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天起,太湖全面退捕!蘇州3671戶漁民退捕

2021-02-07 媒體大搜索

已劃定的三個國家級水產種質保護區內常年禁捕禁釣

迎著朝陽,69歲的周長大駕船返航,駛向西京灣畔的大連山漁港,船艙裡,堆著剛剛捕獲的鮮魚。這是周長大在太湖上捕魚的第54個年頭。今天,看上去和往常沒什麼不同。但周長大心裡明白,這或許就是他在太湖上捕魚的最後一網。

明天起,太湖全面退捕。根據8月7日《江蘇省農業農村廳公告(第12號)》,為保護太湖水生生物資源、促進水域生態環境有效改善,省農業農村廳決定於2020年10月1日收回太湖漁業生產者捕撈權,撤回捕撈許可,相關證書予以註銷;在太湖水域作業的漁業生產者,應當於2020年10月1日起全部停止捕撈作業;對納入本次撤回捕撈許可的漁業生產者,將依據相關政策依法予以補償;太湖水域捕撈許可撤回後,從事非法捕撈的單位或者個人,由江蘇省太湖漁政監督支隊依法處理。這是去年以來,繼拆除大閘蟹養殖圍網、劃定三個國家級水產種質保護區後,太湖上第三次發生「大事件」。

該公告的對象,是所有在太湖水域從事生產性捕撈的漁民,涉及蘇州市、無錫市、常州市,以及浙江省湖州市的5372戶漁民。其中,蘇州市範圍內涉及吳江區、吳中區、蘇州高新區和相城區的3671戶漁民。周長大隸屬於蘇州高新區東渚街道渚漁合作社,該合作社的成員包括東渚街道的35戶太湖漁民,共計73人,是這個龐大群體的縮影。今天的最後一網,是周長大們的「謝幕演出」。

江蘇省太湖漁業管理委員會辦公室副主任吳林坤說,太湖退捕,「退」的是以家庭為單位的傳統的生計型捕撈作業方式。「一戶一船一網這種傳統的捕撈作業方式,追求效益最大化,不管大魚小魚都『照單全收』,而這對物種延續是一個威脅,對漁業資源是一種浪費,也不利於太湖自然生態的修復。」記者在採訪中了解到,曾經有一戶漁民一網捕到了大約6萬公斤魚,因為沒有及時賣出去而全部死光,還不得不花了1萬元請人來處理死魚。

吳林坤介紹,接下來,將會對太湖水域進行更科學的規劃,發展增殖型、生態型漁業。「我們考慮引進法人型生產主體,在保護物種多樣性和自然生態的基礎上,實施分時、分類、限額、配額的捕撈,同時推動太湖水產品深加工,建立現代銷售體系,打造水產品地域金字招牌。當然,在已劃定的三個國家級水產種質資源保護區內,常年禁止生產性捕撈活動和娛樂性垂釣。」吳林坤表示,對於漁民們普遍關心的補償、善後問題,各級政府也按照「以人為本」的宗旨積極推進相關工作。《姑蘇晚報》2020年09月30日 A05版 記者 高巖 高戩 高明

