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些行業在轉型:旅遊醫療地產正替代住宅

2020-12-13 經濟網

很多耳熟能詳的品牌正漸漸離我們遠去:曾經滿大街都是的手機品牌諾基亞在一年前將手機業務出售給微軟,如今微軟在整合過程中還引起了裁員風波;視線再往前一點,2012年1月,擁有131年歷史的老牌攝影器材企業柯達正式向法院申請破產保護。

餘斌、秦虹、宋志平、陳瑋等業界專家縱論企業轉型升級

【中國經濟論壇】經濟轉型期也是企業併購良機

《中國經濟周刊》 記者 李勇 | 北京報導

很多耳熟能詳的品牌正漸漸離我們遠去:曾經滿大街都是的手機品牌諾基亞在一年前將手機業務出售給微軟,如今微軟在整合過程中還引起了裁員風波;視線再往前一點,2012年1月,擁有131年歷史的老牌攝影器材企業柯達正式向法院申請破產保護。

有人評價道,諾基亞錯在沒有及時轉向智慧型手機領域,柯達錯在不願意嘗試數碼類新技術。專注企業併購的東方富海投資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長陳瑋感嘆,再大的企業,如果跟不上時代步伐,都有可能走向失敗。

跟上時代的步伐就意味著企業要根據行業變化進行轉型升級,然而現實中卻不乏轉型方向錯誤而導致失敗的例子。如何把握轉型升級的方向至關重要。

同時,企業轉型並不是意味著什麼好就做什麼,陳瑋舉例說,阿里巴巴上市以前就開始做併購,如果不去做併購,就發現不了好的技術、人才和商業模式,併購是商業公司做大做強最有力的手段之一。

依靠轉型升級,在10年間將中國建築材料集團(下稱「中國建材」)營業收入由20億元增至2570億元的中國建材董事長宋志平說,轉型升級不僅意味著技術的創新升級,還要有組織模式的轉型升級,要進行大規模的併購重組。

今年3月24日,國務院公布《關於進一步優化企業兼併重組市場環境的意見》,從行政審批、交易機制、金融支持、支付手段、產業引導等方面進行梳理革新,全面推進併購重組市場化改革;7月11日,證監會發布《上市公司重大資產重組管理辦法》和《上市公司收購管理辦法》取消除借殼上市之外的重大資產重組行政審批,意圖進一步促進上市公司行業整合和產業升級。

作為企業,在實際的運行中,如何把握轉型升級的方向以及如何在轉型中做大做強?日前,餘斌、秦虹等來自部委和研究機構的專家,以及宋志平、陳瑋等實業家、投資者齊聚一堂,熱議如何尋找轉型升級中的商機。

對話

嘉賓

哪些行業在轉型:

製造業在向服務業轉型

旅遊地產、醫療地產正替代住宅地產

餘斌:宏觀經濟領域發生的變化為企業轉型升級指出了方向。

最近這幾年,居民消費支出中用於購買服務業產品的支出比例快速上升,從而使服務業成為經濟增長的主要動力。所以企業在選擇轉型升級方向時會發現,在製造業領域陷入產能過剩和惡性競爭,同時盈利能力水平大幅度下降;但同時服務業正處在快速增長的過程中,教育、培訓、醫療、養老、文化、旅遊等這一系列服務業領域正在快速成長。

