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地方或因為出差,貨因為旅遊,都曾經到過,而在當地,都曾經打過車,積累過打車的經驗。
四通八達的淮安
先說淮安。淮安在市區和漣水縣都打過車,個人感覺,淮安的交通建設的確不錯,本身就是大平原,加上縱橫交錯的公路網,顯得運輸四通八達。
當時,我們住的酒店在市區,就是市二醫院對面,從那裡打車去淮陰醫院,也就12塊錢左右,這個價格的確夠便宜。這還是的士的價格,如果是選擇那些電動三輪車估計更便宜。
同時也能發現,漣水,包括淮安市區都是有大批大批的電動車隊,男女老少,甚至老弱婦孺都是電動車的行家,記得早上從酒店出發,行走到楚秀園的路口的時候,那時候剛好遇到紅綠燈,看到一大片的各式各樣的騎著電動車的人在往市區的方向在等綠燈,而綠燈一開,霎時間車流如同滾滾潮水一般湧向市區。
不過,那時候發現他們當地的家轎普及率已經不錯,很多老城區的街道隨處都是汽車,現在又好幾年過去,估計早就大規模地普及了汽車了吧。
淮安屬於蘇北,在歷史上,很多人一提到蘇北自然就會拿來跟蘇南地區相比,客觀上大家都承認蘇南地區更發達些。但因為五六年前過去的時候,已經覺得蘇北不管是城市還是農村都已經發展的不錯了,貧富差距也不像廣東地區那麼大。而千裡大平原更是讓交通如虎添翼,很多時候坐著車行走在道路上的時候,見道路平直,兩邊農田濃綠,風馳天地之間,衣服裡灌滿了風的力量,故心生天高地遠,田野空曠之感。
成熟的公路網,加上日益普及的家轎,再加上城市本身也不大,讓出行變得很容易。從漣水縣城到市區有穿梭過往的城巴,十幾塊錢就能到。
而我們從市區出發,去楚州的淮陰侯故居,劉鶚故居和河下古鎮的時候非常方便。印象最深刻的就是我們去周恩來故居和紀念館,沿著翔宇大道往前開,一點兒也不堵車,二十分鐘就能出城,車費也就三十幾塊錢。
當時是2013年,滴滴還沒普及的時候。
綜合來說,淮安的打車體驗還是不錯的,不僅能很方便地打到車,還比較便宜,的確節省了不少時間。
多山多水的古城寶慶
同樣是2013年,在邵陽打車就是另外一番體驗。首先那邊火車站的打車一般都是要喊價的,就是不打表,直接把人拉到目的地,商量個一口價。
當然,邵陽地形不如淮安,雖然心目中都是屬於四五線城市,但是可能在地形上比不上淮安,由此引發的工業、商業和人口也都趕不上,但在邵陽打車依然很便宜。
從市區出發,打車到城郊的紫薇公園,也就二十塊錢。而城市本身也不大(反而覺得水多、橋多),所以坐上車二十分鐘就能出城。
而在當地,也觀察過公交,跟淮安比起來略顯破舊,車身外面的泥點都沒清理,車廂裡面也略顯烏黑。
但無論如何,作為一座小城,出行市場本來就不大,所以交通顯得沒有那麼的發達,而從個人體驗來看,打車的價格還是比較便宜的。
歡樂暢快的成都打車
成都的打車更是另一番場景。
首先就是成都也是平原為主的大城市,而且屬於西南西區的大都市。查看下成都的密密麻麻的放射型的交通地圖就能知道。
2012年剛到成都時候,那時候成都還在大拆大建,當時是從宜賓坐車到成都,記得是五桂橋汽車站,直接打車過去紅牌樓,剛好遇到當時市區的環市路的高架橋修建,一路堵車一路灰塵和噪音,半個多小時才到,打車費都是花費了60多,當時的打車體驗並不好。
後來,再去成都是2013年冬季旅遊。但那時候網約車還沒開始使用,而從機場到酒店還是選擇了機場大巴,後來下了大巴才轉地鐵到達酒店。
因為都是在市區裡面遊逛,算下來並沒有多少打車體驗。
但2016年冬過去則是全部打車,體驗豐富了很多。去浣花溪公園,去洛帶古鎮,去餐館吃飯都是打車,體驗一番下來,覺得還是比較划算的,而且還比較便宜。
例如,在洛帶古鎮,我們沒有坐公交回去,直接打車到地鐵站,兩個人車費才10塊多錢,感覺真是便宜到家了,當然,當時是順風車,而且還有一個同行者。
但在成都,十來塊錢就能打車真是不錯,一般,在廣州深圳這樣的城市,客單價低於20司機都覺得是小單,都不願接單,而在成都則不一樣,不僅很容易叫到車,而且真的便宜。
這真是有點出乎意料。
同時也讓我相信,原來成都真的是一座悠閒舒適的適合生活的城市。
後來的我們,直接如法炮製,去市內的任何地方都依賴打車,反正便宜嘛,而且又好叫到車。
去都江堰的時候是選擇坐動車,先坐地鐵到犀浦,然後轉動車。也比較便宜的車票,好像是10塊錢,愕然。
但下了動車站到景區還有一段距離,大約有7公裡,所以我們回程就直接選擇打車,而依然很好叫車,車費也就是十幾塊錢。
同比之下,真是不可思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