編輯:李俊鋒

相關焦點

  • 泰州靖江:359戶退捕漁民「洗腳」上岸喬遷新居
    據江蘇公共·新聞頻道《新聞空間站》報導:從今年1月1日起,長江泰州段全面禁止生產性捕撈。靖江市4579名漁民積極響應政府號召,全部退捕上岸。經過政府協調安置,最近,359戶漁民陸續開始喬遷新居,徹底告別船上之家。
  • 瀘州合江退捕漁民:從「水上漂」到「腳踏實地」
    「老師,再教下嫁接,咋個劈接、咋個插皮……」在退捕漁民技能培訓(果樹嫁接)專班上,四川省瀘州市合江縣白米鎮退捕漁民封紅軍說道,「我家栽了十多畝桂圓、荔枝,專業老師講的是有道理。」31名退捕漁民學員認真聽著,現場有問有答氣氛活躍。
  • 2578個崗位給退捕漁民「送上門」
    20日,黃石市退捕漁民轉崗就業暨金秋招聘月招聘會在陽新縣龍港鎮舉行。招聘會現場,來自黃石市、縣、鎮的31家企業共提供了2578個優質就業崗位。截至22日,達成就業意向200餘人。從今年1月1日0時起,國家開始實施長江十年禁漁計劃,長江流域332個自然保護區和水產種質資源保護區全面禁止生產性捕撈,將用十年時間涵養長江漁業資源,修復水域生態環境。陽新縣龍港鎮的漁民積極配合政府的禁漁政策,放棄捕魚,開始上岸生活。
  • 道縣| 「四個到位」助力退捕漁民安心「上岸」
    日前,湖南省道縣退捕漁民吳中青高興地說。為做好退捕漁民就業幫扶和社會保障工作,道縣人社部門多措並舉落實退捕漁民就業和社會保障,確保漁民退得出、有保障,穩得住、有發展。信息摸底到位。立足全縣退捕漁民基礎信息,及時開展退捕漁民就業狀況摸底調查,全面了解退捕漁民的就業創業、技能培訓、社保兜底基本情況,把57名退捕漁民的就業需求、培訓需求、文化程度、技能水平等基本情況及時錄入信息系統,為做好此項工作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就業幫扶到位。
  • 重慶萬州:漁民退捕上岸迎新生
    和他通電話的是今年剛剛退捕上岸的漁民陳文學。告別漁船,陳文學在江邊開起了農家樂。當天他的農家樂迎來第一批客人,父母、兄嫂、妻子齊上陣,幾人在廚房裡忙得直打轉。夜深人靜,電話兩端,陳文學笑了,向宏卻哽咽了。漁民們摘牌上岸。
  • 蘇州高新區鎮湖街道國慶期間實現8個行政村退捕漁民籤約清零
    說起剛剛過去的8天假期,蘇州高新區鎮湖農林服務中心幹部陳東明回答得很乾脆。  為了加快推進禁捕退捕工作,鎮湖街道機關和村兩級黨員幹部放棄了長假期,主動深入涉及到的8個行政村和1個社區,一家一家上門走訪,一戶一戶耐心宣導。「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禁捕退捕既是保護太湖的水生態,更是保護我們子孫後代的可持續發展。」把大道理講透,讓老百姓有數。
  • 江油市全力做好長江退捕漁民社會保障
    為切實加強長江流域重點水域禁捕工作,江油市按照「應保盡保、不落一人,上岸就業有出路、長遠生計有保障」的原則全力做好退捕漁民社會保障,確保轉產轉業安置到位。精準建檔,摸清底數。實行「一船一檔、以船定人」管理,對退捕漁船和漁民進行精準識別,健全社會保障信息檔案,摸清幫扶需求,明確幫扶措施。全市共有退捕漁民9人(其中1人在退捕前死亡,1人已法定年齡享受退休待遇),在勞動年齡內共7人,其中5人自主創業、2人靈活就業。強化安置,保障生活。切實維護退捕漁民的社會保障權益,將符合條件的退捕漁民按規定納入相應的社會保障制度,做到應保盡保。
  • 貴州遵義市深入推進長江流域漁民退捕轉產
    遵義市深入推進長江流域漁民退捕轉產 一是全面摸清底數,精準建檔立卡。對全市退捕漁船和漁民相關信息進行全面核查,認真摸清退捕漁民家庭人口、生活狀況、轉產去向需求等,健全完善退捕漁船和漁民信息檔案,實行「一船一檔、以船定人」精準管理,確保不漏一人,不落一戶,為落實補償資金和後續幫扶提供依據。
  • 澧縣退捕漁民全部參加養老保險
    澧縣在大力推進退捕禁捕工作的同時,全面落實養老保險政府補助政策,到目前止,共有326名退捕漁民在人社、農業農村等部門的幫助下參加了養老保險,實現了「老有所養」。家住如東鎮梅家港社區的退捕漁民周天平夫婦,上岸後經營一家商店銷售飼養魚。
  • 江津543名漁民退捕上岸過上新生活
    江津區在全市率先完成了重慶市珍稀特有魚類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江津段)漁民退捕轉產工作,目前,543名漁民均退捕上岸過上新生活,其中,還有漁民成為護漁志願巡護員,在當天的活動中獲得表彰。重慶市珍稀特有魚類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涵蓋江津、永川、九龍坡、大渡口四地長江幹流及周邊水域,2020年1月1日起,保護區全面禁捕,保護區以外的重點水域也將在2021年1月1日起實行十年禁捕。
  • 湖南省永州市道縣:漁民退捕上岸轉產就業開啟新生活
