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送紅軍歌詞龔玥版本一覽 紅色經典創新演繹

2020-12-17 菊花娛樂不一樣

十送紅軍是龔玥主唱的一首歌,收錄於專輯《民歌紅》。歌詞一送(裡格)紅軍,(介支個)下了山,秋雨(裡格)綿綿,(介支個)秋風寒.樹樹(裡格)梧桐,葉落盡,愁緒(裡格)萬千,壓在心間,問一聲親人,紅軍啊,幾時(裡格)人馬,(介支個)再回山.三送(裡格)紅軍,(介支個)到拿山,山上(裡格)包穀,(介支個)金燦燦,包穀種子(介支個)紅軍種,包穀棒棒,咱們窮人搬,緊緊拉住紅軍手,紅軍啊,灑下的種子,(介支個)紅了天.七送(裡格)紅軍,(介支個)五鬥江,江上(裡格)船兒,(介支個)穿梭忙.千軍萬馬(介支個)江畔站,四方百姓淚汪汪,恩情似海不能忘,紅軍啊,革命成功,(介支個)早歸鄉.九送紅軍,上大道.鑼兒無聲鼓不敲,鼓不敲.雙雙(裡格)拉著長繭的手,心象(裡格)黃蓮,臉在笑.血肉之情怎能忘,紅軍啊,盼望(裡格)早日,(介支個)傳捷報.十送(裡格)紅軍,(介支個)望月亭,望月(裡格)亭上,(介支個)搭高臺.臺高(裡格)十丈,白玉柱,雕龍(裡格)畫鳳,放呀放光彩,朝也盼來晚也想,紅軍啊,這臺(裡格)名叫(介支個)望紅臺.

鎮巴縣地處川陝交界,是「民歌之鄉」、「紅軍之鄉」,是川陝革命根據地的重要組成部分。當年,在中國共產黨和紅四方面軍的領導下,建立了縣蘇維埃政權,宣傳土地革命,發動群眾參軍參戰,南面支援紅軍前線戰事,北面防禦國民黨的進攻,進行了英勇頑強、艱苦卓絕的鬥爭,留下了可歌可泣、震撼人心,光照日月的事跡。這些,必然要反映到勞動人民口頭文學的創作裡,特別是巴山人民熱愛和熟悉的歌謠裡。《十送紅軍》民歌就出自鎮巴與四川通江交界的西鄉街(兩河口)。西鄉街(兩河口)是紅四方面軍入川第一鎮,是紅四方面軍創立川陝省蘇維埃政權中成立的第一個縣蘇維埃政權——赤北縣蘇維埃政府。

龔玥,中國大陸女歌手。推出首張新佛樂專輯《禪是一枝花》,引領了一股佛教音樂新演繹的潮流,專輯中收錄的《禪是一枝花》、《掃心地》、《輪迴》和《數天數》等歌曲近年來更是風靡一時,從而一舉改寫了佛教音樂人間化的全新歷史。 再次推出第二張心靈音樂專輯《心香》,這張專輯是繼《禪是一枝花》大獲成功之後,由「新佛樂」音樂形式向「心靈音樂」演繹風格的一場無縫對接,由此進入了一個「不言佛禪不言道,只願世上有心香」的另一精神次元。一直以來,龔玥的行跡遍布世界各地,但很多人只聞其聲,不見其人。她高調唱歌、低調做人的行事風格,給她的音樂生涯披上了一層神秘莫測的色彩。

【菊花娛樂不一樣原創,未經允許,謝絕轉載!】歡迎留言評論!

