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開學季,難捨離別「戲碼」持續上演,「馬斯洛需求」為你解惑

2020-12-15 貝貝豆育兒課堂

「文/貝貝豆(原創文章,歡迎個人轉載分享)」

我們看到在幼兒園開學季,會有這樣的場景,幼兒園門外站著很多家長,探個頭看著自己的小朋友,幼兒園裡哭聲一片,此起披伏。有的哭10幾天,有的哭兩天,有的從早到晚,一直哭說我要找媽媽,一直問媽媽什麼時候會來接我,哭到吐。這就會典型的幼兒分離焦慮。

幼兒入園焦慮是很多家長都十分關注的問題,所謂「兒童分離焦慮是指兒童對與其依戀對象分離產生的過度焦慮情緒。」

分離焦慮的主要表現,聽聽孩子內心的感受,你家孩子是否處於其中?

過分擔心依戀對象、自己最愛的人受傷害或者永遠離開自己。有的孩子擔心父母是不是會發生事故、擔心父母不回來了。長期處於這種擔心之中。因不願離開依戀對象而不願意上學。孩子有的能表達的:就會說我不要上學,我不要和爸爸、媽媽分開。害怕與依戀對象分離而不出門。孩子經常去哪也不願去。經常不睡覺,如果沒有媽媽爸爸陪。經常在夢中和自己依戀對象分離。經常會做噩夢夢見和自己的心境分來。分離後,會經常發脾氣、煩躁、耍鬧、痛苦。有的小朋友去幼兒園不讓家長離開,一直哭鬧。分離焦慮的幾種類型,大體分為生理失控型、哭鬧型、粘人型、戀物型

生理失控型:會伴有尿床、尿褲子、免疫力低下,有些孩子扁導體發炎、發燒發熱等身體症狀。

哭鬧型:這種類型的小朋友情緒很難控制,一直邊哭邊喊找媽媽,我要我的媽媽。

粘人型:在幼兒園孩子可能表現一直和自己喜歡的老師在一起,非常粘著老師,不願老師不在他的身邊和視野裡,否則便會很焦慮。

戀物型:孩子會對自己在家玩的玩具或者物品戀戀不捨,不允許任何人觸碰,從來不放下,一直放在手裡。

幼兒分離焦慮現象很常見,馬斯洛理論印證和需求有關

從心理學角度分析孩子焦慮心理。馬斯洛需求告訴你孩子分離焦慮背後的心理。幼兒分離焦慮是一種很普遍的現象。

美國社會心理學家、人本思想代表人物馬斯洛理論來說:人有生理需求、安全需求、自尊需求、自我歸屬需求(愛的需求)、自我實現的需求。當我們生理需求缺失、安全感缺失、自尊缺失、無法自我實現時我們會焦慮不安。主要原因如下:

★生理需求

包括空氣、陽光、水、衣食住行、等等人類生存的基本需求,低年齡的孩子在家裡都是父母餵著飯,可是在幼兒園老師不可能針對每個學生細緻入微的照顧,幼兒最基本的生理需求餓了,渴了,困了,累了她們不會直接表達,就會產生、積壓負面的情緒,表現為哭鬧。老師和家長首先了解這點孩子有沒有被滿足,這是孩子的基本需求。

★安全需求

包括生命安全、健康等安全的需求,可是孩子進入幼兒園來說對他來說是一個陌生的環境,這種新環境會讓他產生最初的不信任、害怕、排斥的心理。孩子會有很強烈的不安全感,會產生焦慮情緒。

★愛和歸屬的需求

小朋友也需要一種歸屬感,在這個世界哪裡屬於我,我又屬於哪,孩子也會有這樣的想法,也有被愛的需求,包括親情、友情、愛情等方面的需求,在兒童的世界裡他們渴望被愛、渴望有自己的朋友圈。

尊重需求

從內而言有自信,能夠獨立自主;從外部就是希望獲得別人的認可和評價,當然孩子也有這兩方面的需求。所以要老師在校園裡充分關注每個孩子,讓孩子覺得自己被認可、被關注、被尊重。如果孩子感受不到這些,孩子就會焦慮。

