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五」以來,雲南省民族地區推廣國家通用語言文字取得哪些成效?11月27日,記者從雲南省政府新聞辦、雲南省發改委舉辦的「回眸『十三五』 奮進彩雲南」系列新聞發布會·民族團結進步示範區專題發布會獲悉,雲南省已累計完成「直過民族」和「人口較少民族」9.9萬人普通話培訓,創建普及普通話示範村(行政村)701個;共發放語言扶貧定製手機20000臺,39萬人通過手機APP學習普通話、認讀常用漢字。
雲南省教育廳相關負責人介紹,雲南省始終把推廣國家通用語言文字作為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增進民族交流交融、增強中華民族凝聚力的重要工作常抓不懈,取得五個方面的成效。
以推廣普通話為橋梁,構建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園,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創造共居、共學、共事、共樂的社會環境。雲南省各民族大雜居、小聚居的特點,讓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成為各民族溝通交流的主要工具,成為各民族學生溝通交流學習的校園語言,也成為學校的教學語言,為各民族團結和諧共處奠定了基礎。
以普通話測試為抓手,推進教師使用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教學,為雲南推普攻堅培養了一大批中堅力量。雲南省自開展普通話水平測試工作以來,共測試457萬人次,推動提升各行各業從業人員普通話水平。雲南將普通話水平作為教師資格認定的必要條件,2016年以來,組織7218名少數民族教師免費參加普通話培訓,確保少數民族教師普通話達到國家規定等級要求。
以學習普通話為重點,在全國率先實施青壯年農民素質提升方案,全力推進推普助力脫貧攻堅工程。雲南省印發《「直過民族」脫貧攻堅國家通用語言普及推廣工程實施方案》。組織大學生志願者1400餘人次暑期深入39個縣334個村寨開展推普主題社會實踐活動。開展「推普工作鄉村行」、「小手拉大手,推普路上一起走」等活動。累計完成9.9萬名「直過民族」和「人口較少民族」人口普通話培訓,創建普及普通話示範村(行政村)701個。
以信息技術為手段,開發推廣「語言扶貧APP」,構建「人人皆學、處處能學、時時可學」的普通話學習氛圍。創新學習方式,與科大訊飛、中國移動通信雲南有限公司合作,開發「語言扶貧APP」,為有學習需求的少數民族群眾免費配發定製手機,補貼1200元流量費,減免通訊費用。利用手機APP現代信息技術,採取線上自學、線下幫扶、送教到人的培訓模式,實現目標人群學習普通話全覆蓋。共發放語言扶貧定製手機20000臺,39萬人通過手機APP學習普通話、認讀常用漢字。
以學前幼兒為關鍵,著眼未來,積極推進學前學會普通話行動。實施學前學會普通話行動,以推進「一村一幼」建設為基礎,以民族地區鄉村幼兒為主要目標,把提高少數民族幼兒普通話普及率作為阻斷貧困代際傳遞,打贏脫貧攻堅戰的重要舉措。截至2020年6月,全省在園3-6歲學前兒童普通話普及率達99%,基本上實現了學前學會普通話的工作目標。
雲南網記者 趙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