粵北深山竟藏著個"小黃山",迎客松比黃山更具魅力,卻鮮有人知!

2020-10-19 RainFanrx465ub

南嶺是我國南方的一條地理分界線,它不僅是廣東和江西、湖南的分界線,也是長江水系和珠江水系的分水嶺,是古代兩廣與中原交往的天然障礙。

雖然南嶺的平均海拔僅有1000米左右,也並算不上什麼巍峨大山。但這裡卻有著全廣東最完整的自然生態系統,擁有廣東省最完整、最大片的原始森林,是是華南虎最後的棲息地,廣東的天然生態保護屏障,享有「廣東物種寶庫」的美譽。

石坑崆高聳入雲,景色奇幻多變,海拔高達1902米,是廣東境內的最高峰,被譽為「廣東屋脊」。每到冬季,山上冰封萬裡,銀裝素裹,一派「北國風光」,是南粵大地上的一大絕景。

在南嶺公園內,處處可見瀑布,時時能聞瀑聲。這裡擁有南中國最大的天然瀑布群,無論是規模、數量還是海拔,在廣東省內都是獨一無二的。正是如此,也造就了這裡超高的負離子,是一個洗肺避暑的好去處!

最值得一提的是,園內那生長在海拔1000-1800米陡峭陽峰和孤峰上,樹形千姿百態的著名「廣東松」。看著這些松樹,很自然的就讓人聯想起了安徽黃山的迎客松。

所以,這座長滿廣東松的乳山也就有了「小黃山」之名。廣東松的體態優美,它的松葉色彩會隨著四季而變化,春夏翠黃,寒冬則變成了寶藍色,那一棵棵迎客松有的比黃山迎客松還更具魅力。

南嶺公園雖美,但由於這裡遠離大都市,路途道遠,再加上為了保護生態環境,沒有大力宣傳,名氣並不大,知道這裡的人也不多,去過的人就更少了。

怎麼樣?你有沒有興趣到這裡探尋華南虎蹤跡,欣賞那比黃山迎客松還更具魅力的廣東松呢?

