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準扶貧譜新篇】易地搬遷搬新屋 安居樂業有盼頭

2020-12-16 澎湃新聞

【精準扶貧譜新篇】易地搬遷搬新屋 安居樂業有盼頭

2020-03-20 18:4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安居樂業,自古以來都是老百姓最簡單、最直接的追求。從「屋外大雨屋內小雨」的破舊平房,搬進寬敞明亮的樓房,是「安居」;從打零工、收入微薄到自主創業、年年增收,是「樂業」。五岔溝鎮五岔溝村位於阿爾山市嶺南中心位置,現有建檔立卡貧困戶128戶、301人,為了讓建檔立卡貧困戶實現「搬得出、住得下能致富」的目標,保障貧困戶住房安全,五岔溝鎮黨委把易地扶貧搬遷作為脫貧攻堅的「當頭炮」和重中之重,牢牢把握「搬遷是手段,脫貧是目的」的根本要求,用心用情用力推進,狠抓落細落小落實,取得了階段性成效。

黃白相間的樓房整齊排列,小區內乾淨整潔,供居民休息玩耍的涼亭坐落其間,老人們正悠閒地散著步……冬日裡,走進五岔溝鎮易地扶貧搬遷集中安置點朝陽小區,到處可見安居樂業的幸福場景。

楊慧也是朝陽小區易地搬遷戶的一員,從過去老舊的平房搬進實用精緻,臥室、客廳、廚房、衛生間一應俱全,基本實現拎包入住的新樓房,楊慧的心都跟著敞亮了。

2018年對於楊慧夫妻倆來說是特別的一年,不但搬進了新房,還走上了自主創業的道路。凌晨3點多就要起來磨漿、過濾、壓豆腐,還要趕在6點之前要把豆腐送出去。雖然很辛苦,但是小兩口很高興,因為他們的安居樂業之路越走越順遂。「我們在2018年搬進了新房,在政府的幫助下建起了豆腐坊,每天清早我們就起來做豆腐,送到鎮裡的各個商店、超市和飯店,我們通過自己的努力增加了收入,我們的日子會越過越好的。」楊慧還向記者介紹到,接下來他們會將豆腐坊生產的豆渣利用起來,探索養羊、養豬等養殖業,發展循環經濟。

而說到養殖業,就不得不提一下五岔溝鎮的脫貧戶王俊了。自納入建檔立卡貧困戶後,王俊在原有養豬經驗的基礎上,藉助產業貸款和產業借款,建起了家庭庭院式的小養豬場。清洗豬舍、煮豬食、餵豬……他們在近20平方米的豬舍裡悉心照料即將要出欄的30多頭豬仔。靠著仔豬出欄的收入,王俊一家四口的生活也是越來越紅火。

「這幾年通過政府的幫扶,我們的生活條件越來越好了,危房政府也幫助換了樓房,養殖幫扶項目也發展的很好,目前來看養豬的市場行情和發展前景都挺好,而且家裡孩子上大學也有教育補助,現在在我們心裡這樣的生活就是奔小康了,比上不足比下有餘了。」能過上如今的安穩生活,王俊既開心又知足。

安居樂業賦新篇,精準扶貧暖人心。如果說搬進新樓是貧困戶們幸福生活的起點,那麼脫貧致富就是貧困戶安家樂業的落腳點。現如今,五岔溝鎮五岔溝村易地搬遷戶69戶169人,已於全部遷入新居;已通過產業借款和產業貸款幫助53戶貧困戶發展養雞、養豬等養殖業和雲杉、樟子松等樹苗栽植業致富增收;正在逐步完善遷入地教育、養老、醫療衛生、戶籍、最低生活保障機制,確保建檔立卡戶易地搬遷無後顧之憂。

來源:蘇巖、於佳楠

原標題:《【精準扶貧譜新篇】易地搬遷搬新屋 安居樂業有盼頭》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評論()

