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衛軍第十「福隆德斯伯格」裝甲師概況

2020-12-16 騰訊網

二戰中期,黨衛軍曾一次性同時組建了兩個裝甲師,它們就是黨衛軍第九「霍亨施陶芬」師和第十「福隆德斯伯格」師,這兩個師如同一對孿生兄弟,從組建開始到後來參加各次戰役都如影隨形、不離不棄,那真是城隍廟裡的鼓錘,一對。關於福隆德斯伯格師的資料很少,可能很多人也僅僅是知道它的名字而已,對它的歷史並不是很了解,本文就根據零散的資料簡單介紹一下這個師的概況以饗讀者。

組建過程

1942年底,希特勒下令組建兩個新的黨衛軍師級部隊,此時德國的兵源已經比較緊張,國防軍想方設法阻止黨衛軍與自己爭奪兵源,於是黨衛隊中央技術管理局局長戈特洛布靈機一動,他看上了德國勞動服務團(RAD,義務勞動服務的團體),這其中很多人都是1925年以後出生的,也就十七八歲的樣子。戈特洛布親自跑到各勞動服務團進行徵兵演講,到1943年1月底,招募到了2萬多志願者入伍。

兩個師的軍官與士官約佔30%,大都來自警衛旗隊師、帝國師和骷髏師,他們都曾在東西兩線參戰,實戰經驗豐富,非常清楚該如何對新兵進行軍事技能和心理素質訓練。新組建的兩個師開赴法國南部和西部地區訓練,但在43年的10月出現了一件「挖牆腳」的事情讓這兩個師很受傷。

師長哈默爾

當時黨衛軍正在組建第十七「伯利辛根」師,可東拼西湊依然招不夠人,只好從正在訓練的霍亨施陶芬和弗隆德斯伯格師抽調人過去充數,於是這兩個師不得不交出一部分炮兵和摩託化部隊。這使得第九、十兩個裝甲師無法滿員,在後來開赴烏克蘭作戰時,他們都還是處於不滿員的狀態。

黨衛軍第九、第十師全部由德國人組成,而且年齡都比較小,受納粹思想影響較大,對參與戰爭的主動性較強,與黨衛軍裡某些拼湊起來烏合之眾相比,他們的底子無疑會好得多,所以這兩個師衝組建之時,就奠定了作為精銳部隊的基礎。

名稱趣聞

黨衛軍第十師剛組建完成時,它只是一個裝甲擲彈兵師,6月,希姆萊命名它為「查理曼大帝」師。查理曼大帝是公元771年加冕法蘭克國王,後徵服大半個歐洲,成為神聖羅馬帝國的奠基人,他就是撲克牌裡的紅桃老K。

福隆德斯伯格裝甲師標誌

但不知何故,希特勒很不喜歡這位紅桃K國王,對「查理曼大帝」這個稱呼也是越聽越彆扭,他認為由日耳曼人建立的部隊不應該使用這個稱號,於是命令希姆萊重新給黨衛軍第十師取個名字。希姆萊絞盡腦汁,終於找到一個德國歷史上著名的將領喬治·馮·福隆德斯伯格的名字,希特勒很滿意,在11月20日將黨衛軍第十師命名為福隆德斯伯格師,同時該師升級為裝甲師。至於「查理曼大帝師」這個稱號,後來被送給了由法籍志願者組建的黨衛軍第三十三武裝擲彈兵師。

1944年3月,福隆德斯伯格裝甲師與霍亨施陶芬裝甲師一起,從法國啟程開赴東線戰場,開始它倆的第一戰。

從東線到西線

1944年3月,不滿員的福隆德斯伯格和霍亨施陶芬裝甲師組成黨衛軍第二裝甲軍,一起開赴東線烏克蘭,與警衛旗隊師及帝國師共同作戰,目的是解救被蘇軍包圍的德國第一集團軍。戰鬥在塔諾波爾一線打響,4月6日德軍取得突破,與被圍的第一集團軍匯合,黨衛軍掩護德軍從包圍圈突圍,並設立防線與蘇軍對峙了幾周,直到盟軍在諾曼第登陸時,第二裝甲軍奉命調往西線增援。6月12日,兩個裝甲師開始從東線撤出,人員裝備整整裝滿了67列火車,浩浩蕩蕩向西開拔。

