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詩人中的風流浪子第一人,你知道是誰嗎?

2020-12-20 看點追劇小黃鴨

唐朝是詩歌發展的鼎盛時期,出現了許多歷史上非常有名的詩人。例如詩仙李白,詩聖杜甫等等。

圖片來源於網絡

那麼你知道唐朝詩人中最為風流的詩人是誰嗎?

他就是元稹。元稹著名的《鶯鶯傳》實則就是以自己為原型所寫。

圖片來源於網絡

元稹的原配夫人是韋叢,而娶韋氏之前曾與一女子頗有私情,此女便是崔鶯鶯。

在唐貞元十五年(799年),元稹到蒲州任小官,與其母系遠親崔姓之少女戀愛。

圖片來源於網絡

崔鶯鶯雖然才貌雙全,而且家中富有,但畢竟沒有權勢,這樣的條件必然是不符合心高氣傲的元稹的需求的。

圖片來源於網絡

根據唐代的舉士制度,士之及第者還需要經過吏部考試才能正式任命官職,所以元稹於貞元十六年(800年)再赴京應試。

圖片來源於網絡

元稹到京後,憑藉傑出的文筆才華,得到了京兆尹韋夏卿的賞識並欲將自己的小女嫁給他。

此時求官心切的元稹選擇了放棄崔鶯鶯,迎娶韋夏卿之女。

圖片來源於網絡

韋夏卿之女韋叢與元稹結婚後,韋叢恪盡職守,與元稹相敬如賓。

韋叢與元稹一起時,正是元稹不得志的時候,家境清貧,但韋叢卻無怨無悔。

圖片來源於網絡

在韋叢死後,元稹和唐代才女薛濤的愛情故事便在中唐文藝界出了名了。

唐元和四年(809年)三月,當時正如日中天的詩人元稹,以監察御史的身份,來到蜀地。

與薛濤見面後,二人興致相投,彼此吸引,很快便走到了一起。

圖片來源於網絡

然而薛濤樂籍出身,相當於一個風塵女子,對元稹來說,這段戀情註定是不會有結果的。

分離後,薛濤從此她脫下了極為喜愛的紅裙,換上了一襲灰色的道袍,淡出人世。

圖片來源於網絡

後元稹任越州刺史、浙東觀察使,正趕上劉採春的演出,見識過劉採春的魅力之後,元稹立即被吸引住了。

並不斷地寫詩讚嘆劉採春,一來二去兩人的關係逐漸曖昧起來。

圖片來源於網絡

但此時的劉採春已是人妻,儘管二人再情意纏綿,也是註定沒有結果的。

相關焦點

  • 唐朝詩人中獲得爵位最高的是誰,你知道嗎?不是渤海縣侯高適!
    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還真是應景!這是唐朝著名邊塞詩人高適的代表作之一。感慨完畢,突然想起來,大家知道唐朝詩人中獲得爵位最高的是那位嗎?嗯,不是高適,當然,我們只說生前獲得的爵位,雖然高適在生前的時候已經獲得了渤海縣侯,在唐朝詩人中已經是鳳毛麟角的存在了。但是唐朝詩人中,還有一位在生前的時候,也獲得了爵位,而且遠高於高適的縣侯!恐怕大家都猜不到!
  • 唐朝詩人,誰第一?
    拿唐朝詩人們來說,初唐時就評出「王楊盧駱」,別號「初唐四傑」。完事兒排第二的楊炯還非常不樂意,說自己「愧在盧前,恥居王后」,前半句敷衍一下,後半句直譯就是「我才是第一」。後來宰相張說(yuè)在《贈太尉裴公神道碑》中,則把楊炯一腳踹到第四。這也能說明人們一直都特別熱衷排個「文壇次序」,唐朝時還常舉辦各類「賽詩會」。
  • 唐朝詩人也會寫朦朧詩嗎?——戴叔倫《蘇溪亭》
    語音朗讀——唐朝詩人也會寫朦朧詩嗎這不就是在表述詩歌的朦朧美嗎?今天我們通過戴叔倫的《蘇溪亭》,詳細感受戴叔倫詩歌的朦朧之美。「蘇溪亭上草漫漫,誰倚東風十二闌。」——站在蘇溪亭上,放眼望去,青草茫茫,無邊無際,是誰在東風中唱著闌幹十二曲?春天都要結束了,燕子怎麼還不返回?岸邊春雨如煙,杏花在雨中也感到寒意,將要凋零。
