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319_093732
00:33來自流動課堂
靈隱寺是中國佛教著名寺院,江南名剎之一,背靠北高峰,面朝飛來峰。始建於東晉時期,距今已有一千七百多年的歷史。南宋濟公和尚曾在這裡修佛。
一進靈隱景區,立刻就被周圍的樹木蔥鬱、山幽鳥鳴而吸引,倍感清爽。走在山間小路,周圍綠影婆娑,隨處可見參天古木。樹上的鳥兒嘰嘰喳喳叫個不停,百囀千聲、抑揚頓挫。哦,原來這就是佛家之地,遠離喧囂、不問塵事。
飛來峰下,靈隱寺前,長長的河水流過,時而隨風緩緩蕩漾、時而高處奔騰而下。清涼、清澈。坐下來,聽水流、風吹、樹葉婆娑;看魚兒自由耍、烏龜閒適遊。來都來了,著什麼急呢?
景區內龍泓洞口有座理公塔,理公指的是1700多年前靈隱寺的開山始祖慧理和尚。目前這座理公塔是明萬曆年間重建,已經有四百多年的歷史。
在飛來峰諸洞穴和峭壁上,保存著從五代到宋、元時期的石刻造像470多尊,其中完整的有300多尊。
為什麼叫「飛來峰」?
相傳飛來峰是從四川峨眉山飛來的。有一天,濟公和尚算得中午時分會從四川峨眉山飛來一座山峰,正好會壓在靈隱寺邊的一處村莊。村子裡住了很多人,濟公和尚為了村民的安全,挨家挨戶相告勸他們離開,可並沒有人相信他說的話。
眼看快到中午了,濟公和尚十分著急。這時候他看到村口一群人圍在一起有吹有唱、熱熱鬧鬧地,原來是有人結婚,人們現在都聚集到了這裡。他靈機一動,想了一個主意。
想來就馬上到了人群聚集的地方,抱起新娘子就跑。有人搶親,這還了得?大家一起追趕濟公和尚,邊追邊罵。終於追上正想動手的時候,忽然間天昏地暗,一座山峰飛來,「轟」的一聲正好落在他們的村莊。瞬時間,地動山搖,人們被震得頭昏眼花、東倒西歪。
等清醒之後發現,村莊早已被摧毀,原來濟公和尚是為了救他們,對此人們非常感激。後來濟公提議為了防止這個山峰再飛走到別的地方害人,在這裡鑿五百尊羅漢鎮壓它。人們紛紛響應,不到一天一夜就鑿好了。
因為是從別的地方飛來的,所以人們就稱它為「飛來峰」
當然,傳說聽聽圖一樂就好,不必當真。
靈隱寺為什麼掛著「雲林禪寺」?
清康熙皇帝曾六下江南,有一次便來到了杭州的靈隱寺,當時可把寺裡的和尚高興壞了。皇上來到靈隱寺後,在老和尚的陪同下遊覽寺院,隨後對靈隱寺讚賞有加。一高興,便擺下酒席,吹拉彈唱無所不有。在皇上興味正濃之時,老和尚壯著膽子,希望皇上能給賜匾。
康熙皇帝喜歡吟詩作對,此時又有大好興致,便招呼人拿來文房四寶。皇帝已經微醉,三兩下寫得一個「雨」字,但是卻寫得稍大了些。繁體字「靈」的「雨」字就已經佔了一大半,剩下的部分哪裡寫得開?
自古皇上最講究面子,撕掉重寫?是不可能的。眼看康熙陷入尷尬之中,所幸有一位官員想到一個辦法。他在自己的手心寫了「雲林」二字,偷偷的給康熙看。康熙皇帝心中大為高興,大筆一揮便寫下了「雲林禪寺」四個大字。
老和尚雖然心中疑惑,靈隱寺為何寫成了「雲林禪寺」,但面對皇上,也不敢提出質疑。康熙說,這裡天上有雲,地上有林,叫「雲林禪寺」豈不更妙?周圍官員也紛紛附和稱好。就這樣,康熙皇帝所寫的「雲林禪寺」便被雕在紅木上掛了起來。
雖如此,人們還是習慣於叫它「靈隱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