縱觀中國地圖南端,我們可以發現一個看似地理位置十分優良的地方,這個地方就是廣西的北部灣地區,這個地區主要由南寧市、北海市、欽州市,防城港市、玉林市、崇左市這幾個地級市組成。但從小範圍來看,真正處在北部灣核心位置的還是,欽州、防城港和北海三個城市。
用心觀察,我們可以發現這三個城市及周邊地區的地形狀況,與珠三角地區有很多相似之處。比如城市布局,港灣以及河流,交通等,但是為什麼同樣是灣區,兩者發展的程度相差如此之大呢?其實這個問題不難,我想必定有如下幾點:
第一、歷史原因。廣州歷史上就一直是中國貿易中心,特別是清朝時期,廣州十三行更是重要的貿易機構,很早之前廣州就已經是嶺南地區最大的城市了;更有甚至的是,香港與澳門長期被發達的列強統治,特別是香港,在英國統治時期,經濟得到了飛躍發展。這些都給珠三角地區的發展奠定了雄厚的基礎。反觀北部灣,這方面確實乏善可陳。
第二、政策原因。改革開放,深圳騰飛就是最好的例子。深圳作為最具典型的經濟特區,國家給的政策相當的多,加上其靠近香港,發展得也就相當迅速。當然,深圳只是政策紅利的一個典型,珠三角地區的政策優惠與鼓勵遠不止這些,比如建設粵港澳大灣區這樣的宏偉藍圖,也是政策的一部分。反觀北部灣地區幾個城市,政策力度和珠三角地區無法相比。
第三、虹吸原因。由於珠三角地區太過強大,周邊地區乃至全國都不同程度地收到了其虹吸效應的影響,北部灣地區的人才傾向於選擇去珠三角就業創業,資金、人才、企業等為了發展壯大也都傾向於往珠三角跑,導致北部灣地區發展缺乏足夠的後勁。
第四、北部灣三城存在著重複性地競爭與建設。廣西欽州、北海與防城港之間的惡性競爭也極大地阻礙了其發展,北海作為1984年最初開放的沿海14個港口城市,從政策與位置上來說,完全是有機會發展成為北部灣地區核心城市的,甚至是全國性的大型沿海城市,但是北海的發展還是比較靠後的,廣西在產業上又往欽州市傾斜,欽州和北海之間,很多時候沒有互補性。這些都極大地限制了北部灣的發展。反觀大灣區,各大城市幾乎融為一體,通過城際鐵路、跨海大橋、甚至是地鐵,配合度很高。
不過北部灣經濟開發區實力和基礎還是有的,希望未來能夠革故鼎新,藉助新一輪的政策紅利,發展的越來越好。
各位你們對此有什麼看法呢,請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