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唐朝的美食冷知識,日本生魚片源自唐朝,還避諱這種動物

2020-12-14 上遊新聞

07-17 08:24:25 來源:美食與情感不可辜負

詩人余光中《尋李白》曾讚嘆:「酒入豪腸,七分釀成了月光。餘下三分嘯成劍氣,繡口一吐,就是半個盛唐。」這首詩雖讚頌的是李白,但也能在其中窺到盛唐氣象。唐朝全盛時在文化、政治、經濟、外交等方面都達到了很高的成就,是中國歷史上的黃金時代。其實,唐朝的美食也值得一說,有許多我們不知道的冷知識。

有傳說,在唐朝,鯉魚是禁止食用的,因為「鯉」與「李」同音,捕到了鯉魚也要放生,倘若捉到販賣鯉魚的,會處以杖六十的刑罰。為了表達對鯉魚的尊敬,唐朝的統治者還給它封了一個「赤鯶公」的稱號。但其實,這個古怪的律法只是《酉陽雜俎》中的小說家言,唐朝雖忌諱名,但不忌諱姓,例如曾為避諱李世民曾祖的「虎」字,將老虎叫作「大蟲」。

唐朝還有一個美食冷知識,日本著名的生魚片其實起源於唐朝,他們常見的吃法叫作「膾」,就是我們說的生魚片。唐宋時期,食膾之風興盛,這也成為社會上的一種時尚,人們除了食用鮮膾外,還發明了幹膾,用鮮魚邊切邊曬,曬乾後密封儲存,需要時取出,用清水浸泡就能食用。

唐代長安曾流行過一種宴會形式,新官上任或官員升遷時,會設宴祝賀親朋好友,這種宴席被稱為「燒尾宴」。是對主人官運亨通的一種祝福。這種宴席傳說始於唐中宗時期,當時,朝中有一個叫韋巨源的世家子弟,家中富豪,他也很聰明,家族歷任高官,四次拜相。為了與皇帝關係和睦,他盛情邀請皇帝赴家宴,而這道燒尾宴包括了單籠金乳酥、曼陀様夾餅、貴妃紅、金銀夾花、水晶龍鳳糕等百十道菜餚,非常奢靡。


【免責聲明】上遊新聞客戶端未標有「來源:上遊新聞-重慶晨報」或「上遊新聞LOGO、水印的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等稿件均為轉載稿。如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與上遊新聞聯繫。

