅頭店怎麼這麼眼熟,裝修風格也跟清河縣的這麼像?再一看,哎呀,原來是武大跑到這裡開店了,我跟你說,這個武大啊,可是走了狗屎運……巴拉巴拉,王婆自然也就了解個清楚了。
  • 西門慶:我和潘金蓮不得不說的故事
    我的弟兄們告訴我她是武大郎的老婆,他們這麼說的時候眼神怪怪的,我立刻就明白他們的意思了,「武大郎的老婆」這個名詞在清河縣很有名,它象徵著極致的下賤和淫蕩,傳說這個女人曾經同時和七個男人性交,而武大郎就在旁邊看著——他是個半身不遂的殘廢。茶館中的每個男人都向我吹噓他們曾經上過潘金蓮,包括我身邊的兄弟。他們把她身上的每一個部位都說的惟妙惟肖。  當時我很想殺人。
  • 為什麼將它用作武大郎的外號
    在水滸中還有一個人的外號很奇怪,他就是武大郎,作為武松的大哥,他和武松從長相身高能力各方面都呈現出兩個極端。水滸中對武大的描述是這樣的:原來武大與武松,是一母所生兩個。武松身長八尺,一貌堂堂,渾身上下,有千百斤氣力,不恁地,如何打得那個猛虎?這武大郎,身不滿五尺,面目醜陋,頭腦可笑。清河縣人見他生得短矮,起他一個諢名,叫做三寸丁谷樹皮。
  • 武大郎飄流記,太經典了!! 哈哈
    武大郎飄流記1、話說潘金蓮愛上西門慶後,武大郎很生氣,但他也實在沒辦法。打吧,打不過西門慶;說吧,潘金蓮又不聽。士可殺不可辱,一氣之下,武大郎決定投黃河****。3、漁民們大喜,奔走相告,說是島上來了1個高大、英俊、威猛的男子,咱們祖祖輩輩都矮,要利用這位先生的身高優勢來改良咱們的人,推他為咱們的國王。
  • 寶哥把韓茜茜說成潘金蓮,自己像是武大郎,喝完藥後睡得很香
    一說到旭旭寶寶相信很多網友都知道他,在鬥魚人氣相當高,而且旭旭寶寶也有一堆口頭禪,像什麼「套你猴子」更是成了旭旭寶寶的標籤,看他直播也是笑得合不攏嘴,直播風格非常幽默有趣。最近寶哥在一次直播的時候也是先跟水友們道了歉,直播間也是說了一些原因,自己因為在調養身子會喝一些重要,經常睡不醒,有時候看電影能看個半小時,但是喝完中藥之後剛看完廣告就睡著了,然後就打了一個比喻,說嫂子韓茜茜成了潘金蓮,自己像是武大郎,大朗喝完藥之後睡得很香睡不醒,直播間瞬間彈幕也是裂開了,寶哥竟然這樣子比喻,要是嫂子看到之後會不會直接又二胎警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