宋志平:現在房地產的形勢不好,但中國建材今年上半年的利潤和去年同期相比增長了32%。我們逆勢上揚的原因就是轉型升級。在我看來,傳統實體經濟企業轉型有四條道路。

第一,將工業化和信息化融合。如中國建材現在通過信息化和智能化結合,大規模水泥生產線可以做到無人值守,所有的參數都可以自我修正和自我完善。

第二,向產業高端發展。比如淘汰落後水泥,增加水泥的附加值,每一噸可以多賣100元。

第三,由製造業向製造服務業發展。過去我們就提供石膏板,現在我們供應的不再單是水泥,而是整個建築框架,延長了產業鏈,向服務行業發展。

第四,要向戰略新興產業轉型。大力發展新材料、新能源,現在中國建材對碳纖維的供應量佔全國80%。

秦虹:對於房地產行業而言,未來有三點變化。

一是,房地產行業高速增長期過去了。未來房地產各項指標增速很難複製過去的增長速度。

二是,以新房交易為主的時期即將過去。二手房市場正在興起,現在二手房交易已經超過新房交易。40個重點城市中,現在二手房交易佔到房屋交易的總量已經超過40%。未來,對新房需求會下降,因為二手房市場已經開始興起,這是需要行業關注到的變化。

三是,以住宅開發為絕對開發主體的階段也會過去。和產業升級有關的,如商務地產和旅遊地產以及養生、教育、醫療地產等都會興起。

併購是企業轉型升級的重要手段

經濟下滑是併購的良機

宋志平:轉型升級不僅意味著技術的創新升級,還要有組織模式的轉型升級,要進行大規模的併購重組。

什麼時候是併購的好時機?其實就是經濟下行的時候,企業普遍有壓力的時候,這個時候併購起來相對容易。如果說行業都在一個高漲期,大家都在想雞生蛋,蛋生雞,都把價格要得很高,這時併購是非常困難的。

中國建材其實就是利用了這一點。中國建材併購水泥企業的價錢是很便宜的,這保證在之後的整合過程中有一個比較低的成本,才能賺到錢。如果併購的價格很高,可能併購到手了,但是後面卻賺不到錢。

我覺得現在中國正處於結構調整期,中國目前各行各業都過剩,企業也很多、很亂,所以應該加大併購和整合的力度。併購基金在這裡面要發揮很大的作用,同時大企業也要積極進行併購整合,這樣實際上把經營苦難的中小企業拯救出來了。

陳瑋:併購基金是促進企業併購重組的好幫手。併購基金下一步非常有機會,可以助推產業升級,企業要利用併購基金的平臺。同時,中國資本市場最應該支持的就是併購,讓企業市值擴大。

舉個例子,在美國買奶粉,所有超市裡面就兩個牌子,美贊臣和雅培。而相反中國有大量的奶粉品牌,但還是難以令消費者安心。而規模化是保證品牌和產品最有競爭力的手段。

中國有4900萬家中小企業,由於太小,造成資源的分散和浪費,可能產生一些管理上的不善。而美國上市公司,特別是世界500強公司,沒有一家是自己幹大的,全是通過併購方式,併購是現在可以做產業轉型和升級最重要的手段。國務院和證監會已經開始重視這個問題,併購市場未來要遠遠比IPO市場大得多。

BAT(百度、阿里、騰訊)去年做了大量的併購,如果你不去做這種併購,你發現不了好的技術、人才和模式,併購是商業公司做大做強最有力的手段。

美國通過併購進行產業升級,從以往看,只有跨行業併購搞得不好,其他併購都成功了。特別是1990年到現在以網際網路和生物醫藥為核心的併購。我們經常在世界上看到動輒幾百億美金的併購,但這種案子在中國太少了,所以中國現在大量上市公司市值都在50億人民幣以下,競爭力遠遠不夠。

企業轉型面臨六大挑戰,怎麼破?

餘斌:轉型升級面臨哪些問題?怎麼解決?

