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考古專家走出國門 發現俄羅斯哈卡斯首個舊石器時代遺址

2020-12-11 上遊新聞

中俄西伯利亞聯合考古隊合影。受訪者供圖

大量的石製品散落在遺址之中,它們誕生在距今1.2萬年前的舊石器時代,在我市考古專家的手中,這個埋藏著舊石器時代古人類秘密的遺址,被慢慢的揭開了神秘面紗。

這並不是屬於我市的某個舊石器時代遺址,它位於數千裡外的俄羅斯西伯利亞平原上。它的發現,填補了俄羅斯哈卡斯共和國舊石器時代考古發掘工作的空白。而完成這一切的,是受邀前往俄羅斯的重慶市文化遺產研究院。

三峽庫區豐富考古經驗打動俄羅斯

為什麼遠在千裡之外的俄羅斯會專門來到重慶,邀請我市的考古專家前往西伯利亞進行考古發掘?究竟我市的考古力量哪裡吸引了俄羅斯呢?

剛剛結束了考古工作回到重慶的市文化遺產研究院工作人員說,打動俄方的,是從上世紀90年代就開始的三峽庫區搶救性考古發掘工作。「在為期十餘年的持續發掘中,一個個埋藏在三峽庫區淹沒區內的地下遺址、墓葬被完好地展現在了世人面前,我們對歷史的尊重,對文物的尊重,打動了俄羅斯。」

此外,中國考古專家們對地層年代的精確判斷,也是讓俄方讚嘆不已的絕技之一,「在考古中,越是文明發達的國家,歷史地層的判斷越困難,因為層層疊疊的地層會有不斷打破的現象出現,所以每一個中國考古隊員,都學會了一套豐富的地層判斷經驗。這樣的經驗,也讓俄羅斯人讚嘆不已。」工作人員說,準確地判斷地層,才能準確地翻閱歷史這本浩如煙海的「巨作」。

而近年來,市文化委加強了一帶一路沿線的文化服務,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開展了包括文化藝術團隊互訪、文化旅遊、考古發掘等各方面的合作。因此,最終促成了市文化遺產研究院與俄羅斯的合作。

8月16日,應俄羅斯科學院西伯利亞分院考古學與民族學研究所的邀請,重慶市文化遺產研究院派出專業技術力量赴俄羅斯,與俄羅斯科學院西伯利亞分院考古學與民族學研究所共同組建聯合考古隊,對俄羅斯克拉斯諾亞爾斯克邊疆區和哈卡斯共和國境內的舊石器時代遺址、古代巖畫和青銅時代墓葬進行了調查、試掘、測繪和拓片等相關田野工作。

吃麵包加牛肉罐頭、茶葉當蔬菜

相較於在中國境內的考古,這次讓我市考古工作者們最為頭疼的,就是每天的夥食了。在廣袤的西伯利亞平原上,人們都是以遊牧為生,這樣的生活習慣,讓考古隊很難在遺址點附近找到駐紮的人家。

「我們在國內考古,最多步行幾公裡,就至少能找到一戶人家,因此,我們大多會租用農戶的房屋進行駐紮,而這次在俄羅斯進行考古發掘的地方,一眼望去全部是大草原,除了隊員們,極少能見到普通的居民,所以,帳篷成了我們每天休息的唯一去處。」

這還不是最讓他們不習慣的,雙方的飲食習慣不同,才是最為頭疼的問題。「中國人習慣了吃大米、饅頭,也習慣了每一頓都有蔬菜;而在俄羅斯,因為遠離人煙,這樣的飲食習慣根本得不到保障。」

因此,考古隊員們開始和俄羅斯考古工作者一樣,頓頓吃上了麵包和牛肉罐頭,「每一頓都是這樣的夥食,確實很考驗我們的胃。」

而沒有蔬菜,更是巨大的挑戰,茶葉成了蔬菜的替代品。為了解饞,考古隊員們幾乎人手不離一杯熱茶。「熱水是有的,從重慶帶去的茶葉就成了我們每天的『蔬菜』了。」

首次在哈卡斯發現舊石器時代遺址

舊石器時代遺址的野外調查、試掘是本次聯合考古的重點。近年來,西伯利亞相關舊石器時代遺址的考古發現為研究晚更新世晚期古人類的遷徙與擴散、石器技術組織的發展與演變提供了大量實物資料,成為國際古人類學和舊石器時代考古學研究的熱點。

