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南省德宏州4個「直過民族」和「人口較少民族」實現整族脫貧

2020-12-14 央廣網

7月31日,記者從雲南省決戰決勝脫貧攻堅新聞發布會德宏專場發布會上獲悉,德宏州4個貧困縣已脫貧摘帽,186個貧困村全部出列,14.91萬人實現脫貧,貧困發生率從16.05%下降至0.31%,4個「直過民族」和「人口較少民族」實現整族脫貧,脫貧攻堅取得決定性勝利。

德宏州是一個集邊境、民族、貧困於一體的少數民族自治州,雲南省11個「直過民族」和「人口較少民族」中德宏州就有4個;德宏州5個縣市中有4個貧困縣、186個貧困村,其中53個是深度貧困村;有建檔立卡貧困人口15.19萬人,2014年綜合貧困發生率高達16.05%,屬滇西邊境集中連片特殊困難地區。

脫貧攻堅的五年來德宏州全力補齊貧困地區民生領域短板,共新建、改建農村公路4500多公裡,實現鄉鎮100%通硬化路、通客運班車、通郵件快遞,行政村100%通硬化路,寬帶網絡和移動4G信號實現全覆蓋,自然村100%通動力電,貧困人口飲水安全保障全部達標。大力開展「控輟保學」,累計發放貧困學生幫扶資金3.44億元,惠及建檔立卡學子11.74萬人次,教育幫扶實現對全體建檔立卡戶及其子女從學前到大學「兩個全覆蓋」。今年高考,德宏州州建檔立卡戶子女參考人數754人,其中,642人達到高校錄取線。著力提升衛生健康服務能力和水平,建檔立卡貧困群眾100%參加基本醫保和大病保險,門診、住院報銷比例100%達標,重點人群100%享受家庭醫生籤約服務,基本實現「小病不出村、大病不出縣」。實現農村低保制度與扶貧開發政策有效銜接,發放貧困群眾低保救助補助資金11.15億元,基本做到應保盡保、應扶盡扶。著力改善和提升貧困群眾人居環境,共實施易地扶貧搬遷項目161個,涉及建檔立卡貧困戶4500戶17938人。加大農村危房改造力度,實施「四類重點對象」農村危房改造13642戶。千方百計幫助貧困群眾持續增加收入,累計投入產業扶貧資金25億元,發放扶貧小額信貸11.22億元,建立新型經營主體1182家,實現有產業發展條件的建檔立卡貧困戶全覆蓋。2020年以來,德宏州堅決克服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加大就業扶貧支持力度,上半年外出務工44221人,開發扶貧公益崗位8260個,就近就業群眾27110人,通過產業和就業扶貧,德宏各族群眾的收入水平大幅提升,農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從2014年末的7152元上升到2019年末的11409元,今年上半年農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6376元,同比增長6.7%,增速排雲南省第2位。

脫貧攻堅啟動以來,德宏州始終緊緊圍繞「兩不愁三保障」標準和「六個精準」要求,累計投入各類扶貧資金129.09億元,堅持精準施策、盡銳出戰,構建起整體聯動、協調並進、逐一突破的攻堅格局,舉全州之力打贏打好脫貧攻堅戰。

(總臺央視記者 趙鵬)