第一個是勞動力成本的過快上漲。很多企業家反映過去10年中,勞動力成本平均每年上漲10%,超出很多企業的承受能力。解決的方法是通過大規模的設備更新改造,提高設備的自動化水平,減少工人,降低勞動力成本。

第二個是資金成本過高的問題。融資難、融資貴,資金成本快速上漲超出企業承受能力。解決辦法在於落實十八屆三中全會決定所提出的大力發展民間資本主導的中小型銀行。

第三個是土地成本過高的問題。十八屆三中全會的決定提出,集體土地,集體建設性用地可以跟國有土地一樣同等優勢,同權同價,我認為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降低企業的土地成本。

第四個是流通成本偏高的問題。可通過電子商務替代原來的渠道,降低成本。

第五個是智慧財產權保護成本過高的問題。現在很多人反映不創新是等死,但把大量精力投入到創新,智慧財產權卻缺乏應有的保護,或者保護的成本很高,那就是找死。所以十八屆三中全會決定提出,要探索建立智慧財產權法院,來解決這個問題。

第六個是準入成本依然很高的問題。一些企業家反映凡是政府讓我們去幹的事情都賺不到錢,凡是我們認為能夠賺到錢的地方政府都不讓我們去。解決方法是把國家禁止和限制的領域列成清單,公告社會。凡是清單裡沒有的,各類企業可以依法平等進入。

(實習生沈晨、程怡然對本文亦有貢獻)

