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時詩人元稹與崔鶯鶯

2020-12-24 騰訊網

唐時著名詩人元稹,779到831,活了五十餘歲,字微之,河南府河南縣(今河南省洛陽市一帶)人,為南北朝北魏皇室的後裔。

東晉五胡十六國時期,拓跋鮮卑酋長拓跋什翼健,自稱代王,建立代國,他與慕容鮮卑聯姻,有妻妾三人,她們為他生了十子四女。

什翼健為長子所殺,前秦滅代國;前秦亡後,次子之子拓跋珪,建立北魏帝國;而第七子的後裔,則為元稹。

唐時期,舒王府長史元寬,娶滎陽鄭氏,有四子二女,元稹為第四子。

元稹生於唐代宗在位期間的779年,是為安史之亂爆發後二十四年,此時安史之亂已經平定,唐代宗是唐玄宗之孫。

元稹八歲喪父,隨生母鄭氏,離開洛陽,遠赴關中鳳翔,投奔舅族。

為了儘快擺脫貧困,793年,元稹十五歲時,應試較進士科簡易的明經科,順利登科。

因為還要等待吏部考試,才能做官,元稹選舉京城,開始作詩。

799年,元稹去蒲州(今山西省運城市永濟縣一帶)出差,借住姨媽家裡,結識了表妹崔鶯鶯,崔鶯鶯是當地財主之女,大名崔雙文,才貌雙全,家裡有錢,很是吸引元稹,不過,崔小姐高冷,於是,丫鬟紅娘給元稹支招:「君試為喻情詩以亂之,不然則無由也。」寫詩撩妹,正是元稹所擅長的,在丫鬟的幫助下,元稹拿下了崔鶯鶯。不過,崔鶯鶯家只是一個土財主,達不到元稹通過婚姻改變命運的要求,因此只能忍痛割愛,在這一上,元稹點子很清楚,絕不糊塗,漂亮不能當飯吃。多年以後,元稹以自己的初戀為原型,創作了傳奇小說《鶯鶯傳》,即後來《西廂記》的前身。

崔鶯鶯

元稹擅長寫豔詩,在《鶯鶯傳》中,元稹記述了當年的這一段初戀:「戲調初微拒,柔情已暗通。鴛鴦交頸舞,翡翠合歡籠。眉黛羞頻聚,朱唇暖更融。氣清蘭麝馥,膚潤玉肌豐。汗光珠點點,發亂綠蔥蔥。方喜千年會,俄聞五夜窮。留連時有限,繾綣意難終。」

803年,元稹參加吏部做官考試,應試書判拔萃科,登科,併入秘書省任校書郎,大他八歲的白居易也同登書判拔萃科,從此二人成為生死不渝的好友。

有了身份,元稹遂得以娶了名門之後、出自京兆韋氏龍門公房韋夏卿的女兒韋叢,元稹從此得到了向上爬的機會。

與韋叢的政治婚姻,對元稹幫助很大,元稹很滿意,兩人做了半世夫妻。

806年,元稹、白居易共同參加唐憲宗的特別考試,元稹和白居易同登「才識兼茂明於體用」科,十八人登科,元稹為第一名,授職左拾遺。

此後,母親去世,元稹在家守孝三年。丁憂結束後,809年,三十一歲的元稹回到京城,被提拔為監察御史。

元稹奉命巡視劍南東川,那一帶的貪官汙吏,聞風喪膽,元稹一路大膽劾奏不法官吏,平反許多冤案,得到民眾的廣泛歡迎,白居易更是作詩贈他,「其心如肺石,動必達窮民,東川八十家,冤憤一言申」。

在東川梓州(今四川省綿陽市三臺縣一帶),元稹又有了一段豔遇,劍南節度使幕府中的薛濤,雖然身在樂籍,但卻是寫詩高手,詩名遠揚,元稹約在梓州會面。三十一歲的青年才俊,遇到了四十一歲的大姐姐,雙方在一起度過了三個月的激情燃燒的歲月。這一段快樂時光,元稹寫道,「雙棲綠池上,朝暮共飛還」。元稹專門寫詩《寄贈薛濤》:「錦江滑膩蛾眉秀,幻出文君與薛濤。言語巧偷鸚鵡舌,文章分得鳳凰毛。紛紛辭客多停筆,個個公卿欲夢刀。別後相思隔煙水,菖蒲花發五雲高。「

