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福州第一的感覺就是空氣溼潤,溫度也適宜,第二就是樹多,很難想像這是福建省的省會,街道兩邊都是高高大大,非常粗壯的榕樹,巨大的樹冠像是給街道撐起一個個遮陽傘,第三就是與成都同樣的慵懶,不緊不慢,適合慢生活。
這也是我喜歡福州最重要的幾個點。
福州有著2200多年古老的建城史,你要是想要追溯歷史,感受文化,那麼就來這裡,在福州古城的中心,坐落著一片聞名遐邇的三坊七巷歷史文化街區,這是福州旅程必打卡之地。
所謂三坊七巷,指的就是衣錦坊、文儒坊、光祿坊;楊橋巷、郎官巷、塔巷、黃巷、安民巷、宮巷、吉庇巷和南后街,因此自古就被稱為「三坊七巷」。
大概從唐末以來,這些街巷就成為了達官貴人、將相文士的聚居之地,古老的坊巷格局至今基本保留完整,是中國都市僅存的一塊「裡坊制度活化石」。坊巷內還保存有200餘座古建築,其中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有15處,是一座不可多得的「明清建築博物館」。
三坊七巷區域內都是窄窄的小巷,石板路蜿蜒崎嶇,坊巷交錯縱橫,白牆灰瓦間,老榕樹低垂的枝條,只隨微風輕輕一搖曳,就仿佛能遇見一位撐著油紙傘的姑娘。
當然,和很多古街巷一樣,三坊七巷同樣也被琳琅滿目的商店佔據了整條街道,但是不一樣的是,這裡的每家現代化店都融入到了古鎮之中,無論是麥當勞、銀行、星巴克還是什麼店鋪,都是古色古香的樣子。
這裡的每一道門都有屬於自己的特色,各有各的風格,各有各的樣子,但是幾乎每家每戶都掛著紅燈籠,貼著紅對聯,三坊七巷裡的人不全都是生意人,小巷子裡是有住家的,有時候不經意你還能碰到門上貼著「私人住宅,非請勿入」的牌子。我在門縫裡偷偷看過,裡面有假山,有小橋,有流水,還養著幾條魚,真可謂是麻雀雖小五臟俱全,古香古色的裝潢,當然了,能住在景區裡的非富即貴,享受得很。
在三坊七街除了有大量的老房子老院子之外,見到最多的古遺蹟就是和水有關的,比如說石槽或者水井,「泔液境」距今已有近千年的歷史,據清《烏石山志》載:「地名方井,又稱豐井」。因方言諧音,誤方為豐,故有「豐井營」之稱。現今,巨大的鋼化玻璃屋如同透明的「金鐘罩」罩在僅存的殘垣斷壁的「泔液境」牌坊上。
比例罩非常的厚,而且是兩層的,每一面都有兩層的鋼化玻璃重疊構成,從而保證玻璃壁牆足夠結實可靠,玻璃罩的外面,左邊,還有一口井,看起來直徑不超過30釐米,井裡面還有誰,據介紹,這是目前福州城內僅存的「蘇公井」。
走進衣錦巷行不多遠,忽然一股清香撲面而來,仔細尋找原來是一株盛花期的桂花樹傳出的芳香。
三坊七街有很多好吃的,品嘗當地小吃也是一大了去,品種多得數不過來,最有名的有魚丸、肉燕、鍋邊糊、芋泥、荔枝肉、花生湯、海蠣餅、扁肉、光餅等等,由於呆得時間短,不可能一一品嘗到。
到了晚上,三坊七街就會呈現出另一番景象,這時候才知道為啥每家每戶都掛著紅燈籠,店鋪裡透出霓虹的光亮,穿著漢服的少女從遠處慢慢走來,人還沒到,銀鈴般的笑聲就先到了,不遠處開始傳來琴聲,循聲望去,是一位彈琴賣唱的青年歌者。
很喜歡這種氛圍,隨便找上一家不奪人的店鋪,點上一碗花生湯鍋邊糊,一邊品味美味,一邊看風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