相關焦點

  • 旅遊地產行業發展前景
    產業現狀我國旅遊地產30多年的發展之路,已經經歷了數次轉型升級。從最初簡單地把城市房屋複製到景點,到後來根據旅遊目的地的自然特點進行因地制宜的產品設計,如今隨著國民收入的提高、生活方式的改變及地產產品的多樣化,旅遊地產正逐步過渡到旅居地產,並向強調服務的「旅居+」時代進階。旅遊地產成為房地產銷售的黑馬。
  • 湖南地產基金轉型旅遊、物流業
    長沙多家基金公司正將觸角延伸至別的領域。 (資料圖片)  相比一年前的「如日中天」,現在,湖南的地產基金似乎已經「悄無聲息」,全面撤離地產項目。  據地產基金內部人士透露,轉型最大的原因,是因為現在地產行業不景氣,本土難以找到合適的項目。三湘都市報記者了解到,多家基金公司正將觸角延伸至別的領域。  ■記者 侯小娟  就在一年前,湖南一家地產基金公司的營銷總監說:「今年是長沙房地產基金機會很大的一年。」然而,現在它們已經全部退出地產項目,「並且湖南市場的相關私募基金也在紛紛轉型,作別樓市。」
  • 中國旅遊地產行業現狀分析與發展前景研究報告(2020年版)
    而現在的房地產行業,尤其是住宅地產開發商,受到國家宏觀調控的政策影響,面臨資金鍊緊張的現象。住宅地產開發商考慮升級轉型之時,紛紛將目光投向了旅遊地產。  截至**,北京、上海、大連、青島、海南、廣東、深圳、四川等地已開發的旅遊房地產項目達到上百個,以「高爾夫、山地、滑雪、衝浪、野外運動」為主題的休閒度假住宅、別墅、酒店就已超過80家。
  • 牽手世茂地產達成64億元項目合作 粵泰股份轉型健康養老地產迎...
    繼6月6日宣布向世茂地產以8.39億元出售兩個地產項目股權後,華南老牌地產公司粵泰股份(600393)6月10日公告宣布,雙方的合作進一步升級,共同籤署了《世茂粵泰合作項目協議書》。楊樹坪還指出,本次交易並不意味著公司將主要資產全部「賣給」了世茂地產,雙方主要是合作關係,利用世茂方面的品牌優勢互利共贏。在通過本次合作將公司短期經營困難解決後,公司將「重新起步」。未來的經營策略上,公司將不再和規模較大的同行正面競爭,而是部分特定細分領域聚焦轉型。
  • 聚焦|地產行業的冬奧時代:吹響了體育旅遊與地產深度融合號角
    11月8日,在由全聯房地產商會體育產業分會、中國房地產報、中國房地產網、中房智庫、中國康養文旅產業博覽會組委會聯合舉辦的第三屆中國國際體育旅遊產業峰會暨2019中國冬奧地產論壇上,來自地產、體育、旅遊各界的IP人物展開這樣一次跨界大討論,即如何在冬奧會契機下吹響體育、旅遊與地產深度融合號角,如何利用奧林匹克的國際舞臺打造三界深度融合的IP項目。
  • 建築漫遊動畫給地產行業帶來哪些意義!
    建築漫遊動畫顧名思義是服務於地產、建築行業,建築漫遊動畫作為三維動畫中重要的領域,從上世紀90年代開始,建築從工程圖、效果圖繪製發展到通過三維動畫製作軟體進行動畫漫遊,給觀眾帶來了越來越擬真的視覺效果。接下來悅揚傳媒就跟大家聊聊建築漫遊動畫給地產行業帶來了哪些意義!
  • 本土房企外行企業搶灘商業地產 寧波市場或重新洗牌
    寧波市場是否飽和,商業地產還有哪些作為?就寧波而言,調控政策持續加碼,以短期盈利為目標的住宅開發商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收縮住宅、進軍商業的案例比比皆是。   面對越來越多的開發商轉型做商業地產,萬達王健林於日前表示:商業地產有泡沫,但要分地方。
  • 房企巨頭轉型路徑日漸清晰 綠地發力全球和多元化
    在眾房企中,萬科選擇了轉型城市配套服務商,綠地加強了全球化和多元化的力度,恆大進軍了快消品及能源行業,萬達則將做大文化旅遊板塊,其他房企也都對原有的運營模式進行了調整。  作為率先提出「白銀時代」的萬科,兩年前從「住宅製造商」向「城市服務配套運營商」的定位轉變,從單純引進社區配套到運營社區配套,去年更是推出事業合伙人制度、小股操盤、輕資產運營的創新模式,引發了行業的思考和探討。  繼住宅、商業地產、養老之後,萬科將產業版圖伸向旅遊產業,1月16日,位於吉林市的萬科松花湖度假區宣布正式營業,以新業務的啟幕揭開了新一年的篇章。
  • 「地產+醫療」迎來萬億級市場,案例解讀5種模式
    (圖1)目前己經有13家上市房企介入醫療行業,包括恆大和萬科。如何才能成功站上這個颶風口?筆者特地梳理了當前醫痘地產的5種模式,總有一種適合你。 通過股權收購介入 直接收購社會上一些成熟醫療機構的股權,藉此進入醫療地產行業,有代表性的開發商是恆大集團、宜華地產和世榮兆業 恆大集團:打造醫療旗艦 財大氣粗的恆大集團在醫療+地產」的道路上頻出大招。
  • 30家地產商如何涉足醫療?繳了千億學費總結出4條經驗