  • 唐朝著名的詩人——王維
    本文章由不開心也許擁抱你原創獨家發布,歡迎眾多讀者前來領略~大家都知道唐朝的詩句是在中國歷史上是比較著名的,大家都說唐詩宋詞,那麼說起唐朝的詩人,大家第一個會想到的李白了,那麼今天我們不是講的李白,而且同樣在唐朝也是比較出名的詩人,那就是王維了。
  • 唐朝有兩位詩人說了直話,牛郎和織女並沒有相見,他們是誰?
    唐朝孟郊《古意》初衣解詩:七夕節是一個美好的日子。傳說牛郎織女今宵相會。仰望深碧的天空,銀河如帶,有牽牛織女,在兩側。人間只看到了光輝,誰有能徹夜仰望,看那兩顆星星是否更加的靠近?又或者星光代表的只是他們的住宿,另外會有一座橋,給兩位神仙聚會。天上的事情,平常的人哪裡知道?
  • 秦時明月漢時關,你知道是誰寫的嗎?他被誰害死你知道嗎?
    王昌齡遊邊塞時,正值唐朝最鼎盛的時期,國力強盛,對外戰爭佔據優勢,文人普遍具有昂揚向上的精神,對於國家的邊防事業是支持的。但另一方面,唐朝府兵制到了唐玄宗時期,各種問題出現。本應輪流駐守邊塞的府兵,長期得不到輪換,被長期強留。正是在這種背景下,詩人遊歷西域邊塞時,寫下這首《出塞》。
  • 詩人顧城和英兒:誰也不知中止玫瑰。顧城的詩歌《一人》賞析
    ——賞詩品文論世集顧城的詩歌《一人》,是寫詩人和英兒之間的情感糾葛,這種情感糾葛在詩人看來是「不能避免」的,是「他的命運」;顧城的詩歌《一人》,寫詩人和英兒之間的「危險安心」的愛戀,「危險」是為顧城置妻子謝燁不顧而與情人英兒的畸形之戀,「安心」是為顧城確實在與英兒的愛戀中找到了靈肉相合的感覺,顧城曾說:「英兒是我的靈魂」。
  • 你心目中的宋詞第一人是誰?我選擇他您認可嗎?
    前天回答了一個有趣的問題:宋詞第一人是辛棄疾還是是蘇軾呢?宋朝詞壇四大天王蘇軾,柳永,李清照,辛棄疾,蘇軾,當然當數蘇辛。歡迎討論。前言宋詞的四大天王,不知道是誰封的,每個人的口味不同,見仁見智吧。不過蘇辛列入其中,估計大多數人會同意,另外兩個席位給誰,就很難說了。至於宋詞第一人,就更難說了。俗話說文無第一,這怎麼比呢?
  • 跟著唐朝詩人去旅行·長安篇
    出行沒有飛機、高鐵,卻完全不影響唐朝詩人對旅行的熱愛。他們邊遊玩,邊作詩,無數膾炙人口的詩句都是在行走的路上吟誦出來的。唐朝的許多大城市,譬如長安、揚州等,也都留下了詩人們的足跡和詩篇。從本期起,讓我們沿著幾位唐朝詩人的足跡,去感受他們筆下的秀麗山河吧!
  • 唐朝詩人為何喜歡「以漢喻唐」?唐朝詩人為什麼如此膜拜漢朝?
    唐朝是中國古代詩歌的鼎盛時期,唐朝詩人尤其喜歡「以漢喻唐」,「以漢喻唐」是指用漢朝的名稱典故來反映唐朝的事情,這是唐詩中非常常見的現象。例如,白居易的《長恨歌》中有一首「漢漢皇重色思傾國」的詩,把唐玄宗稱為「漢皇」;杜甫的《兵車行》中,把唐玄宗稱為「漢武帝」作為「漢代皇帝」。
  • 經典反思:誰是蝗蟲災害的剋星?唐朝大詩人給出的答案意想不到
    第一個吃蝗蟲的皇帝是唐朝的李世民,在《貞觀政要》記載,公元628年,蝗蟲即將成災,李世民捉只蝗蟲吞下。是沒糧吃了嗎?不是,是李世民想責罰自己。李世民覺得蝗災是自己為君不善招來的,就在皇宮禱告:人以谷為命,百姓有過,在予一人。爾其有靈,但當蝕我心,無害百姓。這一口吞下後,還真是十分幸運十分巧合,當年蝗蟲的危害極小,沒有造成全國蝗蟲危害。
