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門至美東望洋

2021-02-17 木子弓長的驢遊記

       世界文化遺產澳門歷史城區有20多處歷史建築和前地,其中最美的也許就是東望洋了,東望洋山孤零零獨立於澳門歷史城區之外,在小小的山頂平臺上卻有著東望洋燈塔、東望洋炮臺和聖母雪地殿教堂三座世界文化遺產建築,是澳門世界遺產建築最集中的地方了。

       東望洋山頂建築以純白色為主,勾勒著黃色的線條點綴,猶如一位白裙少女亭亭玉立於山頂,在藍天白雲下顯得純潔、端莊又美麗。其實東望洋不僅美麗,還有著豐富的歷史意義,東望洋燈塔不僅是中國沿海地區最古老的現代燈塔,燈塔的所在地面位置之坐標值,還是澳門於世界地圖上之地理定位。

東望洋山是澳門半島最高峰,燈塔、教堂和炮臺位於山巔。

臺是位於澳門半島最高的東望洋山上的古老炮臺,為澳門八景之一。

東望洋炮臺為不規則多邊形,牆高6米左右。

由於地勢高,燈塔亦被用作懸掛颱風訊號和燈號,向公眾發放風暴消息,就是我們常聽說粵語天氣預報中的「風球」。

 東望洋炮臺除數座炮臺堡壘外,還有由四組隧道組成的防空洞。

 站在山頂平臺可以俯瞰澳門美景,遠處的新葡京酒店和澳門觀光塔。

一個大大的錨似乎向人說明燈塔指引著航海。

 山頂上的主要建築就是東望洋燈塔和聖母雪地殿教堂。

 東望洋山頂平臺很小,只有800平方米,但就在這裡卻匯聚了三處世界文化遺產建築 。

 東望洋燈塔始建於1864年(清同治三年),是由土生葡人加路士·維森特·羅扎所設計的,燈塔於1865年9月24日正式開始運作。

燈塔總高15 米,塔頂設置了巨型射燈,其射程可達16海裡之遠。

燈塔建築為一圓柱形結構,內部共分三層,有一迴旋梯連接垂直空間,細節美麗。

東望洋炮臺建於約1637-1638年之間,是中國現存最古老的西式炮臺建築群之一。

東望洋炮臺以前一直是軍事禁區,直到1976年葡國軍隊撤出澳門,才被開放為旅遊景點。

 在過去,東望洋炮臺與大炮臺和媽閣炮臺組成一道堅固的外圍軍事防線。

聖母雪地殿教堂約建於1622年,現今的教堂則建於1637年。

 據說當年荷蘭人入侵澳門,聖母曾步出小教堂外張開自己的鬥篷來抵擋敵軍的槍炮攻擊 。

澳葡政府1996年對教堂進行修復時,發現了華南地區罕見的壁畫遺蹟,經過考證後,發現壁畫是中西文化和藝術的大融匯,聖母雪地殿教堂內部是澳門少有的不能拍照的地方。

 聖母雪地殿一側有一口印有銘文的青銅古鐘。

        東望洋山頂沒有大三巴附近熙熙攘攘的人群,也沒有舉著小旗的旅行團,這裡靜謐、美麗而自然,可以獨坐山頂遠眺發呆……澳門很小,地圖上顯示東望洋山遠離澳門歷史城區,其實走過去也不遠,東望洋山是澳門半島最高峰,其實走上去也不過十來分鐘,東望洋燈塔是澳門世界遺產的標誌建築,也是澳門最美麗的地方,非常值得一遊。