玩歸玩,正經事一點沒耽誤,也幹得很出色,元稹在東川大刀闊斧整治貪官,這卻觸犯了朝中舊官僚階層及藩鎮集團的利益,於是,元稹被外遣東都洛陽的御史臺,遭到排擠閒置。

才子多情,但也花心薄情,元稹到了洛陽,自然投入了妻子韋叢的懷抱,很快就忘了薛濤。

正值元稹仕途受挫,指望妻家能幫一把手的時候,元稹賢淑聰慧的妻子韋叢盛年而逝,這對元稹打擊很大,使他常常夜不能寐。元稹也很擅長寫悼亡詩,由於難遣傷痛,他寫下了著名的《遣悲懷三首》,寫下千古名句:「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予以最深切的悼念。

元稹名句

810年,元稹返回京城長安,途徑華州驛館,與宦官仇士良爭宿驛舍正廳,被仇士良打傷臉部,仇士良是唐憲宗親信,唐憲宗拉偏架,將元稹貶為江陵府(今湖北省荊州市一帶)士曹參軍。

元稹知道了宦官的厲害,於是,改為交好宦官,在江陵結交監軍崔潭峻,此一時期詩作多寫身邊瑣事,缺乏內容。

元稹為了謀求仕進,依附藩鎮嚴綬和監軍宦官崔潭峻,為時論所鄙。

814年,嚴綬奉命討伐淮西藩鎮吳元濟,宦官崔潭峻隨作監軍,元稹隨軍參戰。

元稹娶了妾,生了三個子女。

薛濤曾去江陵找他,但無功而返,可能因為薛濤年齡大了吧。

815年,改任東川通州(今川東達縣一帶)司馬。元稹又結婚了,娶了裴淑,家在涪州,也是個大家閨秀,才貌雙全,元稹很滿意,寫道:「今日寒食好風流,此日一家同出遊。碧水青山無限意,莫將心道是涪州。「

好基友、江州司馬白居易馬上點讚:「韋門女清貴,裴氏生賢淑。「把元稹前後兩個妻子都誇了一遍。

819年,因回朝述職的崔潭峻推薦,唐憲宗召元稹回京。

820年,唐穆宗即位,元稹被提升為庫部郎中、兼「知制誥」,參與詔書的草擬。

821年,由於唐穆宗一直很喜歡讀元稹的詩,於是,元稹任中書舍人、翰林學士承旨,參與機密,決斷要務,

821年,元稹、裴度先後為相,元稹在唐穆宗的支持下登上相位,他擬用反間計平定藩鎮,覬覦宰相之位的李逢吉,派人陰謀誣告元稹、裴度,兩人被同時罷相。元稹出為同州(今關中渭北一帶)刺史。

元稹

823年,元稹調任浙東觀察使兼越州(今浙江省紹興市一帶)刺史。

此後六年,元稹興修水利,發展農業,頗有政績,深得百姓擁戴。

在越州,才子又花心了,元稹又與女藝人劉採春發生了緋聞,為此還專門寫詩《贈劉採春》:「新妝巧樣畫雙蛾,謾裡常州透額羅。正面偷勻光滑笏,緩行輕踏破紋波。言辭雅措風流足,舉止低回秀媚多。」這位四處留情的文人,倒是為後人留下了一些可以作為正史補充的的線索和資料。

唐文宗在位期間,829年,元稹入朝,為尚書左丞,雖然仍想有所作為,但是,他自江陵時期開始,就改為攀附宦官,為士人所不齒,並且,此時政敵李宗閔為宰相,於是,元稹又受到排擠,於830年,又被踢出京城圈子,外放鄂州,為檢校戶部尚書、兼鄂州(今湖北省武漢市一帶)刺史、御史大夫、武昌軍節度使。

831年去世,年五十餘歲,贈尚書右僕射,白居易為其撰寫了墓誌。

元稹與白居易合稱「元白「,一是因為兩人是好基友,再者,他們寫詩的風格一致,其特點,用現在話說,就是很接地氣。不過,兩人還是有些差別的,前期,「元輕白俗」;後期,白居易活的時間更長,晚年病痛纏身,最終棄儒教,改為皈依佛門,以求終極解脫,這使得白居易的詩作,更為蒼涼悲憫。