    原標題:湖南省永州市道縣:漁民退捕上岸轉產就業開啟新生活   (通訊員&nbsp何少志&nbsp尹俊和&nbsp吳冬梅)近年來,湖南省永州市道縣牢固樹立和踐行
  • 改變「船在哪裡,家就在哪裡」「退捕漁民」上岸了
    隨著長江流域重點水域實施常年禁捕,近兩年,重慶漁民陸續「退捕上岸」。漁民「上岸」,改變的不僅是生活和工作方式,還有幾代人的傳承和習慣。「退捕漁民」上岸後,如何更好地轉產就業?這是一代代傳統漁民「水上漂」的生活狀態,如今,這樣的生活正在發生改變。蔣依霞是「洗腳上岸」後的退捕漁民。早上5點半,她就早早來到合川區政府大院外做起了清潔維護工作。今年50歲的蔣依霞,是合川區草街街道高梘村建卡貧困戶,這也是她「上岸」後的第一份工作。
  • 湖北省部署推進長江漢江禁捕和退捕漁民安置保障 王曉東要求
    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6月28日,長江流域重點水域禁捕和退捕漁民安置保障工作推進電視電話會議後省委副書記、省長王曉東在講話中強調要堅決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精神和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落實省委工作要求,堅決有力推進長江漢江湖北段禁捕退捕,用心用情做好退捕漁民轉產安置工作,堅決打贏長江漢江禁捕退捕這場硬仗。
  • 內江市中區就業促進小分隊逐戶走訪禁捕退捕漁民
    四川新聞網消息 為切實推進市中區沱江流域重點水域禁捕和退捕漁民安置保障工作,全面摸排全區禁捕退捕漁民就業創業和參加社保、居保情況,近日,內江市市中區就業促進小分隊深入龍門鎮、史家鎮、白馬鎮、樂賢街道禁捕退捕漁民家中,開展逐戶走訪行動,面對面了解漁民就業幫扶需求。
  • 江蘇省泰州市泰興:「四項行動」幫扶退捕漁民上岸就業
    他們是原來的長江退捕漁民上岸後成為定員、定時、定地段,負責小區衛生清掃的保潔員。退捕漁民陳某高興地說:「感謝人社部門的多方協調和幫扶指導,讓我們上岸可就業。」退捕漁民華麗「轉身」變保潔員,這是泰興市開展退捕漁民就業幫扶「四項行動」的成功縮影。就業創業提升行動。加強「崗位供給清單」和「就業需求清單」精準匹配,按照就近就地、人崗相適、雙向選擇的原則,對有就業意願的退捕漁民提供分類幫扶。
  • 江蘇漁民退捕轉產見聞:告別"水上漂" 打魚變護魚
    許昌軍表示,漁民上岸沒有住房的,當地專門建了一個安置小區,安置房有65平方米、80平方米、109平方米等,價格在每平方米1680元。「住家船和捕撈船收繳有補償,多的能拿到30多萬元,多數漁民搬進來沒有什麼壓力。」  位於泗洪縣半城鎮的穆墩島,是洪澤湖中唯一有人居住的湖島。穆墩島村共有500多戶2000多人,其中職業漁民1100多人,目前大半漁民已在岸上安家落戶。
  • 陽新新聞:龍港鎮退捕漁民迎來2578個就業崗位
    20日,黃石市退捕漁民轉崗就業暨金秋招聘月招聘會在陽新縣龍港鎮舉行。據悉,從今年1月1日0時起,我國開始實施長江十年禁漁計劃,長江流域332個自然保護區和水產種質資源保護區全面禁止生產性捕撈,將用十年時間涵養長江漁業資源,修復水域生態環境。
  • 「五心行動」讓退捕漁民「退得出、穩得住、能小康」
    在奔向小康路上,譚方成慢慢從被幫助對象轉變為幫助更多人的退捕漁民。  據了解,隨著退捕漁民轉產安置「五心行動」即將進入收官階段,全市建檔立卡退捕漁民10489人全部得到妥善安置。  不等不靠自主創業奔小康  「重慶本地人都來吃的火鍋,特別棒,物美價廉。」「菜品很新鮮,分量足,老闆很熱情,來吃的主要是回頭客。」
  • 「漁業大省」江西超6萬名退捕漁民「洗腳上岸」
    圖為漁民上岸,上繳漁船。(資料圖)  孟德龍 攝中新網南昌1月7日電 (記者 吳鵬泉)「全省建檔立卡的2.14萬戶、6.82萬名退捕漁民全部籤訂退捕協議、註銷捕撈證,退捕漁民全部『洗腳上岸』。」龍宇聞說,長江流域重點水域十年禁漁,涉及江西48個縣市區、35個水生生物保護區、152公裡長江幹流和整個鄱陽湖區,需退捕漁船2.14萬艘,安置建檔立卡退捕漁民6.82萬人,分別佔長江全流域的25%和37%。作為長江流域重點水域禁捕任務最重的省份之一,江西提前了一年對長江幹流江西段和鄱陽湖實行全面禁捕。
  • 湖口:漁民退捕「洗腳上岸」愛心企業助力就業(組圖)
    8月25日,湖口縣在洋港溼地公園活動廣場舉行2020年退捕漁民專場招聘會。縣工商聯、縣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縣公共人才就業服務局、縣農業農村局聯合組織了九江小蜜蜂家政、太子歲服飾、中紅普林醫療製品、強榮國際大酒店、置地遠大建築、容匯鋰業、天賜高新材料、力山環保、中星醫藥、藍天玻璃、富達實業等11家會員民營企業參與現場招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