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3歲瘋婆婆草間彌生寫給全世界的詩

2021-03-01 X分子

草間彌生是受到新冠疫情影響的眾多藝術家之一,新冠在全球大流行已經半年,原計劃今年在華盛頓的赫希霍恩博物館以及紐約植物園舉行的展覽全部被迫推遲。

展覽延期為草間彌生和主辦方都帶來了巨大的損失,要知道,被稱作「圓點女王」的草間彌生是現今還活著的身價最高的女藝術家,她的《無限的網》於 2014 年的佳士得拍賣創下的紀錄便高達達 710 萬美元。

拋開富人們才能玩的拍賣市場,草間彌生在大眾中也也極受追捧,她的展覽每到一地便會引發整個城市的大瘋狂,2015 年的回顧巡展 「草間彌生:無限痴迷」 更是當年全球入場人次最高的展覽。

社交媒體時代的來臨讓草間彌生的名望獲得了病毒式傳播。她的《無窮鏡像房間》充斥於各種社交媒體,引發了無數的效仿者。那些無盡的反射,波爾卡圓點反射和閃閃發光的燈光,吸引著熙來攘往的自拍人潮。

以洛杉磯為例,草間彌生的展覽票價 30 美刀一張,這個價格對絕大多數藝術愛好者都不能稱之為友好,But,沒有人 Care,9 萬張門票一下午便告售空,人們需要排上兩個小時的隊,只被允許在每間鏡屋裡停留 30 秒。對於喜歡 Po 圖到 Ins 上去的愛美人士來說,這點時間幾乎連好好凹一下造型的工夫都不夠,可鏡屋實在太美了,即便只能在其中停留 30 秒,也值了。

《無窮鏡像房間》(Phalli's Field),首次展出是 1965 年紐約卡斯泰拉納畫廊舉辦的草間彌生個展「 Floor Show」中,那時候,在當代藝術界,她還是個剛剛露出不久的新人。

草間彌生大童年像極了日本經典恐怖片的開局,她 1929 年生於日本松本一個並不和諧的有錢人的家庭,母親要求幼小的草間彌生每日監視拈花惹草的父親,不僅如此,母親還經常體罰她、沒收她的墨水和畫本,不準她畫畫。在這種情況下,草間彌生大約 10 歲便開始產生幻視、幻聽,並常常有自殺企圖,Shiho Nishimaru 博士診斷為精神病。從那時候開始,她便開始畫充滿了小圓點的怪異的畫,並將這些畫作送給母親。

二戰戰敗後,大批美軍進駐日本,日本人開始接受鋪天蓋地美國文化的洗刷,在京都市立工藝美術學校學習日本畫的草間彌生也一樣,美國著名女性藝術家喬治亞·奧基弗(Georgia O』Keeffe)是她崇拜的對象。

1954 年,草間在 Shirokiya 百貨商店和 Mimatsu Shobo 畫廊舉行了她的兩次東京個展,她的作品刊登在《水M》雜誌的封面上。

1955 年,草間彌生的作品被包括在紐約布魯克林博物館的「國際水彩畫展:第十八屆雙年展」中。

草間彌生開始不斷寫信給奧基弗,表達自己要成為一名藝術家的渴望,並將自己的畫作寄給奧基弗,請求她的幫助。

或許是緣分使然,草間彌生驚奇的收到了的回信,奧基弗在信中坦誠地告誡她「在美國,做藝術家是很難活下去的」。

草間彌生同時還把作品寄給了西雅圖的畫家肯尼斯·卡拉漢(Kenneth Callahan),1956 年,通過卡拉漢,她在西雅圖的杜尚畫廊(Dusanne Gallery)舉辦了個展。Shiho Nishimaru 博士違背了其家人的意願,協助草間彌生獲得了前往美國的籤證。

1957 年,草間彌生 28 歲的時候,向家人正式宣布要前往美國繼續自己的藝術夢想,母親給了草間彌生一筆錢,然後平靜地告訴她以後不用再回這個家來了。

臨行前,草間彌生在河邊將自己的上千件畫作全部燒毀,濃濃的黑煙騰空而起,除了迅速趕來的市容警察,草間沒有向任何人說過自己這麼做的原因。

奧基弗和卡拉漢在藝術界盡其所能地幫助草間彌生,草間彌生也想盡一切辦法獲得眾人的矚目,彼時二戰結束才十多年,美日雙方在整個太平洋戰爭中互相殺死對方幾十上百萬人,日本人在美國仍飽受歧視,更何況還是一位女性,想獲得成功難上加難。