  • 文聖、醫聖、武聖、草聖、酒聖……你知道都是誰嗎?
    文聖、醫聖、武聖、草聖、酒聖……你知道都是誰嗎? 7、畫聖:吳道子,唐朝畫家, 有「吳帶當風」的美譽
  • 唐朝存在289年,詩人那麼多,你都清楚嗎
    張若虛很有意思,他老家是揚州的,唐中宗神龍年間,他就挺有名了,《全唐詩》不但詩作散佚,而且生平事跡、生卒年代、字號全部不詳,可能信奉道教,神龍見首不見尾只知道大概是揚州人,曾任兗州兵曹。說不上高產,但趕上了唐朝去舊革新的時代,一首獨具韻味的《春江花月夜》名傳千古。
  • 白居易死後:唐朝最後的十大詩人,一個個如雷貫耳
    與此同時,長安和洛陽存在幾個年輕詩人的群體,他們所引領的晚唐詩壇正在悄然崛起。 白居易當然知道,有個出身名門的後生,年方弱冠就以一篇針砭時弊的《阿房宮賦》名揚天下,又曾以一首《張好好詩》感傷風塵女子的悲劇生涯,一如自己當年的《琵琶行》。
  • 跟著唐朝詩人去旅行·揚州篇
    出行沒有飛機、高鐵,卻完全不影響唐朝詩人對旅行的熱愛。他們邊遊玩,邊作詩,無數膾炙人口的詩句都是在行走的路上吟誦出來的。唐朝的許多大城市,譬如長安、揚州等,都留下了詩人們的足跡和詩篇。上周我們跟隨唐朝詩人劉禹錫了解了金陵(今江蘇南京),今天,就讓我們繼續沿著唐朝詩人的足跡,來到揚州,感受他們筆下的秀麗山河!
  • 唐朝詩人白居易上班無聊,面對紫薇花發呆,隨手寫了一首七言絕句
    人浮於事的單位自古就有,唐朝詩人白居易在朝廷上班期間,主要職責是代當朝皇帝起草詔令,上班期間閒暇時間較多,無聊中他對著紫薇花發呆,並寫下了一首七言絕句。白居易有個綽號叫做醉吟先生,是唐朝三大著名詩人之一,其他兩位則是鼎鼎大名的李白和杜甫。
  • 唐朝詩人王維《曉行巴峽》的巴峽在哪裡,你知道嗎
    明月峽一、歷史沿革重慶南岸區境內的長江明月峽也稱為巴峽,唐朝詩人王維在《曉行巴峽》中寫到的「際曉投巴峽」的巴峽就是指的重慶南岸區境內的長江明月峽,因為其詩中另兩句「登高萬井出,眺迥二流明」就實實在在的指明了巴峽就是明月峽。
  • 他可能是唐朝詩人中爭議最大的,只因他曾經傷害了最有人緣的李白
    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這首《別董大》的名句,對於每個人來說,都是耳熟能詳的,它的作者是唐代著名的大詩人高適,高適與岑參並稱「高岑」,是唐代著名的邊塞詩人,而且高適比起其他很多唐代著名詩人,官運也算不錯,最終被封為渤海縣侯,這在唐代文人中更加罕見,然而就是這樣一個被史書稱為
  • 唐朝詩人出遊攻略來啦!看詩人如何變身旅遊達人~
    ——《上得天堂,下得地獄》 唐朝的詩人們,如果聽到這句話,可能會想穿越一千多年時光和作者安迪·安德魯斯握手:知己啊! 讓我們數一下《全唐詩》中與旅遊相關的字眼:遊覽、遊觀、閒遊、縱遊、樂遊、遊玩、遊宴、遊仙、歡遊、春遊…… 「浪蕩」的唐朝詩人們,為了紀念遊玩之旅,竟然動用了超過50個不同詞彙。
  • 唐朝最懶詩人,雖只有兩首詩存世,但卻憑此贏過大唐眾多詩人
    文/仁義論史唐朝最懶詩人,雖只有兩首詩存世,但卻憑此贏過大唐眾多詩人中國是擁有詩文的國家,而且歷史悠久,上下五千年的中國擁有很多古文散記,唐朝最為多,將詩文推向了巔峰時代,而且有巔峰的幾位人物眾所周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