相關焦點

  • 【世遺探秘】澳門東望洋燈塔攻頂遊
    藉著本月東望洋燈塔開放,今日就帶大家走進燈塔內部,好好探尋及了解一下這座古老燈塔的歷史及內部結構。澳門歷史城區是一片以澳門舊城區為核心的歷史街區,包括20多座歷史建築,並由相鄰的廣場和街道連接而成,於2005年獲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是中國第31處世界遺產。
  • 澳門系列之東望洋燈塔
    東望洋燈塔(舊稱松山燈塔),是位於中國澳門東望洋山山頂上的燈塔。東望洋燈塔是東望洋炮臺的一部分,是東望洋山有三大名勝古蹟之一。
  • 東望洋燈塔:澳門中西文化交融的守望者
    新華社澳門7月11日電(陳彥妤 王晨曦)在澳門半島自然地貌的最高處松山山頂,矗立著歷史悠久的東望洋燈塔。澳門海事及水務局近日開放東望洋燈塔供遊客參觀。同時對外開放的還包括港務局大樓、政府船塢、海事博物館以及船隊基地青洲塘。  松山又名東望洋山,燈塔坐落在位於松山西南部的山頂上,是東望洋炮臺的一部分。
  • 澳門一百元——東望洋燈塔
    這是一本地地道道的澳門本地旅遊雜誌,一個關於澳門旅行者的心聲和夢想的地方,匯聚了背包客、旅行者的各種攻略,讓你重新認識當下的澳門。
  • 東望洋賽道——看澳門
    過零丁洋,燈火通明的葡京、威尼斯人、新濠天地、米高梅、金沙、永利、英皇、星際……等澳門巍峨符號已在面前。果然有《澳門》詩中的氣派:「廣東諸舶口,最是澳門雄」。每年年終,澳門格蘭披治賽車都會在東望洋賽道鐵騎轟鳴,風馳電掣。但是當疫情肆虐全球體壇的2020年,格蘭披治賽車也超前開到了線上。
  • 澳門回歸專欄:澳門東望洋燈塔是遠東首創
    「澳門八景」之一的東望洋燈塔,是遠東歷史上的第一座導航燈塔,它在世界航海史上也佔有一席之地。  東望洋山燈塔,建於澳門最高的東望洋山巔上。在燈塔建立之前,東望洋山上建有炮臺,是澳葡當局於一六二二年修築的。一八六四年,當局又在炮臺的平臺上建築了這座遠東地區第一座燈塔,並於一八六五年九月二十四日晚開始向南中國海的航船亮燈導航。
  • 澳門街頭的「真實賽車」 東望洋大賽:以賽道之名
    從起初最受歡迎的俱樂部賽事,成長為世界級房車賽事的收官戰役,幾十年的發展也與澳門格蘭披治——這一賽車巨人的成長軌跡同步。時至今日,30餘輛不同品牌的賽車在被冠以「東望洋大賽」之名的賽事中激烈廝殺,房車賽的特性使車手們在爭奪名次時,常常伴隨著賽車間的「親密接觸」。如此扣人心弦的對抗已成為「東方蒙特卡洛」體壇盛事裡最不可缺的元素。
  • 澳門街頭「真實賽車」 東望洋大賽:以賽道之名
    時至今日,30餘輛不同品牌的賽車在被冠以「東望洋大賽」之名的賽事中激烈廝殺,房車賽的特性使車手們在爭奪名次時,常常伴隨著賽車間的「親密接觸」。如此扣人心弦的對抗已成為「東方蒙特卡洛」體壇盛事裡最不可缺的元素。東望洋大賽最澳門的比賽
  • 棋哥專欄 | 東望洋賽道——看澳門
    棋哥專欄 | 東望洋賽道——看澳門 疫情當下,若想出海關,也只有去澳門可以通行。
  • 澳門對東望洋燈塔周邊新發展樓宇高度進行限制
    澳門對東望洋燈塔周邊新發展樓宇高度進行限制 2008年04月17日 00:52 來源:中國新聞網     資料圖:世界文化遺產之一的澳門東望洋炮臺修築於一六二二年,位於澳門半島最高峰東望洋山之巔,俯瞰整個半島,炮臺上建有一座燈塔(建於一八六四年),是中國海岸第一座現代燈塔。
  • 澳門格蘭披治大賽車來襲 帶你領略東望洋賽道
