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最後一位東京審判全程見證者高文彬先生於9月7日凌晨3點10分去世,今日,廣州日報記者從南京大屠殺紀念館得知更多細節。
高文彬,1922年12月生,上海市人,法學家、翻譯家、歷史學者。1946年5月至1948年8月期間,高文彬參加東京審判,先後任國際檢察局翻譯、中國檢察官辦事處秘書職務,是全程參與東京審判的親歷者。
1945年,日本投降,高文彬也從東吳大學法學院畢業,1946年應聘前往日本東京遠東國際軍事法庭參加審判日本甲級戰犯工作,負責收集整理日軍侵華證據,並將證詞翻譯成英文。1947年,時任東京遠東國際軍事法庭中國檢察官向哲濬秘書的高文彬,在被盟軍封存的日軍檔案中發現了《東京日日新聞》對「百人斬殺人競賽」的報導,報導中,向井敏明、野田毅二人手持軍刀的照片,並配有文字報導,證據確鑿。此圖為1948年1月28日。
(圖片由南京大屠殺紀念館提供)
關於當時發現的過程,2019年8月16日,在南京大屠殺紀念館為高文彬錄製口述史時,98歲的高老儘管坐著輪椅,但依然耳聰目明,記得很多歷史細節。高文彬曾這樣說:「日本投降以後,所有的日本的檔案都由美軍接管,我們就當時到博物館偶然在《朝日新聞》裡看到把這兩個人向井敏明、野田毅放在頭一版,作為個人英雄進行就這麼找到了,我一看,當時心裡很憤怒,就把資料拿出來複印了好幾份,送到了南京,南京知道了這個事情,就和盟軍總部聯繫,總部去查。(最終)這兩個人在日本投降以後,脫掉軍裝,在馬路附近的地上擺攤買東西,就這樣被抓到了。」
紀念館原副館長段月萍也記得當年去上海尋找參與東京審判的中國代表團團員的經歷,她說:「當時是先找到楊壽林,後來滾雪球似的,向哲濬、梅汝璈、倪徵(日奧)、裘劭恆、高文彬等所有在國內的參加東京遠東國際軍事法庭的中國代表團成員都找到了。」當年中國代表團的成員們以國家的名義,在東京遠東國際軍事法庭上展開了一場力量懸殊的戰鬥,最終懲戒了侵華戰犯,取得了中華民族在外族侵略史上的第一次勝利審判。
9月3日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5周年紀念日,百卷《中國對日戰犯審判檔案集成》於當日下午舉行首發式。本套書的主編之一、上海交通大學東京審判研究中心主任、盟員程兆奇教授,介紹了這份塵封七十多年的檔案「重見天日」的始末,以及七十多年前的那一場場正義審判。
書中高文彬赴日參加東京審判相關工作前辭去原職的辭職信
東京審判時,中方代表團唯一一張合照就是當時的檢察官秘書兼翻譯高文彬拍攝的。當時中國代表團幾乎所有的照片都是由喜歡攝影的高老拍攝,而在高老的家中,一直都還保留著那臺當年為中方團隊拍攝合影的相機。
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 程依倫
廣州日報全媒體編輯 蔡凌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