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的發展取決於先天還是後天因素,米德與弗裡曼持續百年的論戰

2020-12-18 胖福的小木屋

人的發展究竟是取決於先天還是後天因素,或者說先天因素和後天因素誰起決定作用一直是科學界爭執不下的問題,而這其中最為著名的就是米德與弗裡曼持續百年的論戰,這是社會科學界最為知名的大論戰,參與的學者眾多,卻一直沒有結果。

這場論戰起源於先天與後天之爭,在 19 世紀末 20 世紀初,生物決定論和遺傳決定論佔據了支配位置,達爾文的弟弟高爾頓就是遺傳決定論的創始人,高爾頓曾經對 977 個名人(著名的科學家、醫生等)做過研究,這種人約在 4000 人中才有一名,他在隨機抽樣的基礎上,預計一個取樣組只有一名有名望的親戚,而結果卻有332名。

據此,高爾頓認為偉人或天才出自於名門世家,在有些家庭裡出名人的概率是很高的。高爾頓匯集的材料證明,在每一個例證中這些人物不僅繼承了天才,像他們一些先輩人物所表現的那樣,而且他們還繼承了先輩才華的特定形態。一位傑出的法學家或律師往往出生於一個顯赫家庭,而且是在法律方面的顯赫家庭。與之相反,那些在心理發展上有缺陷的人,也是由於遺傳的緣故。

1869年,他發表了《遺傳的天才》一書,在書中得出了重要的結論「一個人的能力,乃由遺傳得來的,其受遺傳決定的程度,如同一切有機體的形態及軀體組織之受遺傳的決定一樣。」

高爾頓的遺傳決定論重視遺傳素質的研究,但誇大了遺傳素質在個體心理發展中的作用,忽視了後天生活環境的作用,這是欠妥的。在 20 世紀 20年代,米德向遺傳決定論發起了挑戰。

優生學的代表

當時在太平洋中部有一個薩摩亞群島,原信玻里尼西亞原始宗教,崇拜首領,並有眾多禁忌,可以說薩摩亞人仍然保持著濃厚的原始文化。米德認為他們受後天的因素影響較小。

米德是人類學之母,米德修習過紡織、音樂、雕刻、繪畫、算術和詩歌。在米德8歲時,曾擔任教師的祖母讓米德觀察記錄妹妹的語言習慣,這讓米德從小就開始接受了良好的人類學訓練。

米德師從人類學一代宗師弗朗茲·波亞士,1925年,23歲的米德不顧波亞士的勸告,只身前往南太平洋小島薩摩亞,開始了人類學最基礎,同樣也是艱苦而重要的田野調查。

田野調查被公認為是人類學學科的基本方法論,也是最早的人類學方法論。它是來自文化人類學、考古學的基本研究方法論,即「直接觀察法」的實踐與應用,也是研究工作開展之前,為了取得第一手原始資料的前置步驟。

「參與當地人的生活,在一個有一個嚴格定義的空間和時間的範圍內,體驗人們的日常生活與思想境界,通過記錄人的生活的方方面面,來展示不同文化如何滿足人的普遍的基本需求、社會如何構成。」這就是田野調查。

然而當時的薩摩亞可以說因為與世隔絕,有許多的病菌是現代社會的人無法適用的,而且當時人們並不清楚薩摩亞的生活習俗,所以具有很大的危險性。

經過 9 個月的調查,已經 2 年的研究,1928 年米德出版了人類學專著《薩摩亞人的成年》,米德認為薩摩亞社會充溢著普遍的隨和性,沒有青春期的壓抑與苦惱,男女之間的性愛更是「十分愉快的舞蹈」。

她在書中得出結論:青春期危機理論是特定文化的產物,並非所有社會的青少年在青春期都會出現心理危機。

「以往我們歸諸於人類本性的東西,絕大多數不過是我們對於生活於其中的文明施加給自己的各種限制的一種反應。」

簡單來說,米德認為青春期現象並非是先天形成的,而是因為後天因素而形成的。米德的觀點對當時的著名心理學家霍爾「青春危機論提出了挑戰,霍爾認為青年期之情緒不穩是必然現象,也就是人有青春期是天生的,所以主張青年教育。