相關焦點

  • 鶯鶯傳:是元稹假借張生的名義,寫自己對崔鶯鶯一見鍾情的情緣
    說起《西廂記》,最早見於唐代著名詩人元稹所寫的傳奇小說《鶯鶯傳》(又名《會真記》)。《鶯鶯傳》是元稹假借張生的名義,寫自己對崔鶯鶯一見鍾情的初戀情緣,以及後來始亂終棄,拋棄了崔鶯鶯的故事,結局是個悲劇。這篇傳奇小說不過數千字,卻情節曲折,敘述婉轉,文辭華豔,是唐代傳奇小說的代表作之一。此後,該故事廣泛流傳,產生了不少歌詠其事的詩詞。
  • 寫下「曾經滄海難為水」的元稹實際上是唐代具誘惑力的詩人
    千百年來,這首唐代詩人元稹所作的詩被無數人用來歌頌忠貞的愛情。雖然這段婚姻有政治目的,但元稹和韋叢在婚後是不正常的,這是值得讚揚的,雖然韋叢出生在一個富裕的家庭,但在與窮人元稹結婚後,卻會把家裡所有的家務活都安排好,所以元稹在韋叢去世後的幾年裡仍然會記在心裡。我們能否僅憑這首詩來判斷元稹是一首多情的好男人?如果說古代文人多愁善感,那么元稹可以說是唐代最有感情的詩人。
  • 寫下千古絕唱「曾經滄海難為水」的元稹,竟是唐朝最會撩妹的詩人
    「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千年來,唐朝大詩人元稹筆下的這句詩被無數人用來歌頌忠貞不渝的愛情。見過洶湧的大海,他方的水不值一提;除卻巫山彩雲,別處的雲就相形失色。在元稹心中,亡妻韋叢就是他心中的大海和巫山彩雲,唐貞元十八年,太子少保韋夏卿將年方二十的小女兒韋叢嫁給元稹,當時元稹剛剛科舉落榜,但韋夏卿很欣賞他的才華,相信未來的他必將有大好前程,於是結下了這門親事,而元稹則借著嶽父的身份得到了向上爬的機會。
  • 張生和崔鶯鶯的愛情為什麼這麼曲折?
    故事梗概是書生張珙看上了已故崔相國之女崔鶯鶯,並借著退匪人孫飛虎的功勞贏得了崔夫人的口頭承諾。不想擊退孫飛虎後,崔夫人悔婚,欲把崔鶯鶯嫁給其內侄鄭恆。在崔鶯鶯的貼身丫鬟紅娘的幫助下,張生與崔鶯鶯終成眷屬。那麼問題來了,兩情相悅的張生和崔鶯鶯的愛情為何歷經坎坷?01.
  • 唐朝詩人中的風流浪子第一人,你知道是誰嗎?
    圖片來源於網絡那麼你知道唐朝詩人中最為風流的詩人是誰嗎?他就是元稹。圖片來源於網絡元稹的原配夫人是韋叢,而娶韋氏之前曾與一女子頗有私情,此女便是崔鶯鶯。圖片來源於網絡崔鶯鶯雖然才貌雙全,而且家中富有,但畢竟沒有權勢,這樣的條件必然是不符合心高氣傲的元稹的需求的。
  • 寫出曾經滄海難為水的唐代詩人元稹,居然是個大渣男?
    唐代詩人元稹這兩句詩,打動了多少人的心,寫出了多少人分離的無奈,道出了多少人離別的惆悵。多少人曾幻想能寫出這樣詩句的人,應當是才華橫溢一往情深吧,但元稹,他偏偏是一個渣男。渣男分為很多種,低檔渣男要你的身子,中檔渣男要你的錢,高檔渣男要你的心。而元稹,就是高檔渣男中的渣男,不光拿走你的心,還要傷你一輩子。
  • 元稹《離思》詩賞,取次花叢懶回顧,半緣修道半緣君!
    《離思》是唐代著名詩人元稹所著的一組詩,是《離思五首》的第四首詩,主要表達詩人對已逝妻子韋氏的深深思念之情。創作背景779年,元積出生於一個小宦官家庭,他的父親元寬曾擔任兵部郎中。但在元稹八歲那年,父親去世。他的母親帶著他投奔了娘家,日子過得十分艱難。793年,十五歲的元稹以明兩經擢第。及第之初的元稹一直無官,閒居於長安。799年,二十一歲的元稹寓居蒲州,此時,正當駐軍騷亂,蒲州不寧。元稹藉助友人之力保護處於危難之中的遠親。亂定,與其家少女相愛。
  • 為君一日恩,誤妾百年身——唐傳奇中崔鶯鶯與霍小玉的悲劇成因
    佳人才子世間頌 終成眷屬天上聞崔鶯鶯與霍小玉皆對真摯美好的愛情有著深切的渴望,為了愛情她們甘願如飛蛾撲火般去追逐,與此同時,她們也清楚地明白自己行為的大膽。然而她們的愛情卻受到了封建制度的禁錮,在男子追求功名利祿的過程中遭受拋棄,終究未能得到有情人終成眷屬的美好結局。
