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剛經》曰: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善的衝動,與人的能力往往成反比。越是有能力的人,越是洞悉世相人心,越是不能確定自己的付出,是不是有益於對方的成長。能力不足的人,反而會成為飼養野鵝的老人,只為自己的付出快感,讓對方陷入到真正的危險之中。
老子曰: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上德是有德之人的自然流露,而下德是失德之人的刻意為之。什麼叫「小善」?就是心中不忍之後,一念仁慈,不經過深思熟慮,順手為之,這就叫小善。我們將這種善良稱之為「婦人之仁」。然而,真正的善良總是需要理性的。
「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不管萬物變成什麼樣子,那是萬物自己的造化,與天地無關,天還是幹天的事,地還是幹地的事。這就是所謂的「大善最無情」。俗話說「慈不帶兵,義不行賈」。清末,胡林翼曾送給晚年的曾國藩一副壽聯:以雷霆手段,顯菩薩心腸。
什麼叫善良?什麼又叫愚蠢?能力之內的付出,且有利於對方成長的,叫善良。能力之內的付出,但無助於對方成長。往好裡說是好心辦壞事,往壞裡說,是偽善。超出於你能力的付出,叫愚蠢。正義得以伸張,惡魔得以正法,就是最大的善。不要讓善良,成了助紂為虐,為虎作倀。
孔子曰:「天何言哉?四時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我們總是驚嘆破繭成蝶的神奇與美麗,但是這種美麗有個前提:無論這個過程如何艱難,都必須是蠶蛹自己破繭。任何人的惻隱之心,都會扼殺這種美麗。充滿理性的善良,有時候甚至是冷酷無情的,然而那可能才是真正的大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