★自我實現的需求

孩子小的時候也需要自我實現,他們需要自己設立目標,最終目標實現,若果他沒有達成自我設計,孩子會焦慮。

用恆心關愛,幫助寶寶健康的度過幼兒園階段

樹立孩子的自信和獨立的品質

孩子的自信和獨立是需要引領的,比如小的時候給孩子在玩的時候讓孩子自己給自己設立目標,讓它一個個實現,一個個達成,孩子會從中體會自我實現的感受,。

子會有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自己能做、自己喜歡做、自己能做好的思維,慢慢讓孩子有獨立和自信的品質。獨立與自信不僅是孩子需要的品質,也是成人的品質,是建立良好的心理、健康的心理狀態,陽光的生活方式的重要保障。這會為孩子打下很好的基礎。

培養孩子的社交能力

孩子的社交、交際能力,讓孩子形成自己和別人相處的方式、溝通的方式、讓孩子自己去交朋友、去處理和不同人的接觸,孩子的適應能力會非常好,不會對陌生的環境、陌生的人相處產生內心的餓恐懼。

建立孩子陽光、正能量的心理狀態

給予孩子愛,給予孩子自我表達的空間、耐心的陪伴、讓孩子從小感受到愛的環境,按照埃裡克森發展心理學理論說:孩子2-3歲時安全感的形成時期,這時候孩子需要足夠的安全感。給她足夠的愛,同時,讓他充滿正能量,他相信這個世界的美好,不要給孩子負面思維讓他對這個世界充滿著恐慌。要有一顆勇敢的心,讓孩子去冒險、去挑戰。滿滿的正能量。

尊重孩子的個性

這使得孩子從小有自信,讓人覺得自己被認可,孩子也會自信、陽光、不要你扭曲孩子的個性。

給孩子描繪藍圖

讓孩子覺得幼兒園的美好。比如說描述幼兒園裡的集體遊戲,感受大家快樂的氛圍,集體生活的樂趣會讓寶貝們體會到。

推薦兒童豐富多彩的繪本,比如《一起去挖紅薯》——引導孩子愛上自然、愛上健康飲食。《坐著大巴去郊遊》——讓小朋友看到一起集體郊遊的場景,會被感染、會充滿了對幼兒園的嚮往。《預備——跑!》——孩子可以看到團隊精神和協作意識。《比比誰的膽子大》——培養孩子的勇氣和膽量。《第一次住幼兒園》——培養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和獨立性。《奶奶,你真棒!》——引導孩子尊敬老人、親近長輩離。《我們永遠是朋友!》——讓孩子知道幼兒園裡會交到好朋友。

開設品牌課程

——走進人

是以經典的兒童文學為載體。通過教育戲劇的手段,打通孩子的對人對事的看法,樹立良好人格和品格。通過集體團隊活動讓每個孩子都參與、了解。

——走進自然

玩沙子、玩水、戶外積木建構、做沙雕堡,撿樹葉畫畫,撿石頭子做工藝品、攀援樹屋,百草園、就是一片「小童天地大同世界」。兒童和自然就是有著緊密的聯繫,兒童喜歡自然,在自然裡是最放鬆、最本真的狀態。

走進自然、走進朋友、走進集體,用馬斯洛解決孩子的焦慮,快樂陽光每一天!

去幼兒園,為什麼要去幼兒園,從懷抱走出的寶寶要開始學著和老師和同學相處,他們要面臨很多挑戰。孩子會不安,會焦慮,甚至產生牴觸情緒。

帶孩子走進幼兒園,走進自然、走進朋友、走進集體生活?馬斯洛理論從人的五方面的需求說明了人,孩子也一樣也會有這樣的需求,當需求不滿足便會焦慮,家長們要學會用馬斯洛理論解決孩子的分離焦慮。

寶媽們,你家孩子有分離焦慮的反應嗎?嚴重嗎?你是如何處理的?分享你的故事一起討論,更多母嬰育兒知識請關注我們,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點讚或分享給更多的人