沒有機會就創造機會,草間想盡一切辦法包裝和宣傳自己,在頻繁出沒於各種展覽和社交場合的時候,她通常會身著顏色鮮豔的日本傳統和服,這讓人群中的她顯得非常醒目,時刻提醒紐約藝術圈那些大人物她的「日本」和「女性」藝術家的身份。

60 年代中期,草間彌生和美國著名藝術家約瑟夫·柯內爾(Joseph Cornell、綜合材料的先驅、和實驗電影先鋒)建立了男女關係。約瑟夫·柯內爾是位著名的老宅男,他一生幾乎都與母親和患有腦癱的弟弟一起生活,約瑟夫·柯內爾和草間彌生的愛情是熱烈而柏拉圖式的,他們並不常常廝守在一起,畢竟他比她要大整整三十六歲。

草間彌生早期先是在一切東西上畫上小圓點,甚至汽車、馬匹,被畫上小圓點的馬匹被稱為彌馬。

繼而越來越瘋狂,愈發濃妝豔抹,變本加厲地帶著身上畫著小圓點的志願者搞了多場裸體行為藝術表演,並賣票給觀眾,這讓她迅速成為媒體追逐的對象。

不少紐約藝術圈的朋友們開始疏遠她,他們認為草間彌生為求成名已經開始不擇手段。

草間如願登上了《紐約每日新聞》的封面,可圖片的副標題卻是「但這是藝術嗎?」。

草間彌生非常努力地想要贏得藝術界的矚目,於是精心策劃了一場堪稱藝術界恐怖襲擊的活動。

威尼斯雙年展是草間一直渴望能夠參加的,但卻因為自己臭名昭著的行為而沒有辦法得到邀請。1966 年,在未收到官方邀請的情況下,草間強行「參加」了這個國際藝術聖殿。

那是一個月黑風高的晚上,草間彌生獨自一人將總數高達 1,500 顆、直徑 30 公分的不鏽鋼球偷偷放在了威尼斯雙年展戶外展場上。第二天,參觀展覽的人們驚奇地發現一個氣場驚人的小個子日本女人穿著金色和服,躺在 1,500 顆鋼球陣列中擺出耶穌的造型,那是草間本人,她成功的將這件名為《自戀花園》(Narcissus Garden)的作品混入了威尼斯雙年展的展覽現場,並以每顆 2 美元的價格向人們兜售她的不鏽鋼球。

主辦單位很快發現了這件不在展覽計劃中的作品,惱羞成怒之餘,他們非常不紳士地驅離了這位嬌小的女士。

在得知了草間彌生在紐約的一系列「放蕩」的事跡後,草間彌生的父母正式對外宣布與其斷絕親屬關係,給了她沉重的一擊。

1972 年,約瑟夫·柯內爾溘然長逝,草間彌生手中的最後一根稻草也失去了,約瑟夫·柯內爾在某種程度上是草間的精神支柱,也是父愛的化身,由此,她的精神問題由此變得越來越嚴重。

第二年,草間彌生從紐約回到東京,她孑然一身,無家可歸,也沒有人照顧,於是在晴和瘋人院療養部為自己找了個小屋,開始了獨自一人的生活,這一住便是 40 年。

白天,草間彌生到瘋人院旁邊的工作室進行藝術創作,晚上再回到瘋人院中休息,她很少接受採訪,不逛商店,不用電腦和手機,她對媒體說:「如果不是為了藝術,我或許很早以前就自殺了。」草間彌生的如今取得的巨大成就背後有日本在政府的影子。1993 年,在強行參加威尼斯雙年展整整 27 年後,草間正式參加了第 45 屆威尼斯雙年展,這一次,她代表的是日本,日本政府耗巨資為她設立了主題館,希望將她打造成國際大師級的藝術家,藉此展示日本的軟實力,同時擴大日本在國際上的影響。經過十幾年不懈的努力,又搭上了社交網絡興起這趟快車,他們獲得了自己夢都夢不到的成功。事實上直到千禧年來臨之際,草間彌生的作品都並不昂貴,1998 年的臺北畫廊博覽會上,草間的巨大南瓜雕塑標價僅僅幾十萬新臺幣(未售出),只有現在的幾十分之一,藝術掮客和藏家、炒家連十二指腸都悔青了。2009 年,英國《泰晤士報》評選出二十世紀最重要的 200 位藝術家,草間彌生與其他三位日本藝術家位列其中,與畢卡索、塞尚這樣的巨人比肩而立,與之形成反差的是:作品動輒賣出天價的中國藝術家,無一人上榜。著名相聲表演藝術家郭德綱曾說過,誰活得長誰就肯定牛 X,人生短短幾十年,波普藝術那一代藝術家紛紛買單離場,理察·漢密爾頓跳下去了,安迪·沃霍爾跳下去了,口口聲聲要自殺的草間彌生反而成了碩果僅存的一位。病毒大流行中,全世界亂作一團,這位已經 93 歲高齡、能在精神病院裡存活長達 40 年的瘋婆婆卻保持著革命樂觀主義情緒,為了給瘋人院外的人們以希望,她寫了一首詩,向粉絲們傳達蘊藏在她心中的強大的正能量,成為勇氣和力量的化身。