大車拉小車

第二裝甲軍到達法國後,立即遭到盟軍不間斷的空襲,白天幾乎無法行動,在空襲中還損失了不少裝備,直到6月25日才抵達卡昂前線,此時黨衛軍第十二「希特勒青年團」師已經在諾曼第與盟軍苦戰了十幾天時間。

福隆德斯伯格裝甲師在122高地阻擋英軍進攻,戰鬥激烈,陣地反覆易手,以至於盟軍飛機都不知道下面的陣地上究竟是德國人還是英國人,竟然將炸彈扔到了控制高地的英軍頭上。

整個7月,福隆德斯伯格、霍亨施陶芬、希特勒青年團師相互配合、交替掩護、共同戰鬥,盡最大努力抵擋盟軍推進,因此自身損失也非常慘重,福隆德斯伯格裝甲師傷亡達到2000多人。

福隆德斯伯格裝甲師在諾曼第戰役中的表現一般,算不上輝煌也說不上悲催,其主要原因是該師的裝甲部隊並不強大,除了幾十輛四號坦克和突擊炮,它連一輛虎式都沒有,加上盟軍絕對的空中優勢,僅憑福隆德斯伯格自己的裝甲力量抵抗英軍略顯吃力,如果不是黨衛軍102重裝甲營給以支援,該師的戰績可能會更加難看。

8月上旬,福隆德斯伯格裝甲師被調往莫爾坦防線阻擊美軍,到8月下旬時,他們發現已經被包圍在「法萊斯口袋」的正中間,這絕對是一個天大的壞消息,包圍圈中大約20個德國師開始發瘋般突圍,幸好福隆德斯伯格的兄弟師霍亨施陶芬師守住了口袋的缺口,該師憑藉優良的機動性能逃出了口袋,但裝備損失大半,人員也只剩下約3500人,那些跑得慢的部隊就只能乖乖的當俘虜了。

市場花園與北風行動

諾曼第戰役結束後,福隆德斯伯格裝甲師與霍亨施陶芬裝甲師一起撤到荷蘭,後者本來是準備撤回德國進行補充,但9月17日英軍傘兵從天而降,拉開了「市場花園行動」行動的序幕,黨衛軍的這一對孿生兄弟師又一次並肩作戰。

福隆德斯伯格師的任務是防守奈梅亨的瓦爾大橋一線,阻止盟軍從南方發起進攻。

埃爾斯特鎮是英軍地面部隊營救被困傘兵的唯一通道,福隆德斯伯格裝甲師死死的釘在這裡,頑強的擋住了英軍第30軍的攻擊,黨衛軍與英軍逐街逐屋進行爭奪,迫使英軍每前進一步都得付出沉重的代價。25日晚上,一支英軍與波蘭軍隊組成的突擊部隊試圖渡過萊茵河與傘兵匯合,福隆德斯伯格師發現後立刻進行反擊,400多人的英軍部隊死傷慘重,突襲任務失敗。9月29日,殘餘的英軍傘兵趁夜間渡河逃回英軍戰線,留下的傷員全部被德軍俘虜。

虎式坦克

市場花園行動中,雖然德國裝甲部隊經歷了諾曼第的損失,但實力仍遠遠超過只有輕武器的英軍傘兵,只要擋住英軍增援部隊的道路,傘兵被殲滅只是時間問題。福隆德斯伯格裝甲師出色的完成了阻擊英軍增援的任務,雖然紙面上的戰績並不突出,但它對德軍守衛安恆還是做出了很大的貢獻。

市場花園行動獲勝後,福隆德斯伯格師返回德國休整補充,到年底勉強算是滿血復活。1944年底德國發動阿登反擊戰,當北段戰役陷入混戰之時,德國於1945年的第一天在南端又發起了「北風行動」,企圖奪回阿爾薩斯-洛林地區。福隆德斯伯格裝甲師隨G集團軍參加這次行動,但它在北風行動中純屬打醬油的角色,並沒有發揮什麼重要作用,突破美軍第6集團軍防線後又被美第7集團軍擋住去路,一番混戰後很快就撤出戰鬥,調往東線。

