遙遠的救世主:小善即大惡,大善最無情

2020-12-21 三峽妹子Vlog

悟道不言天命,修行不取真經。前生並註定,今生無師自通。

每個人看書,都有代入感。你自己的思想和知識體系,決定了你能從其中悟到什麼。如果,你也曾在20多歲時候讀了我說的這本書,並且看懂了。想必你也想給書中的主人公下跪拜師,學學他看人做事的方法。

我一直覺的」跪著「學本事並不丟人,因為你知道當你站起的時候,膝蓋和大腿會硬到再也跪不下去了。

這本書,經過影視翻拍之後比原著名氣大。沒錯,就是《天道》它在2007年,豆瓣評分高達9.1分,其原著小說是豆豆寫的《遙遠的救世主》。

故事講述了「商業鬼才」的丁元英,在放棄操盤私募基金之後,來到古城隱居時和古城的女刑警芮小丹產生了愛情。在此期間,芮小丹向丁元英要了一份禮物,這份禮物很特別。她是要定位應在當地的貧困縣中的貧困村,創造一個脫貧致富的神話。

丁元英,由此策劃了一場驚心動魄的「商戰」。

這部小說名字叫《遙遠的救世主》

那麼,這個救世主,究竟是指誰呢?

為什麼「遙遠」呢?

小說中最牽動讀者的當然是主人公丁元英,那這個救世主是指他嗎?

在小說故事中,無論你從哪個層面上來看,丁元英都是一個高人。在他整個成功扶貧的事件中,他都沒有採取任何非常特別的招式跟手段,所做的每件事都是普通人能做的普通事。而難的是徹徹底底的順勢而為,充分的尊重了各方人馬的自由意志。最後贏得讓所有人都無話可說。

他並沒有採取任何像神或者救世主的行為。

那麼,什麼是神呢?

小說中說:「神」,即是道,道法自然,如來。原來能做老實人辦老實事,就是神。所能創造的,就是神話,僅此而已。

小說中另一個重點,討論的是一個叫「文化屬性」的概念。由此產生了非常多的相關情節。

文化屬性:透視社會有三個層面,技術,制度和文化。小到一個人,大到一個國家,一個民族。任何一種命運,都這文化屬性的產物。

強勢文化造就強者,弱勢文化造就弱者。這是規律,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也可以理解為「天道」。

什麼強勢文化,什麼又是弱勢文化?

強勢文化在武學裡稱之為秘籍,弱勢文化因為易學易懂易用就成了流行品種。

要說,整個小說中最精彩最核心最濃墨重彩片段,那絕對是丁元英和韓楚風去五臺山談經論道。

但是,因為一些審核的原因,一些情節就被和諧了。如果只看電視劇,容易雲裡霧裡。

細微之處著眼還是得看原著,才能彌補被和諧的地方,你懂的。

電視劇《天道》原著小說《遙遠的救世主》。不同的內容載體,呈現了不同的藝術美感。正如小說裡丁元英說的一樣:

《遙遠的救世主》以一個極品混混內心良知覺醒,決心退隱金融江湖隱居古城。卻誤打誤撞被女警官賞識不惜獻出肉身撩在花下。相處之後,希望藉助「神」的力量,譜寫一個王廟村村民自救脫貧的覺悟神話。

王廟村的扶貧神話,是建立在一個強勢文化分析基礎之上的商業操作。扶貧也是一種社會現象,更是一種文化屬性上強者對弱者的拯救。

扶貧的本質,在於一個「扶」字。如果,這個被扶的人從內心就不想站起來,那麼神也束手無策。

王廟中村的扶貧神話之所以能成功,表面看起來是因為丁元英的絕佳策劃和順勢而為,實際上本質源於王廟村村民為改變自身命運的艱苦奮鬥精神。

把故事的本質看到這,就算明白了馬克思的苦心。促進的事物發展要把內外因素結合起來,運作。通過小說中扶貧故事隱含的哲理,遷移到我們自身命運的改變上來看,也是兩個字「扶貧」。

如果,一個人意識自身命運走向受到局限,這就算認識到了自身的「貧」。要想改變,要想扶起這個自身的某方面的「貧」就需要先扶「志」志向的志。有了志向,有了恆心,有了吃苦的決心,就要去扶「智」智力的智,智商的智,智慧的智。

正所謂,扶貧必先扶志,扶貧必要扶智。

小說故事中,丁元英對「文化屬性」這詞的思考很有深度和見解。他認為「文化屬性」對個人命運起著決定性作用。但其實,整個故事中其決定作用的是「覺悟」,這是一個比文化屬性更高一個維度的認識。

《遙遠的救世主》中的救世主,不是人,而是道。得救之道,就是「覺悟」。

那麼,一個人,如何能「覺到,悟到」,從而覺悟呢?我想,這只能不斷靠自己去不斷摸索和思考,不斷超越感性的認識,用理性至上的思維和精深的分析去把握事物發展的客觀規律,從而去掌握自己人生的命運。並且認識到這世界從來沒有什麼救世主,一切靠覺悟。