在田野調查的基礎上,中俄聯合考古隊對馬特蓋奇克遺址和卡緬內伊洛卡遺址進行了試掘工作。馬特蓋奇克遺址位於哈卡斯共和國境內葉尼塞河支流阿巴坎河右岸的二級臺地上。這次試掘出土了以燧石、火山巖、石英巖為主要原料的小型石製品。從加工技術上來看,主要以錘擊法為主要剝片方式,結合石製品特徵和階地埋藏環境推測其年代不晚於距今1.2萬年。

工作人員說,這是首次在哈卡斯共和國境內的阿巴坎河流域二級階地地層中發現舊石器時代遺物,擴大了葉尼塞河流域舊石器時代遺址的空間分布範圍,填補了該區域舊石器時代考古發掘工作的空白,為認識古人類的遷徙與擴散,探究石器技術的更新與演進、闡釋人類適應方式的變遷與發展等提供了重要實物資料。

而在克拉斯諾亞爾斯克水電站水庫庫區庫爾塔克左岸臺地上,我市考古專家還發現了另一處更早的舊石器時代遺址——卡緬內伊洛卡遺址。在這裡,考古專家們試掘出土了以燧石、脈石英等原料加工的小型石製品,其工具加工方式多變,有向背面加工、向腹面加工和錯向加工等幾種手法。從埋藏環境與地層疊壓順序判斷其年代不晚於距今2.4—2.8萬年,此次考古發掘為研究葉尼塞河流域舊石器時代晚期考古學文化增添了新材料,對於認識舊石器時代晚期人群的遷徙與交流,技術組織的發展與演變具有重要意義。

將聯合啟動對葉裡塞古城考古工作

除了對舊石器時代遺址的考古工作外,聯合考古隊還對位於哈卡斯共和國境內烏斯季索斯塔加爾文化墓群進行了調查、測繪工作。塔加爾文化(Tagar Culture)是南西伯利亞青銅時代晚期至鐵器時代早期文化,年代約為公元前7世紀—公元前1世紀,分布在克拉斯諾亞爾斯克邊疆區、哈卡斯共和國和克麥羅沃州東部等地區,以前蘇聯著名考古學家吉謝列夫在米努辛斯克附近的塔加爾島發現的大石板墓命名。

聯合考古隊使用全站儀、GPS等測繪設備結合地理信息技術對烏斯季索斯塔加爾文化墓群進行了首次測繪工作,為塔加爾文化石板墓群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基礎資料,為制定下一步考古發掘計劃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目前,第一次的聯合考古已經結束,而俄方又看中了我市考古專家們對古城址的考古經驗,「最近我們正在對雲陽磐石城、奉節白帝城、萬州天生城進行考古,在這些考古工作中所取得的成績,吸引了俄方的考古專家們,經過初步洽談,接下來,我們還將組成聯合考古隊,對俄羅斯的葉裡塞古城進行考古發掘工作。」工作人員說,這也就意味著,我市的考古工作者們,將會和俄方進行更多方面的考古合作工作。