    韓寒寫道,「最早看到東望洋街道賽是從電影《阿郎的故事》裡,周潤發扮演的阿郎參加摩託車賽,高速撞牆,最終在一片火焰裡死去。」在盈佳國際贊助的澳門格蘭披治大賽車國際汽聯FiA GT世界盃比賽中,人們將再一次見識到這條魔鬼賽道的邪魅。
  • 揭秘澳門「死亡賽道」:回顧長眠東望洋的亡魂
    然而在相隔千裡的東方,也有一條賽道在難度和景色上足以與之相媲美,但這條賽道卻因為命喪於此的幾十位車手而比蒙特卡洛更加兇險,這條賽道就是——澳門東望洋。東望洋賽道做為澳門格蘭披治大賽車的唯一賽道,已經有61年的歷史了,這也是全世界僅存的一條在鬧市區內舉辦房車和電單車的賽道。整條賽道環繞東望洋山的市區,路面起落差大,賽道緊窄多彎,最寬闊路面14米,最窄僅有7米。
  • 澳門官員赴京探討東望洋燈塔景觀保護
    澳門官員赴京探討東望洋燈塔景觀保護 2008年01月19日 00:50 來源:中國新聞網 (記者 畢永光)澳門特區政府社會文化司崔世安司長率領文化及工務官員十七日在北京與相關部門文物保護專家舉行工作會議,探討列入世界文化遺產的澳門歷史城區保護問題,並就東望洋燈塔緩衝區外圍的建築發展規劃交換意見。
  • 記者手記 | 燈塔照絲路之澳門東望洋
    就先從我身邊的澳門東望洋燈塔開始吧。澳門東望洋炮臺上的東望洋燈塔與燈塔專家們在東望洋燈塔頂端俯瞰澳門 東望洋炮臺下的葡萄牙式古建築 東望洋燈塔旁的聖母雪地殿聖堂  澳門高官居住區以葡萄牙人喜歡的粉紅色為基調
  • 【玩轉澳門】東望洋燈塔內部免費開放參觀啦!趕緊安排~
    為慶祝「海事及水務局日」,澳門將在7月舉行一系列精彩活動!其中最吸引的當然是本月逢周六、日的東望洋燈塔免費開放日了!東望洋燈塔是中國沿海地區最古老的現代燈塔,由澳門土生葡人加路士·維森特·羅扎(Carlos Vincente Da Rocha)設計,建於1864年,次年9月24日正式啟用,迄今逾一百五十載,在山崗上靜看澳門百年歷史變遷。
  • 特首批示規限 澳門東望洋燈塔周邊樓宇最高90米
    特首批示規限 澳門東望洋燈塔周邊樓宇最高90米 2008年04月17日 10:04 來源:中國新聞網 圖:澳門行政長官批示確保燈塔景觀受保護。(圖片來源:澳門日報)
  • 東望洋炮臺及燈塔!
    東望洋炮臺位於東望洋山巔,是澳門半島的最高點,建於1637至1638年間,有哨房、火藥庫、燈塔等。從迴旋樓梯直上塔頂,可以俯瞰整個澳門半島以及「澳門歷史城區」,無敵景致盡收眼底,燈塔旁建有聖母雪地殿聖堂。東望洋炮臺東望洋炮臺原來主要用於防禦外來入侵和作為觀察站。
  • [GT] GT世界盃連續第四年在澳門東望洋賽道舉辦
    虎撲3月11日訊 國際汽聯GT世界盃將(FIA GT World Cup)於今年在澳門繼續舉辦,此前該賽事將在著名的澳門東望洋賽道舉行。這一事件在周五的FIA的世界運動理事會會議上得到證實,並將於11月16日至18日舉行。
  • 圖:澳門東望洋燈塔向公眾開放
    慶祝一年一度的澳門港務局日,二十一至二十二日東望洋燈塔向公眾開放,東望洋燈塔是中國沿海地區最古老燈塔之一,其航燈糹統是由澳門土生葡人所設計,有一百多年歷史,見證了澳門城市發展的演變。
  • 遠東第一的東望洋燈塔
    東望洋燈塔位於澳門半島東望洋山的山頂,是東望洋炮臺的一部分,亦是東望洋山三大名勝古蹟之一,1992年被評為澳門八景之一,2005年作為澳門歷史城區的組成部分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