相關焦點

  • 三義:易地扶貧搬遷讓群眾安居樂業
    9月25日,走進三義鄉易地扶貧搬遷市級示範安置點,蔭蔭綠樹間,掩映著一棟棟風格別致的兩層小樓,寬敞的公路連接到家家戶戶。易地扶貧搬遷,不僅要讓搬遷群眾住上好房子,還要過上好日子。通過縣、鄉、村三級的共同努力,三義鄉合理配置資源,加強易地扶貧搬遷後續扶持,帶動54戶搬遷群眾增收致富,實現了「搬得出、穩得住、能致富」的目標,讓56戶191名貧困人口安居樂業。
  • 湖南新邵縣易地扶貧搬遷:「搬」來的美好生活
    中新網邵陽10月14日電 題:湖南新邵縣易地扶貧搬遷:「搬」來的美好生活  作者 王昊昊 楊衛軍  成排的樓房、綠油油的草坪、嶄新的柏油路、清澈的景觀河流、齊全的健身設施……這不是大都市的名小區,而是湖南新邵縣潭府鄉一個名為潭府新城的易地扶貧搬遷集中安置點。
  • 易地搬遷斬斷窮根 進城入鎮一步跨越——昭通市易地扶貧搬遷工作紀實
    「易地搬遷脫貧故事系列微視頻展播」之二十易地搬遷斬斷窮根 進城入鎮一步跨越——昭通市易地扶貧搬遷工作紀實昭通市始終牢記囑託,把易地扶貧搬遷作為啃下脫貧攻堅最硬骨頭的鐵齒銅牙,精準識別鎖定8.26萬戶35.47萬搬遷對象,以「搬不動山就搬人」的愚公精神,能搬則搬、應搬盡搬、整村搬遷,用不到4年的時間累計搬遷8.26萬戶35.47萬人,特別是在2019年短短一年的時間內,建成了以靖安和卯家灣為代表的23個進城集中安置區,其中萬人以上規模的達9個,全國搬遷規模前5的安置區昭通就佔了3個。
  • 搬窮窩,奔富路——永州易地搬遷貧困戶開啟安居樂業新生活
    蔣吉軍的喜事,是永州易地搬遷貧困戶開啟安居樂業新生活的一個縮影。該市將2019年確定為「產業扶貧建設年」,積極開展「百企幫村」「村社合一」行動,從「搬得出」向「穩得住」、有就業、逐步能致富轉變。截至今年3月,全市774個貧困村都有扶貧產業,143家市級以上龍頭企業在498個貧困村建有產業基地,累計帶動42.66萬貧困人口增收脫貧。
  • 雲南瀾滄:易地搬遷拔窮根 安居樂業奔小康
    如何破解「一方水土養不起一方人」的難題,瀾滄縣緊緊抓住易地扶貧搬遷這一脫貧攻堅的「頭號工程」,圍繞「搬得出、穩得住、能致富」目標,創新建設思路,全面實施「交鑰匙工程」,打造了以勐朗鎮佛房社區中心集鎮安置點為代表的城鎮化安置新模式,為山區貧困問題探索出了新路徑。
  • 易地扶貧搬遷的燕趙答卷
    易地扶貧搬遷是脫貧攻堅的「頭號工程」和「標誌性工程」,是「五個一批」中最難啃的「硬骨頭」。河北省牢記習近平總書記諄諄教導,傳承紅色基因,弘揚「趕考」精神,按照「省負總責、市縣抓落實」總體要求,精準施策、合力攻堅,推動易地扶貧搬遷政策在燕趙大地落地生根、開花結果,書寫了生動的實踐答卷。
  • 廣西忻城:易地扶貧搬遷「拔窮根」
    2018年,覃慧瓊一家6口從大山搬到聚福新城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來到新榮達電子有限責任公司工作,生活也越來越有盼頭。「以前,自己在家帶小孩,還要照顧兩個生病的老人,生活來源靠老公一人外出打工。」覃慧瓊說,「搬到這邊之後,不僅有了新房子,還有了一份離家近的工作,每個月大概有3000元的收入。」
  • 陝西精準計算易地扶貧搬遷「可持續」細帳
    新華社記者 邵瑞攝本報訊 (記者 齊卉)10月20日,省政府新聞辦舉行發布會,介紹我省易地扶貧搬遷後續扶持有關情況。據悉,在實施易地扶貧搬遷過程中,我省不僅著眼新家園,把群眾搬出來,而且回望舊家園,精準計算搬遷的「可持續」細帳。接續保障群眾既有權益。
  • 展扶貧成效 | 搬新居 謀新業 奔向小康新生活
    今天【展扶貧成效】小編帶給大家的是搬新房 謀新業奔向小康新生活「易地搬遷換新房,生活條件大變樣從挪窮窩到遷新居從居深山到住城鎮從地地道道的農民到新型農民搬遷居民的生活發生了很大改變自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工作開展以來,沁水縣搶抓易地扶貧搬遷政策機遇,堅持以易地扶貧搬遷群眾穩定脫貧為目標,立足本縣實際和產業基礎,大力發展易地搬遷後續產業,推動群眾就近就地就業,拓寬增收渠道
  • 玉屏易地扶貧搬遷:城鎮新家變我家
    貴州省銅仁市玉屏侗族自治縣亞魚鄉亞魚村貧困戶張延鳳在位於玉屏自治縣平溪街道雙橋移民新區的新家貼上窗花。  姚磊 攝截至目前,玉屏完成搬遷對象1461戶6207人。完成搬遷後,如何把工作重心迅速從解決好「怎麼搬」向「搬後怎麼辦」轉變,從「以搬為主」向「後續扶持和社會管理」轉變?玉屏不斷探索後續扶持新路子,如今已取得實效。
  • 「搬」進新生活——山陽縣易地移民扶貧搬遷見聞
