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九哥財經
今年由於新冠疫情的影響,全球經濟陷入了新一輪危機,但其實這一輪經濟危機醞釀已久,早在2019年美國的經濟數據就已經出現了一些問題,但是新冠疫情無疑是將這一次可能的淺衰退變成了席捲全球的嚴重經濟危機。
現在雖然說美國還沒有出現完全的經濟復甦,但是至少已經從三四月份的泥潭中爬出來了。雖然流動性泛濫和資產市場的泡沫問題以及美國企業債的問題都是定時炸彈,隨時可能讓美國進入新一輪的危機當中,但畢竟還都是比較遠期的風險。
然而一些經濟學家已經在提示明年1月份美國進入到二次經濟探底了,這是怎麼回事呢?
我們先來了解一下目前的經濟危機是如何到來的。
一、疫情之下的經濟危機
人類的經濟周期一般大約在每10年左右就會經歷一次經濟危機,這個經濟周期的原因十分複雜,但一般來說主要的原因是消費市場出現了問題。
在經濟增長周期的末尾,個個生產結構的資本家會將生產利潤的絕大部分佔為己有,因此在這個時期出現工人薪資增長與經濟增長的速度不匹配的現象,也因此會出現工人的心思漸漸沒有辦法去覆蓋自己的消費欲望,消費市場因此出現了疲軟。而消費能力是經濟增長的牽引動力,在消費能力低下之後,通貨膨脹開始下降,使生產的再投資欲望開始下滑,經濟危機的陰影逐漸出現。
2019年的時候,美國就已經出現了這樣的陰影,工人的薪資遲遲無法上漲,而製造業pmi也開始逐漸的下滑,當時很多分析師已經指出,在2020年到2021年之間很有可能出現一次衰退,但是由於美國經濟的其他方面相對比較健康,很可能是一次淺衰退。
不過新冠疫情在全世界的傳播把這一切改變了,疫情讓美國經濟經歷了有史以來最為嚴重和迅速的一次經濟衰退。
但是這一次經濟衰退與以往我們熟悉的並不一樣,美國的消費市場實際上並沒有出現經濟危機之前的增長,而且再加上美國政府大把採取的刺激計劃釋放的資金,雖然有更多的人失業,但是消費能力卻沒有受到影響。
之所以陷入了經濟的危機當中,是因為美國的隔離政策讓很多工人沒有辦法重回工廠上班,抑制了生產能力,而隔離狀況之下,人們的消費需求不能夠得到滿足,造成了經濟的停滯。
也就是說新冠疫情之下的經濟危機並不是經濟結構真正出現了問題,而是疫情當中的隔離政策抑制了經濟的發展。
這也是為什麼川普和共和黨人著急讓經濟重啟,而不是著力去抵抗疫情的原因,因為說實話疫情對經濟的衝擊很小,但是如果為了控制疫情,那麼經濟的損傷就會更大。
二、拜登的抉擇和經濟
這個時候拜登的上檯面,臨了一個艱難的抉擇,拜登的首要目標有4個,其中有兩個分別是控制疫情和經濟快速復甦,但是這兩者是存在矛盾的。
一方面來說,如果要迅速控制住疫情的蔓延,就需要更加嚴格的隔離政策,與3月份美國的緊急狀態相似,但是這就意味著經濟會迅速的出現一個底部。
另一方面來說,如果不進行隔離政策而持續的復甦,經濟就會有可能帶來疫情的進一步蔓延,從而繼續拖慢經濟的復甦進程。
拜登的最好選擇是疫苗的成功問世,帶來大部分人群接種疫苗之後的免疫效果。但是疫苗上市和真正全民接種需要一個很長的時間,現在估算需要3-4個月左右,而另一方面由於美國兩黨的鬥爭導致一般民眾對於疫苗的接種是否有效產生懷疑,所以拜登真的要推廣疫苗也並不簡單。
那麼拜登會如何選擇呢?
三、美國經濟雙底衰退有多遠?
很簡單,從現在的情況來看,拜登顯然選擇了前者,一方面是為了經濟更快的復甦,另一方面則是凸顯出與川普政府的不同,畢竟隔離政策是科學上實踐過,最容易控制住疫情的方法。
那麼也就是說未來美國經濟會出現再一次隔離政策導致的經濟衰退,時間就是明年的一季度左右。
但這並不是故事的全部。
自從8月份以來,美國的刺激計劃遲遲沒有落地,現在這個刺激計劃很可能需要等到拜登上臺之後再進行釋放了,而很多工廠工人和企業現在已經斷供了很長的時間,這些人的生計以及工廠的經營都面臨困難,唯一的解救方法是相對低廉利率之下的借貸。
借貸相當於飲鴆止渴,只能夠解決暫時的問題,而之後需要快速的經濟增長來彌補這個槓桿缺口。但是如果拜登重新進行隔離政策,就意味著這些人的借貸無法在短期之內償還,那麼要麼是美國政府以更大的財政開支來覆蓋這些缺口,要麼只能夠令這些人破產,進行經濟上的出清。
無論是更大的財政開支還是讓更多人破產,最終的結果都是讓經濟更加惡化,而這也會帶來美國社會的更大分裂。
雖然從理論上來說,拜登上臺有利於美國的經濟更快復甦,但同時也意味著美國經濟還有可能遭遇新一輪
來源:宏觀諮詢師天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