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廳官」進村十一年 山村巨變譜新篇

2020-12-25 人民網湖南頻道

從「廳官」到村官,朱有志以近花甲之年,躬耕山村;

從「城市」到鄉野,11年紮根泥土,孕育出山村巨變。

「村民們不會在乎你的級別,他們關注的,是家門前的道路是否順暢;他們渴望的,是房屋前的河流是否清澈;他們期望的,是何時能夠發家致富。」朱有志與田野的11年交往,只為將一腔激情奉獻給鄉村。

將科研論文揮灑在紅色熱土,把發展成果送進百姓家中。朱有志在長沙縣開慧村的11年,他懷揣著對農村的深厚情感,拒絕百萬年薪、放下原本的城市生活,耕耘於此,與田野深情對話。

「我是一名農村工作的研究者、一個農民的孩子,是黨把我培養成了廳級幹部、二級教授。現在兼任村黨總支第一書記 ,就能更直接、具體、深入地服務鄉村,服務鄉親們。」朱有志以共產黨員的身份,以對黨的忠誠奮鬥在服務三農的最前沿。

朱有志在開慧村強韻農莊查看葡萄培育情況。長沙縣委宣傳部供圖

緣起

三無「廳官」進村忙

開慧村,因烈士楊開慧出生於此而得名,在這片傳承著紅色基因的土地上,培育出「不畏艱難、敢為人先、勇於犧牲」的開慧精神。

但開慧村的經濟發展狀況,卻遠不如它的開慧精神名頭響亮。相反的是,11年前的開慧村,是一個遠離城區、交通不便,村民們還未能解決基本溫飽問題的省級貧困村。

變化,始於一位三無「廳官」的進村。

11年前,長沙縣委書記收到一封信:有人想要討個村官做,要求到落後農村村支部任職。但他有個條件,自己不要薪酬、不要一畝地、不要解決一個農村戶口。

那時的朱有志,早已是湖南省社科院院長,從事經濟哲學、農業經濟、區域經濟、社會科學管理等研究工作,已主持過好幾個國家重大課題。

可就是這樣一位學者,主動要求到村部任職,目的就是為了將自己多年來的科研成果深深地紮根於泥土之中。

早在2007年,朱有志就已經主持過《中國新型農村集體經濟研究》的國家重大課題研究,經常深入鄉村的朱有志,便激發起兒時對於鄉村情感的共鳴。

於是當朱有志第一次走進開慧村,就下定決心:一定要在開慧村這片紅色熱土上發展集體經濟,並且將它發展好!

「要當好第一書記 ,主要就是幫助村民探索一條長久富、共同富的路子。」熱火朝天的農村實踐一旦開展起來,朱有志渾身都充滿了幹勁,勁頭甚至要比那時做科研更足。

「我們這代人長在黨旗下,還是有時代情節的,就是想為黨多做點實事。」這是朱有志來這裡的初衷,也是他在此堅守十一年的目的。

陳擁軍正在製作根雕。李芳森 攝

扶貧

第一書記奔波忙

從開慧鎮進村,行車40餘分鐘,才到達目的地。還未進門,便被溢出的幾縷木香吸引。「噔!噔!噔!」斧起鑿落間,美麗在陳擁軍的手中綻放。

環顧四周,不過是一間臨時搭建出來的一個鐵皮棚子,連毛坯房都算不上。而正是在這陋室之中,擺放著琳琅滿目的根雕。

幾年之前,陳擁軍只是在一家小廠打工,由於聾啞不便與人交流,流水線上的工作,只能讓陳擁軍依賴微薄的工資過活。如今房子新裝修,每天還能在家做著自己喜歡的手藝活兒。

陳擁軍如今的生活,可以說完全得益於朱有志的「幾入家門」。

「一個月總要到家來五六次,經常還會通過微信交流。」陳擁軍的堂哥陳宗介紹,在得知陳擁軍的根雕手藝後,朱有志便一直鼓勵陳擁軍返鄉創業,從根雕的製作到根雕的產品銷售,朱有志全方位對其進行指導幫助。