Though it glistens just out of reach,

雖然閃爍著光,卻遙不可及,

I continue to pray for hope to shine throughIts glimmer lighting our way

我繼續祈禱,希望微光照亮我們的路。

This long awaited great cosmic glow

期待許久的偉大宇宙光輝,

Now that we find ourselves on the dark side of the world

卻我們發現自己在世界的暗面。

The gods will be there to strengthen the hope we have spread throughout the universe

神仙們將會在那裡,催壯我們在天地中播撒的希望,

For those left behind, each person’s story and that of their loved ones

那是被留下來的每一個人,和他們親人的故事,

It is time to seek a hymn of love for our souls

正當其時,為我們的靈魂尋求愛的讚歌

In the midst of this historic menace, a brief burst of light points to the future

在這百年不遇的威脅中,一絲曙光照亮未來

Let us joyfully sing this song of a splendid future

讓我們快樂地唱這首輝煌的未來之歌,

Let’s go

走吧

Embraced in deep love and the efforts of people all over the world

懷抱深切的愛和全世界人民的努力,

Now is the time to overcome, to bring peace

現在是得勝並帶來和平的時候了

We gathered for love and I hope to fulfill that desire

我們為愛聚齊,以及我希望實現的願望

The time has come to fight and overcome our unhappiness

是時候戰鬥了,去戰勝我們的不幸


相關焦點

  • 「怪婆婆」草間彌生的禁忌之戀
    最近在上海火爆異常的草間彌生展,首次將這個怪誕、有趣、先鋒的當代藝術「怪婆婆」的作品大批帶入中國。她瘋狂無釐頭的標誌圓點,以及永遠有點莫名其妙地神情總讓人猜測這位82歲的「怪婆婆」頭腦裡到底在想什麼。就讓我們來回顧一下她在紐約青年時代的一段禁忌之戀,或許會對「草間何以成為今日的草間」有所了悟。
  • 草間彌生 用波點造夢
    在英國《泰晤士報》評出的「二十世紀200名最偉大的藝術家」中,草間彌生位居前列;在紐約藝評界看來,草間彌生是比波普藝術領袖安迪·沃霍爾擁有更大影響力的現代藝術女王。    12月15日,草間彌生帶著她在中國的首次個展《草間彌生——我的一個夢》來到上海當代藝術館。
  • 日本前衛怪婆婆:被「圓點」包裹的草間彌生
    草間彌生(Yayoi Kusama)是不可不提的日本當代重要藝術家。自幼患上的神經性視聽障礙,使她長期被大量幻覺困擾,但同時也成就了她看世界的獨特眼光。
  • 草間彌生紀錄片,帶你看藝術界的傳奇怪婆婆
    一般觀眾以至市民大眾對日本藝術家草間彌生的認識,恐怕主要是來自旅遊天書中介紹她的戶外作品,以及本地商場的藝術推廣活動。這位以無限重複的圓點為作品母題,以及戴粉紅色假髮形象示人的藝術家,是在世女性藝術家之中作品拍賣價最高者,更是大眾媒介的寵兒。不過,她的「怪婆婆」形象背後傳奇的一生,還有其作品背後的理念,卻沒有多少人了解。
