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光明日報
鄒勇松出生於湖南農家,是一位27歲的在校研究生,申請授權的專利和軟體著作權已達6項。3月21日,鄒勇松拿到了中國專利局頒發的新型專利授權通知書:「共享印表機」。
一人獨自生活在小出租屋裡,每天7點起床在陽臺帳篷裡做第一輪透析,半小時後出門去學校,12點回家做第二輪透析,下午再去學校,傍晚時開始第三輪透析,23時,睡覺前再透析一次。自2017年6月手術以來,鄒勇松在沒有親人陪護的情況下,每天給自己做4次透析,至今,已1000餘次。以病弱的身軀,利用平凡的條件,默默做著科研工作,年輕的鄒勇松配得上所有人的敬意和尊重。
鄒勇松也不是沒有動搖過,病魔襲來,他也曾寫下遺書,但「親人都沒有放棄,我怎麼能放棄」的覺悟,「還有那麼多事要做」的召喚,「我雖不幸,卻有幸遇到這麼多關心幫助我的人」的溫暖,鼓舞著他坦然地走上了一條「自強不息」的道路。鄒勇松做到了,被稱為「腹透英雄」的他,不僅以「天行健」的樂觀和堅毅維持了自己的生命,剛健有為、積極進取的境界人格也在戰勝病魔的過程中不斷發光放大。
《周易》有言:「富有之謂大業,日新之謂盛德,生生之謂易。」自強不息的人生,也一定是追求「日新」,樹立創新意識,不斷提高創新思維能力的人生。鄒勇松說:「我的夢想是當科學家,如果能讓社會進步,能改善人們的生活,哪怕提供很小的便利,我都心滿意足,沒白來世界一趟。」在科學創新、德業日新的追求中,鄒勇松以「日新之盛德」支撐著自己勉力前行、永不停歇的腳步,又以奮鬥終身的汗水澆灌「日新」之花。也許他的發明事業仍然剛剛起步,也許不知哪天會連同他的生命戛然而止,但科學創新的精神已然熠熠生輝。
一滴水折射大海,一個人背後是整個民族。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指出的:「自強不息、厚德載物的思想,支撐著中華民族生生不息、薪火相傳,今天依然是我們推進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強大精神力量。」從鄒勇松身上,我們看到了民族的力量,更看到了民族的希望。(作者:本報評論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