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王朝1566嘉靖內閣都死得很慘,卻有一位興化人全身而退

2020-12-17 化學者

嘉靖是中國歷史上最不好伺候、最難以捉摸、最善用權術的皇帝。中國歷史上有太多昏君、暴君,也有不少明君、賢君,卻鮮有他這樣的複雜人物——絕頂聰明又極度自私,其實沒有幹太多壞事,卻也沒有幹任何好事,所有的聰明才智都用來為自己謀取利益——精緻的利己主義者。皇權在別的皇帝那裡,更側重於「權」,在嘉靖那裡卻偏重於「術」,是他駕馭臣下、精於制衡的「術」。

他慣好的套路就是:在一任內閣首輔如日中天之時,就培植拉攏一個年輕人,等這個年輕人逐漸坐大,便是現任內閣首輔被趕下臺取而代之之時。嘉靖在位45年,手下也算能人云集:高拱、張居正、嚴嵩、嚴世藩、胡宗憲……可是無論清流還是嚴黨,這些人下場如何呢?

張居正萬曆朝位極人臣,可最終被抄家,兒子活活餓死;高拱被勒令致仕;嚴世蕃被誅;嚴嵩淪落街頭形同乞丐;胡宗憲含冤自殺……其實無論奸臣還是權相,誰又逃得過天家威嚴?所有人的愛恨嗔痴、興衰榮辱,不都繫於皇帝一人之身嗎?特別是嘉靖這個有明一朝頭等聰明的皇帝。

嘉靖皇帝道長,其對謀國馭人的帝王權術的掌控已然達到了深不可測的地步,從他拔擢陳以勤和李春芳兩人入閣的旨意就可以看出端倪。陳、李二人在朝野的黨爭勢力中,明顯屬於中間的一方,多邊都不得罪。因此嘉靖帝將這二人拔擢入內閣,除了能夠進一步平衡兩方勢力之外,也能夠起到避免嚴黨與清流之間的鬥爭升級現象的發生。

李春芳為嘉靖二十六年宰相,後入內閣。李春芳後來坐到宰相的位置,與其同為興化人的高榖、吳甡也坐到了宰相的位置,於是後人將三人並稱為「興化三相」。李春芳因為事事支持徐階,也受到徐階看重。隆慶二年,徐階離職之後,李春芳接任內閣首輔的職位。內閣首輔相當於宰相,而這個位置少有像李春芳這樣的狀元,所以李春芳才有了「狀元宰相」的稱號。

李春芳文採出眾,有《貽安堂集》10卷行世,同時後世也有人質疑他實為四大名著之一《西遊記》的作者。李春芳祖籍勾容,後先輩移居南直隸揚州興化。明武宗正德五年,李春芳在興化出生,字「子實」,號「石麓」。

李春芳後來坐到宰相的位置,與其同為興化人的高榖、吳甡也坐到了宰相的位置,於是後人將三人並稱為「興化三相」。

嘉靖十年,李春芳參加鄉試,成功中舉。鄉試過後,他勤學好問,孜孜不倦,繼續學問,先後拜歐陽德、湛若水都名士大儒為師,學識得到了很大的增長。

嘉靖二十六年,自覺自己學問已經不錯的李春芳,赴京參加人生中最重要的考試——會試。成功考取之後,又在殿試之中表現出色,被皇帝欽點為鼎甲第一成丁未科狀元。與他當時一同參加考試的,還有著名的「千古一相」張居正。

進士及第之後,李春芳以翰林院修撰一職入仕,後因為文採出眾,被挑選入西苑撰寫青詞。嘉靖帝當時特別喜歡青詞寫得好的人,李春芳受嘉靖帝賞識,於是與翰林侍讀嚴訥一同被破格提升為翰林學士,不久之後又升為太常少卿,兼任禮部右侍郎。

李春芳雖然受到嘉靖帝賞識,並且擔任了一些重要的職位,但實際上卻是在年老之時才成功入閣,得以進入明朝權力的中樞。同時遺憾的是,他入閣之後並沒有受到重用,行事多有轄制,無法實現自己的抱負。

