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冷知識:唐朝西域市場上的海帶,從哪來的?

2020-12-21 生活實用小妙招

今天新疆吐魯番地區出土了大量保存完好的唐代文獻。

其中之一是《交河郡市估案》,寫於玄宗天寶二年(743年),記載了當時蛟河市市場上銷售的各種商品。

這座絲綢之路上的重鎮自然匯集了東西方的商業產品,比如珍貴的犀牛角和茯苓。

令人驚訝的是,交河城有一種商品叫「昆布」。它的價格比犀牛角的價格低,這說明它的商品很多。

唐代所謂的「昆布」,在近代統稱為海帶(昆布與現在所稱的海帶仍不同,文末注)。

如果說內陸地區的超市裡有海帶出售,這並不少見,但中國古代並不生產海帶。

海帶是一種徹頭徹尾的外來物種。直到1950年代,我國才開始種植海帶。

那麼,在一千年前的唐朝,大量的海鮮是從哪裡來的呢?

它是如何出現在交河城絲路商城的?

早在三國時代,中醫就發現吃海帶可以治大脖子病。

南北朝以後,南梁「山中宰相」陶弘景的《本草綱目》詳細記載了當時中國人使用的海帶的來歷:

「昆布是今天韓國唯一的一個。麻繩是黃色的,很柔軟,可以吃。」

由於南朝被公認為中國正統的所在地,半島上的高句麗、百濟等國都與南朝有著密切的聯繫。

百濟人參已經成為南陽貴族的寵兒,想要來南朝使用的貢布也是今天朝鮮西南部的百濟國。

到了唐代,半島分為渤海國和新羅國兩個國家。

巧合的是,這兩個王國都是唐朝的附庸,而出現在西域的海帶,一定是從渤海和新羅長途運來的。

開元二十八年(740年),渤海漠河派使者進貢貂皮、海帶。

渤海的南海地區、龍源地區和安邊地區都是盛產海帶的地區。

宋朝在編撰《新唐書》時,還專門在《渤海國傳》中列出了獨特的產物「南海昆布」。

就連渤海王國也把海帶運到中原,直到925年,這已經是五代的後唐時期。

釜山,現在著名的韓國城市,是唐代錫拉的東奈縣,也是海帶的主要產地。

另一個東亞國家日本,與唐朝有許多傳奇故事,但實際上並沒有留下把海帶送到唐朝的記錄。

我們確實可以在日本的文獻中發現,他們很早就把海帶列為美味佳餚。

然而,日本貴族食用的海帶大多是靠生活在東北的鄂族人民來進貢的。

這可能不足以維持國內需求,更不用說出口大唐了。

也就是說,當時的內陸西方人喜歡吃東北和半島的海帶,說起來很有意思。

將「昆布」叫「海帶」,也沒有錯,因為兩者都屬於海帶目。

但我們每天所說的海帶是指海帶科海帶屬,海帶是海帶科蕨類植物的一個屬,海帶科。

因此,昆布和海帶不是「兄弟」,而是「表親」。

相關焦點

  • 歷史冷知識:唐朝西域市場上的海帶,從何而來?
    那麼,一千年前的唐朝西陲,大批量的海產品是從哪來的?如何出現在交河城這個絲路商城裡的呢?早在三國時代,中醫就已經發現吃海帶這些食物可以治療大脖子病。到南北朝後,南梁「山中宰相」陶弘景的《本草經集注》詳細記載了當時中國人使用的海帶的來源:「昆布今惟出高麗。繩把索之如卷麻,作黃黑色,柔韌可食。」南朝因為是公認的華夏正統所在,因此半島上的高句麗、百濟等國均與南朝有著密切的往來。
  • 中國歷史上的「西域」 - 南風窗網
    中國歷史上的「西域」 在這裡可以找到眾多古代文化的影子,同時也可以感受到西域文化的個性張揚,這正是西域文化的魅力所在。
  • 古代唐朝的美食冷知識,日本生魚片源自唐朝,還避諱這種動物
    唐朝全盛時在文化、政治、經濟、外交等方面都達到了很高的成就,是中國歷史上的黃金時代。其實,唐朝的美食也值得一說,有許多我們不知道的冷知識。有傳說,在唐朝,鯉魚是禁止食用的,因為「鯉」與「李」同音,捕到了鯉魚也要放生,倘若捉到販賣鯉魚的,會處以杖六十的刑罰。為了表達對鯉魚的尊敬,唐朝的統治者還給它封了一個「赤鯶公」的稱號。
  • 中國歷史上的15個冷知識
    中國上下5000年的歷史,誕生了無數的歷史名人名事,對我們後人了解中國古代文明打下了堅實的基礎。而有一些事,可能並不是我們表面看到的那麼光鮮,在歷史故事的背後,是真正的歷史真相,一起來看中國歷史上的1五個冷知識。
