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風起飛 逐浪前行
——北部灣港口一體化改革發展帶來的質變
貨櫃班輪靠泊欽州港。
廣西新聞網-廣西日報記者 吳麗萍 通訊員 吳君馨 鄭 燕 文/圖
據船運經紀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全球有上千艘貨輪被拆解當做廢料賣掉,其合計貨運噸位為史上第二。今年前7個月貨輪的生產訂單僅有200多艘,約為2010到2015年年均訂單量的五分之一。今年8月,全球前十、韓國第一大海運巨頭韓進海運破產。航運業寒冬來襲。
面對經濟下行、航運業持續低迷的形勢,今年1至10月,廣西北部灣港卻逆風而行,港口貨物吞吐量完成1.69億噸,為去年同期的100.07%;貨櫃吞吐量達到142.4萬標箱,同比增長31.9%。
記者實地走訪發現,北部灣港口之所以能交出如此靚麗的成績單,主要得益於廣西全面啟動北部灣沿海港口發展一體化改革試點,一系列得力舉措發揮作用,三港整合實現升級,1+1+1>3的集群效應逐漸凸顯。
A 整合北欽防 走向一體化
廣西北部灣港擁有由防城港、北海港、欽州港三大天然良港組成的港口群,遮蔽條件和水深條件好,具備滿足30萬噸散貨船舶、20萬噸級貨櫃船舶進港的條件。三港地域、貨源相近,多年來為爭奪貨源,各自為政,形成「小而全」局面。此外,由於歷史原因,過去岸線低水平開發,有「深水淺用」現象。加上高負債率及資本金不足,港口對外合作實力受限。
「一體化整合北部灣港口資源,是適應區域經濟發展及國家發展戰略需要的明智之舉,要解決港口間的內耗現象,從根本上避免三港同質化,惡性競爭,不僅要統一規劃、建設、運營,還需統一行政管理,才能實現港口良性持續發展。」自治區交通廳副廳長、廣西北部灣港口管理局局長周一農介紹,多年來,自治區高層十分重視北部灣港口發展一體化工作,2006年至今,先後成立政府綜合協調機構:廣西北部灣經濟區和東協開放合作辦公室;組建廣西北部灣國際港務集團有限公司,北部灣「三港合一」統稱為「廣西北部灣港」;出臺一套完整的促進廣西北部灣經濟區開放開發的優惠政策;編制廣西北部灣港總體規劃。
2014年底,交通運輸部印發《關於開展全面深化交通運輸改革試點工作的通知》,提出實行全面深化交通運輸改革和制度創新的全國九大試點並制定有關方案,其中廣西北部灣港被列為區域港口發展一體化試點。2015年7月,自治區交通廳牽頭編制完成《廣西北部灣沿海港口發展一體化改革試點實施方案》,全面啟動沿海港口一體化改革試點工作。當年10月,廣西北部灣港口管理局正式成立,原北海、欽州、防城港三市政府承擔的港口行政管理職能全面整合歸屬自治區層面。
「現在三港域統一規劃,突出各港區的優勢、功能定位,發揮各自的特點,整體提升了廣西北部灣港的競爭力。」自治區交通廳水運管理處相關負責人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