李春芳擔任內閣首輔,相當於處於明朝政治中心的中心,其權利絕對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在這個位置上,李春芳應該能實現自己的政治抱負。然而他在接任不久之後,就開始上書請辭。其中最為重要的原因,就是明朝當時的政治鬥爭十分激烈,李春芳不願牽涉其中,因此選擇了退讓。

李春芳先後以父母老病,想要回家盡孝;身體病弱,回家養病等原因請辭,均為被皇帝同意。後來還是高拱察覺到他的心思,上書皇帝指責他「不忠不孝」,「親已老而求去不力,弟改職而非分希恩」,才得以成功離職。

李春芳回到家中之後,過著十分平淡而快活瀟灑的日子。回家之時,父母雙親具在,李春芳盡了好幾年的孝,才在父母走後去世。萬曆十三年,李春芳以七十五歲的高齡去世。朝廷得知此消息之後,特贈太師,為其上諡號「文定」。

相關焦點

  • 看完《大明王朝1566》,你知道為什麼嘉靖最後到死都不殺海瑞嗎?
    看《大明王朝1566》是一種享受。《大明王朝1566》是最好的國產電視劇,沒有之一,這是我收到的粉絲的留言,可以確定很多人的都喜歡看這部電視劇。大明王朝1566現在我們來聊一聊兩個主角,嘉靖跟海瑞,兩個相見恨晚的對手。那麼問題就來了,為什麼海瑞死諫嘉靖後,最後嘉靖都沒有殺他呢?
  • 《大明王朝1566》,嘉靖為什麼最終放過了海瑞
    《大明王朝1566》嘉靖四十五年七月十四,立秋,天朗氣清,適合處決欽犯。嘉靖帝陰陽怪氣地坐在床上,勾畫著今日的處決名單。所有人都在為今天要處決的其中一個欽犯求情,想對策拖時間做最後的掙扎。這個欽犯的妻子因為嘉靖帝身體不好的原因,遇上了早產加難產,最後大人和小孩都沒有保住,三代單傳,徹底絕了後。 內閣徐階更是緊急上奏疏,試圖為這個欽犯求情。他呈上了兩本加急的奏疏。 第一封說的是在應天巡撫譚倫的帶領下,新的浙江首富高翰文加油生產為國庫創收棉布10萬匹。
  • 如何理解大明王朝1566中嘉靖的長江黃河論?
    其實我們可以順便來對比一下古代帝王和今天各國領導人的區別,如果說古代的帝王是董事長,那今天的領導人就是職業經理人。有實權的董事長是企業的掌舵人,同時又是大管家,這對董事長本人要求極高,除了具有高度進取心和利益獲得者的創始人,其他人基本都幹不來。而創始人一旦把公司帶領到合適的賽道,目標和規則都已清楚,職業經理人只需要保持正常運轉即可。
  • 從《大明王朝1566》看明中期中央權力的變化
    2007年,一部《大明王朝1566》在湖南衛視首播,這部劇一播出便引來廣泛好評,一度登上了豆瓣評分榜國產歷史劇第一名。劇中塑造了嘉靖皇帝、海瑞、馮保、張居正、嚴嵩的一批經典的人物形象。更難能可貴的是,作為一部歷史正劇,張黎導演在最大程度上尊重了當時真實的歷史。
  • 回顧經典歷史劇《大明王朝1566》,誰才是最狠的角色?
    《大明王朝1566》是2007年上映的一部絕佳的歷史劇,喜歡明朝歷史的朋友們著實過了一把癮。這部劇是國家一級編劇劉和平的作品,《雍正王朝》和《北平無戰事》這兩部優秀的電視劇也都是他的著作。這部劇的豆瓣評分高達9.7分,絕對是一部歷史良心劇。
  • 大明王朝1566的「改稻為桑」