米德的觀點對當時的遺傳決定論給予了致命一擊。

米德認為人格具有可塑性,兒童在成長過程中有一段時期可以接受與父輩不同的價值觀。但是,可塑性是有限的,讓孩子創造不符合其所處社會的價值觀是徒勞無益的,因為成人的規則最終將取勝。

這裡,米德再次強調了文化決定論——文化的力量是異常強大的,一個人不可能試圖通過讓學齡兒童接受其父母根本不能容忍的新行為模式來改變他們身處的社會。

簡單來說,比如說我們中國是說中國話的,你如果呆在中國,強行讓孩子說英語,孩子一樣會說一些漢語,因為他不可能擁有一個純英語的文化環境,所以人對孩子的塑造是不可能脫離其所處的文化環境的。

當時的「先天——後天」之爭米德佔據了上風,而《薩摩亞人的成年》也被稱為人類學「田野調查實驗研究的經典之作」,

直到1978年米德逝世,其薩摩亞研究範例也沒有遭受到真正有力的挑戰,但澳大利亞國立大學榮譽教授德裡克·弗裡曼於1983年推出的《米德與薩摩亞人的青春期——一個人類學神話的形成與破滅》一書使情況發生了根本的改變。

弗裡曼尤其關注薩摩亞傳統的等級制度對薩摩亞社會組織的重要作用。他認為薩摩亞社會的具體結構後錯綜複雜且千變萬化,研究者也應該注重傳統知識中的許多細小差別。

所以他在書中對米德的薩摩亞研究的方法論、具體研究條件和方法提出了質疑,並認為米德的經驗證據和結論存在著根本性的錯誤。他以其充分的田野研究經驗向學界宣稱:薩摩亞社會有著嚴格的基於血統的等級制度,有著對少女童貞的極度崇拜,自殺率和侵犯行為發生率高,青春期衝突非常普遍……在弗裡曼看來,米德研究結論的嚴重錯誤具有必然性,因為她著眼於「意識形態」的成功,一心尋求能夠「證明」文化決定論的解釋,從一開始就違背了科學的立場與方法。之後,弗裡曼還撰文和發表專著強調米德受到了其信息提供者的愚弄。

弗裡曼相比米德,在1940至1981年間先後對薩摩亞進行了多次實地考察,累計實際調查時間不少於六年。他還通曉當地的語言,逐步作為社區的完全成員參與當地的政治活動,甚至被授予了瑪泰即家戶之主的頭銜。 所以他對於薩摩亞的觀察更為深入,由此在人類學界掀起了一陣風暴。

由此「先天——後天」之爭達到了高潮,也就是自然的天性還是後天的文化對於人類行為具有決定性影響。

當然,弗裡曼的論文也遭到了許多人的質疑,比如弗裡曼的調查時間是 1940 年開始,而米德是 1925 年,十幾年薩摩亞的社會結構可能發生了巨大的改變,甚至還有對弗裡曼進行人身攻擊的,認為他沽名釣譽。

我們知道,人這一身都是會被先天的基因和後天的因素所影響,但是這兩者究竟是誰佔據主導地位,對於研究人類的發展具有至關重要的意義。

即使是 1953 年,沃森和克裡克共同提出了DNA分子的雙螺旋結構,翻開了記載著生命奧秘的人體天書的第一頁;還是到2001年2月12日,中、美、日、德、法、英等6國科學家經過13年努力,共同繪製完成了人類基因組序列圖,實現了人類基因組計劃的所有目標,人類基因組是指合成有功能的人體各類細胞中蛋白質及(或)多肽鏈和RNA所必須的全部DNA順序和結構,包括人類的23對染色體上全部的DNA所攜帶的遺傳信息的總和,即30億個鹼基對的序列,估計含約10萬個基因。