相關焦點

  • 馬斯洛需求的層次輪迴
    馬斯洛是20世紀美國一位赫赫有名的社會心理學家、人格理論家。他最著名的就是開創了一套「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學說。在這套理論學說裡面,他把人類的需求分為:生理需求、安全需求、愛和歸屬感、尊重和自我實現等五個類別。
  • 開學季,幼兒園安裝幼兒專用型直飲水機,確保幼兒飲水健康
    又是初秋日,又見麥兒黃,片片落葉掩不暇我的脈脈凝望,要開學了。金秋9月即將來臨,各大校園均在為開學做足準備,月亮灣山莊新建幼兒園更是全方位打造,各項設施一流,園區環境布置優雅。該幼兒園毗鄰興海公園,環境清幽,佔地面積四千多平方米,綠化面積達90%以上,幼兒園十分注重孩子身心健康成長,為確保孩子的飲水健康,園方經過多方比較,檢測,試用,最終選定使用金鼎山即熱式幼兒專用型直飲水機,目前已安裝13臺。這款直飲水機按照幼兒的身高量身定製,高度110cm,孩子接水輕鬆方便,水溫一直保持在40度左右,不燙不涼,非常適合幼兒飲用。
  • 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 在《植物大戰殭屍》中的運用
    文/一包沙袋rdw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最能體現在網遊,尤其是MMORPG。但今天筆者要另闢蹊徑,嘗試分析《植物大戰殭屍》中需求層次理論的體現。而第四關獲得的,可持續存在,不僅保護玩家本身存活(遊戲體驗的延續),還保護玩家的其他植物(財產保障)的堅果牆,又從另一個角度實現了對安全需求的滿足。資源,攻擊,防禦三要素齊備其實還不止於此,《植物大戰殭屍》中許多植物的獲得順序先後都暗含了從短期存活需求到持續安全需求的邁進。
  • 鑽石與小度:智能語音助手背後的「馬斯洛需求模型」
    當你第一次使用語音助手的時候,就會不自覺將其聯想成真人,這是其他技術所不能替代的,一如女孩子看到男友拿出戒指,絕不僅僅聯想到這是一種碳基礦物質。而就像鑽石能夠滿足馬斯洛模型一樣,智能語音助手的先鋒,也開始在馬斯洛金字塔上搞起了基建。
  • 從十二星座角度看: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金字塔
    小科普: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的定義:馬斯洛(1968)認為,人的需要由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歸屬與愛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實現的需要五個等級構成。馬斯洛認為需要層次越低,力量越大,潛力越大。隨著需要層次的上升,需要的力量相應減弱。高級需要出現之前,必須先滿足低級需要。
  • 從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角度分析李叔同毅然出家的原因
    她輕輕的呼喚「叔同」,「叔同已死,你看見的是弘一」,他平靜的答,她再次不甘心的問「法師,什麼是愛?」「愛,就是慈悲」,此時船已開動,他心若磐石,不似湖面泛起的漣漪,圈圈繞繞。這是李叔同和妻子誠子之間的對話,39歲的他在杭州虎跑寺剃度出家,妻子追至西湖,淚眼婆娑的挽留,卻未得到滿意的答案。
  • 當馬斯洛遇到咖啡,看看你在哪個需求層次
    1943年,美國心理學家亞伯拉罕·馬斯洛在《人類激勵理論》論文中將人類需求像階梯一樣從低到高按層次分為五種,分別是: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實現需求。 這就是著名的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
  • 傳承|難捨離別家園 傾情奉獻塔林
    「幹好自己的工作,也是為檢修做貢獻。」陳建國筆直的身影穿梭在裝置現場,胸前的黨徽更加亮眼。文圖丨孫淑芸再不幹都沒時間幹了檢修時期為加強臨時用電管理,劉金祥經常晚上加班,事情多了就睡在班上。站好最後一班崗,這是劉金祥如今的工作理念。文圖丨朱作清經驗技能不失傳
  • 韓劇《需要浪漫》開播 首集上演激情熱吻戲碼