  • 唐朝人也吃披薩?來自西域的美食畢羅!
    其實,咱們華夏的美食文明中,餡餅的分類實在是太多了,光是餡餅的做法就有上百種,更因地域不同,做法也是變化萬千,哪像披薩那東西,來來去去就是一個套路。只不過是換個不同的餡而已。其實在唐朝時候,就有一種類似披薩的美味十分流行,那就是今天二當家要跟大家分享的畢羅!畢羅是何物?
  • 海帶豆腐湯和拔絲山藥,天氣冷了,快煮上一碗海帶豆腐湯吧
    海帶豆腐湯和拔絲山藥,天氣冷了,快煮上一碗海帶豆腐湯吧!我是百家號作者【小米細說美食】。哈嘍,小夥伴們,又到了小編為大家安利美食的時間了,今天小編要為大家分享的美食是什麼呢?那就是海帶豆腐湯和拔絲山藥,營養又滋補的家常菜,特別是海帶豆腐湯,天氣冷了,就應該來上一碗熱乎乎的海帶豆腐湯,喝完之後,養胃又清腸,還有那香甜軟糯的拔絲山藥,怎麼吃都不膩,就讓小編為大家介紹一下它們的製作方法吧!【海帶豆腐湯】海帶豆腐湯是一道傳統的家常菜,這道美食的特點是湯鮮味美、入口鹹香、口感均衡。
  • 被唐朝遺忘的孤軍,為大唐堅守西域42年?全軍覆沒也不投降
    在中國歷史上,唐朝是最讓人嚮往的朝代,因為那個時候的文化,經濟,政治都達到了頂峰,真正做到了萬國來朝,亞洲的日本,高麗派遣使者到唐朝學習,中亞的阿拉伯帝國和波斯帝國也派出使者和唐朝交易往來
  • 相比雅典城邦、古羅馬城、開羅,唐朝長安才是人類歷史上最大都城
    唐朝的長安,隋朝時期稱為大興城,李淵建立唐朝後定都大興改名為長安。長安在隋朝時期經過楊堅、楊廣兩代帝王的建造,就已經具有很大的規模。隋朝時期,建築工程學家宇文愷受隋文帝楊堅的委託建造新的都城。唐朝建立以後從李淵起到李隆基四代皇帝又對長安進項了大規模的完善和擴建。經過唐初幾代皇帝的修建,唐朝的國都長安成為了當時世界歷史上最大的國際都市。那麼唐朝的國都到底有多大呢,小編在此列出幾項指標供大家參考:一、唐朝時期的長安城總面積是84平方公裡,這是一個什麼概念呢?
  • 歷史上的十大西域名將,第5位以36人橫掃西域諸國,至今無人超越
    西域地處亞洲大陸內陸,戰略位置和價值極其重要。自西漢武帝時起,西域就是中國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而在西域與中央王朝之間,則是由一條狹窄的地域相溝通的。在這塊地域北部,是遊牧民族世代居住的蒙古高原。南部則是同樣居住著遊牧民族的青海地區。這就是對中國乃至世界歷史都產生劃時代影響的河西走廊。正是河西走廊的存在,才使中央王朝的力量得以進入並控制西域領土。
  • 唐朝為什麼被看做是中國歷史上最繁榮的朝代?
    第一,唐朝時期社會最穩定。最穩定不是看經濟是不是最發達,也不是看疆域是不是最大,而是看人民群眾的生活質量怎麼樣。糧食儲備量夠不夠,會不會來一個荒年就沒有糧食吃?有沒有大規模的流民,國家賦稅根本收不了?有資料記載,唐朝玄宗時期,人民已經存夠了三年的糧食,也就是說,一旦遇到饑荒,三年之內,人民都是不會被餓死的,都是有糧食吃的。有了糧食,也就交得起賦稅,那麼也就不會有太多的流民。第二,軍事上強大。有了第一點,第二點的存在也就很有必要了。
  • 歷史上的唐朝到底有多「開放」?
    說到唐朝,我們對唐朝的認知,除了歷史課本,還有影視劇。像《武則天》、《唐明皇》、《楊貴妃》、《上官婉兒》、《神探狄仁傑》等等。唐朝是我國歷史上封建社會得巔峰時期,被稱為大唐盛世。影視劇裡的唐朝人,從思想、著裝、政治上,跟其他朝代都有不同,那唐朝到底「開放」到何種程度呢?
  • 漢朝之後,唐朝之前,西域各國是如何度過了這450多年的?
    魏晉時期,龜茲王多次派遣使者來中原訪問。前秦時,呂光曾攻下龜茲,龜茲王逃亡。前秦崩潰後,呂光立帛純弟帛震為王,之後撤離了龜茲。南北朝時期,龜茲又多次派遣使者訪問北魏、北周和南朝。魏晉南北朝時期的龜茲不斷走向衰落,到隋朝只有6000軍隊了。
  • 「中秋節」3個冷知識:月餅是楊貴妃命名,中秋節起源於韓國?
