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公開課 | 修復歷史的碎片

2020-12-20 澎湃新聞

考古公開課 | 修復歷史的碎片

2020-07-18 09:0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考古是什麼?文物出土後會怎樣?

考古工作一直充滿著神秘色彩,引人遐想~

其實

文物修復與整理,是一個與歷史對話的過程

近年來,隨著城市建設的不斷發展,因基本建設開展的田野考古發掘逐漸成為天津考古工作的主要任務。作為文化遺產保護的重要方式,天津文化遺產保護中心每年都要承擔數十項考古發掘工作。

考古發掘工作現場

與大家在博物館看到的文物不同,考古遺址出土的文物以大量的陶瓷碎片為主。大量的文物在考古發掘出土之後,考古工作者還將對其進行保護、整理,解析文物背後蘊藏的歷史信息。只有通過整理修復,才能用於研究和展示。

考古發掘出土的瓷器碎片

天博展出的已修復的瓷器

春秋代序,以物傳神,在歷史文化名城天津,一起跟隨考古人的鏡頭,傾聽這座城市的過往。

·E/N/D·

來源:天津博物館

原標題:《考古公開課 | 修復歷史的碎片》

閱讀原文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評論()

相關焦點

  • 《考古公開課》你不知道的考古學
    穿越歷史的時空,拂去時間的塵埃,用科學和想像力拼接歷史的碎片,還原真相,在探尋和推理中感受考古者的智慧和艱辛。《考古公開課》,弘揚傳統文化,堅定文化自信。
  • 《考古公開課》天下長安
    穿越歷史的時空,拂去時間的塵埃,用科學和想像力拼接歷史的碎片,還原真相,在探尋和推理中感受考古者的智慧和艱辛。《考古公開課》,弘揚傳統文化,堅定文化自信。
  • 《考古公開課》大唐遺寶
    穿越歷史的時空,拂去時間的塵埃,用科學和想像力拼接歷史的碎片,還原真相,在探尋和推理中感受考古者的智慧和艱辛。《考古公開課》,弘揚傳統文化,堅定文化自信。
  • 金沙遺址「拍了拍」你 《考古公開課》還原真實的考古
    昨日,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央視科教頻道的大型考古歷史文化類電視欄目《考古公開課》首度以雲連線的方式,在成都金沙遺址博物館與北京演播廳進行同步錄製。本次節目由曾經親手發掘過三星堆和金沙兩大古蜀核心遺址的考古學家、成都金沙遺址博物館館長朱章義在北京演播廳擔任主講嘉賓,而素人學員魯力則來到金沙遺址與朱章義隔空對話,用科學和想像力拼接古蜀文明的碎片,在探尋和推理中感受考古者的智慧和艱辛。
  • 《考古公開課》揭秘元上都
    穿越歷史的時空,拂去時間的塵埃,用科學和想像力拼接歷史的碎片,還原真相,在探尋和推理中感受考古者的智慧和艱辛。《考古公開課》,弘揚傳統文化,堅定文化自信。
  • 金沙遺址「拍了拍」你《考古公開課》還原真實的考古
    昨日,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央視科教頻道的大型考古歷史文化類電視欄目《考古公開課》首度以雲連線的方式,在成都金沙遺址博物館與北京演播廳進行同步錄製。本次節目由曾經親手發掘過三星堆和金沙兩大古蜀核心遺址的考古學家、成都金沙遺址博物館館長朱章義在北京演播廳擔任主講嘉賓,而素人學員魯力則來到金沙遺址與朱章義隔空對話,用科學和想像力拼接古蜀文明的碎片,在探尋和推理中感受考古者的智慧和艱辛。
  • 武威「銅奔馬」登上央視《考古公開課》
    武威「銅奔馬」登上央視《考古公開課》每日甘肅網12月2日訊據蘭州晚報報導 11月30日,央視科教頻道《考古公開課》聚焦武威市雷臺漢墓出土的「銅奔馬」,以「天馬傳奇」為主題,全面介紹了我國漢代青銅雕鑄藝術的高超水平
  • 校園考古公開課、考古模擬實驗、非遺展演……湖南開展多彩文博活動
    校園考古公開課、考古模擬實驗、非遺展演,湖南開展多彩文博活動——千年風物識家鄉6月11日,石門縣澧斕中學,學生們在參觀考古成果校園展覽。湖南省文物局結合湖南文物特色,主辦了30多場公眾體驗傳承活動,校園考古公開課、考古模擬實驗、非遺展演……讓公眾通過文化遺產,跨越千年,深度了解家鄉。 體驗商代「石門人」生活「考古不是挖寶,更不是盜墓,而是透過歷史材料解答問題。」
  • 揭秘文物修復師文物修復過程,他們讓圓明園內的碎片「復活」
    龍紋碗、高足碗、琉璃件、銅佛像……在圓明園,通過考古和遺址整修出土的玉、瓷、銅、石刻等各類文物眾多,但大多殘缺不全。自圓明園去年啟動「修復1860」工作以來,已經完成文物修復20餘件。記者近日專訪圓明園文物修復團隊,探訪這些專業的文物修復師是如何通過對文物「望聞問切」和讓碎片「破鏡重圓」等手段,讓一批批文物「復活」的。