    趙茹靜和John-Hoon主演的全新浪漫愛情劇《需要浪漫》,本月13日正式開播,並且第一集就為觀眾上演了一場火辣辣的激情熱吻戲碼。網易娛樂6月15日報導  趙茹靜和John-Hoon主演的全新浪漫愛情劇《需要浪漫》,本月13日正式開播,並且第一集就為觀眾上演了一場火辣辣的激情熱吻戲碼。這部由tvN推出的新劇,講述被譽為韓國版《欲望都市》,全面描述韓國女性各種愛情的形態,John-Hoon還會和趙茹靜譜寫一段浪漫的愛情戀曲。
  • 開學季原創MV《嶄新的時光》上線 有你的回憶嗎?
    大眾網煙臺8月31日訊  近日,由共青團煙臺市委、煙臺市第一中學和煙臺1861創意產業園聯合出品的開學季原創單曲MV《嶄新的時光》傾情上線,清澈的歌聲,美麗的校園,向上的理念
  • 「開學季」上海百聯旗下多業態開啟「開學歡購party」
    東方網記者今從上海老牌商業集團百聯獲悉,在繼五五購物節推出系列優惠之後,「開學季」百聯旗下聯華超市、百貨、購物中心、奧特萊斯、i百聯平臺、第一醫藥、吳良材、茂昌眼鏡等多業態將共同推出「開學歡購party」活動,打折促銷再繼續。
  • 降溫、雨雪、大風齊「上線」,黑河的天氣又要上演「變臉」戲碼了~
    降溫、雨雪、大風齊「上線」,黑河的天氣又要上演「變臉」戲碼了~ 2020-04-17 11:1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又一年開學季:開學季英語詞彙
    又是一年一度開學季,你,準備好了嗎?先給大家安利一些「開學季詞彙」!你說這太簡單了!   你早就知道了?   那好,開學季我們來點更實際的!   ——關於開學的5個小建議!   1   Get a time management system.   管理好你的時間。
  • 全體總動員 市幼暖心迎開學
    紅網時刻懷化9月1日訊(通訊員 王潔)隨著秋季開學的到來,懷化市幼兒園為給孩子們創造一個安全衛生、溫馨有愛的學校氛圍,進行了一系列的秋季開學準備工作。據悉,為守護師生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市幼持續做好防疫工作,完善了兩案九制,明確疫情防控的組織管理、具體舉措,做好物資貯備,制訂了入園、離園各環節演練方案,增強教職工應急處理能力,切實做好疫情防控工作。
  • 九月開學季,最適合去廈門看鳳凰花開
    說起鳳凰花開,耳邊總是迴蕩著林志炫唱的《鳳凰花開的路口》,鳳凰花開的路口,很美的字眼,但是卻很是傷感,每當鳳凰花開時,總是讓莘莘學子感到惆悵,因為那是離別的季節。有鳳凰木的城市很多,但是我卻只喜歡廈門的鳳凰木,廈門的鳳凰花開在6~9月,花開兩季,一季老生走,一季新生來。現在正好是九月時節開學季,廈門的鳳凰花又開了,想看鳳凰花的話,這個時節,廈門是個不錯的選擇。
  • 家有小班幼兒入園,提前做好3點準備,順利度過 「疫情入園季」
    又是一年開學季,家有3歲的寶寶面臨著人生第一次開學,對於很多家長都是很緊張的,有些家長從給孩子報名開始,一想到孩子上學就坐立難安,心裡總是放心不下,這麼小的寶寶該如何變成獨立的娃娃,家長們放心不下也是難免的,其實不僅很多孩子有分離焦慮,現在越來越多的家長面對孩子開學也存在焦慮感,不過有些家長過分焦慮
  • 婁星區花圃幼兒園「開學季戲水派對」活動取得圓滿成功
    為促進親子交流,發展幼兒動作的協調性和靈活性,婁底市婁星區花圃幼兒園於2018年9月6號在園區舉辦了由全園幼兒,家長,老師共同參與的主題為「開學季戲水派對」的親子活動。活動結束後,由組織老師給幼兒和家長們頒獎。孩子們個個滿載而歸。此次活動不僅讓孩子們在活動中體會了健康,團結,積極,愉快的情感體驗,也讓家長和孩子在遊戲中增進感情,同時擴大了園所的品牌影響力,凸顯花圃幼兒園的實力和品質。
  • 離別話題作文:秋天的開始
    也許畢業季是在夏天的開始,可是,真正讓人傷感的,卻是秋天的開學季。倒不是說開學讓人覺得頭痛,而是畢業季離開身邊的朋友,讓人感到寂寞了。秋天,是一個傷感的季節,是最容易感性。可是偏偏是這個時候,我們要迎來別離。我的朋友與我小學六年,都是一個班級的。
  • NBA新賽季聖誕大戰,精彩戲碼接連上演
    NBA新賽季聖誕大戰,精彩戲碼接連上演 2020-21賽季NBA常規賽已基本確定會於12月下旬聖誕節前開戰
  • 公共運輸精細服務「開學季」
    在社會各界的熱切關注下,2020年秋季學期如期而至,全國各地大中小學陸續錯峰開學。今年的開學季非比尋常,在常態化疫情防控下,各地將如何做好開學季的交通保障?面對客流激增和做好防疫工作的雙重壓力,城市公共運輸行業又將如何從容應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