    改稻為桑是《大明王朝1566》虛構的一個事件,卻足夠真實。 且說嘉靖晚年,財政吃緊,虧空嚴重,朝廷急需開源節流。時任內閣首輔嚴嵩蹦出來,提出這個改稻為桑的法子。 但嚴黨的人是鐵了心了,甚至說出這樣的話: 「改稻田為桑田是朝廷的國策,你們要麼自己改,要麼賣給別人改,死一千個人,一萬個人,全浙江的人死絕了也得改!戚繼光把兵帶走了,朝廷還有百萬官兵!聚眾對抗,本府臺這條命陪著你們!改稻田為桑田,上利國家,下利你們!這麼天大的好事,就是推行不下去!今天居然還聚眾對抗!現在明白了,原來是有倭寇在煽動造反!」
  • 《大明王朝1566》就是最好的國產歷史劇,沒有之一
    而當你忍無可忍,在網際網路上敲下「劇荒」兩個字的時候,網友們密密麻麻的推薦裡,一定少不了《大明王朝1566》的名字。攝影師出身的張黎,把電視劇拍出了電影感。隆慶、嘉靖、萬曆祖孫三人,拼成一座山。神劇到底有多神?
  • 在《大明王朝1566》中,你認為誰最聰明?
    若論誰最聰明,還真是不好說,在整個《大明王朝1566》中,天底下最聰明的人都聚在一起了,但這其中,卻有三個相對更為聰明的人。哪三位?沈一石在某種程度上,間接和直接的推動了真格局使得發展,在被逼得無可奈何之時,為擴大事態,竟然敢打著織造局的招牌公然去買糧,這份膽氣,著實令人吃驚,同時,設局將一乾重要人物全部牽涉進去,甚至把嘉靖也拉了進來,實在是不得不佩服他的心思縝密。
  • 《大明王朝》再回味:嚴嵩指出的宮中大火,揭開了嘉靖的不堪往事
    2007播出的《大明王朝1566》,隨著時間的逝去,如今被越來越多的觀眾所認可。 說它是國產前三歷史劇,爭議可能不大。 杖責二十,周雲逸身死,大戲正式開場。 周雲逸的這番話,只是出自一個諍臣的肺腑之言? 都是千年的狐狸,誰跟誰還玩聊齋? 人微言輕的周雲逸沒有後臺,任誰也不信。
  • 大明王朝1566分集劇情介紹(1-46集)大結局
    一時間,《大明王朝1566》這部歷史正劇紅遍微博、朋友圈,看過的網友都點讚,沒看過的也都紛紛趕去優酷圍觀了。  導演: 張黎  編劇: 劉和平  主演: 陳寶國 / 黃志忠 / 倪大紅 / 王慶祥 / 郭東文/ 更多...
  • 清官海瑞到底有多清?嘉靖臨死前給出怎樣的真實評價?
    撰文/趙立波 嘉靖是海瑞心中的「天」 大明王朝的嘉靖四十五年,即公元1566年,在明世宗朱厚熜煉丹希翼長生的最迫切時刻,他收到了來自戶部主事一名官員的《直言天下第一事疏》,如同沉默中的大明王朝瞬間的巨大爆發。
  • 《大明王朝1566》七位國家一級演員,第六位是《雍正王朝》的太子
    《雍正王朝》《走向共和》和《大明王朝1566》被稱為歷史正劇三部曲,深受大家的喜愛。前幾天大聖介紹了《雍正王朝》中的國家一級演員,今天和大家聊一聊《大明王朝1566》中的七位國家一級演員。(僅討論電視劇劇情)1、嘉靖帝:陳寶國劇中嘉靖皇帝表面上一直修道煉丹,實際上對各種事情了如指掌,各方勢力也都被他一手操控,說白了就是擅長玩弄權術的主。陳寶國老師也算是皇帝專業戶了,除了嘉靖帝之外,他還是霸氣十足的漢武大帝。
  • 大明王朝1566中沈一石打著織造局的招牌賑災有什麼意圖?