相關焦點

  • 古代吃魚趣談:為何唐朝老百姓不能吃鯉魚?日料生魚竟誕生於盛唐
    因為唐朝統治者的姓氏為「李」,而鯉魚的「鯉」與「李」諧音,作為當時的國姓需要避諱。所以唐代老百姓雖然可以吃魚,但千萬不能食用或提到鯉魚。但令人十分費解的是,唐代詩人卻屢次在詩句中提到魚字。中國的魚文化之所以博大精深,主要是源於對魚的認識和對美食的喜愛。盛唐時期的日料生魚片很多人都喜歡吃日本料理,壽司和刺身的美味一直讓人流連忘返。隨著國際文化和飲食業的發展,隨時都可以去日本料理店,而且店中的生魚片或者壽司深受人們的喜愛,在中國也有很多類似的日本料理店。
  • 唐朝是最早食生魚片的國家,食在東方傳承四方,不知道的唐朝時代
    生魚片是一種常見的食物,但是比較流行於日本韓國或者其他的國家,而在中國並不是那麼受歡迎,中國人一向喜歡吃熟食,認為生魚片是生的,無法下咽,吃了會生病,在部分老觀念人群中,提起生魚片會說一句這是外國人吃食,然而現實是大錯特錯,生魚片最早出現在古代中國,在唐宋時期極為的流行,盛宴上沒有生魚片這道菜都不算豐富
  • 歷史冷知識:唐朝西域市場上的海帶,從何而來?
    而唐朝所謂的「昆布」,現代統稱為海帶(昆布和現在所說的海帶還是有區別的,文尾注釋)。如果說現在內陸地區超市有海帶出售,那並非什麼稀奇事,但古代中國是不產海帶的。海帶是個不折不扣的外來物種,20 世紀 50 年代,我國才開始進行海帶栽培。
  • 走進日本,夢回唐朝
    旅行是人們生活的一部分,有的人旅行是為了看風景,有的人旅行是為了拍照,有的人旅行是為了購物,蘿蔔白菜各有所愛,沒有誰好誰壞,而旅行對我而言最重要的意義是了解當地民族文化和鄉土風情,去到日本後總有一種「夢回唐朝」的感覺。而在中國卻很難體會到這種感覺。作為一個遊客,在日本有以下三方面感觸最深。
  • 這些唐朝的美食,你愛吃嗎?
    唐朝國力強盛,經濟繁榮,文化燦爛,在這樣的背景之下,唐朝人自然是注重飲食。下面說幾種唐朝的美食。了解了這道美食的製作過程,吃飯的人還有食慾嗎?切鱠唐朝自然環境好,八水繞長安,連華北西北地區都是遍地河湖沼澤,唐朝人喜釣魚吃魚。唐朝的貴族男子一般是看不起廚藝的,但他們卻覺得在朋友面前表演「切鱠」技術是一種時尚。
  • 一場穿越唐朝的茶會:喝茶加鹽這種黑暗料理 在唐朝竟然很流行
    在一千多年前的唐朝,流行的煎茶法是如何操作的?唐朝文藝青年喜歡吃什麼?在網紅博物館裡吃一頓來自唐朝的下午茶是什麼體驗?  12月11日,華商報記者來到陝西歷史博物館,參加了一場唐朝的茶會,在ins風十足的歷時餐廳舉行。
  • 歷史冷知識:唐朝西域市場上的海帶,從哪來的?
    如果說內陸地區的超市裡有海帶出售,這並不少見,但中國古代並不生產海帶。海帶是一種徹頭徹尾的外來物種。直到1950年代,我國才開始種植海帶。那麼,在一千年前的唐朝,大量的海鮮是從哪裡來的呢?它是如何出現在交河城絲路商城的?
  • 生魚片這幾年開始流行起來,但是其實最初吃法的歷史來自唐朝
    唐代人們吃魚經常有一種方法,這種方法我們現在也有很多人在吃,而且還很時尚,這種吃法說出來大家可能想不到,他是生吃的。唐代人們經常吃的一種東西叫做膾(kuai),膾字中,這個"月"字旁表示的意思是"肉",古時候他們也把這個"月"字旁替換成"魚"字旁,這個字在古漢語中的意思就是切成絲或者是片的生肉或者生魚。所以說,生魚片的吃法應該是最先起源於中國。
  • 古代第一批日本女人去往唐朝專偷這個東西,此後日本快速發展!
    比如歷史上面的秦朝和漢朝,就非常強盛,領土的面積也非常廣,除此之外,唐朝也是非常繁榮的時期。在當時的世界格局中,唐朝的發達程度就像現在的美國一樣,特別是唐朝的首都,經濟形勢很好。周邊的國家都以學習唐朝的文化為榮,對當時的唐朝也是頂禮膜拜。
  • failed: 唐朝的廣府美食
    唐朝時,廣府美食已聞名中原。近年來,廣府文化研究挺時興的,所以這裡先略為解釋什麼叫「廣府」。嶺南(包括廣東、廣西)有三大民系(或稱族群):廣府民系、潮汕(也稱福佬)民系、客家民系,流行語言分別是廣府話、潮汕話、客家話。廣府民系聚居地的中心是廣州地區,以前慣稱「南(海)番(禺)順(德)」。
