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才子在宋亡後寫下一首詞,愁意濃得化不開,讀完像過了一輩子

2020-12-09 解憂文史

我想,唐詩宋詞的作者應該都是技術精湛的魔法師,他們一輩子就是那一雙手,手裡也就握著一支筆,可是寫下來的文字,卻能給人不同的色彩、不同的境遇、不同的感受,仿佛形成了時光隧道,引導我們在那煙霞滿天的世界裡無窮地穿梭。有時候,一個人能締造兩個世界;有時候,一首詩能讀完一生。

想想年輕時的老杜,那是「庭前八月梨棗熟,一日上樹能千回」,與那恃才傲物的李白沒什麼兩樣,可是時至晚年,他也不禁忍痛寫下「艱難苦恨繁霜鬢,潦倒新停濁酒杯」。再想那李易安,談戀愛時多麼純潔快樂,「倚門回首,卻把青梅嗅」,可面對國亡家破,她亦恨得不能自已,「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

杜甫與李清照後期風格的改變,其原因大致是相同的:唐宋二朝的衰敗或滅亡,再加上自己坎坷的人生經歷。更要命的是,此二者往往是相伴相生的,這就更為詩詞的悲傷添了一層厚度。無獨有偶,與唐衰敗北宋亡合稱為歷史之殤的,還有南宋的壯烈犧牲,陸秀夫的那一跳終成了歷史的絕筆。

這是發生在公元1279年的事,趙宋最後的殘餘勢力也最終耗盡。然而,早在1267年,在軍事意義上,蒙元大軍就已經滅亡了南宋。處於宋元交變時期的讀書人是政治失意的一群,是仕途垮掉的一代,但他們的意志和精神卻永遠不會認輸。南宋滅亡之後,詞人蔣捷寫下一首詞,發起了一場穿越千年的時光旅程。

《虞美人·聽雨》

少年聽雨歌樓上。紅燭昏羅帳。壯年聽雨客舟中。江闊雲低、斷雁叫西風。

而今聽雨僧廬下。鬢已星星也。悲歡離合總無情。一任階前、點滴到天明。

蔣捷是宋末四大家之一,少年有成,在南宋任有官職,南宋覆滅之後他悲痛欲絕,遂歸隱山田,不再出仕,人稱「竹山先生」。但是,歸隱雖歸隱,可內心的憂慮還是無法排遣,所以他才不斷地寫下文字,希望能消除掉一點點精神上的疲憊。

雨,可以滋潤萬物,可以洗去汙穢,是天空的精靈,可在歷代文人的眼中,雨總是與愁掛鈎,二者難解難分,總是一同出現,他們聽的其實不是雨,而是心底那點點滴滴的愁。蔣捷通過人生不同時期聽雨的感受,寫盡了一生的悲歡離合。

少年聽雨,歌樓之上,紅燭羅帳。詞人筆至此處,但詞意卻深遠,有歌樓便有歌舞,有紅燭便有美人,有羅帳便有好夢,這個時期的詞人無憂無慮,不知愁滋味,生活在彩燈花蠟之間,一個「昏」字便將那種醉生夢死的狀態寫了出來。寫少年之樂,是為了與後文之悲形成對比,加深感情宣洩。

壯年聽雨,客舟之中,江雲雁風。脫離了少年的衣食無憂,長大成人就要自己立業養家,這其中不乏遠離故鄉外出打拼的情況,此時他已經從意氣風發的少年變成了獨處異鄉的「客」。這時候,他的心氣低,所以雲也低,他的壯志斷,所以雁亦斷,他猶豫不決、進退兩難,所以西風便吹起來了。

而今聽雨,僧廬之下,兩鬢星星。這三幅場景都極有畫面感,尤其這幅白髮老者獨自聽雨圖,就像那無邊無際的雨水一般,整個世界也落滿了無邊無際的哀愁。蔣捷做不到大徹大悟,所以他根本無法入睡,只能聽雨一滴一滴地打在地上,如同他逐漸流逝的生命。

詞人構思非常精妙,隨著少、中、老時期的轉變,聽雨之地也相應變成上、中、下,對應的正是心態的變化。而且,這首詞看似是寫詞人自己,實際隱喻的卻是一個王朝的盛衰改變,讀完此詞,我們仿佛過完了一生,又仿佛經歷過了一個時代,在這短短幾行詞句之中,跨越幾十年的時間和空間相遇了,碰撞了,崩塌了。