而被朱有志幫扶的,遠不止陳擁軍一個。

2017年,貧困戶建房補助政策實施,貧困戶迎來改善居住環境的好時機。此時的朱有志,已做足了準備,力爭將貧困戶們的住房問題落實到位。

但實施起來卻遇到了瓶頸:房子建成後才能有補貼。這就意味著村裡的貧困戶不能立即享受到政策福利,並且難以承擔建房時高額的成本。

如何破題?朱有志想出了個好辦法——「兩緩五點」,也就是緩交建房費用和工錢,並在家人、朋友、政府等多方面支持下建房。

說幹就幹,朱元秀便是「兩緩五點」工作方法實施後,第一個因此受益的貧困戶。

「那時候的朱書記每天都在奔波,查看地基、檢查施工進度······確保他們的新房萬無一失。」開慧村村委委員王禧回憶,朱元秀新房落成那天,拉住朱書記的手都不肯鬆開。

朱有志在華星通航機場查看運營情況。李芳森 攝

致富

「老學究」思索忙

三伏天裡,在將近40度的高溫下,我們來到了華星通航開慧通用機場。剛到安檢處,便能聽到飛機螺旋槳發出的巨大響聲。

「轟隆隆、轟隆隆、轟隆隆······」華星通航機場的飛行員正在試飛當中,隨著飛機地緩緩上升,湖南華星通用航空公司總經理易米華講述著機場背後的故事。

「機場其實去年就拿到了許可證,可是今年受到疫情影響,直到第二個季度才正式開始使用。」易米華說,其實機場能夠這麼順利地投入使用,還得感謝朱書記在背後的幫助。

易米華還說,「在建設機場最困難的那段時間,是朱書記帶著我到縣委縣政府匯報工作,也是他帶著我去省紅十字會洽談醫療救護合作事宜,同樣也是朱書記帶著我到銀行爭取貸款,最感謝朱書記的,還是他湊了30萬拿給我們公司,解決燃眉之急。」

朱有志看中的,正是機場對於開慧村的意義:華星通航機場正式投入使用後,因其特殊地理位置和佔地面積,直接成為湖南省樞紐機場、第二機場,可提供應急救援、醫療救護、城市消防、空中快運等服務,將為開慧村帶來可觀的經濟效益。

「農村的發展難題要有歷史的耐心。」這是朱有志經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他大力支持機場發展的背後,更是綜合考慮開慧村產業結構後做出的決定。

開慧村遠離城郊,缺少村經濟發展的支柱產業,朱有志來到開慧村後,將自己所有的理論全部投身於實踐當中,成為村民們的「智庫」。

機場,便是朱有志促進開慧村產業結構調整的重要一步。機場的投入使用,能夠給開慧村帶來就業崗位和人流量,而這兩個,正是開慧村發展村集體經濟所需要的。

如今的「美麗鄉村」開慧村。長沙縣委宣傳部供圖

暢想

「開慧村民」規劃忙

「戶戶鋪水泥路,組組有路燈。」這是朱有志在來到開慧村後給自己定下的目標。這個離城區55公裡外的小山村,在朱有志來到這裡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2014年,大學生村官粟峰來到了開慧村,那時的他對這個村莊並不熟悉。

進村的第一天,朱有志就帶著粟峰一起走遍了村裡所有的主幹道,並向他展開了自己的規劃藍圖:「這裡將被建設為一條大道,可供村民們出行,那邊將會建設一個新農莊,發展農村集體經濟·····」

路通了,經濟也就自然活了。自朱有志紮根開慧村以來,一直在想如何將「三農」理論運用於實踐當中,開慧公路是他發展集體經濟重要的一環。

「朱書記為了節省費用,往返多地進行比價,在嶽陽光購買瀝青就節省了90多萬呢!」開慧村援村幹部常佳如說。開慧公路項目正式啟動後,朱有志用腳步丈量道路,凡事親力親為,絕不抱怨半句。