    「中秋節」3個冷知識:月餅是楊貴妃命名,中秋節起源於韓國?在中國,有很多傳統節日,最盛大的當屬春節,這是一個舉國同慶,全世界華人都不會錯過的節日。冷知識一:中秋節命名之謎按照中國農曆的劃分,一年有四季,而每一個季節又詳細的劃分成3個部分,分別是「孟、仲、季」,而「仲」就是中旬的意思,八月十五恰恰是位於秋天的中旬,所以命名為「仲秋」,後來慢慢演變為「中秋節」。
  • 穿唐歷史小說:他做實驗失敗穿唐朝,憑藉過人知識,成貞觀首富!
    導語:穿唐歷史小說:他做實驗失敗穿唐朝,憑藉過人知識,成貞觀首富!大家好,歡迎來到百家號古賢小說。今天要給你們介紹幾本高質量不小白的穿越唐朝的歷史小說,其中第二本《貞觀首富》是我現在正在熱追的一本。小說中的男主做實驗穿越到了唐朝貞觀年間,然後憑藉過人的知識,成為了貞觀首富!1:《大唐馬王爺》——作者: 東風暗刻簡介:被流放到大唐邊陲之地,一位少年、一位年輕女人,相互扶持、巧藉機緣改變命運。身未死,名已變。萬馬奔騰,以重生之名,譜寫帝國天可汗最珍愛的傳說。
  • 十個冷知識!為什麼西方人們更喜歡綿羊,不喜歡山羊?
    十個冷知識,充實每一天!1.鹹豐是歷史上著名的「跛腳皇帝」。由於兩次摔傷,導致右腳比較脆弱,經過太醫的精心治療,骨病雖然好了,卻落下了個殘疾,成了跛子。普通話3.國寶大熊貓雖然在古代還不是國寶,但是卻早就被當做國禮了,據記載早在唐朝時大熊貓就已經被中國人當做寶貝了,為了答謝來訪的日本使者,唐朝會挑選大熊貓作為國禮和日本使者一起回到日本
  • 唐朝安西都護府只有兩萬餘人,為什麼能控制西域?
    《舊唐書·地理志三》記載「安西都護府,鎮兵兩萬四千人」,為什麼區區兩萬餘人能管理三百餘萬平方公裡的西域呢?也許當時西域有國家能對抗都護府,但是對抗完了呢?大唐派來援兵,自己就滅族了,我想只要不是精神病就不會做這樣的事。2.跟著大唐,生活穩定,經濟繁榮。唐朝在西域雖然駐軍,但是並不壓迫西域各國,反而是恩惠有加,僅僅從唐朝和西亞歐洲貿易中得到的好處就使自己豐衣足食,沒有對抗的意願。
  • 歷史上的新疆——「西域」指的是哪些地方?西域三十六國又是什麼?
    「西域」一詞作為一個地理概念 ,在不同時代,具有不同的內容。漢代,西城有廣義和狹義之分。廣義的西城是指玉門關、陽關以西乃至中亞西亞的一部分,以及東歐和北非的個別地方,是當時漢朝人就地理知識所及對「西方」地區的泛稱。
  • 唐朝一支軍隊堅守西域四十餘年,無補給無支援,少年白頭無人降
    早在漢朝時期,西域就納入了中原王朝的統治版圖,更是設立了西域都護府這個集軍事行政為一體的機構。安西都護府的設立唐朝時期,周邊少數民族不斷對中原王朝進行侵擾,為了有效的打擊少數民族勢力和控制西域,唐王朝設立了安西都護府(又被稱為安西大都護府),安西都護府掌管著中原王朝與中亞國家交流的咽喉通道,「絲路」也從這裡穿過,地理位置十分險要。
  • 土耳其:唐朝修長城是為防咱祖宗!學者:抱歉!唐朝不修長城
    歷史的道路不是涅瓦大街上的人行道,它完全是在田野中前進的,有時穿過塵埃,有時穿過泥濘,有時橫渡沼澤,有時行徑叢林。土耳其國父凱末爾在他親自審閱的一本史書中寫道:「古代突厥民族一度稱霸世界,令中國最強大的王朝唐朝戰戰兢兢。唐朝不僅給突厥當了大臣,還修築長城保衛突厥。」。正當突厥人吹噓之時,中國學者在一次國際會議上前來推倒突厥人的講臺:「修長城?唐朝什麼時候修好的?」
  • 新疆阿克蘇曾出土葡萄乾,再現唐代西域酒坊,見證新疆釀酒歷史
    這說明在唐朝前後,作為盛葡萄美酒的器皿,已開始在王公貴族或富人家流行使用。「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飲琵琶馬上催。」這是唐代著名邊塞詩人王翰在《涼州詞》中提到的「葡萄美酒」與「夜光杯」,其實都是來自西域,這也說明了葡萄栽培和釀酒技術已經很常見了,否則詩人也寫不出這首千古名句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