相關焦點

  • 紅色經典歌曲《十送紅軍》吉他彈唱譜分享(附示範視頻連結)
    《十送紅軍》是一首紅色經典歌曲,由張士燮填詞、朱正本譜曲,曲調與素材均是取自於我國的地方民間歌謠,歌詞內容講述的則是當年紅四方面軍撤離川陝蘇區時的情景。著名的女高音歌唱家宋祖英演唱過這首《十送紅軍》,還有龔玥、刀郎/雲朵、黑鴨子組合等眾多歌手也都曾翻唱過它。
  • 紅色經典歌曲《十送紅軍》背後感人的故事,奇怪的文字又隱藏著什麼...
    紅色經典歌曲《十送紅軍》是小編最喜歡的歌曲,百聽不厭,而且每次聽起來都會激動不已,感覺當年紅軍為了解放勞苦大眾真的很不容易,他們拋頭顱灑熱血,為打破一個舊社會營造一個新社會,前赴後繼,流盡了鮮血,每每想起他們,都感覺心潮澎湃,熱血沸騰。
  • 《十送紅軍》非民歌 乃文工團無奈自創
    朱正本今晚,大型情景經典音樂舞蹈演出《紅軍哥哥回來了》將在國家大劇院落下帷幕。在這場演出中,最受歡迎的節目當屬歌曲《十送紅軍》。怕絮煩,「十送」少「四送」巧合的是,接到那次創編任務之前,幾位創作者曾分頭去過江西採風。根據當時對根據地赤衛隊隊員、工農會代表、紅軍老戰士等採訪得來的素材,張士燮很快便交出了歌詞:「一送紅軍下了山,秋風細雨纏綿綿。山間野鹿聲聲哀號,樹樹梧桐葉落完。
  • 國慶歌曲:《十送紅軍》創作背景及賞析
    國慶歌曲:《十送紅軍》創作背景及賞析2014-07-16 10:34:32出處:其他作者:佚名  創作背景  歌曲十送紅軍作為電視連續劇《長徵》插曲、片尾曲,其悠揚而悽婉的歌聲,給人們留下難忘的印象。但直到2001年7月3日,劇中才恢復了歌曲作者朱正本的署名。
  • 我愛歌曲《十送紅軍》
    嘹亮高亢的小號聲把一曲《十送紅軍》拋向人叢。剎那間,「千軍萬馬、十萬百姓」依依難捨於江畔;「秋風細雨、鴻雁陣陣」瑟瑟徘徊於長空。《十送紅軍》用濃鬱的地方特色表達革命根據地人民對紅軍的深厚感情以及對革命勝利的強烈期盼。樂曲優美流暢,充滿送別時戀戀不捨的情感,幾十年來一直受到人們的喜愛。電視劇《長徵》以《十送紅軍》為主旋律,再一次勾起了人們對紅軍的回憶。
  • 徽州民歌《十送郎》有很多版本,你喜歡哪一個版本的歌詞
    本文插圖和視頻來源於黃山市典範文化傳播公司拍攝製作,餘立瑛演唱和主演的MV《十送郎》,如有侵權,請告知刪除。幾乎很多地方都有《十送郎》這樣的民歌,同樣這些同名的《十送郎》,反映的都是丈夫外出打工前,妻子千萬個捨不得的情意,不過不同地方的「捨不得」卻是有不同的定義;同時這首民歌有一些反映出地域地理特點的歌詞。
  • 電視劇《十送紅軍》觀後:以創新姿態謳歌長徵精神
    藝術貴在創新,對今天的藝術家們來說,如何才能對這樣一個並不新鮮的題材進行富有新意的再創造,顯然是對其思想水平和創作功力的考驗和挑戰。   新近播放的電視連續劇《十送紅軍》,對此做出了有益的嘗試。創作者以求新求變作為藝術追求的出發點,將可歌可泣的長徵歷史給予了別開生面的呈現,是一部體現了鮮明獨特的藝術風貌的作品。
  • 傳承紅色經典,上音復排《長徵組歌》
    紅軍急切上徵途,戰略轉移去遠方。男女老少來相送,熱淚沾衣敘情長。緊緊握住紅軍的手,親人何時返故鄉?」這幾天,上海音樂學院排演中心燈火不熄,師生們正在緊張復排紅色經典《長徵組歌》,備戰10月15日在上音歌劇院的演出。上海音樂學院院長廖昌永說,復排《長徵組歌》的過程,就是希望今天的95後、00後能夠學習革命精神,繼續奮鬥不息,「這是當代年輕人向那一代年輕人的致敬」。
  • 憶長徵:十送紅軍心惆悵 唯盼親人早還鄉
    憶長徵:十送紅軍心惆悵 唯盼親人早還鄉 原標題:   「一送(裡格)紅軍,(介支個)下了山,秋風(裡格)細雨、(介支個)纏綿綿……」在江西贛南地區,很早就流傳這首《十送紅軍》曲的早期版本,經過幾十年傳唱,歌詞和曲調不斷變化,但歌頌老區人民和紅軍心連心的情感卻歷久彌新。
  • 俄羅斯紅軍歌舞團青海演繹經典歌舞盛宴
    17日晚,俄羅斯紅軍歌舞團大型歌舞音樂會在青海大劇院上演。圖為俄羅斯歌舞表演。 馬銘言 攝中新網西寧11月18日電 (張海雯)《喀秋莎》《紅莓花兒開》《三套車》……17日晚間,俄羅斯紅軍歌舞團大型歌舞音樂會在青海大劇院上演。