覺悟之後,活成一個看得開,也看的明白的明白人。

低調,隱忍,沉穩,老練,學會真正的實事求是,學會把握客觀規律,學會經世致用。最終,對得起「覺悟」二字。

相關焦點

  • 小善如大惡,大善最無情
    若是只顧著行自己的善,卻絲毫不考慮之後的後果,雖然稱不上偽善,但是卻由善變惡,也就是我們所說的「小善如大惡」。02大善最無情《道德經》言: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意思是說,天地無所謂善與不善,天地孕育了萬物,但是天地對待萬物卻像對待那個丟掉的草狗一樣。這就是大善無情。1990年左右,美國政府可憐落基山脈的4000頭野鹿,於是命令士兵殺死那片森林所有的野狼。不出一年,落基山脈再無一隻野狼。
  • 古訓:小善如大惡,大善最無情
    ●為人處世,要秉持一顆善心,但並不是所有的好心都能帶來好的結果,很多的「小善」反而會釀成大禍。什麼叫「小善」?就是心中不忍之後,一念仁慈,不經過深思熟慮,順手為之,這就叫小善。只憑著感性去行善,卻完全不顧及這樣的善良到底會給對方帶來什麼樣的後果,這樣的善良就只是在滿足自己的私慾,也就是我們所說的「小善如大惡」。●那麼為什麼又說大善最無情呢?
  • 稻盛和夫:小善如大惡,大善似無情。真正的善良還分為這幾個層次
    因為他說過這麼一句話:「小善如大惡。」他曾講過這麼一個故事,是關於「小善造大惡」的。說有位老人,住在湖畔邊上。每到冬季,野鵝南飛避寒,會在湖中短暫停留。有一年,寒流來襲,兩隻野鵝困在湖中,無處覓食。老人頓生惻隱之心,就每天去餵食。
  • 小善如大惡,大善最無情!行善一定要匹配以智慧!
    善的衝動,與人的能力往往成反比。越是有能力的人,越是洞悉世相人心,越是不能確定自己的付出,是不是有益於對方的成長。能力不足的人,反而會成為飼養野鵝的老人,只為自己的付出快感,讓對方陷入到真正的危險之中。老子曰: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上德是有德之人的自然流露,而下德是失德之人的刻意為之。什麼叫「小善」?
  • 王陽明:「小善如大惡,大善似無情」,真正的善良氛圍這3個等級
    之前看到過這樣的一段話:「你覺得流浪貓什麼時候最可憐?」「在垃圾堆裡找吃的?」「不是,是在你給它買了最好的貓罐頭,走之前還摸了摸它的頭之後。」所以,如果我們不能收養它,那麼就不要隨便給它「希望」,然後再給它「失落」。
  • 大惡之人,必有大善 請給惡人一個善良的機會
    如果加以引導也會是一個大善之人。中國幾千年的歷史,出現過很多惡人。然而惡人最多的年代莫過於亂世,而中國最長久的亂世莫過於三國時期。說起惡人三國裡面最惡的人莫過於曹操,仔細數一下曹操的人生經歷,幹過的惡事幾乎沒有小惡,全是大惡全是違背人性的惡。
  • 善——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方為大善
    最關鍵是要從自身做起,從內心改變。其中一個「真」字恰恰是我們能否嶄新開始的關鍵,千裡之行、始於足下,邁出第一步,就邁出了人生新的起點,只要堅定的走下去,你換來的將是無窮盡的收穫。朋友,就讓我們正視自我、心繫社會,開始人生新的起點!
  • 王陽明:「長善如大惡」,人世間最好的善良,應該是點到為止
    當一個人與人為善、樂善好施,很多人都會誇讚他說他善良,說他擁有人世間最高的品質,我們都喜歡和善良的人打交道,同樣也希望自己能夠成為一個善良的人,成為寒冷冬天的一抹暖意。但在《知行合一》中王陽明提出了一個觀點:「長善如大惡,大善最無情。」
  • 《遙遠的救世主》:解析書名「遙遠」與「救世主」二詞,意味深長
    《遙遠的救世主》這個書名細細品味,越加倍感意味深長。一、世上沒有「救世主」。人必須給自己立身。一切靠自己,只有自己能救自己,永遠別寄望救世主。二、自救是「遙遠的」。人自救,是最直接最可靠的。但也是「遙遠的」。文中說到救世主又與文化屬性密切相關。大至國家、民族、小至團體、個人,任何一種命運都是文化屬性的產物。
  • 麗江「反殺」案:勿以惡小而不懲,勿以善小而不揚!談教化論善惡
    大善之人自不必說,大奸大惡之人則是在特定的歷史、社會環境下形成的教化的結果。比如說秦檜、袁世凱之流,雖然他們得逞了一時,但終究逃脫不了歷史的懲罰;被釘在歷史的恥辱柱上,遭受萬人唾罵的同時也是為了「教化」後人。這說明教化是教人向善的。但在特定的歷史、社會環境下,它也是可以「教人向惡的——但它歸根結底還是教人向善的。
