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新聞記者 臧鳴 見習記者 張慧 實習生 吳旭童
2019-08-24 08:26 來源:澎湃新聞
在上海市靜安區南京西路街道的威海居民區,居民們集思廣益,發明、啟用了一批垃圾分類神器。視頻拍攝:臧鳴 張慧 視頻剪輯:張慧(02:17)
在上海陝西北路30弄的威海居民區,這裡的溼垃圾桶蓋子上鉤著一個別致的便民拉索。垃圾桶手柄上連接一個滑輪,拉繩索可直接將桶蓋揭開,簡單而實用。
垃圾分類「神器」滑輪繩索 澎湃新聞記者 臧鳴 圖「這樣不髒手,拉繩索就可以開桶投放」,威海居委會主任徐建民說。除此之外,居民們還在垃圾桶上放置了滅蚊裝置。
這根便民拉索的創意來自太陽公寓業委會主任趙紀松,他告訴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記者,因為小區有位居民家的廚房面對著垃圾廂房,僅3米的距離。一旦有海鮮等食物殘渣倒入垃圾廂房,發酵之後的氣味就非常難聞。
當時,居委會主任與居民們商議後提出了這麼一個設想,弄一根繩子可牽起垃圾桶蓋子,既不會讓居民倒垃圾時弄髒手,又能每次保證扔完溼垃圾,蓋子能自動蓋上,不讓異味散發。
趙紀松給記者講解了這個拉索的原理,「蓋子這一頭用的是鉤子,而不是系死結,方便環衛車裝運時取下,而不必費時解開繩結。此外,繩子另外一端用的是能圈住牆上凸起裝置的鑰匙扣,繩子有可能經常沾到溼垃圾,溼的,居民肯定用著嫌髒,鑰匙扣就不會,居民扣住牆壁固定也較方便。」
他說,「垃圾分類神器」來源於生活實踐中的實際需求和居民的集思廣益,「在垃圾分類實施一星期後,我們居民有了異味困擾,大家採取了這麼一個措施。」
如果有居民不小心扔錯了垃圾,垃圾分類志願者是否要強忍著異味探身在偌大的垃圾桶挑揀?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威海居民垃圾分類志願者們啟用了另一款「神器」——火鉗2.0。
垃圾分類志願者張宏英用火鉗2.0從溼垃圾桶中夾出塑膠袋。澎湃新聞記者 臧鳴 圖起初,居民張宏英在做垃圾分類志願者時發現傳統火鉗用起來一點兒都不順手,因為自己個子矮,傳統火鉗太短,張宏英差不多得把手伸進垃圾桶裡,臉還要湊得特別近。此外,傳統火鉗夾垃圾用不上力,容易錯位。
張宏英聯想到世博會時撿菸蒂的火鉗2.0,正好可以用來分揀垃圾。果然,配備了火鉗,張宏英從垃圾桶內夾垃圾便相當輕鬆。
火鉗2.0會包裹上一層泡沫海綿,在頂端貼上防滑圈。這樣,不僅增加了火鉗的摩擦力還增加長度,工具使用起來更順手了。
「我們組建了一支由黨員、社工、保潔等組成的志願者隊伍。」威海居民區黨總支書記朱筱菁說,很多黨員自發參與到隊伍中來,「執勤點位」就近安排在家門口的垃圾廂房旁。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關鍵詞 >> 經驗吧,垃圾分類神器,上海靜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