  • 昔日紅軍長徵路線 今為紅色旅遊熱點
    「十一」黃金周期間,以「重走長徵路,體驗長徵行」為主題的感受長徵旅遊活動,成為江西贛南蘇區紅色旅遊的最亮點。在長徵出發地之一的瑞金市,旅遊部門開展了「長徵體驗遊」活動,沿途設置了長徵路線方向標誌,並組織遊客參與「送郎當紅軍」「十送紅軍」「出發集合」「慰問軍烈屬」「支農」等一系列體驗活動。遊客可以從瑞金市雲石山腳下,在嘹亮的軍號和高亢的嗩吶吹奏聲中,踏上長徵路,體驗一路風光。
  • 紅軍長徵與湖北:紅色的土地 紅軍的搖籃
    黃麻起義、荊江兩岸年關暴動、鄂北農民起義……在漢口召開的八七會議提出「槍桿子裡出政權」,點燃革命烈火,荊楚大地上紅色暴動此起彼伏,人民軍隊呼之欲出,革命根據地相繼建立。湖北是紅軍的搖籃。1927年至1934年,18支軍級建制的紅軍部隊誕生湖北。
  • 《絕命後衛師》央視開播 莆田仙遊演員林津鋒演繹經典
    ——袁錦貴(《絕命後衛師》總策劃、莆田市委原書記)《絕命後衛師》央視開播 莆田仙遊演員林津鋒演繹經典  中央電視臺一套綜合頻道黃金時段即將播出電視劇《絕命後衛師》,在劇中扮演教導員俞選文的演員,就是我們莆田人林津鋒。
  • 紅軍長徵出發地,瑞金還是於都?
    行走於都河畔,聆聽《十送紅軍》我的家鄉叫於都,就在瑞金的隔壁,是萬裡長徵路的出發地。她座落於贛南地區,四面環山,遠處望去是一層層連綿不絕的山巒,從小看膩青山的我對縣城西邊的一條大河情有獨鍾,這條河叫於都河。於都河雖然沒有讓人感到寬不見邊,深不可測,巨浪滔天,不過就這樣一條看似平凡的大河卻在82年前,演繹了一段段驚天地、泣鬼神的故事,讓人肅然起敬。
  • 追憶崢嶸歲月,弘揚紅色精神丨昆明紅色旅遊2.0景區你必須打卡
    今天,小編將帶著大家一起,隨著當年紅軍走過的路,踏尋革命足跡,傾聽紅色故事,走進紅色莊園。說到感受紅色精神,當然少不了紅色教育,在紅色莊園內,有一個佔地1200餘m²的紅色展覽館,以「永遠的長徵、永遠的豐碑、永遠的記憶、永世的追求」為主題的十個展覽館。
  • 遊柯渡紅色文化基地 這裡是毛澤東帶領紅軍走過和住過的地方
    路過的美景進入柯渡,就能看見紅色文化旅遊的門牌,從山頂看下去,柯渡是處於群山環繞之下的一個小壩子,這裡是曾經紅軍走過和停留之處。1936年4月4日,賀龍、任弼時、關向應、蕭克等同志率領紅二、六軍團再次長徵進入尋甸縣,並於4月9日進行了著名的「六甲之戰」打退了敵人的追擊,連克十座縣城,從麗江的石鼓渡口屬勝利渡過金沙江。
  • 永不褪色的紅色印跡——生動活潑的紅軍標語和漫畫
    早期革命漫畫的經典 由於當時很少有拍攝的照片,所以,除標語外,很大一部分是用漫畫的形式來解讀文字,幫助蘇區群眾理解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和紅軍的主張。於是漫畫就成為當時特殊的宣傳手段。 筆法稚拙,主題鮮明,寓意明確是這一時期漫畫的一個顯著特色。
  • 傳統村落沙洲村:紅色經典的寶庫,黨性教育的高地
    再訪"半條被子"故事發生地——傳統村落沙洲村:紅色經典的寶庫,黨性教育的高地 汝城縣沙洲村是"半條被子"故事發生地,中國傳統村落、中國歷史文化名村。因為工作關係,我多次探訪沙洲。每次走進保存完好的古建築中,心靈都會被這古香古色和透露紅色氣息的村落所震撼和洗禮。深冬臘寒,沙洲如春,這次探訪尤為感慨。
  • 【紅軍部隊新長徵:新疆軍區某步兵師】陝北紅軍傳人:用紅色基因...
    「如果沒有西北紅軍和陝甘蘇區,歷史將會怎樣演繹她後來的壯麗?」在紅軍師師史館,攤開的《中國人民解放軍徵戰紀實叢書》用一段深情的話語描述了80多年前信仰之火點亮陝北的時刻。  1935年10月,黨中央和中央紅軍到達陝北後,西北紅軍自覺接受中央統一整編。從此,西北革命根據地成為紅軍北上抗日的落腳點和出發點,成為中國革命的大本營和紅色聖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