還是沒有辦法對這個爭論作出具體的結論,而在這幾十年裡,圍繞這個爭論,誕生了許多理論,比如人本主義理論,心理動力學理論,艾森克五因素模型。

其中最有趣的是馬特·裡德利的觀點,人類本性實際上是一個結合體,它的形成混合了達爾文的普遍性、高爾頓的遺傳、詹姆斯的本能、德弗裡斯的基因、巴甫洛夫的反射、華生的關聯、克雷佩林的歷史、弗洛伊德的形成式經歷、博厄斯的文化、杜爾凱姆的勞動分工、皮亞傑的發展和勞倫茲的印刻效應等等等等。既有先天也有後天,這些都能對了人類的心智成長產生深遠的影響。所有關於人類本性的論述必須要包括這些才算完整。

人類是動態的、有創造力的有機體,對他們來說,學習和體驗新環境的機會擴大了基因型對表現型的影響。每個人都是由他所屬的環境,尤其是文化環境,與影響社會行為的基因的相互作用所塑造的。遺傳影響不可避免,一個有機體的基因,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該有機體的行為、生理和機能,這同時也有助於構建一種新環境。基因具有典型的敏感度,是生物靈活性的依託,也是經驗合適的僕從。隨著人類對自己了解程度的逐步提升,先天與後天對立的觀點日漸消亡,取而代之的是先天與後天的交互作用。

這個結論非常有趣,不一定對,可以預見的是,米德與弗裡曼之爭將會持續下去。而到時候謎底揭開之後,關於人類的終極奧秘也將徹底揭曉,到時候,是否可以實現量產天才呢?