最後的掙扎

2月,福隆德斯伯格裝甲師抵達東線,在施塔加德和弗斯滕瓦爾德一線阻擊蘇軍,戰役代號「冬至」,持續一個月後該師撤退,編入「維斯瓦」集團軍群,守衛奧德河防線。

4月中旬,福隆德斯伯格師在斯普林貝格附近被蘇軍分割得支離破碎、處境兇險,自顧不暇之際,希特勒下令該師立即向蘇軍發起進攻,以填補德軍防線的缺口。這無異於讓福隆德斯伯格師往火坑裡跳,師長哈默爾決定向柏林南部地區突圍,突圍的結果是原本零散的部隊幾乎變成散兵遊勇,最後終於在德勒斯登重新集結,建立起防線,師長哈默爾被舍爾納元帥撤銷了職務,但舍爾納並沒有將他送交軍事法庭,這算是最輕的處罰,要知道,在這時候很多人因為「失敗主義」和「懦弱」而被槍斃。

師長哈默爾

面對蘇軍強大的攻勢,福隆德斯伯格師的殘兵敗將根本抵擋不住,4月下旬該師渡過易北河繼續向南撤退,5月7日,該師與蘇軍進行了最後一次戰鬥,寡不敵眾的福隆德斯伯格師炸毀了僅剩的最後幾輛裝甲車輛,分散突圍,一部分向西來到美軍佔領區投降,另一部分被蘇軍俘虜,黨衛軍第十福隆德斯伯格裝甲師就此覆滅。

歷任師長

麥可·裡佩爾,黨衛軍上校,1943.2.1-1943.2.15

洛塔爾·德貝斯,黨衛軍中將,1943.2.15-1943.11.15

卡爾·馮·特雷恩菲爾德,黨衛軍中將,1943.11.15-1944.4.27

海茵茨·哈默爾,黨衛軍少將,1944.4.27-1945.4.28,福隆德斯伯格裝甲師主要是在他指揮下作戰。

弗朗茨·羅斯特,黨衛軍中校,1945.4.24-1945.5.8

結束語

福隆德斯伯格與霍亨施陶芬裝甲師這一對難兄難弟,從第一次參戰開始就似乎被註定為「救火隊」的角色,除了阿登反擊戰之外,他們都是在東奔西走執行一些救援或支援行動,很少被作為戰役進攻的主力使用,所以也就沒有多少值得大書特書的輝煌戰績可吹。但是,在二戰後期黨衛軍序列裡,他們依然是最精銳的部隊,其戰績與同時期的帝國師、骷髏師等老牌裝甲師相比也並不遜色,只不過他們參戰時間較短,在二戰歷史上留下的影響不算太大,所以不太為人所知,但有一點值得說明,霍亨施陶芬師在市場花園行動中也存在槍殺俘虜的記錄,而福隆德斯伯格師則沒有留下屠殺俘虜或平民的記錄,在歷史上留下了一個「乾淨戰鬥」的稱呼。