相關焦點

  • 山西又一山嶽走紅,人稱長治「小黃山」,堪比蓬萊仙境卻少有人知
    有人說仙堂山美的像是一個躲在大山裡嬌媚的少婦,但又有人說這裡是和尚的天地,但其實不是,仙堂山的景色確實有些嫵媚妖嬈,讓人留戀忘返,也卻是是佛教聖地,但在北崖的媧皇閣證明了仙堂山其實是一個歷史悠久,有著多種文化的名山。
  • 【你好,迎客松】黃山迎客松成名記
    破石而生,壽逾千年,姿態蒼勁,枝葉平展如蓋,有側枝橫空斜出,似展臂迎客。由於迎客松每年都在生長,根據最新的測量數據,迎客松目前樹高10.2米,胸圍2.16米,樹齡1000年左右,為國家一級保護名木,被列入世界自然遺產名錄。黃山迎客松名始見於1859年黃肇敏《黃山遊記》,第一次攝入鏡頭是民國元年(1912年),由著名畫家汪採白拍攝,可惜至今未找到照片。
  • 黃山迎客松和盆景迎客松
    黃山迎客一青松,枯乾仙身不老翁。穹石埋根搖日月,迎風傲雪耐霜冬。迎客松生長在 被譽為「天下第一奇山」的黃山,黃山以奇松、怪石,聞名於世。特別是這棵青松其一側枝椏伸出,似伸出臂膀歡迎遠客,姿態優美,另一側枝椏彎曲,似紳士背手彎腰鞠躬,雍容大度,迎客態勢,顧名思義叫「迎客松」。因其姿態獨特,迎客松被賦予深厚文化寓意,上至彰顯大國風範,下至呈現儒家禮儀。松樹也是盆景植物中常見的一種,隨著生活質量的提高,現在的人們都願意在家裡擺放一些盆景來裝點室內的環境,在挑選盆景時也會考慮到它的寓意與代表的含義。
  • 「迎客松」上新了,原來黃山有這麼多迎客松文創產品
    作為黃山奇松之首,迎客松因其挺拔的姿態和所承載的精神廣受遊客的喜愛。不少人從五湖四海而來,攀登千米高山,只為在一睹「樹王之王」——迎客松的風採。他們拿起相機、手機用影像記錄這棵壽逾千年的松樹,再與親朋好友分享那些於黃山有關的旅途故事。 然而你知道嗎?「迎客松」上新了!
  • 黃山迎客松
    黃山迎客松 美文心閱 每當來到黃山,映入眼帘的是怪石嶙峋和蒼松翠柏。那一株株頑強向上的黃山松,紮根巨巖裂隙,或獨立巔峰,或倒懸絕壁,讓過往的遊客們紛紛慨嘆:「『黃山之美始於松』,名不虛傳!」黃山迎客松位於玉屏樓左側,倚獅石破石而生,一側枝丫伸出,如人伸出臂膀歡迎遠道而來的客人,雍容大度,姿態優美。
  • 用枯筆渴墨畫雲海,欣賞黃山美景,研究黃山松、迎客松的畫法
    《用枯筆渴墨畫雲海,欣賞黃山美景,研究黃山松、迎客松的畫法》一秦國健黃山是我國乃至世界著名的風景區,到過黃山的人,都知直「看過黃山不看山」的名言,意思是:看了黃山後再也看不到比黃山更美的山了。黃山美在哪裡?即美在奇松、怪石、雲海,還有黃山泉。要畫黃山景,必須要畫出這區域的美景特色。我曾多次去黃山採風、寫生、攝影,也創作過一些黃山風景的焦墨山水畫。
  • 被質疑是假樹的黃山迎客松,專人日夜看守,落一片葉子都有人記錄
    也因此,黃山具有上千年歷史的迎客松,就有專人日夜看守,在漫長的歷史中,它給過無數人一份前行的信念。而這麼一棵松樹,卻被質疑是假樹。被質疑的黃山迎客松眾所周知,在我國黃山,有一棵聞名天下的松樹,人們把它稱為黃山迎客松。
  • 謠言的斧頭,砍不死「黃山迎客松」
    10月22日,黃山風景區管理委員會就網傳「迎客松為塑料樹、假樹」等不實信息發布澄清聲明:黃山風景區保護管理部門一直以來對迎客松實行嚴格、科學的保護,自1980年12月開始實行迎客松專職護理員制度,至今已至十九任。
  • 黃山迎客松,世界自然與文化遺產的魅力名片
    黃山迎客松是黃山的名片,世界自然與文化雙遺產。迎客松也是很多人對黃山的第一印象。當然畫中的迎客松旁邊的仙鶴在黃山是沒有的。迎客松在黃山前門,想目睹迎客松的風採,乘坐索道,從前門上山比較快。迎客松在玉屏樓附近。遊客到到此處參觀需要等待,一般拍照的遊客比較多。
  • 山西有個「華北寶庫」,人稱運城「小黃山」,甲於桂林卻少有人知
    一起來找尋那些遺失的,不一樣的美好,探尋不一樣的魅力。山西的自然資源或許不是很出眾,但不代表沒有。尤其是最近山西的大部分景點正在進行免費的活動。除了我們熟知的具有歷史底蘊的景點之外,山西還有一處風景絕佳的自然秘境,名叫中條山。
  • 迎客松,黃山第一景!