項目從啟動到竣工,不到一年時間,一條連接11個村組的「致富路」便鋪在村民的腳下。

道路修通催生經濟發展,河流治理孕育美麗鄉村。曾經的治理難點——全程5.1公裡的山田源河流,如今開始滋潤起開慧村民們的生活。

11年來,開慧村從貧困村蝶變為「中國美麗鄉村百佳範例」之一,開發了有機蔬菜、優質水果、優質水稻基地共3600畝,修建的公路、柏油路超過50公裡,湧現百畝以上的種糧大戶5個,村裡的體育場館和健身娛樂設施更是煥然一新。

目前,村裡有數百名村民在村辦企業上班,全村人均年純收入超8000元,30%的村民都已開上了小車或在城裡購置了新房。

今年7月,關於朱有志同志的座談會再度使得粟峰迴到了開慧鎮,眼看著從前的規劃步步變為現實,寬敞的柏油路兩邊,是一棟棟排列整齊的小樓房。

「江山如此多嬌,農村的土地如此廣袤。」朱有志豪情高歌,他將自己11年的熱情在這裡肆意揮灑。

(責編:李淑靜、唐李晗)

相關焦點

  • 貴州盤縣農村信用合作聯社:助力山村巨變譜新篇
    原標題:貴州盤縣農村信用合作聯社:助力山村巨變譜新篇   新華財經貴陽12月9日電(分析師胡倩茹)貴州省盤縣農村
  • 吳川市百官山村:「水浸村」蝶變「魚米之鄉」
    改造三江,鄉村變化翻天覆地百官山村位於吳川市蘭石鎮西南,是蘭石鎮五一村委會下轄的一條自然村。該村坐北向南,東南臨袂花江,西瀕小東江、三叉江,三面環水,村前面與博鋪街道坡地相連,堤壩相接。此地位居三江出水口,屬低洼地帶,之前河道又淺窄,所以連年洪澇,十種九不收。百官山村幾代人都曾為水發愁,擔心田裡的稻穀,擔憂水浸村,床會不會被水衝走。
  • 昔日窮鄉僻壤,今日世外桃源——巨變的劉家山村
    賞完清涼寨絕美的紅葉之後,我們來到了劉家山村。、拆遷改建危房,豬、牛集中圈養,新建旅遊公廁,開發旅遊景點,作為首批家園建設試點村,不到二年時間,發生巨變,昔日窮山僻壤,破敗蕭條的山村,成為極具旅遊觀光價值的高山花園 村寨。
  • 村美民富產業旺 鄉村振興譜新篇
    村美民富產業旺 鄉村振興譜新篇 2020-12-17 18:2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我們走在大路上》第十七集 改革開放譜新篇
    《我們走在大路上》第十七集 改革開放譜新篇 本期節目主要內容:經過30多年,中國改革開放已經進入深水區,到了愈進愈難、愈進愈險而又不進則退、非進不可的關鍵時刻。
  • 潮安塔下村的五廳進擢賢科
    潮州潮安金石塔下村,現今還保存有一座建於明代嘉靖末年的古厝,當地人俗稱五進廳,其以八字官式門樓又為石木構造的獨特形式,令人過目不忘,留有深刻印象
  • 飯稻羹魚譜新篇
    原標題:飯稻羹魚譜新篇——聯合國糧農組織總幹事考察青田稻魚共生系統側記本報記者 邢 雪《 人民日報 》( 2016年06月10日 05 版)地處浙江省東南部的青田縣山多地少,素有「九山半水半分田」的說法,特殊的地理條件限制了現代農業的發展速度,卻將有著1200年歷史的稻田養魚的傳統完整地保存了下來。
  • 【精準扶貧譜新篇】易地搬遷搬新屋 安居樂業有盼頭
    【精準扶貧譜新篇】易地搬遷搬新屋 安居樂業有盼頭 2020-03-20 18:4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奔騰陝西譜新篇」第一站:延安市宜川縣
    「中國夢·黃河情——奔騰陝西譜新篇」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網絡主題活動於9月19日在陝西省延安市宜川縣黃河壺口瀑布啟動。第一站:延安市宜川縣。
  • 嶽陽市君山區許市鎮凝神聚力譜新篇
    嶽陽市君山區許市鎮凝神聚力譜新篇 來源:紅網 作者:王瓊 洪偉 編輯:高芹 2014-04-09 09:49:34
  • 「大酒罐」村「醒酒」記——烏蘇里江畔一個山村的巨變