  • 草間彌生、大衛·霍克尼等藝術家發聲:病毒不能取消春天!
    :四海聚一家」線上公益演唱會巨星隔空攜手共唱讓我們心潮澎湃而在當代藝術領域也有許多大咖用作品發聲草間彌生發表詩歌草間彌生:全世界一起與怪物戰鬥草間彌生藝術天后、精神病患者、圓點女王、怪婆婆等標籤加在一起,都不足以概括草間彌生複雜多變的一生。這位日本國寶級藝術家,近日分享了一首詩歌《草間彌生致全世界》。
  • 「怪婆婆」草間彌生為何鍾情波點與南瓜?
    在去年經歷一系列「假展」風波後,真正的草間彌生展——「草間彌生:愛的一切終將永恆」將於3月7日至6月9日亮相上海復星藝術中心。波點、南瓜、鏡屋以及無限延伸的視覺體驗,構成了這位當代藝術家的獨特符號。草間彌生身上有諸多標籤,波點女王、日本藝術天后、精神病患者抑或怪婆婆,如同她的作品一樣極具風格化。
  • 無限圓點的生命力令草間彌生成名的「圓點」
    錢夢妮  本月初,草間彌生在美國切爾西的畫廊裡搭建了一個「鏡屋」。衣帽間大小的房間裡到處都鋪滿鏡子,75個彩色LED燈泡時暗時明,置身其中的人仿佛置身於一個私密又無限的宇宙奇觀。  鏡子所代表的「無限觀感」在近日於上海當代藝術館(MoCA)開幕的「草間彌生——我的一個夢亞洲巡展」當中也有類似展現。
  • 年過8旬「怪婆婆」發力 草間彌生中國個展火爆
    12月15日草間彌生在上海當代藝術館的個展開幕以來,一直非常火爆,小編在12月23日親臨現場,更體會了這位怪婆婆的強大號召力。草間彌生X時尚品牌大盤點很多時尚品牌都有過與草間彌生合作過的經歷,這也是現在多數品牌喜歡的一種跨界方式之一。而在與品牌合作的過程中,最常用到的元素就是「波點」元素。
  • 日本前衛怪婆婆草間彌生的南瓜駕到
    「日本怪婆婆」對南瓜情有獨鍾草間彌生因為作品透露出的詭異氣質和瘋狂想法使得她被貼上了一些另類的標籤:「日本怪婆婆」、「精神病藝術家」、「話題女王」、「藝術家中的藝術家」……而她的生活和行為方式更是如此:與世隔絕、語出驚人、在精神病院裡生活了三十幾年……因為已經82歲高齡並長期住在療養院,被視為日本當代藝術女王的草間彌生本人將不會出席此次成都雙年展,但她的雕塑作品首次來到成都
  • 草間彌生作品展即將亮相上海
    無限空間,圓點,南瓜,幾個很簡單的符號,   讓全世界的人都記住了   這個看起來有些瘋的婆婆。   10 歲時,草間彌生便被幻覺、幻聽所困擾。這種在醫學上被稱為「人格解體神經症」的精神類疾病伴隨了她的一生。她常常會看到河邊的鵝卵石向她襲來,看到遠處的山突然金光閃閃,聽到狗用人類的語言對她喊叫,看到紫羅蘭長著人的臉,還張開嘴巴同她說話……每次她都氣喘籲籲跑回家,把這一切畫下來。
  • 「圓點女王」草間彌生,她一輩子用幻覺畫畫,影響了一代人審美觀
    「圓點女王」草間彌生,她一輩子用幻覺畫畫,影響了一代人的審美觀草間彌生最經典的就是她的波點,這個畫了一輩子波點的老太太,也因此被稱為是「波點女王」。最初畫波點是為了排解精神上的恐懼感,草間彌生說是波點給了她生的勇氣。在10歲的時候她就被診斷出了精神分裂症,性格孤僻而壓抑的草間彌生用畫畫的方式排解,那些凌亂而繁雜的波點在一般人看來什麼都不是,就連她的母親也這樣認為,甚至體罰她。但是草間彌生太熱愛畫畫了,她為了更好的接觸藝術決定去美國留學。
  • 當草間彌生的紅色波點鋪滿了全世界最有名的「玻璃屋」
    (原標題:當草間彌生的紅色波點鋪滿了全世界最有名的「玻璃屋」) 本文來自
  • 草間彌生大展開幕 90歲「圓點婆婆」帶來哪些驚喜?