相關焦點

  • 繁殖是動物的本能,那麼人類繁殖行為,是先天還是後天模仿?
    繁殖是動物的本能,那麼人類繁殖行為,是先天還是後天模仿? 人類就是一種奇特的生物,我們從園內發展計劃過來的,而且人類發展了這麼多年,依舊是靠著繁衍後代來延續我們的文明,當人類還是人類的時候,他們就已經學會了繁殖,那麼我們人類會繁殖到底是先天性的還是後天學習的呢?
  • 《人類因素》將拍 摩根·弗裡曼確定出演曼德拉
    《人類因素》將拍 摩根·弗裡曼確定出演曼德拉 2007年06月26日 13:37 來源:中國新聞網
  • 影響中學生心理發展的基本因素是什麼?
    遺傳因素是指與遺傳基因相聯繫的生物有機體的內在因素。遺傳的生物特徵主要是指那些與生俱來的生理解剖特徵,如機體的構造、形態、感官和神經系統的特徵等。就人類的個體成長來說,環境因素分為兩大類:一類是生物有機體所共有的維持生存所必需的自然環境;另一類是人類的社會環境,即人們所處的社會生活條件和教育條件,這包括家庭、社會、學校等方面的各種影響。
  • 怎樣區別先天八卦與後天八卦
    先天八卦圖《易經》中的八卦分先天八卦與後天八卦,先天八卦數是先天存在的,後天八卦是由先天八卦演變出來。先天八卦是被人發現並推演出來的,遵循「太極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由下往上,先陽後陰」的規律。先天八卦的卦序是:一乾、二兌、三離、四震、五巽、六坎、七艮、八坤。確定天地方位,對大自然的總體描述。天八卦序為:坎一,坤二,震三,四巽,五中,六乾,兌七,艮八,離九,風水學上多用後天八卦。
  • 關於八卦:究竟是先有「先天圖」,還是先有「後天圖」?
    我們知道,八卦圖有先天和後天之分。先天八卦又叫「伏羲八卦方位」,相傳是華夏人文始祖伏羲在發明八卦時所定;後天八卦又名「文王八卦方位」,據說是周文王在推演六十四卦時所立。從名稱來看,應該是先有伏羲八卦方位(先天圖),後有文王八卦方位(後天圖)。這也是傳統的主流看法。不過,現代有學者卻指出,從目前可見的文獻資料來看,應該是後天圖產生得更早。
  • 中國傳統文化中的「先天」和「後天」,該怎麼理解?
    對這裡的「先天」、「後天」,也有多種解釋,比較常見的為唐孔穎達疏:「先天」指先於天時而行事,「天乃在後不違,是天合大人也」;「後天」指後於天時而行事,「能奉順上天,是大人合天也」。也就是說,大人的行事不論先於天,還是後於天,都與天相合。
  • 人的學習和成功,先天遺傳和後天環境的作用各佔幾何?
    首先我們看看兩位心理學家當時所處的社會環境,霍爾生活在十九世紀後半葉和二十世紀初期,當時現代意義上的生物學開始萌生和發展,達爾文就是那個時代的代表人物,生物學中的前所未有的觀點深深撞擊著人們的心靈,霍爾也不例外,在求學過程中就表現出了對生理學的熱愛,而且生物學中遺傳定律的初步發現更加強化了當時人們血統論的傳統觀點,不難理解當時的人們特別是上層社會對門第和家族區分的重視。
  • 就大部分人來說,先天稟賦是差不多的。這時,後天的文化學習就顯示...
    質,應指的是先天稟賦;文,應指的是後天的文化修養。質與文是成為君子的兩個方面。衛國大夫棘子成認為,做一個道德高尚的人,只要具有好的先天稟賦就可以了,不需要後天的文化學習。子貢認為,他說的不對,後天的文化修養同樣重要。按照衛國大夫的觀點,先天稟賦決定了一個人的成敗,後天的文化學習發揮不了多大作用,學習、讀書都是沒有用的。能認字,會簡單的計算就可以了。
  • 後天八卦周天臥功:貫通大小周天,使人體從後天返還先天!
    後天八卦周天臥功,又稱為八卦周天睡功、後天八卦返先天睡功。它是依人體真氣運行主竅位,結合後天八卦圖象所定方位與人體八卦的對應相合之竅位,通過意守來煉精化氣,鍊氣還神等,逐步達到自然地通大、小周天,使鍛鍊者由病狀而康復,由體弱而健康強壯,心性逐漸平和,從而陰陽平衡、水火既濟,促使人體功能從後天返還先天。 簡而言之,練習後天八卦周天睡功,能修補人體能場與體魄。
  • 天幹通根有先天之根和後天之根之說,你知道麼?
    比如年幹通根,只有年支是先天之根,年後面的月、日、時都為後天之根,月日時和年的情況一樣。其中蘊含的規律就是,天幹通根於座下及座下之前地支時為先天之根;天幹通根於座下之後地支時為後天之根。
  • 相術中的先天之相和後天之相,人的相貌真的會改變嗎?