    ▲冷菊貞來小南河村前後村貌對比圖。(冷菊貞攝)新華社北京9月17日電(記者李鳳雙、管建濤、王建)9月17日,《新華每日電訊》刊載題為《「大酒罐」村「醒酒」記——引起烏蘇里江畔小南河村巨變的是脫貧攻堅的東風,還有「外人」冷菊貞的到來》的報導。
  • 曙光之城,「三敢精神」譜新篇
    原標題:曙光之城,「三敢精神」譜新篇 水繞高屯,風拂竹海。小暑時節,炙熱陽光照耀奔流不息的貴州黎平八舟河,仿佛在訴說著源遠流長的紅軍故事。 7月8日一大早,貴州省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黎平縣高屯鎮少寨村八舟河上一座新橋的竣工典禮正在舉行。
  • ...軍民攜手同心譜新篇——貴州省從江縣人武部定點幫扶臺裡村新建...
    駐軍幫扶清泉潤民心   軍民攜手同心譜新篇——貴州省從江縣人武部定點幫扶臺裡村新建自來水工程記事 2020-06-18 20:1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天台塔後村:窮山村到養生度假村的巨變
    而幾十年前,這裡還是一個偏寂的小山村,破舊的房屋,光禿禿的山坡,村民常常為幾寸地、幾毛錢的利益發生爭吵……這些景象,都被陳立鑽看在眼裡。這位少小從塔後村離鄉的「風雲浙商」,如今更願意回來當好一個「老村民」,「作為一名鄉賢,有義務來幫助家鄉振興。」他說,「長期以來,農村優秀人才一撥撥出去,留守的多為老人,如果沒有人去教化,沒有人去引導,鄉村振興只能是空談。」
  • 星光不負趕路人 一路奔馳譜新篇
    2019年上半年,奔馳發布《服務公約》,並於2020年在經銷商管理崗及公司內部設置「客戶權益官」一職,直接向總裁匯報,確保真正聆聽、落實客戶需求。今年,奔馳在繼續嚴格踐行《服務公約》行為準則的基礎上,發布了升級服務理念的《待客之道》,把「客戶為先」落實到公司和經銷商合作夥伴的價值觀層面,將豪華真正注入零售的方方面面,與經銷商合作夥伴共創豪華客戶關懷、升級品牌體驗。
  • 勠力同心譜新篇
    勠力同心譜新篇三明市省政協委員分組審議省政協常委會工作報告和提案工作報告三明日報福州專電 昨日,出席省政協十二屆二次會議的我市19名省政協委員,在各自所在界別審議省政協常委會工作報告和提案工作報告
  • 市場為媒,山海攜手譜新篇
    市場為媒,山海攜手譜新篇  在寧夏固原市隆德縣,閩寧扶貧產業園成為閩寧協作中推動產業脫貧的重要載體。光明日報記者 王建宏攝/光明圖片  【一線講述】  以商招商,為閩寧深度協作添動力  講述人:寧夏福建總商會會長、寧夏麥爾樂食品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 黃添進  32年前,我18歲,揣著借來的3000
  • 小平一句話黃山譜新篇(圖)
    小平一句話黃山譜新篇(圖)
  • 市工業園區:聚聯盟合力 譜發展新篇
    市工業園區:聚聯盟合力 譜發展新篇 2020-12-19 21:3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退休「廳官」當「村官」副廳級退休幹部任村黨支部書記
    來源:東南網6月26日,平和縣國強鄉黨委正式批覆,副廳級退休幹部賴文達同志任新建村黨支部書記。退休「廳官」當「村官」,這在福建省村級組織換屆選舉中尚屬首例。「領頭羊」難覓是新建村發展的痛點。該村外出流動黨員較多,村黨支部書記一直沒有合適人選,上一屆支部書記是由鄉幹部下派擔任。今年村級換屆選舉開始前,縣、鄉兩級黨委把目光瞄向兩年前從省物價局副局長崗位上退休的鄉賢賴文達。賴文達是從新建村走出去的「廳官」,1975年,年僅18歲的賴文達就曾擔任新建大隊黨支部書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