    另外國家對「網際網路+醫療」的態度是積極支持,大力推進,同時鼓勵社會力量和社會資本參與到健康服務業。國內30家地產公司進入醫療,最早自2000年開始那麼究竟有哪些房地產商進入醫療行業?如圖所示:那麼在通向成功的路上,於浩波經歷了哪些步驟?第一步:從地產到養老地產在於浩波看來,房地產商經歷這樣三個階段:第一代住宅是單位分房;第二代住宅是對物業管理的住宅。「我們看到物業對房子的照顧,而為房子創造價值的人卻沒有得到好的照顧。」
  • 山海樹集團:做會員制的養生養老度假地產
    山海樹集團以「旅遊度假,健康養生」為定位,在全國布局多個養生養老度假地產項目,形成南北聯動的產業格局,探索不出售產權只出售使用權的會員制模式,由開發商轉型為養老養生旅遊服務商。在房地產行業探索轉型的背景下,山海樹集團董事長劉如銀為什麼會選擇主打養生養老度假地產?在產權銷售為主流的形勢下,山海樹集團為何看好會員制模式?公園360°項目作為山海樹的示範性項目,有什麼重要意義?在建立長效調控機制的背景下,北京樓市走向如何?日前,就以上問題,地產中國網記者對山海樹集團副總裁亢東進行了專訪。
  • 政策利好 房企高調進軍養老地產
    業內人士:警惕假借「養老」之名變相圈地  人口老齡化的加劇和養老服務需求的日益增長,正將養老產業帶進前所未有的歷史機遇期。在扎堆於養老產業的各路資本中,房地產企業正借政策東風高調擴張養老地產。2014年,隨著相關政策逐一落地,養老地產或出現爆發式增長。
  • 2020-2026年中國旅遊地產行業發展現狀調研與市場前景預測報告
    旅遊地產,是指依託周邊豐富的旅遊資源而建的,有別於傳統住宅項目的融旅遊、休閒、度假、居住為一體的置業項目,較之一般的住宅,旅遊房地產的特點和優勢在於它是旅遊業和房地產業的無縫嫁接,具有更好的自然景觀、建築景觀,同時擁有完善的配套功能和極高的投資價值。
  • 中國主題地產行業市場調查研究及發展趨勢預測報告(2020年版)
    >    一、旅遊地產行業發展現狀調研    二、旅遊地產市場調研    三、旅遊地產運行分析    四、旅遊地產行業運營模式分析      1、政府旅遊地產運作模式分析      2、政府發展旅遊地產的科學途徑    五、旅遊地產開發的企業運作模式      1、旅遊地產開發的企業運作模式
  • 醫療旅遊具有巨大開發潛力
    面對日益增長的需求,即使在大流行病時期,這種旅遊模式依然實現了毋庸置疑的增長。根據2019-2026年細分市場預測報告,全球醫療旅遊市場的消費者將在未來五年內支出1796億美元,複合年增長率為21.9%。專家們指出,這一行業可以產生外幣直接收入,並為任何經濟體的總體發展作出貢獻,同時還能提供就業和商業機會,並有助於促進相關業務的發展,例如藥品和醫療器械製造等。
  • 智慧地產創造增長的「第二曲線」
    智慧地產首要任務就是提升房地產行業的質量和功能,加速行業轉型升級,為信息化在地產行業的應用提供一個廣闊的空間,共同打造高品質的住宅體驗。」  華為中國政企大企業業務部總經理王輝則表示,「未來十年,地產行業都將持續橫盤,機會變得越來越稀缺,市場對企業犯錯的容忍度也會越來越低,在高度不確定性的市場環境中,要避免機會主義,轉向長期主義。」
  • 上坤地產:讓宜居住宅賦能美好生活!
    2020年之後,房地產告別上半場的黃金時代,迎來了下半場的白銀時代,房子會呈現哪些顯著特徵呢?上坤地產認為品質人居將成為房產未來的趨勢,為此,上坤地產始終將品質放在產品首位。路遙知馬力,日久見人心,企業亦如此。喊一句漂亮的口號固然響亮,但房子的品質口碑則是一面鏡子,所有房企都無法迴避的一個現實。
  • 廣東省清遠市2020年8月下旬獲批醫療教育、住宅地產項目名單
    2020年8月下旬廣東省清遠市獲批地產項目共40項,涉及醫療教育、住宅等行業,項目名稱如下:1 清遠市人民醫院公共衛生應急醫療中心項目2 清遠市中級人民法院法警訓練基地近期建設項目
  • 元一集團遭遇旅遊地產劫 資金鍊或持續緊繃
    別墅銷售不暢帶來的資金回籠困局,正加重元一集團的資金鍊風險,並將拖慢公司「激進」擴張的步伐。業內人士分析稱,旅遊地產投入較高,培育周期較長,對開發商的資金鍊和專業化運作能力要求非常高,「元一集團將100多棟別墅改銷售為自持,無疑將加重公司的資金鍊風險。」
  • 康養+地產:中國下一個「暴利」行業!如何進入?
    近兩年,康養旅遊作為新興旅遊產品,越來越受青睞。康養旅遊,在國際上一般被稱為醫療健康旅遊。目前,世界上有超過100個國家和地區開展健康旅遊,2013年全球健康旅遊產業規模約為4386億美元,約佔全球14%的旅遊產業總體規模經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