    「這就是由南京六合區人社局和我們縣人社局共同舉辦的寧上服務協作家政培訓班,也是全縣主打的扶貧特色之一——『山陽家政』。」高壩店鎮黨委書記楊浩對記者說。居住在富橋社區的瞿莉莉正是前來聽課的學員之一。「去年,我從山裡的老房子裡搬了出來,現在已經住進寬敞明亮的樓房了。」瞿莉莉邊向記者展示她家的照片邊對記者說。提起在富橋社區的新家,她顯得十分高興。
  • 展扶貧成效 | 搬新居 謀新業 奔向小康新生活
    今天【展扶貧成效】小編帶給大家的是搬新房 謀新業奔向小康新生活「易地搬遷換新房,生活條件大變樣從挪窮窩到遷新居從居深山到住城鎮從地地道道的農民到新型農民搬遷居民的生活發生了很大改變自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工作開展以來,沁水縣搶抓易地扶貧搬遷政策機遇,堅持以易地扶貧搬遷群眾穩定脫貧為目標,立足本縣實際和產業基礎,大力發展易地搬遷後續產業,推動群眾就近就地就業,拓寬增收渠道
  • 易地扶貧搬遷戶,快板聲裡說安居
    新華社北京7月10日電(記者閔尊濤)7月10日,《新華每日電訊》刊載題為《易地扶貧搬遷戶,快板聲裡說安居》的報導。「六月裡來豔陽天,公路修到村子邊;新房新樓拔地起,新家裡頭亮堂堂。」如今在莊溪村,一首群眾自編自演的快板傳唱出易地扶貧搬遷戶住上新房子、過上新生活的喜悅心情。「兩個眼裡都是山,山陡薄地靠天收;三天不雨地開裂,一刻暴雨水成災。」當地群眾曾經如此描述惡劣的生產生活條件。一方水土養不好一方人。
  • 【陝西發布】陝西精準計算易地扶貧搬遷「可持續」細帳
    10月20日,陝西省政府新聞辦舉行發布會,介紹陝西省易地扶貧搬遷後續扶持有關情況。據悉,在實施易地扶貧搬遷過程中,陝西省不僅著眼新家園,把群眾搬出來,而且回望舊家園,精準計算搬遷的「可持續」細帳。接續保障群眾既有權益。陝西省通過鼓勵土地流轉經營等辦法,確保群眾原有收益不斷檔、國家補貼有延續。
  • 彭水:易地扶貧搬遷 「搬」出群眾幸福感
    三義鄉蓮花村易地扶貧搬遷集中安置點。趙勇 攝   人民網重慶4月2日電 「如今我們兩口子都圍著羊肚菌『轉』,在家門口『上班』了。」近段時間,重慶市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縣三義鄉蓮花村易地扶貧搬遷集中安置點,村民王勝權在食用菌扶貧車間採摘羊肚菌,一個月有2000多元的收入。2019年8月,在政府的幫助下,王勝權和老伴搬進蓮花村,住進三室兩廳的新房子,說起今天的新生活,老兩口幸福感滿滿。
  • ——寫在全國易地扶貧搬遷工作現場會開幕之際
    省委、省政府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認真貫徹落實總書記視察指導河南時的重要講話精神,堅持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基本方略,把「十三五」時期易地扶貧搬遷任務納入新型城鎮化、現代產業發展、鄉村振興戰略實施中統籌推進,探索走出了一條「依託『四靠』搬得出、覆蓋『五有』穩得住、圍繞『五個一』能致富、實現『五新』生活好」的新路子。
  • 西藏山南市易地扶貧搬遷:搬離「窮窩窩」 圓了「脫貧夢」
    「多虧了精準扶貧政策,我們才能搬出『窮窩窩』,住上新房子,過上幸福生活。」說起易地扶貧搬遷,今年61歲的曲松縣曲松鎮東嘎村群眾格桑頓珠滿是感激。截至目前,山南市共有335戶1034人通過易地扶貧搬遷,實現了脫貧摘帽。
  • 周雲鋒到田壩鎮調研易地扶貧搬遷工作
    1月4日,宣威市委副書記、市長周雲鋒在田壩鎮調研易地扶貧搬遷工作時強調,要高質量推動易地扶貧搬遷後續產業扶持工作,精準落實易地搬遷後續幫扶政策,加大幫扶力度,確保搬遷群眾「住得下、穩得住、能就業、可致富」。
  • 交城縣:易地扶貧搬遷「搬」出群眾新生活
    當「一方山水」養不活「一方人」時,易地扶貧搬遷便成為應有之舉。面對精準扶貧工作中這一塊最難啃的「硬骨頭」,近年來,交城縣摸索總結出「守住一條底線、算好一筆經濟帳、配齊一套基礎設施、保障每戶至少一人就業、制定一套管理機制、建立一套兜底保障」為主要內容的「六個一」工作法。
  • 關嶺完成易地扶貧搬遷四千六百九十一戶二萬二千一百四十人 讓貧困...
    同康社區是關嶺規模最大、人口最多的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去年4月,縣裡10餘個鄉鎮的8000多名搬遷戶陸續搬了進來,同時也開始了他們全新的生活。來自永寧鎮大壩村的張道瓊在新家的扶貧車間找到了一份工作,對於種了半輩子地養了數十年豬的她來說,這份工作讓她覺得新鮮又滿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