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大如年」。在內蒙古農村有個方言叫「時分八節」,冬至就是八節之一。冬至是個大吉大利的日子,從這一天開始「一陽來復氣回新」,陽氣逐漸轉旺。「夏盡秋分日,春生冬至時」,儘管從冬至開始進入了最寒冷的嚴冬模式,但人們已經聆聽到了春天回歸的腳步,春回大地是由幽深的九地到地表,在不遠處的時空裡搖曳生姿。
在中華民族的歷史上,冬至確實就是年。周代以冬至建子春,新的一年從這一天開始,商周時冬至的前一天就是現在的除夕,為舊歲終結之日,冬至就是現在的春節。冬至被稱為冬節和亞歲,有的地方保留著祭祀祖先的習俗,還有的地方要宴飲聚會來慶祝。美食當然是冬至節不可缺少的:上海吃湯圓、蘇州人吃餛飩、杭州人吃年糕……咱們內蒙古這一帶當然是吃餃子了,不然「冬至不端餃子碗,凍掉耳朵沒人管。」在我國北方農村乃到城市,冬至吃餃子幾乎就像中秋吃月餅一樣,已成為一個很普遍的節俗。
在內蒙古有的地方,人們管餃子叫「扁食」。人們形容吃得好會說「想吃不想吃就是那扁食圪蛋」,我開始以為是根據餃子的形狀取名的,後來才知道餃子在蒙古語中發音是「扁食」。但說也奇怪,在江蘇、湖北、安徽等南方地區的農村,人們也管餃子叫「扁食」。我想有兩種可能,一種是扁食是餃子古老的漢語叫法,在元代被蒙古語借用來稱呼餃子並在大江南北傳了開來,這種可能性是最大的;另一種可能是蒙古語稱呼餃子為扁食,在元代這個蒙古語詞彙廣為流傳開來。
▼
關注鄂爾多斯新聞網
鄂爾多斯新聞網
來源:殷耀國學蘋苑(作者:殷耀)
圖片:暖暖
編輯:楊陽、王淑琪
校對:李榮、白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