相關焦點

  • 南宋自號文山、疊山、竹山的三位先生,一人一首詞,讀後肅然起敬
    公元1279年厓山海戰南宋滅亡後,元朝逐步統一,南宋那些抗元殘餘部眾的烈火漸漸熄滅了。元朝初年朝廷為籠絡人心而頒布了尋賢令,想搜羅前朝遺賢為己所用。但有一些文人只忠於宋朝,寧死不肯屈就於新朝廷。如宋末四大詞家的周密,王沂孫,蔣捷,張炎,他們或者因為感覺復興無望而殉國,或者匿名隱居,或者東躲西藏,飄零江湖,把遵從於故國的內心寫進一首首詩詞裡。
  • 落榜才子徹夜難眠寫下此詞,無一雨字卻句句不離雨,成詠雨詞絕唱
    但要寫出雨的意境,不但要夠美,還要不落俗套,難度不可謂不大。特別是在有了杜甫「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李商隱「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和韓愈「天街小雨潤如酥,草色遙看近卻無」等數首經典後,詠雨要與前人媲美談何容易。然而本期要和大家介紹的這位北宋小詞人万俟詠卻做到了。万俟詠,字雅言,自號詞隱,生卒年不詳,是南宋初的一位詞人。
  • 詩詞大會:一首溫香暖玉詞,引出「詞中老杜」周邦彥
    所以周才子,自然與美女自然就「相對坐調笙」。這一「相對」,一「調笙」,時光就過得特別匆匆了。到了關鍵時刻,美女該向客人提留宿要求了,這是人家的職業要求,也可能是對周才子詩真有情。但周才子能看上的女子,自然也不是粗俗的主,不會張口就說:「客官,該睡了!
  • 不要輕信唐後無詩宋後無詞 這5首元詞放入宋詞集中可以亂真
    《幹荷葉 》這是一首頗有哲理意趣的詠物詞。荷葉乾枯,老柄搖蕩,又逢秋霜時節,似乎在表達一種時光流逝、懷才不遇的痛苦。但是從後面的幾首看來,更像為搖搖欲墜的南宋王朝寫了一首輓歌:幹荷葉,色無多,不奈風霜銼。貼秋波,倒枝柯。宮娃齊唱採蓮歌,夢裡繁華過。
  • 南宋罕見的一首「快詞」,寫出了南宋少有的一次大勝仗
    不過南宋並非是缺乏名將士卒和仁人志士,比如嶽飛、虞允文等均是當世中流砥柱,陸遊辛棄疾等等有志之士無時無刻不在等待朝廷的召喚。 其實南宋還有一次少有的大勝仗,此役雖不如嶽飛收復之功,卻粉碎了金人南渡滅宋的企圖,避免了一次亡國之危,甚至因此引發了金人內亂,金主完顏亮身死。 此役便是「采石磯大捷」,虞允文以不足兩萬的水師於采石磯拒完顏亮率領的十七萬大軍,多次戰勝金軍,使金人不能渡江。後來金人內亂,完顏亮被部下殺死,不得不敗退。
  • 一位南宋詞人在汴梁寫下一首詞,當時是怎樣的情境,他因何而作
    後來,韓元吉將這首詞寄給遠在老家賦閒的陸遊,陸遊讀完詞作後,有感於詞作的情感,寫下了《得韓無咎書寄使虜時言宴東都驛中所作小闋》,陸遊在詩中寫道:大梁二月杏花開,綿衣公子乘傳來。桐陰滿第歸不得,金轡玲瓏上源驛。
  • 落榜才子愁得睡不著寫首詞,無一雨字卻句句寫雨,最後5個字驚豔
    本期筆者要和大家說的,也是一首經典詠雨詞,詞名《長相思·雨》。這首詞的作者名叫万俟詠,本來北宋末南宋初的一位小文人,多年不第半生落魄,他平生存詞共27首,這首《長相思》正是其一詞成名之作。讓我們來讀一讀:《長相思》一聲聲,一更更。
  • 汪元量:隨宋室三宮北上的琴師,南歸後寫下一首長調,借古諷今
    汪元量(1241年—1317年後),字大有,號水雲,也自號水雲子、楚狂、江南倦客,錢塘(今浙江杭州)人。宋度宗時以曉音律、善鼓琴之能而擔任宮廷琴師,元滅宋後,隨太皇太后北行。汪元量因目暗亡國慘狀,作的詩多記錄宋亡之前後事,其詞格調悽惻哀怨,當時的人將他比作杜甫,他的詩有「詩史」的稱號,他的很多詩詞也被後世稱為「宋亡之史詩」。
  • 李煜最有名的一首詞,寫盡了人世間最大的痛!