上遊新聞-重慶晨報記者 李晟

相關焦點

  • 中俄聯合考古完成馬特蓋奇克等遺址田野工作
    重慶市文化遺產研究院供圖 攝   中俄聯合考古完成馬特蓋奇克、卡緬內伊洛卡等遺址田野工作  中新網重慶9月15日電 (記者 鍾旖)記者15日從重慶市文化遺產研究院獲悉,由該研究院和俄羅斯科學院西伯利亞分院考古學與民族學研究所共同組建的聯合考古隊日前完成了「中俄西伯利亞聯合考古項目」的田野階段工作
  • 2019年四川甘孜新發現24個舊石器時代地點
    原標題:2019年四川甘孜新發現24個舊石器時代地點 記者11日從四川省文物局主辦的「2019年度四川省考古工作報告會」獲悉,2019年四川甘孜新發現24個舊石器時代地點,填補了川西北高原長期無明確舊石器時代遺址的空白。
  • 新疆境內首個舊石器時代洞穴遺址入選2017年中國考古新發現
    新華社北京1月16日電(記者 施雨岑)數以千計的石製品、距今5000—3500年的小麥和青稞……記者16日從中國社科院考古研究所獲悉,新疆境內首個舊石器時代洞穴遺址——通天洞遺址入選2017年中國考古新發現,考古工作者在頒獎現場通過圖片展示了他們發掘的豐碩成果。
  • 江西安義縣發現50萬年前舊石器時代早期遺址
    央廣網南昌5月21日消息(記者範存寶 通訊員劉苑 塗霄峰)日前,中科院古脊椎動物與人類研究所研究員李超榮,在安義縣發現早期舊石器時代遺址,該遺址的發現填補了江西舊石器時代考古的一個空白,把江西有人類活動的歷史從原認定的五萬年前提前到五十萬年前。  今年3月27日,安義縣文物愛好者胡賢鋼在黃洲鎮的一處海拔高度為49米的山坡上找到了8件大型舊石器。
  • 福建三明石器時代遺址:國家考古遺址公園,一處可觸及遠古的地方
    01福建三明的石器時代遺址——萬壽巖遺址萬壽巖遺址位於福建省三明市巖前鎮巖前村西北的石灰巖孤峰上,它是舊石器時代的遺址,在遠古時期這裡就有人類活動的痕跡,時間大約可以追溯到18.5萬年前,可見萬壽巖的歷史有多久遠。
  • 四川金川劉家寨新石器時代遺址入選十大考古新發現
    2012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該遺址出土大量陶片、動物骨骼、石製品。該遺址人工、自然遺存豐富程度遠超川西北地區已發掘的同時期遺址,這對深入研究馬家窯文化提供了重要實物資料。   近日,2012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在北京正式揭曉,包括四川金川劉家寨新石器時代遺址在內的10個項目被評為2012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
  • 我省考古有新發現 在武安發現新石器時代遺址
    我省考古有新發現  在武安發現新石器時代大型石器加工場、舊石器時代文化遺址  本報4月18日訊(通訊員王法崗、毛保中記者高志順)筆者今天從省文物局獲悉,在第三次全國文物普查中,我省文物工作者在武安市新發現2處大型石器加工場、2處舊石器時代遺址。
  • 四平發現距今七千年前舊石器時代晚期遺址
    11月15日,記者從四平市文物管理委員會辦公室了解到,文管人員經2012年6月、10月,兩次在葉赫河源頭處的四平市鐵東區石嶺子鎮十裡堡村,康家屯東南一座西南至東北走向的山梁上考古調查時,發現一處距今六七千年前的舊石器時代晚期、新石器時代、青銅時代早期遺存的遺址,該遺址最高點海拔366米,因山下有黃姓家族墓地,故名黃家墳遺址。
  • 考古界:太子陵舊石器時代遺址考古出土石製品標本158件
    從地貌部位、地層堆積及出土石製品文化特徵來推測,遺址所在地的年代為舊石器時代中晚期,即距今絕對年代應在10萬年至1萬年之間。目前,遺址發掘採集的測年樣本、環境分析樣本等已送至國內外專業機構進行分析檢測。值得注意的是,本次考古發掘出土了有磨光痕跡的石器。經專業儀器觀察發現,該石器磨製技術成熟,局部人工磨製痕跡清楚,磨製後的刃部稜脊線清晰明顯。
  • 石器時代遺址中發現菸草種子
    歷史上人們普遍認為,新大陸的土著居民大概在3000年前開始吸食雪茄菸葉,這是16世紀的英國人沃爾特·羅利爵士的發現。但是最近出土的一些證據有力的表明,人類對菸草的使用比目前已知的要古老的多,最早可以追溯到12000年以前。2015年,在美國猶他州大鹽湖沙漠的一個考古調查中發現了一個史前遺址,這個地區被稱為叉骨遺址。
  • 世界性重大考古發現!四川稻城驚現大型舊石器遺址