喜歡二戰歷史請關注煙雨濛濛未沾衣,我寫作二戰德國人物、軍銜、服裝等內容,客觀講歷史,批判法西斯,更多史料請點開我的用戶名,在「文章」欄目裡查看。

相關焦點

  • 二戰黨衛軍(二)——元首警衛旗隊SS第一裝甲師
    希姆萊為了擴張黨衛隊部隊可說是使盡渾身解數,把黨衛軍擴展到40個師的規模。那小編帶大家了解下一些黨衛軍的事跡。黨衛軍元首警衛旗隊SS第一裝甲師△元首警衛旗隊SS第一裝甲師標誌阿道夫·希特勒警衛旗隊師,它是德國納粹的一支王牌中的王牌部隊,也是最早組建的武裝黨衛隊部隊之一。該師共有坦克67輛和突擊炮10門。
  • 被神話的「骷髏」裝甲師,其實讓蘇軍打得屁股尿流
    在第三次哈爾科夫戰役時,保羅·豪塞爾(Paul Hausser)率領黨衛軍裝甲師和骷髏裝甲師,阻擋蘇軍的反攻。 在進攻之時,黨衛軍裝甲師被當作是赫爾曼·霍特第四集團軍的先頭部隊,負責阻擊蘇軍的南翼。而骷髏師戰鬥群,負責掩護黨衛軍裝甲師的左翼進攻。在正面進攻時,骷髏師和黨衛軍裝甲師遇到了蘇軍的坦克群和反坦克部隊;在炮火和塵土飛揚的戰場上,骷髏師的戰士還是毅然掩護著黨衛軍前進,但是速度要比原計劃中的慢很多。
  • 二戰中的納粹黨衛軍老照片,骷髏師和帝國師軍容很不一樣
    今天為各位讀者朋友們分享的這一組圖組,是來自於二戰中納粹德國黨衛軍的老照片。通過這一組照片,我們可以來回顧一下納粹黨衛軍在歷史中留下的這些影像。照片拍攝的是在二戰蘇德戰役中的納粹黨衛軍骷髏師(黨衛軍第三裝甲師),德國在發動二戰後,最令歐洲各國感到恐怖的便是武裝黨衛軍,其中又以黨衛軍中的骷髏師、帝國師、維京師、希特勒衛隊裝甲師最為出名。
  • 二戰結束,被拒絕投降並被處決的納粹德國軍,黨衛軍骷髏師
    二戰結束,被拒絕投降並被處決的納粹德國軍,黨衛軍骷髏師 不過,一提到另外一個名字,軍事發燒友們絕對不會陌生——黨衛軍骷髏師!
  • 德國武裝黨衛軍老兵回憶 在布達佩斯第一次遭遇蘇聯IS-2重型坦克
    1945年1月,德國武裝黨衛軍第3「骷髏」裝甲師在布達佩斯附近第一次與蘇聯IS-2「史達林2」重型坦克遭遇。儘管在1944年裡,德軍在東線處於節節敗退的局面,但從未失去過像匈牙利首都布達佩斯這樣重要的大城市。
  • 黨衛軍是什麼意思?
    喜歡二戰歷史的朋友時常會在歐洲戰場方面的資料中,看到這樣一個詞彙:黨衛軍。那麼,這個詞彙的背後,有何歷史淵源?這一切可謂說來話長。希特勒成為納粹德國的元首之後,開始考慮籌備黨衛軍。此時德國雖然存在國防軍。但是德國的國防軍歷史淵源較長,很多軍隊的淵源甚至可以追溯到19世紀。希特勒個人的威望想要完全掌握這支軍隊,需要很多時間,並且,國防軍的複雜成分,也讓希特勒有一定的顧慮:那就是這支軍隊會不會不折不扣地執行自己的命令?
  • 武裝黨衛軍第12「希特勒青年團」師全史
    >《武裝黨衛軍第12「希特勒青年團」師全史》(一)全書簡介本書通過以二戰時期德國武裝黨衛軍中一支特殊的裝甲部隊——SS第12「希特勒青年團」裝甲師,一支由希特勒青年團團員為主體組建的部隊最詳盡的全史,講述了第二次世界大戰最後一年歐洲戰場所發生的3場重要戰役:1944年6月的諾曼第登陸戰,當年冬季的阿登戰役以及1945年3月,德國在二戰中發動的最後一次戰略反擊——「春醒」戰役
  • 二戰時期的中立國瑞士與瑞典為何有人加入黨衛軍
    雖然在戰爭開始後德國需要大量的兵源,但國防軍始終沒有大規模徵召外籍人員入伍,倒是希姆萊破例開了口子,放棄了最初對加入黨衛軍的嚴格限制,於是,大量的外籍人員也就順理成章的選擇了他們心目中「最優秀」的部隊-黨衛軍。
  • 手足相煎-黨衛軍「愛沙尼亞第一」師歷史資料