  • 央視《考古公開課》聚焦武威「天馬傳奇」
    央視《考古公開課》聚焦武威「天馬傳奇」 2019-11-30 19:3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親歷發掘現場,上一堂「考古公開課」!
    親歷發掘現場,上一堂「考古公開課」! 淹沒在歷史塵煙中的那神秘莫測 風雲變幻的古老世界 關於考古的神秘傳說和古老故事 一直被訴說和追問
  • 圓明園地下埋藏的文物碎片能修復了?
    中新社記者 崔楠 攝近年來,隨著圓明園考古工作不斷推進,大量深埋地下百年的珍貴文物出土,包括石刻、琉璃、瓷器等,其中僅瓷器碎片就高達10萬片,最久遠的已有300多年歷史。文物碎片 袁秀月 攝與此同時,圓明園的文物修復工作也在緊張有序地進行中。今年4月,圓明園啟動「修復1860」工作,對大量文物碎片進行拼接修復。第一期修復6件文物,第二期也於近日啟動,修復11件文物。
  • 閻良區舉辦秦漢櫟陽城遺址考古公開課~(視頻)
    >公眾考古開放日活動正在進行閻良是商鞅變法的地方也是歷史上第一個改革之城這次公開課共有三位老師他們從上世紀80年代開始駐守在閻良幾十年致力於秦漢櫟陽城的考古工作精彩的講解+認真的聆聽這場在遺址旁的公開課讓市民、群眾零距離的接觸考古專家聆聽他們講述秦漢櫟陽城的前世今生李毓芳中國社科院考古研究院研究員
  • 《考古公開課》演繹《天馬傳奇》中國旅遊標誌「銅奔馬」再次亮相...
    《考古公開課》演繹《天馬傳奇》中國旅遊標誌「銅奔馬」再次亮相央視甘肅省博物館供圖每日甘肅網12月4日訊(蘭州晨報/掌上蘭州記者荊雯)近日,中國旅遊標誌「銅奔馬」繼亮相《國家寶藏》後,再次亮相央視,成為節目嘉賓及全國觀眾關注的焦點。
  • 文物虛擬修復:歷史的數位化傳承
    該項目組針對中華文化遺產的保護需求,採用虛擬實境、圖形圖像處理等信息科學新技術,完成了多項文物數位化、文物虛擬復原修復、數字博物館、數字考古方面的科研項目,解決了文物的三維數位化真彩色信息的採集、基於網絡的虛擬實境瀏覽技術等關鍵技術問題,形成了系列的文化遺產數位化處理與保護的方法與科技成果,為文物保護、考古、古人類學的研究開闢了新的途徑。
  • 德州市博物館首節考古公開課開講啦
    古墓考古現場記者在古墓發掘現場發現,考古隊在墓室旁設置了「科普」展板,介紹了東漢古墓的基本情況。現場社教活動主要有三項,主要是圖片展覽、現場直播與專家互動。通過現場放置展牌,展示內容包括考古學文化知識、考古挖掘工作情況等。
  • 央視開講|萬年上山走進《尋根中華文明》考古公開課
    上周三,央視科教頻道播出的《考古公開課》,讓所有關心上山文化的人都神情為之一震。這個重要的發現,是中華文明5000年的重要證據在這期主題為《尋根中華文明》的考古公開課中,全國人大代表、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中國考古學會理事長王巍首先開講浦江萬年上山:「民以食為天。文明出現的基礎,就是農業的出現。
  • 成渝文博周①|真實的考古是啥樣?金沙遺址「拍了拍」報名北大考古...
    真實的考古是什麼樣子?網友對此十分好奇。8月2日,央視《考古公開課》首度以雲連線的方式,在成都金沙遺址博物館與北京演播廳進行同步錄製。曾經親手發掘過三星堆和金沙兩大古蜀核心遺址的考古學家、成都金沙遺址博物館館長朱章義在北京演播廳擔任主講嘉賓,素人學員魯力在金沙遺址與朱章義隔空對話,用科學和想像力拼接古蜀文明的碎片,在探尋和推理中感受考古者的智慧和艱辛。
  • 考古公開課丨3月1日20:10《天馬傳奇》央視首播
    銅奔馬在京展覽後,立刻震動了史學界和考古界,在國內外都引起了強烈的反響。一些專家紛紛在有影響的報刊上發表評賞文章,說銅奔馬是「無價之寶」。據悉,3月1日20:10,央視科教頻道《考古公開課》將聚焦武威市雷臺漢墓出土的「銅奔馬」,以「天馬傳奇」為主題,全面介紹我國漢代青銅雕鑄藝術的高超水平,展示武威悠久的歷史和燦爛文化。
  • 景德鎮御窯碎片的「拼圖」故事
    重見天日:打開塵封的歷史 上世紀80年代初,適逢全國第二次文物普查工作啟動和景德鎮編撰文物志工作開展,以陶瓷考古專家劉新園為代表的老一輩陶瓷考古工作者在勘探中發現,景德鎮市郊南河、小南河、東河流域分布著大量晚唐至宋元時期的瓷窯遺址,揭示出景德鎮千年窯火不斷的歷史面貌。同時,在配合當時景德鎮市政府的一個工程項目的考古工作中,考古工作人員發現了一批官窯瓷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