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文化遺產澳門歷史城區有20多處歷史建築和前地,其中最美的也許就是東望洋了,東望洋山孤零零獨立於澳門歷史城區之外,在小小的山頂平臺上卻有著東望洋燈塔、東望洋炮臺和聖母雪地殿教堂三座世界文化遺產建築,是澳門世界遺產建築最集中的地方了。
東望洋山頂建築以純白色為主,勾勒著黃色的線條點綴,猶如一位白裙少女亭亭玉立於山頂,在藍天白雲下顯得純潔、端莊又美麗。其實東望洋不僅美麗,還有著豐富的歷史意義,東望洋燈塔不僅是中國沿海地區最古老的現代燈塔,燈塔的所在地面位置之坐標值,還是澳門於世界地圖上之地理定位。
東望洋山是澳門半島最高峰,燈塔、教堂和炮臺位於山巔。
東
東望洋炮臺為不規則多邊形,牆高6米左右。
由於地勢高,燈塔亦被用作懸掛颱風訊號和燈號,向公眾發放風暴消息,就是我們常聽說粵語天氣預報中的「風球」。
東望洋炮臺除數座炮臺堡壘外,還有由四組隧道組成的防空洞。
站在山頂平臺可以俯瞰澳門美景,遠處的新葡京酒店和澳門觀光塔。
一個大大的錨似乎向人說明燈塔指引著航海。
山頂上的主要建築就是東望洋燈塔和聖母雪地殿教堂。
東望洋山頂平臺很小,只有800平方米,但就在這裡卻匯聚了三處世界文化遺產建築 。
東望洋燈塔始建於1864年(清同治三年),是由土生葡人加路士·維森特·羅扎所設計的,燈塔於1865年9月24日正式開始運作。
燈塔總高15 米,塔頂設置了巨型射燈,其射程可達16海裡之遠。
燈塔建築為一圓柱形結構,內部共分三層,有一迴旋梯連接垂直空間,細節美麗。
東望洋炮臺建於約1637-1638年之間,是中國現存最古老的西式炮臺建築群之一。
東望洋炮臺以前一直是軍事禁區,直到1976年葡國軍隊撤出澳門,才被開放為旅遊景點。
在過去,東望洋炮臺與大炮臺和媽閣炮臺組成一道堅固的外圍軍事防線。
聖母雪地殿教堂約建於1622年,現今的教堂則建於1637年。
據說當年荷蘭人入侵澳門,聖母曾步出小教堂外張開自己的鬥篷來抵擋敵軍的槍炮攻擊 。
澳葡政府1996年對教堂進行修復時,發現了華南地區罕見的壁畫遺蹟,經過考證後,發現壁畫是中西文化和藝術的大融匯,聖母雪地殿教堂內部是澳門少有的不能拍照的地方。
聖母雪地殿一側有一口印有銘文的青銅古鐘。
東望洋山頂沒有大三巴附近熙熙攘攘的人群,也沒有舉著小旗的旅行團,這裡靜謐、美麗而自然,可以獨坐山頂遠眺發呆……澳門很小,地圖上顯示東望洋山遠離澳門歷史城區,其實走過去也不遠,東望洋山是澳門半島最高峰,其實走上去也不過十來分鐘,東望洋燈塔是澳門世界遺產的標誌建築,也是澳門最美麗的地方,非常值得一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