  • 古代日本人掀起唐朝留學熱潮,僅僅是為了學習嗎?大家太天真了!
    古代日本人掀起唐朝留學熱潮,僅僅是為了學習嗎?大家太天真了!大唐疆域因為在中國古代,經濟和文化發展到空前高度就是在唐朝時期,不僅僅是日本,南洋各國,中亞,波斯,印度,拜佔庭以及阿拉伯世界都紛紛的派遣使節和商人來到唐朝學習先進的文化,並且期盼得到唐朝諸如絲綢
  • 精緻的日本(1):唐朝的「小迷妹」
    國力強盛、經濟發達、科技先進、文化昌盛的唐朝,是如何讓日本從混沌走向開化,從愚昧走向文明,成為自己忠實的「小迷妹」呢?1300多年前,今天朝鮮半島上的百濟聯合高句麗,南北夾擊,阻礙新羅和唐朝的交通及向唐朝進貢,唐高宗聯合新羅滅掉了百濟。滅掉百濟的唐軍撤出後,給了日本覬覦朝鮮半島的機會。應自己「小弟」新羅的懇求,風頭正盛的唐軍揮師在今天韓國境內的白江口與日本發生了一場海戰。
  • 日本櫻花來自喜馬拉雅,是唐朝文化輸出,都是歷史的謠言
    一時間,關於櫻花起源於喜馬拉雅、唐朝人早有櫻花節等謠言,又開始在網絡間廣泛傳播。然而,當他們醉心於「日本正統在大唐」言論,卻忽略了武漢的市花乃是當初的國花候選--梅花。這些被今人所追捧的詭異思路,主要源自古代日本遣唐使的一句:唐風洋溢奈良城。由此便想當然的自我發揮,想當然的將櫻花傳統歸於唐朝文化輸出的必然成果。
  • 歷史上的唐朝到底有多「開放」?
    但是唐朝時代的女性並不是這樣,唐代著名的《簪花仕女圖》中,完美提現了女性著裝的開放,明顯的可以看到女性的香肩和後背,抹胸還特別特別低,看過武媚娘傳奇的小夥伴應該深有體會,堪比現代女性的著裝,不知道的小夥伴可以百度一下哦。
  • 唐朝有多強大?日本人評價唐朝的強大,真正的輝煌帝國
    先後有各種敵人,被唐朝打敗的,如:吐蕃、東突厥、西突厥、吐谷渾、後突厥、回紇、高句麗、百濟、日本、鐵勒、薛延陀、高昌國等等。在這些敵人中,有的被打敗過,有的被滅掉。可見唐朝時期,戰爭之多,唐朝的國力也是靠打出來的。在戰爭的狀態下,還出現了貞觀之治和開元盛世的局面,不得不說是一個奇蹟,戰爭並沒有拖垮唐朝,或者這盛世,就是靠打出來的,也奠定了繁榮的基礎。
  • 讓皇帝開心,讓鄰國獲益,唐朝是怎麼做的?
    在15年的學術研究和寫作中,他發現,唐朝所提出的「朝貢體制論」,帶著「中國中心論」的色彩,懷有一統天下的政治抱負。在研究日文原始材料時,他逐漸發現,日本歷代朝廷利用「朝貢」的官方交往渠道,借鑑和吸收中國的政治制度、意識形態和文化。漢唐時期的中日關係中,並非中國一家獨大。這種情況,在中國當時的四鄰國家中很普遍。
  • 唐朝的多元開放,竟然到了這種程度
    唐朝對外國人的包容,不僅體現在文化的諸多方面,還體現在政治制度中,唐朝允許外國人來當官,軍隊當中也有很多胡兵胡將,他們為唐朝的開疆拓土也是做出了巨大的貢獻的。當然了,坦白地說,安史之亂也跟胡兵胡將有很大的關係,安祿山、史思明都是粟特人。
  • 一枝櫻桃照雪來,最小資的唐朝美食,風靡千年——櫻桃酪
    唐人喜愛的小點心——櫻桃畢羅胡人美食傳入中原後,唐人的小點心有了更多花樣。唐人尤其喜歡把點心做成半透明的形態。這種點心有一個極具西域風情的名字——「畢羅」。畢羅是西域傳過來的胡式麵食,是對波斯語pilaw的翻譯。南北朝時畢羅就已經傳入,到唐朝開始盛行。
  • 唐朝真在日本嗎?日本為何崇拜唐朝文化
    一直有個說法是唐朝在日本,今天你觀察日本文化的任何一個方面,比如服飾、語言、文學、哲學、建築、風俗等等,你總能看到唐朝的影子或痕跡。日本的禪宗、茶道、書道、藝伎、和服、文字、圍棋、寺廟,都是起源於唐朝。日本的文化就是以唐朝為模板的,日本的國名都是唐朝給起的。唐朝以前日本沒有文字,藉助漢字日本才開始進入文明時代,沒有唐朝日本還是那個落後的倭國。
  • 唐朝沒有避諱嗎
    駱賓王的名字裡有個王字,在古代對名字如此避諱,出現這個字,難道真的是有什麼特殊含義嗎?觀國之光,利用賓於王。這句話出自於《周易》,是第64卦。駱賓王,字觀光,其實就是出自這句話。那麼這句話到底什麼意思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