    皮洛遺址專家認為,皮洛遺址是一項具有世界性重大學術與社會政治意義的考古新發現,將在國內外產生重要學術影響力。專家考察皮洛遺址為探尋東亞手斧和人類適應高海拔極端環境的歷史過程,2019年起,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舊石器研究室主任鄭喆軒組織相關團隊在川西高原開展了舊石器時代考古專項調查工作,發現了稻城縣皮洛遺址,並聯合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於
  • 三亞發現新石器時代貝丘遺址 或填補海南史前考古空白
    考古人員在三亞英墩新石器遺址的貝殼堆積層,考古專家介紹說,該堆積層相當於史前人類的生活垃圾堆放點。南海網記者鄧松 攝  南海網三亞1月20日消息(南海網記者鄧松)以三亞英墩、陵水橋山和蓮子灣為代表的海南東南部沿海地區新石器遺址入選「2015年中國考古六大新發現」。1月20日,記者從三亞市海棠區獲悉,目前考古專家已經在對英墩新石器遺址進行第二季度的發掘工作。截至目前,考古專家根據出土陶片復原了30件陶器,並發掘出9件石器。
  • 極其罕見——鑲黃旗地區發現石器時代最大遺址?新石器文明再現世
    今年可以說是一個機會與困難並存的時代,雖然新冠滋擾了華夏大地,經濟遭受了不小的損失,但是考古界卻迎來了很好的春天,這不,雲南操場墓葬群發現風波剛過去,考古界又取得一重要成果。通過發掘發現,此遺址為迄今為止我區發現的、草原地區新石器時代早期規模最大的人類聚落遺址,這一項發現,很有可能會改變我們現在對新石器文明的認識,或許新石器遠古時期古人類文明比我們知道的更發達一些呢?
  • 閬中靈山遺址考古 發現新石器時代晚期遺存
    王玉貴 攝(視覺四川)  記者從4月26日舉行的閬中市靈山遺址考古發掘專家論證及其成果發布會上獲悉,靈山遺址是嘉陵江幹流中遊首次發現和發掘的新石器時代晚期遺存,將閬中有據可考的人類活動歷史從距今約3000年提早到距今4500年至5000年。  靈山遺址位於閬中市文成鎮梁山村,地處嘉陵江與東河交匯處的靈山山頂與山腰臺地上,西南距閬中市約5公裡。
  • 廣西崇左何村遺址考古發掘獲重大發現
    專家認為何村遺址距今六千年左右  人民網南寧電 (記者龐革平)最近,廣西文物考古研究所派專業技術人員對崇左市江州區瀨湍鎮何村新石器時代貝丘遺址進行搶救性考古發掘。發掘獲得了一批重要文化遺物,尤其是出土的雙肩蚌器和折肩陶器,這在廣西地區新石器時代考古發掘中較為罕見。專家初步判斷,何村遺址距今6000年左右,屬於新石器時代中晚期。目前,考古發掘正在進行當中。
  • 中子鋪 四川盆地最早的新石器時代遺址
    中子鋪遺址是西南地區乃至長江中上遊地區已發現文化特徵最為突出、遺存最為豐富的一處新石器製作場地遺址,與仰韶文化、龍山文化、大汶口文化同步。填補了長江以北、秦嶺黃河以南無細石器文化的空白,對新石器時代考古有重要的意義,為研究中國南部的細石器文化提供了重要資料。
  • 考古探測現場發現精美石器!
    前天,在位於平度市東嶽石村淄陽水庫畔的遺址上,考古隊員新發現了一件精美的石器,正是這距今4000年前古人所用器物,又一次讓後人觸摸到了生活在淄陽河畔的古人狀態。市文物保護考古研究所所長林玉海研究員介紹,東嶽石遺址是嶽石文化命名地,是青島首個,也是唯一一個以地名命名文化的大遺址,這裡曾出土的大量文物見證了龍山文化之後,這支特殊的東夷人的生活形態。
  • 嶽家湖新石器時代遺址發掘創多項第一
    距今6900年的臨泉王新莊遺址顯示,當時就有先民在此生活。而在阜陽三區,一直沒有發現新石器時代遺址。直到嶽家湖新石器時代遺址的發現才實現零的突破,並產生多項第一。全市範圍首次新石器時代遺址發掘「嶽家湖新石器時代遺址考古發掘是安徽考古史上阜陽地區第一次經過科學發掘的新石器時代遺址。」
  • 去年四川省最重要的考古成果都在這裡了 2019年度四川省工作報告會...
    甘孜發現20多處舊石器時代遺址、大邑高山古城遺址植物遺存綜合研究進展等成果,吸引了現在考古愛好者的關注。此次報告會由四川省文物局主辦,四川大學歷史文化學院、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成都博物館承辦。2019年,四川的考古事業發展強勁。
  • 嶽家湖新石器時代遺址發掘成果出爐
    11月14日,在安徽阜陽嶽家湖新石器時代遺址發掘成果介紹會上,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專家介紹,嶽家湖遺址主體為新石器時代晚期遺存,另有少量宋、明、清遺存,文化面貌與大汶口文化尉遲寺類型相似,年代距今4500年至5000年,是阜陽市潁州、潁東、潁泉三區發現發掘的唯一一處以新石器時代遺存為主的遺址,阜陽三區的歷史提前到距今500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