    人有先天後天之相,先天命定之相,與後天相是相對。古人認為,人稟氣而生,夫稟氣渥則其體強,體強則其命長,氣薄則其體弱,體弱則命短,命短則多病壽短。」壽天如此,命祿也一樣,貴賤吉兇不在人的才幹賢愚等後天因素,而處決於所稟的自然之氣。命當富貴,可以逢兇化吉,常安不危,命當貧賤,禍福並至,常苦不樂。在一般情況下,這是人的力量和努力所難以改變的。
  • 易經尋根:六十四卦是先天八卦的發展和延伸
    周秋鵬六十四卦方圓圖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模型,它抽象地描述了天地萬物的運行規律,而且與先天八卦一脈相承。歸納成一句話:六十四卦方圓圖就是先天八卦的發展和延伸。這個圖還有一個重要作用,就是代表了伏羲先天八卦圖是唯一的正宗。最初的先天八卦是時空一體的。每個卦象,既代表時間,也代表空間。後來古人開始意識到,時間和空間雖然存在著連接,但又有不同的層面。比如,時間有過去、未來之分,空間有附近、遠方之分。而天地萬物的運行,則是穿越了過去和未來,從附近到遠方。
  • 陰陽二氣8字形運動規律,先天八卦與後天八卦之間的關係
    先天八卦如何轉化成後天八卦?先天八卦的運動規律是什麼樣的?這些問題一直困擾著我。當再一次思考《河圖》與《洛書》時,對於這些長期困擾著我的問題有了一些新的認識。三、先天八卦轉化成後天八卦(8字形運動規律)先天八卦如何推演出後天八卦?這個問題許多易學愛好者不斷思考和研究,但始終沒有統一的定論。用陰陽二氣8字形運動變化規律,也許可以尋找到一些線索。
  • 繁衍是動物本能,那麼人類的繁衍行為,是天生的還是後天學習的?
    人類是一種非常神奇的生物,從古猿進化到現在,已經成為了地球的統治者了。而人類發展進化這麼多年,都是依靠繁衍來延續人類文明的。從人類還是古猿的時候,就已經學會了繁衍,那麼人類的繁衍行為,到底是先天性還是後天所學習的呢?接下來筆者就帶著大夥一起來探討一下。
  • 孩子的性格到底是先天形成,還是後天造就?雙胞胎實驗告訴你答案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想過這樣一個問題:孩子的性格,到底是先天就已經定型了,還是家庭環境所造就的? 我們總說原生家庭對自己的影響,似乎在大部分人看來,性格的形成與父母教育、成長環境息息相關。
  • 稻盛和夫:一個完整的人格由先天的性格和後天的哲學共同組成
    一個完整的人格是由先天賦予的性格與後天習得的哲學來共同組成的。我們每個人生而有之的性格,再加上在後天人生道路上學得的哲學構成了我們的人格。也就是說,一個完整的人格是由先天賦予的性格與後天習得的哲學來共同組成的。換而言之,假如我們不能將哲學之根扎穩紮深的話,那麼人格之樹終究將難以枝繁葉茂。那麼,我們究竟需要掌握怎樣的哲學理念呢?
  • 決定孩子智力發育的,是這2大因素!
    還是堅持順產呢? 很多人也有這樣的疑慮,順產和剖宮產的寶寶有什麼區別?順產的寶寶真的更聰明嗎? 先說結論:順產與剖宮產均不影響寶寶智力發育。也沒有科學依據可以證明,分娩方式會影響寶寶的智力!
  • 論「文化與人格」學派在美國、英國、法國的發展歷程
    瑪格麗特· 米德在1925年通過研究薩摩 亞少女的社會化,檢驗了這一假設,薩摩亞是一個被紐西蘭佔領的太平洋小島。她的著作 《薩摩亞人的成年》,清楚地批評了美國文化,並且取得了 巨大的成效。她發現了一個從性束縛中解放出來的社會,並且這個社會還促進了女性的自我實現。
  • EVA中的人類補完計劃,未來人類會進化到何種更高層次?
    科幻作品中都會把「未來人」或者「外星人」之類的超級文明描繪成腦子巨大、四肢細小、體表光滑的樣子;這種主流的科幻構想來自科幻文學之父HG威爾斯1893年的《1000000年的人類》,這背後的理念一點都不複雜,藝術家們想當然地認為高級智慧物種用腦子比較多,所以腦子更大、肢體更細所以肢體面臨著退化。
  • 語言是人類的發明,還是先天就有的?
    書籍摘錄緒論(節選)任何人類社群,無論是巴納瓦人、法國人、中國人還是波札那人,都使用語言來建立社群成員和其他人之間的社會關係。事實上,人類已經交談了很長時間。在這些共同的文化和心理因素中,語言會過濾所傳達的信息,引導聽者理解他人所說的話。人們使用語境和文化來理解語言。人們還使用手勢和語調,以解釋所傳達信息的全部含義。像所有人一樣,從頭開始構建語言的最初的人屬物種經歷了漫長而艱難的過程。幾乎可以肯定的是,它們從來沒有完全說出自己的想法。完全說出自己的想法有違語言的基本設計特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