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平,福建省地級市,地處福建省北部,武夷山脈北段東南側,位於閩、浙、贛三省交界處,俗稱「閩北」,東北與浙江省相鄰,西北與江西省接壤,東南與寧德市交界,西南與三明市毗連,幅員面積2.63萬平方千米,佔福建省的五分之一,革命戰爭年代,福建省委曾經幾度駐在閩北,被譽為「紅旗不倒」的紅土地。
南平轄2個市轄區、5個縣、代管3個縣級市;2016年,戶籍人口321.26萬(常住人口266萬);2016年,該市實現地區生產總值1457.74億元。境內山峰聳峙,低山廣布,河谷與山間小盆地錯落其間,具有中國南方典型的「八山一水一分田」特徵,形成以丘陵、山地為主的地貌;屬中亞熱帶季風溼潤氣候,局部山區為中亞熱帶山地氣候,素有「福建糧倉」、「南方林海」、「中國竹鄉」之稱。
南平是福建開發最早的地區之一;東漢時期,南平、建甌、浦城等便建縣;「福建」之名即來自福州、建州(今建甌市)各取首字而來。南平是閩越文化、朱子文化、武夷茶道文化、齊天大聖文化、太極文化的發源地,被譽為「閩邦鄒魯」和「道南理窟」;曾湧現出2000多位進士和17位宰相;擁有一級至三級旅遊資源實體180多處,武夷山是全國僅有的4個「世界自然與文化遺產地」之一。
南平市有一至三級中高檔旅遊資源實體181處。武夷山是全國僅有的4個「世界自然與文化遺產」地之一,集國家級風景名勝區、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國家級旅遊度假區和福建省旅遊經濟開發區於一身。此外,還擁有延平茫蕩山、建甌萬木林、邵武天成巖、光澤烏君山、武夷天池、順昌華陽山等旅遊資源實體。
武夷山、和平古鎮、九峰山、溪源峽谷、石佛山、聖公殿、寶山寺、黃氏峭公祠·建窯遺址、天心永樂禪寺、武夷宮、朱熹紀念館、遊定夫祠、開平寺、明翠閣、茫蕩山·、城村漢城遺址、閩越王城遺址、白雲禪寺、武夷山自然博物館、光孝寺、寶山清蓮寺、餘慶橋古蹟、虎山廟大屠殺舊址、武夷山紫陽樓、武夷山古漢城遺址、武夷山紅色之旅-赤石暴動遺蹟。截至2014年底,全市國家A級旅遊景區增至16家,其中,國家5A級旅遊景區1家,國家4A級旅遊景區8家,國家3A級旅遊景區6家,國家2A級旅遊景區1家。
南平山區珍稀名貴樹種較多,有古老的「活化石」——銀杏,材質優良的楠木、花櫚木、桂花木,木質細硬的降香黃檀,適於工藝雕刻的黃楊木,珍貴稀有的香果樹、紫檀、亮葉永青崗,紅豆杉、紫杉、木蓮紅椿、鍾萼本、銀鵲樹、白蠟樹、金錢松、三尖松、鐵杉、穗花杉等。福建省推薦列為1-4類保護的珍稀植物,閩北有三分之二種類。
南平市人傑地靈出過眾多歷史著名人物,如:
延平四賢,又稱「閩學四賢」,是指兩宋時期崛起於福建南劍州(今南平)道統相繼,學術思想一脈相承的楊時、羅從彥、李侗、朱熹四位理學大儒。南平有四賢街,四賢廣場、塑像紀念這四位大儒。
宋慈,字惠父,建陽童遊人,為宋代名醫,其撰寫的《洗冤集錄》是一部千古不朽的法醫學檢驗專著,有日、法、英、荷、德、俄等文字譯本,被尊為世界法醫學鼻祖。宋淳祐九年(1249年)宋慈卒於廣州經略安撫使任上,後歸葬建陽崇灘昌茂村。現宋慈墓依然保護完好。
朱熹,號晦翁,祖籍江西婺源。宋高宗建炎四年(1130年)生於尤溪。宋寧宗慶元六年(1200年)卒於建陽考亭,後與夫人劉氏合葬於建陽黃坑後塘村。朱熹一生致力於研究理學,講學著書,自成考亭學派,成為一代理學宗師。現朱熹墓、考亭書院等遺址已逐步修復。
鄭成功,延平郡王,原名福松,更名森,字明儼,號大木,泉州南安人。永曆十二年(1658年)正月,鄭成功被明永曆帝晉封為「延平郡王」。民族英雄鄭成功的名字與延平緊密相連。後人亦稱鄭成功為鄭延平。
文天祥,號文山,江西吉安人,南宋忠臣,集「狀元、宰相、詩人、英烈」,四項桂冠於一身,,正氣長存,可與嶽飛齊名,南宋末年,文天祥在南平開都督府聚兵起義抗元,得到南平人民的大力支持。茫蕩山蓮花峰上仍有文天祥遺蹟「文山城牆」又名「鬼城牆」,見證文天祥和南平人民一起眾志成城,保家衛國。
海瑞:(1514-1587),明代著名政治家。海南瓊山人,字汝賢、國開,自號剛峰,後人稱其為「海青天」與宋代包拯齊名。
袁崇煥,祖籍廣東東莞,萬曆四十七年(1619年)進士,天啟初任邵武知縣,天啟二年正月,進京朝覲,經御史舉薦,被破格提拔為兵部職方主事。《邵武縣誌》記載:「袁崇煥知邵武縣,明決有膽略,盡心民事,冤抑無不伸。」
李綱,南宋四大抗金名將之一,於嶽飛、韓世忠齊名。(1083-1140)字伯紀,別號梁溪先生、梁溪居士、梁溪病叟,祖籍福建邵武,北宋元豐六年(1083年)生於無錫。李綱曾稱讚嶽飛「年齒方壯,治軍嚴肅,能立奇功,近來之所少得」,斷言他「異時決為中興名將」。
歐冶子:歐治子,春秋戰國時期越國人,是中國古代鑄劍的鼻祖。
廖剛(1070-1143),字用中,號高峰居士,北宋南劍州順昌謨武人。
此外還有南平理學名家遊酢,邵武南宋詩人嚴羽,《通鑑紀事本末》作者建安(今建甌)袁樞,浦城一代名相真德秀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