相關焦點

  • 雲南11個直過民族和人口較少民族實現整族脫貧
    新華社昆明11月14日電(記者王長山、吉哲鵬、楊靜)雲南省扶貧辦11月14日介紹,怒族、傈僳族近日實現整族脫貧,至此,雲南11個直過民族和人口較少民族歷史性告別絕對貧困,實現整族脫貧。  雲南是我國直過民族主要聚居區,獨龍族、德昂族、基諾族、怒族、布朗族、景頗族、傈僳族、拉祜族、佤族等民族從原始社會等社會形態直接過渡到社會主義社會。一段時間裡,直過民族群眾發展條件落後,貧困問題突出,是脫貧攻堅的「硬骨頭」。
  • 「原創」雲南省少數民族整族脫貧攻堅實踐經驗
    此後,制定《雲南省全面打贏「直過民族」脫貧攻堅戰行動計劃(2016—2020年)》,聚焦「直過民族」和「人口較少民族」整族脫貧,圍繞獨龍、德昂、基諾、怒、布朗、景頗、傈僳、拉祜、佤9個「直過民族」,分別制定直過民族和人口較少民族脫貧攻堅實施方案,全力實施打贏整族脫貧脫貧攻堅戰。
  • 【輝煌「十三五」 看雲南脫貧攻堅完美答卷】德宏:4個「直過民族...
    德宏傣族景頗族自治州4個貧困縣已脫貧摘帽,186個貧困村全部出列,14.91萬人實現脫貧,貧困發生率從16.05%下降至0.31%,4個「直過民族」和「人口較少民族」實現整族脫貧,脫貧攻堅取得決定性勝利。
  • 雲南52.73萬直過民族和人口較少民族實現脫貧
    8月8日,「壯麗70年·奮鬥新時代」雲南篇章成就展訪談宣傳活動聚焦雲南省扶貧辦。雲南省人民政府副秘書長、省扶貧開發辦公室主任黃雲波介紹,以獨龍族等為代表的「直過民族」,70年間發生了巨變,截至2018年底,全省11個直過民族和人口較少民族有建檔立卡貧困人口75.17萬人,已實現脫貧52.73萬人。
  • 中國最後52個貧困縣摘帽!雲南:「直過民族」整族脫貧
    少數民族聚集地全脫貧  雲南還是我國「直過民族」主要聚居區,獨龍族、德昂族、基諾族、怒族、布朗族、景頗族、傈僳族、拉祜族、佤族等民族從原始社會等社會形態直接過渡到社會主義社會。一段時間裡,「直過民族」群眾發展條件落後,貧困問題突出,是脫貧攻堅的「硬骨頭」。  雲南省扶貧辦介紹,怒族、傈僳族近日實現整族脫貧。
  • 雲南「直過民族」已有9個脫貧摘帽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昆明4月13日電(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張文凌)記者4月13日從雲南省人民政府扶貧開發辦公室獲悉,截至目前,雲南11個「直過民族」和「人口較少民族」基本實現「兩不愁三保障」,70.75萬貧困人口實現脫貧,1039個貧困村出列,獨龍族、德昂族、基諾族、佤族、普米族、阿昌族
  • 【回眸十三五 奮進彩雲南②】雲南省「直過民族」和「人口較少民族...
    11月27日,記者從雲南省政府新聞辦、雲南省發改委舉辦的「回眸『十三五』 奮進彩雲南」系列新聞發布會·民族團結進步示範區專題發布會獲悉,雲南省已累計完成「直過民族」和「人口較少民族」9.9萬人普通話培訓,創建普及普通話示範村(行政村)701個;共發放語言扶貧定製手機20000臺,39萬人通過手機APP學習普通話、認讀常用漢字。
  • 雲南直過民族和人口較少民族共入新時代
    這是直過民族困難群眾脫貧發展的縮影。目前,雲南已有9個直過民族和人口較少民族實現整族脫貧,怒族和傈僳族也將於今年底與全國人民一道同步邁入全面小康社會。歌聲裡有時代的烙印。精準脫貧攻堅開展以來,《阿佤人民唱新歌》《有一個美麗的地方》《快樂拉祜》等經典老歌又被賦予新內涵,新創作的《棒球之歌》《我有一個夢》《感恩共產黨》等更是唱出了雲嶺大地的時代之音。
  • 【國新辦發布會】雲南省委書記阮成發:雲南11個「直過民族」和人口...
    阮成發介紹,雲南有25個世居少數民族,其中,有15個獨有的少數民族,11個「直過民族」和人口較少民族。解決少數民族的脫貧問題,雲南除了綜合性的措施以外,還對少數民族脫貧攻堅實施了三個方面的措施。目前,全省11個「直過民族」和人口較少民族全部實現整族脫貧,歷史性地告別了絕對貧困,實現了「一步跨千年」的美好夢想。    一是「一個民族一個攻堅計劃」。
  • 雲南深度貧困地區貧困發生率下降到3.52% 9個民族整族脫貧
