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消息!
第六批台州市非遺代表性項目名單公布,
溫嶺有
溫嶺灘簧
石塘石屋營造技藝
石塘箬山傳統小吃製作
溫嶺灰雕
等四個項目入選名錄!
張寶祥演唱溫嶺灘簧。
溫嶺灘簧,是流傳於市太平街道和溫嶠鎮上墩村一帶,以自奏自唱、一人領唱、多人幫腔為形式的一種代言體坐唱曲藝。
灘簧興起於清乾隆年間,流行於江浙一帶,民國初年經過化妝演出,逐漸發展為當地的戲曲聲腔。溫嶺灘簧屬於前灘的一個分支,據傳承人口述已有上百年歷史。1965年間,溫嶺縣文化館組織業餘文藝骨幹邵雲昌作詞、陳定夫作曲的《濫田湖頌》,以灘簧的形式由馬顯德、姜寶林等合演,參加全省農村文藝匯演獲獎。目前,林曉春、姜寶林是該項目的代表性傳承人。
石塘前紅村前山石屋
石塘陳宅(陳和隆舊宅)是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石塘石屋營造技藝是流傳於石塘鎮範圍內的傳統石屋建造技藝。石塘舊稱石塘山,島上早在宋元期間就有居民在此繁衍生息,明清時期,福建惠安等地漁民陸續遷徙至此定居,利用當地的各種石材建造石屋,這些依山就勢、面朝大海的石屋建築群,構成了石塘獨特的格局與風貌。
現石塘鎮共保留石屋15000餘間,其中,清代至民國的合院式建築、碉樓及公共建築約111座。石塘石屋營造有一套完整的技藝,可簡單分為打屋基、砌牆、內部建造、上棟梁、蓋屋頂、裝飾等工序。
石塘箬山傳統小吃製作指的是石塘鎮內具有閩南特色的風味美食小吃的製作技藝,現有廣泛流傳的約三十餘種,其中最著名的小吃美食可概括為16個字,即「一龜一粽,兩湯三面,三圓四粉,四羹五酒」。
指的是糖龜、肉粽、黃魚酸菜湯、鰻魚酸菜湯、魚面、炒豆面、雞子索麵、魚圓、肉圓、漂圓、山粉糊、山粉圓、山粉夾、山粉皮、鰻魚羹、鯧魚羹、肉羹、蟶羹、黃魚酒、鰻魚酒、雞子酒、糯米酒、烏棗酒,其他還有各種泡嘰(音,一種特色油煎食品)、番薯鼓、魚粥、墨魚餅等。
蟶羮
水圓
坑潘灰雕二十四孝
溫嶺灰雕,亦稱灰塑,俗稱小泥鋏,是一種以磚瓦為骨、用麻筋灰為材料,依附於建築牆上和屋脊上的建築裝飾工藝。作品立體感強、色彩豐富、題材廣泛,有神將、神獸、龍鳳、獅子、花鳥等,常見於寺廟、祠堂等古建築及古民居上的屋脊、臺門、影壁等地方。
灰雕廣泛流傳於溫嶺民間,具有較高的歷史研究價值和觀賞價值,不過,隨著現代建築的興起,灰雕市場已萎縮,灰雕這門傳統的民間藝術面臨困境。
溫嶺目前共擁有:
2個國家級非遺項目
12個省級非遺項目
41個台州市級項目
151個溫嶺市級項目
必須ZAN一下!
轉發擴散,
讓我們一起守護溫嶺的非物質文化遺產!
◆ 溫嶺這所小學怎麼了?299名學生夜宿操場,有的還哭了!
- End -
▼
文字丨溫嶺日報記者 黃曉慧
圖片丨溫嶺日報記者 黃曉慧 朱海偉 部分來自溫嶺文化
編輯丨陳涵婷
校對 | 季虹希
版權所有,未經允許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