    所以,鄭何給高翰文下套,沈一石打著織造局的燈籠去買田,都是為了能快速完成改稻為桑,把生米煮成熟飯。但這裡缺了一個人——楊金水。毀堤淹田的時候,楊金水也參與了,他是默許的,而且大概率呂芳也是知道的,後續海瑞審的供狀遞給了嘉靖,嘉靖也知道。可是,從頭到尾,毀堤淹田的真相都沒有公開化,這裡最大的原因就是從上到下,包括嘉靖,大多數人都還是想做成改稻為桑的。
  • 大明王朝1566:跟著想嘉靖之所想的趙貞吉,學習如何「討好」領導
    而在《大明王朝1566》中,趙貞吉的做法無疑給大家上了生動的一課,無論是事前的籌劃與準備,還是面對嘉靖時所展現出的超高的匯報「藝術」,以及伴隨全程的謙恭、謹慎態度與說辭,絕對堪稱「教科書」級別,值得我們去好好的復盤與品味。
  • 《大明王朝1566》韓國將播 黃志忠版海瑞受追捧
    由著名導演張黎執導,黃志忠、陳寶國主演的古裝歷史巨製大戲《大明王朝1566》確認引進韓國,即將於5月6日在韓國首播,作為在中國廣受好評的優秀歷史正劇走出國門與韓國觀眾見面。
  • 架空地理:官場神劇《大明王朝1566》的致命硬傷
    《大明王朝1566》雖然沒播過幾次,但是以其良好的口碑,和豆瓣高達9.6的分值,成為許多人眼裡的歷史題材神劇。《大明王朝1566》也因此被人稱作是中國歷史正劇的最高峰之一。去年初湖南衛視授權期滿,該劇在優酷獨家重播,引發了全民追劇熱潮。那麼,從史實的角度來看,本劇是不是非常完美的呢?在此,筆者拋磚引玉,起碼從區劃地名角度來看,本劇存在著大量的硬傷。
  • 中紀委參拍《大明王朝》宣傳海瑞反腐精神
    這部名為《大明王朝1566──海瑞與嘉靖》的46集電視劇,之所以引起了各方的特別關注,顯然與其題材有著特殊的現實意義有關。海瑞,這個在中國家喻戶曉的名字,已經成為「清官」的化身。在當前中國政府不斷加大反腐力度,廉政建設進入關鍵期的時刻,《大明王朝》的推出,不免讓人多一層聯想,尤其是中紀委直接參與該片攝製工作,更讓人有理由賦予其特殊的意義。
  • 9.7高分評價,佔據豆瓣評分榜首,《大明王朝1566》你值得一看!
    海瑞---黃志忠 飾明朝名臣,有「海青天」之譽。歷任淳安知縣、戶部雲南司主事清廉剛正,且有勇有謀,忠於君父,體恤百姓。以一篇直言天下第一疏與嘉靖「開戰」。圍繞這二人的故事還涉及了其它一度大批人,也刻畫得有血有肉,正面的如胡宗憲、徐階,反面的如嚴嵩父子,複雜人物如楊金水、沈一石等。
  • 《大明王朝1566》:為何要「改稻為桑」?背後牽涉絲綢之路的命脈
    1、《大明王朝1566》:一場由國庫虧空引發的「改稻為桑」國策,暴露了大明朝的政治弊病,也引出了絲綢的地位 嘉靖三十九年是一個多事之秋,倭寇在沿海地區肆虐,六千餘人襲擊了廣東潮州等處,守衛的將士連夜向朝廷求救。
  • 畢業季歷史正劇推薦:《大明王朝1556嘉靖與海瑞》
    今天就來推薦一部非常優秀的歷史正劇:《大明王朝1556嘉靖與海瑞》,希望同樣對歷史感興趣的人能夠喜歡。歷史劇大致分為正劇和戲說,歷史正劇,和普通的歷史劇不同,要求貼近真實史實,人物描述和事件都要符合當時的背景環境,可以是政治事件,社會現象,人物傳記,借著曾經發生的歷史來給人啟迪,也可以借古諷今來反映一些今天的問題。是嚴肅的,有內容,有深度,有寓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