  • 《西廂記》中崔鶯鶯人物形象
    一、內外兼修的相國千金崔鶯鶯作為《西廂記》的女主,在故事中扮演著重要角色,是一個耐人尋味的人物,具有很強的藝術之美。作者在塑造這一形象時候可謂是費盡心力,塑造了一個才貌雙全、內外兼修的相國千金。「解舞腰肢嬌又軟,似垂柳晚風前」,這些細膩的描寫把鶯鶯輕柔的身段兒更真切具體地展現出來。從內在來看,鶯鶯在花園裡燒香時,聽到張生吟詩後,立刻回應「蘭閣久寂寞,無事度芳春」。詩詞酬和隨口就來,足可見鶯鶯的詩詞功底。
  • 《西廂記》:張生在普救寺初遇崔鶯鶯,意境使人深思
    01張生初遇崔鶯鶯,意境使人深思張生初遇崔鶯鶯是在普救寺,張生原名張珙,字君瑞,西洛人氏,父曾拜禮部尚書,不幸因病身亡,一年後母親也跟著去,他未考得功名,書劍飄零,遊於四方,白衣一名。圖片來自網絡(劇中崔鶯鶯)偌大的普救寺,為什麼相遇在蓮花池邊呢?
  • 從《鶯鶯傳》到《西廂記》,看張生如何從渣男變成情種的?
    唐代元稹的唐傳奇《鶯鶯傳》問世以來距今也有一千多年的時間了,它是最早敘述張生和崔鶯鶯故事的作品,到了宋元時期又經過文人的不斷創作,至金,董解元寫了《西廂記諸宮調》將這個悲劇的結局改為喜劇,元代王實甫最終完善,元雜劇《西廂記》問世,《西廂記》的完成說明王實甫對於「情」的關注更加深刻,希望所有的相愛的人都能夠可以不顧一切地在一起,「願天下有情的都成了眷屬」。
  • 美女粉碎機|被稱作「別人家孩子」的元稹,原來是個「甘蔗男」?
    在大唐的盛世中,孕育了多少的風格鮮明的詩人,"詩仙"李白、"詩聖"杜甫、"詩魔"白居易等等,提起元稹,他的名號好像並沒有在人們心中留下過多的印象,反倒是他的"渣男"形象的深入人心(這裡僅僅指在愛情方面)。
  • 中唐詩歌巔峰,元稹十首詩文字秀美,那句千古名句,你一定知道!
    而「元白」則代表著元稹及白居易。今天,我們一起來欣賞元稹的詩,他的那句千古名句「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人人皆知。在中唐詩壇中,元稹與白居易是影響力最大的兩位詩人。二人是「生死兄弟」,終生詩友,他們發明「郵筒傳詩」,經常以書信的形式通知彼此的新詩。元稹比白居易小八歲,但在白居易之前離世。
  • 高段位渣男元稹:痴心女子命若浮萍無定根,哪堪雨打風吹去?
    事業不得意的他卻在情場混的風生水起,他一生辜負過多名女子,唐代四大女詩人,其中兩個都沒能逃出元稹的手心,可見其魅力之大。兩個人的花前月下,你儂我儂止步於唐代的舉士制度,也就是進士之及第者還需要經過吏部考試才能正式任命官職,元稹二次進京被新任京兆尹韋夏卿所賞識,想把女兒嫁給他,求官心切的元稹考慮到鶯鶯雖然才貌雙全,但對他的仕途卻不能有所幫助,所以拋棄鶯鶯而娶了韋叢。
  • 《西廂記》中崔鶯鶯、張生、紅娘3者之間不為人知的關係
    崔、張、紅娘三者之間究竟存在著什麼樣的不為人知的關係王實甫創作的《西廂記》是元雜劇中的傳世之作。故事取材於唐人的傳奇小說《鶯鶯傳》,並在金元之際董解元《西廂記諸宮調》的基礎上予以全面改造,賦予整個故事反抗封建禮教,追求自由幸福的主題,並對元雜劇體質有所突破,塑造了中國古典戲曲的典範語言。《西廂記》中有兩對矛盾,兩對戲曲衝突。
  • 《西廂記》裡崔鶯鶯和張生的愛情故事來自——山西運城永濟
    的《登鸛雀樓》;你也知道風景迷人的五老峰王官峪;也肯定知道蒲津渡 大鐵牛;但不會不知道唐朝時有個大美人楊玉環;你可能不知道普救寺在哪裡,但不會不知道《西廂記》裡崔鶯鶯和張生的愛情故事……而這些,都出自同一個地方——山西運城永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