  • 智慧法語:不要輕視小惡小善 大惡大善皆由此成
    編者按:你經常會忽視生活中的小惡小善嗎?你相信因果毫釐不爽嗎?請看今天鳳凰網佛教的《智慧法語》,修行人應該從細微處入手培養因果正見,很多事情就是因為看起來很小,往往被人忽視。但就事物的性質而言,小善、大善本質都是善,小惡、大惡本質都是惡,決不能因為小而忽視了它的實質。
  • 《天道》和《遙遠的救世主》的區別是什麼?
    《遙遠的救世主》是豆豆的長篇小說,同時還有《背叛》《天幕紅塵》被稱為「紅塵三部曲」,美學和人生,人生就是一場美學,有人過程詩一樣,天國的女兒一樣,有人活得跟清明上河圖裡面的市井小民一樣,煙火氣十足,無論哪種方式,都是對自己人生的負責任。
  • 《遙遠的救世主》:文化屬性的起源
    印象裡,是前年讀完的這本書,前些天和同事喝酒聊天說起《遙遠的救世主》的書和《天道》的劇,感慨頗深,特別是「文化屬性」一詞的認知,一種規律被靈活自如地應用在任何領域和事物之上,道家稱之為得道,佛經稱之為成佛,我們稱之為看破紅塵。
  • 《遙遠的救世主》中最現實的10句話,破譯丁元英的「布局密碼」
    《遙遠的救世主》中最現實的10句話,破譯丁元英的「布局密碼」12年前,一部沒有轟動的電視劇被播出,在豆瓣上卻能發現有著9.1的高分。這句話正是豆豆作品《遙遠的救世主》裡面的一段話。這部小說,不管是從廣闊的視野還是思想深度來講,都是極其罕見的,讓人讀起來十分過癮。
  • 意大惡方可大善!
    意大惡方可大善。原本大善或普通平常之人,想要成佛,必須經過千百次淬鍊,九九八十一難方可,唐僧就是這樣的例子。還有就是:陳家莊的陳老漢只是平常之人,但對佛則非常虔誠。但是,如果大惡之人,比如那些吃人的妖怪,待遇就不一樣了不說獅駝國那三個哥們,八戒和沙僧在入沙門之前也吃過人,結果經過菩薩點化,只要保唐僧取經,到了西天就能成佛。
  • 《遙遠的救世主》:佛不必外求,而在自己心中
    佛在心中,不必遠求,佛在心中,人生的救世主自然也在心中,不要將人生的希望放在外界,只要內心向善,讓內心擺脫雜念,自己自然能夠入智慧境界。由《遙遠的救世主》改編的電視劇《天道》,其中闡述一個最重要的思想就是人生本無救世主,所以書名叫做「遙遠的救世主」,而真正的救世主就是自己,能救你的也就是自己明心見性的慧心。
  • 《天道》:如果真的有救世主,那為什麼是遙遠的救世主呢
    「從來就沒有什麼救世主,也不靠神仙皇帝……」這是《國際歌》的歌詞,我們的前輩們很早就有這樣預見性的結論了。但當看《遙遠的救世主》這篇小說時還是不由得想起這句歌詞。《遙遠的救世主》是以與救世主毫不相干的音響為主線,小說裡的人物緣起緣落,分分合合,命運糾葛,生死沉浮多被音響相關聯著。芮小丹、林雨峰、劉冰的死以及丁元英黯然從古城離開,肖亞文執掌格律詩公司後重組。靈魂拷問:我們應該怎麼活?是芮小丹、丁元英們那樣活的超然,還是劉、馮、葉們那樣活的世俗?
  • 《遙遠的救世主》中三句經典語錄,句句蘊含哲理,發人深省
    奕心在這裡向大家分享在《遙遠的救世主》這本書中的三句經典語錄,句句蘊含哲理,發人深省。一、強勢文化造就強者,弱勢文化造就弱者。作者豆豆是第一個提出「強勢文化與弱勢文化」的人,強勢文化顧名思義就是強者塑造的文化,而弱勢文化是最普遍的窮人思維方式。
  • 都說《遙遠的救世主》是男人的生存法典,其實女人更應該多看看
    其中對我最重要的,就是這部書----《遙遠的救世主》好書,是隨著歲月的沉澱讓人讀時有感,讀後有思的。那種心靈被撞擊的震撼讓人無法平靜,掩卷而思醍醐灌頂。《遙遠的救世主》,就是一本這樣的書。自律即自由。」自由這本書裡最讓人費解的是芮小丹的死,我在讀第一遍的時候久久無法平靜於她的自殺。人對生命的珍視不能被一個所謂自由的概念所消散。這大概也是這本書最具有的爭議的地方。可是回想一下芮小丹對於人生規劃、職業選擇、愛情觀等等方面的表現,結局又不難理解。
  • 世界讀書日|《遙遠的救世主》緣到不躲,未到不求!何為「緣」
    肖亞文當初就給芮小丹說,求之不得即地獄,如今算是體會到了。最近在申請百家號的原創,可謂是求之不得,沒有讀過幾年書的我,沒有什麼文化,百家號遲遲不給我過。給我的理由是:內容單薄,加強深度與廣度。不但辛苦,也很心苦。扯得有點遠,言歸正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