    電影中那支德軍部隊,就是由愛沙尼亞人組建的黨衛軍第二十武裝擲彈兵師,關於這個黨衛軍外籍師的成因,還得從愛沙尼亞近代史說起。 希姆萊一直沒有停止過他擴充黨衛軍的步伐,在國內徵兵受限制的情況下,他把目光放在了德國佔領區的志願者身上,愛沙尼亞的特殊情況自然會被他充分利用。1942年8月,黨衛軍宣布將在愛沙尼亞組建部隊,它的番號是「黨衛軍愛沙尼亞第一志願擲彈兵團」,由黨衛隊旗隊長弗朗茨·奧格斯伯格擔任指揮官。
  • 黑鋒鐵騎《王牌裝甲師》評選五大軸心坦克
    戰場上的傳奇坦克在《王牌裝甲師》中也是頭號王牌,虎式坦克裝備的100MM裝甲為自身帶來了恐怖的防禦力,遊戲中的虎式坦克也將最大限度的發揮重型裝甲的優勢,成為戰友的守護神。 《王牌裝甲師》中的費迪南坦克同樣擁有無與倫比的防禦能力,在戰鬥中面對敵方密集火力也可以做到巍然不動,是《王牌裝甲師》中的定海神針。
  • 蘇德最後一戰,帝國大廈保衛戰,1500名黨衛軍打光都不肯投降
    當時守衛柏林的德軍有8個步兵師、9個摩託化師、6個裝甲師。共80萬人,10400門火炮和迫擊炮,1500輛坦克和強擊火炮、3300架作戰飛機,加上柏林市區百姓組織的武裝,有上百萬人。德軍雖然在人數上不佔優勢,但是在武器裝備方面其實並不差。
  • 魔鬼部隊的覆滅:二戰德國黨衛軍第七歐根親王山地師對戰南斯拉夫...
    1942年3月1日,黨衛隊作戰總部命令在巴爾幹的德意志人組建一個山地步兵師,這個新成立的山地師的番號為"武裝黨衛軍志願山地師",在班塔特建立的黨衛隊護衛隊和家園衛隊成為這支部隊的主要組成部分。羅馬尼亞軍隊的一個德意志軍官阿瑟·菲利普斯自願加入納粹黨衛軍,並且成為這支部隊的指揮官。
  • 敘利亞第4裝甲師:「戈蘭之虎」戰歿沙場,馬赫爾顏面掛不住了
    綽號「戈蘭之虎」之稱的第4裝甲師悍將哈桑·薩赫拉,日前在阿勒頗西部戰死,消息傳來,在網絡上又刷了一波流量。 哈桑·薩赫拉,敘利亞總統巴沙爾親弟馬赫爾的心腹愛將,遭到大量叛軍的圍攻,在身負重傷之後,死戰不降戰死在阿勒頗西部。
  • 外籍黨衛軍軍團又是怎麼回事?
    而不管是德國黨衛軍還是外籍志願軍,其實都在這場保衛戰中憑藉著他們狂熱的信仰和對希特勒那種微妙的個人崇拜情感做出了殊死抗爭。實際上,德國黨衛軍並不全然是德意志民族組成,其中絕大部分反而是外籍志願軍。黨衛軍領袖希萊姆希望把黨衛軍打造成為一個血統純正的、完全忠誠的精銳部隊,所以黨衛軍的選拔標準十分嚴格,這反而限制了黨衛軍的發展。
  • 德軍這支傳奇裝甲師,戰術超群四處救火,巴頓將軍都讚不絕口
    這支部隊就德國國防軍第11裝甲師,一支以驍勇善戰,戰術靈活而聞名的德軍王牌部隊。巴頓將軍精銳匯集,組建成軍▼法國戰役結束後不久,德軍開始了新一輪的擴充,第11裝甲師由此應運而生。1945年8月1日,根據德軍總部命令,德國國防軍第11摩託化步兵旅和步兵第209、231、311師各一部合併組建第11裝甲師。同年9月4日,又從第5裝甲師中調入了第15裝甲團。至此,日後揚名東線的德軍王牌誕生了。有意思的是儘管該師是由不同部隊抽調組建的,但是它的大部分成員都來自西裡西亞。
  • 黨衛軍第三「骷髏師」歷任師長都是誰?
    黨衛軍第三「骷髏師」是一支比較特殊的部隊,它最初是由納粹德國集中營的看守警衛人員組建的骷髏總隊,二戰爆發後一步步擴編為旅級、師級規模。這支部隊的成員幾乎都是狂熱的納粹分子,專業軍事水平一般,但兇狠、頑強、殘忍,犯下過許多屠殺平民及戰俘的罪行,戰後所有骷髏師俘虜都被移交給蘇聯受審,最後活著回德國的可能沒幾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