    說道黃山第一景,估計大家首先想到的就是黃山迎客松,雖然黃山的雲海奇峰也十分精彩,但是論知名度和知曉率還得是黃山的迎客松。在一定程度上,迎客松不僅是一顆松樹這麼簡單,它已經成為中國人對外友好的象徵,在人民大會堂的巨幅"迎客松"國畫前,黨和國家領導人接待過無數的外國領導人,這些我們在電視新聞中應該都會看到。黃山迎客松位於前山索道上站的玉屏樓左側,從慈光閣上山,前往迎客松更為方便。
  • 黃山景點中著名的迎客松,傳聞是假樹?迎客松到底有沒有死?
    文/某凡 黃山景點中著名的迎客松,傳聞是假樹?迎客松到底有沒有死? 說到國內的旅遊景點,被稱為5A級的景點還是很多的,既有先輩們所留下來的人為景物,也有大自然所孕育出的美麗風景。
  • 備受爭議的黃山迎客松,專人看守,掉下的一片葉子都有人記錄
    然而在黃山一顆有著千年歷史,專人日夜看守,就連掉落下來的一片葉子都有人記錄的黃山迎客松卻備受爭議,認為這是一顆假樹,是一顆塑料樹。01備受爭議的黃山迎客松在黃山有一顆非常出名的松樹,因其樹枝的形狀就像迎接遠道而來遊客,這棵松樹就叫迎客松。
  • 浙江有座「小黃山」,是朱元璋臥薪嘗膽的地方,奇松比黃山更美
    黃山是中國十大名山之一,更被譽為天下第一山,黃山是安徽旅遊的象徵,是中國十大名勝的唯一山景,俗話說五嶽歸來不看山,黃山歸來不看嶽,可見黃山在中國有多崇高,其實大家都知道嗎,浙江杭州竟然也有一個小黃山,景色一點也不比黃山差,這座山是大明山。
  • 春來了,黃山迎客松,迎客天下
    迎客松是黃山松的美稱,位於5a級黃山景區。黃山,位於安徽黃山市。迎客松挺立在玉屏峰東側,樹齡足有800年了。黃山迎客松不僅是黃山景標,也是安徽的象徵之一。人民大會堂鐵畫「迎客松」,已經成為我國與世界人民和平友好的象徵。
  • 「黃山迎客松是塑料做的」,為何相信的人這麼多?
    黃山迎客松,這棵頻頻出現在各種掛畫裡的「名樹」,最近活活被「說」死了。一些自媒體發文稱,真的迎客松其實早已枯死,現存的樹是景區私下用塑料做的,不少人對此深信不疑,甚至有人表示這是本地人都知道的事實。最終,黃山景區不得不出面闢謠。如此反智的謠言,為何會有這麼多人相信?
  • 黃山風景區迎客松,很多遊客都知道,但迎客松這段歷史卻鮮為人知
    黃山「四絕」都是讓遊客們最為傾心的,特別是登上黃山之後,就會對黃山的「四絕」體會的就會更加深一些。奇松、怪石、雲海、溫泉這黃山「四絕」之中,奇松以迎客松的名氣最大,雖然它是在黃山生長,但是世界上很多國家都有迎客松的身影。每年更是有很多遊客都會來到黃山,就是為了看一下這赫赫有名的迎客松。
  • 山東一顆達500多年的迎客松,與黃山迎客松齊名,今卻面臨困境
    說到迎客松,很多人都知道是安徽黃山的迎客松,但實際上在我國不僅僅只有黃山的迎客松叫迎客松,還有在其它的地方和城市也有叫迎客松的,畢竟是在我國松樹是很常年的物種,再加上只要它的形狀顯得很怪異,又跟黃山的迎客松很像,所以都能叫迎客松。
  • 黃山迎客松是塑料的?景區:不實!
    為澄清事實, 黃山風景區管理委員會鄭重聲明:網傳「迎客松是塑料樹」「迎客松是假樹」均為不實信息。眾所周知,迎客松是中國人民熱情好客的象徵,是國家名片之一。黃山風景區保護管理部門一直以來對迎客松實行嚴格、科學的保護,自1980年12月開始實行迎客松專職護理員(俗稱「守松人」)制度,至今已經歷任十九任。黃山風景區管理委員會每年邀請國內知名專家為迎客松進行1-2次定期「體檢」,迎客松目前長勢良好,各類監測指標正常。
  • 青春在迎客松下閃光 ——記黃山迎客松第十九任守松人胡曉春
    「迎客松不僅僅是一棵樹,他就是我的家人、親人,是一位令人敬畏的長者,一名日夜呵護著八百裡黃山的老人。在我心中,迎客松與家人一樣重要,我如何照顧家人,就如何照顧迎客松。」迎客松旁那間矮小的管理房是胡曉春的值班室兼臥室,一張簡易床、一副桌椅、一臺監控電腦和一些監測工具,是他在黃山景區內的全部家當。        「剛開始的那段日子真的很難熬,沒有家人、朋友的陪伴,有時甚至連個說話的人也沒有。夜幕降臨,白天熙熙攘攘的玉屏廣場空無一人,偶爾只有幾隻野貓從門前竄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