    ……提及草間彌生,這些標誌性的符號總讓喜愛她的人如數家珍。近年,草間彌生個展遍布全球——泰特現代美術館、蓬皮杜藝術中心、東京國立新美術館等先後為其舉辦回顧展,而其拉丁美洲和亞洲巡迴展,更吸引200萬人次觀看。2017年,草間彌生迎來自己的美術館,讓人不免感嘆:這是個草間彌生的時代。
  • 91歲草間彌生,寫詩決戰病毒:從地球上消失!
    日本藝術家草間彌生用一有力量的詩來回應冠狀病毒。「今天,全世界面對COVID-19,我覺得有必要傳達這樣的信息。」她這樣說。在她創作的這首詩中,充滿了希望、愛和蔑視的字眼:「COVID19擋在我們面前」,「我要說~從地球上消失!」
  • 草間彌生:在精神病中創作的波點藝術女王
    ——草間彌生草間彌生 Yayoi Kusama(1929年在藝術家這個群體裡,草間彌生並不能完全算作一個另類。在她之前,受困於、也受益於精神狀態和視覺幻覺的還有我們更加熟悉的、人類歷史上最偉大的畫家之一——梵谷。頂尖水平的藝術創作往往伴隨著巨大的痛苦,是作者對於自己靈魂和思想的剖析、展示,如同我們看到凝結糾纏的油彩就會想到梵谷一樣,看到富有震撼力的密集波點就會想到草間彌生。
  • 草間彌生:精神療養院裡的日本藝術天后(圖)
    第1頁:專訪草間彌生 1965 年在紐約 Castellane 畫廊「無限鏡屋」展覽現場 Ota Fine Arts, Tokyo 授權刊登  專訪草間彌生:精神療養院裡的日本藝術天后   圓點女王、日本藝術天后、話題女王、精神病患者、怪婆婆等諸多標籤加在一起,都不足以囊括草間彌生複雜而多變的一生。
  • 草間彌生——精神療養院裡的日本藝術天后
    圓點女王、日本藝術天后、話題女王、精神病患者、怪婆婆等諸多標籤加在一起,都不足以囊括草間彌生複雜而多變的一生。這位和荒木經惟一起被批評為日本壞品位的代表人物,年逾80歲,用半個世紀的藝術創作來不斷證明自己,並和安迪.沃霍爾、小野洋子等先鋒藝術家見證了當代藝術史。
  • 被封「全球最貴的女精神病人」,草間彌生又火了!
    ▲  波點南瓜設計者 草間彌生除了藝術家,草間彌生還有個身份是「怪婆婆」。因為留著一頭殺馬特橘的草間彌生如今已經89歲了,以她的藝術造詣,足夠資格登上《藝術人生》惹朱軍淚灑現場了。不過,雖然已經奔9了,但這位婆婆還是很能打,前不久,草間彌生在亞特蘭大高等藝術博物館舉辦的展覽《無限鏡屋》,開售第三天就全票售罄,不僅如此,另一布羅德現代藝術博物館的展覽,一下午也賣出了90000張門票。如此龐大的觀眾人數,意味著每個到場觀眾在展館內停留的時間都非常有限。
  • 「波點女王」草間彌生對其未授權展覽深表遺憾
    你以前在中國各地商場看到的草間彌生展竟然是山寨的!草間彌生日本代理畫廊表示,近來發現中國八個城市冒名草間彌生展覽在商場出現,草間奶奶感到萬分失望。然而真正經財團授權畫廊個展即將於11月7日在上海揭幕。為了看一眼「圓點婆婆」的作品大老遠花了錢排了隊去看的那些展……那些精心打扮拍的自拍……那些發過的朋友圈獲得的點讚……今年89歲的草間彌生(Yayoi Kusama)出生於日本,在京都學習了日本畫之後於上世紀50年代搬到美國紐約,再於1973年回到日本。她以善於演繹圓點元素所著稱。她的藝術創作涵蓋繪畫、素描、雕塑、行為表演、文學、時尚、工業設計等各種領域。
  • 草間彌生 世間萬物,皆是圓點 | 佳作重讀
    85歲的草間彌生,過著精神療養院和工作室之間兩點一線的生活。她入住的醫院就在工作室對馬路,步行僅5分鐘。醫院生活相當規律,早上起來7點檢查體溫,晚上9點就寢。她早上9點半到工作室開始創作,午飯5分鐘完成,然後接著畫,直到傍晚7點。緊握畫筆的草間彌生,仿佛在跟時間搏鬥,像草一樣頑強生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