    人民網昆明3月19日電 (李發興)雲南立足邊疆、民族、貧困、山區「四位一體」的基本省情和發展不充分、不平衡、不協調的現實省情,堅持把解決深度貧困地區、深度貧困群體問題作為重中之重,從組織領導、幫扶力量、政策舉措、資金投入等方面傾斜聚焦,集中力量打硬仗、攻堡壘,補上區域發展短板,有效解決區域性整體貧困。
  • 雲南省軍區各級助力基諾族實現整族脫貧
    洛特村黨支部書記李春華介紹,近年來,雲南省軍區幫扶開展普洱茶種植,為當地群眾脫貧注入新動力。洛特村地處基諾山深處,世代生活在這裡的基諾族是西南邊疆深山的一個「直過民族」,也是最後一個被國務院確定的單一民族。「新中國成立時,這裡的人穿的是樹皮衣,住的是茅草屋,食物與財產實行平均分配,靠刻木記事。20世紀90年代前,村裡還在點煤油燈,直到2000年前後,村裡才通了自來水。」
  • 一見·總書記關心少數民族脫貧的故事
    2017年,十八洞村成為湖南省首批脫貧摘帽的貧困村之一。整族脫貧——「把脫貧作為奔向更加美好新生活的新起點」在55個少數民族中,28個人口在30萬以下的民族被稱為「人口較少民族」。他們的脫貧進度,習近平總書記十分惦念。
  • 紅河州金平縣以黨建引領「直過民族」脫貧奔小康
    在全縣45個「直過民族」村寨,通過「單獨建」和「聯合建」的方式,實現村小組黨組織全覆蓋,並由鄉鎮黨委、政府班子成員帶頭入村召開黨員幹部碰頭會,分析研判支部建設和黨員情況,集中黨員幹部與「聯合工作組」共同開展重點村寨攻堅行動。抓住黨員這個關鍵少數,由黨員家庭優先作出行動表率,帶動其餘群眾家庭主動參與到脫貧攻堅工作中,提升黨組織和黨員在群眾心目中的影響力、感召力和示範表率作用。
  • 雲南有247個 「中國少數民族特色村寨」
    11個「直過民族」和人口較少民族全部實現整族脫貧雲南省兌現了「不讓一個兄弟民族掉隊、一個民族地區落伍」的承諾,促進民族地區同全國一道實現全面小康。2015—2019年,全省民族自治地方生產總值年均增長9.5%,經濟社會發展主要指標年均增幅均高於全省平均水平。
  • 雲南「中國少數民族特色村寨」全國第二多
    11個「直過民族」和人口較少民族全部實現整族脫貧雲南省兌現了「不讓一個兄弟民族掉隊、一個民族地區落伍」的承諾,促進民族地區同全國一道實現全面小康。2015—2019年,全省民族自治地方生產總值年均增長9.5%,經濟社會發展主要指標年均增幅均高於全省平均水平。
  • 雲南金平:黨建引領「直過民族」脫貧奔小康
    黨建引領「直過民族」脫貧奔小康全面實現小康,一個民族都不能少。自脫貧攻堅戰打響以來,雲南金平苗族瑤族傣族自治縣堅持黨建引領,真抓實幹、真幫真扶,走出了一條行之有效、群眾滿意的「直過民族」跨越之路。組織強起來,確保黨建作用發揮。
  • 「原創」踐行「兩山論」 走穩「脫貧路」——基諾族整族脫貧實踐經驗
    從把握人與自然之間相互依存的深刻關係和把握經濟發展與生態保護之間相互轉化的動態關係「兩個把握」入手,高位統籌、層層落實、因地制宜推行綠色脫貧攻堅方案,推動「最後確認的少數民族,率先實現整族脫貧」,用基諾族從新中國成立之初刀耕火種、刻木記事跨越到「兩不愁三保障」實現整族脫貧並邁向新時代鄉村振興的鮮活案例,書寫了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在雲南「直過民族」「人口較少民族」整族脫貧攻堅決戰決勝中的綠色實踐篇章。
  • 雲南農村貧困人口全部脫貧
    據新華社昆明12月8日電 (記者楊靜、趙家淞)記者8日從國新辦在雲南昆明舉行的脫貧攻堅新聞發布會上獲悉,雲南全省現行標準下農村貧困人口全部脫貧,困擾雲南千百年的貧困問題得到了歷史性解決。
  • 雲南全力打通民族地區對外連接大通道
    中新網昆明11月27日電 (韓帥南)「截至目前,雲南省民族地區通航運營機場達到10個,4個民族自治州進入高鐵時代,8個民族自治州中有7個州35個縣通高速公路、58個縣全部通高等級公路。」雲南省民族宗教委主任拉瑪·興高27日在昆明向記者如是說。
  • 雲南採取三個超常規幫扶措施,確保不讓一個兄弟民族掉隊
    雲南省委書記阮成發介紹,雲南全省現行標準下農村貧困人口全部脫貧、88個貧困縣全部摘帽、8502個貧困村全部出列,11個「直過民族」和「人口較少民族」實現整體脫貧,困擾雲南千百年的絕對貧困問題得到歷史性解決。雲南有25個世居少數民族,其中,有15個獨有的少數民族,11個「直過民族」和人口較少民族。「雲南省在脫貧路上如何確保不讓一個兄弟民族掉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