    如果要選一首李煜最有名的詞作,相信大多數人都會想到那首著名的《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欄玉砌應猶在,只是朱顏改。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這首詞作於李煜降宋之後,表達了詞人國破家亡、囚居異邦的愁苦之情。春花秋月本是美好的事物,可是在作者看來,這些會勾起詞人內心的波瀾,對往事的追憶。「往事知多少」作者想起了過去紙醉金迷的帝王生活,而今今非昔比,淪為階下囚,這是「一痛」。
  • 蘇軾夢見亡妻後寫下一首詞,一句「十年生死兩茫茫」令人潸然淚下
    蘇軾的第一任妻子王弗在十六歲就嫁給了蘇軾,兩個人情深意篤,恩愛有加,無奈自古紅顏多薄命王弗年僅27歲就病逝了,徒留蘇軾與一子在人世間肝腸寸斷。宋神宗熙寧八年,蘇軾的愛妻王弗已經去世十年,但蘇軾對王弗依舊一往情深、哀思深摯,在正月二十日的夜裡夢見了亡妻,深埋心底的思想一時湧上心頭便再也無法入眠,就提筆寫下了一首悼亡詞《江城子》。《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記夢》。十年生死兩茫茫 ,不思量,自難忘。
  • 觀宋填詞162|萬傾煙波萬傾愁 戰亂中淮上一個女子的悲歌
    這兩個人都是在戰亂中被金兵擄走,都題壁了一首詞流傳後世,巧合的是,兩首詞都是《減字木蘭花》:一個是北宋末年的蔣興祖之女,其詞為《減字木蘭花 · 題雄州驛》:朝雲橫度,轆轆車聲如水去。白草黃沙,月照孤村兩三家。飛鴻過也,百結愁腸無晝夜。
  • 蘇軾的學生19歲遊覽農村即興寫下一首詞,論才華一點不輸於蘇軾
    衡量一首詩詞到底好不好,看它能夠被後世的人記得多久是一個標準。「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自在飛花輕似夢,無邊絲雨細如愁。」這都是膾炙人口的詞句,也都來自一位蘇軾的學生之口。這位學生到底是誰,你想到了嗎?才華不輸於老師蘇軾的才子。
  • 每天一首古詩詞|少年不識愁滋味,愛上層樓
    《尊前集》注「羽調」,《張子野詞》入「雙調」。四十四字,前後片各三平韻。別有添字格,兩結句各添二字,兩平韻,一疊韻。博山:在今江西省廣豐縣西南。因狀如廬山香爐峰,故名。淳熙八年(1181)辛棄疾罷職退居上饒,常過博山。少年:指年輕的時候。不識:不懂,不知道什麼是。陳慥《無愁可解》:「光景百年,看便一世,生來不識愁味。」
  • 李清照在逃亡途中,含淚寫下一首詩,氣勢和意境超過蘇東坡
    但是,要說誰說婉約派最著名詞人,李清照稱第二,肯定沒人敢稱第一,她是婉約派的大姐大,多情才子柳永也遜色三分。古代寫愁的文人有很多,就連一向浪漫豁達的李白,也曾寫下詩句「白髮三千丈,緣愁似個長」。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這首詩創作于靖康二年,當時李清照處於人生最窘迫階段,國讎家恨交織在一起,幾乎壓得她喘不過氣。
  • 20年後,他故地重遊,寫下一首詞,將物是人非寫到了極致!
    小編今天要和大家分享的這首詞《唐多令·蘆葉滿汀洲》,便是劉過的一首千古名作。這首詞是劉過創作的一首故地重遊的憶舊之作。20年前,他曾在南樓(今武昌黃鵠山上)與朋友歡聚。20年後,他故地重遊,感嘆物是人非,因此寫了這首詞。全詞言簡義豐,情致哀婉。這首詞有一個需要注意的地方。
  • 辛棄疾關於酒的兩首趣詞:一首醉酒和樹較勁,一首戒酒與杯發怒
    辛棄疾是南宋著名的愛國詞人,他的詞,可以說是南宋詞作藝術的巔峰。辛棄疾的詞數量眾多、風格多樣,嬉笑怒罵皆成文章。他一生致力於恢復宋朝失地,但是礙於當時的朝政環境,一直不能施展自己一身的本領,甚至還被多次賦閒,這讓他的詞作中,總是充滿了一種沉鬱的悲鳴,極富感染力。
  • 李清照在新婚之夜,寫下一首極具溫柔的詞,丈夫看後莞爾一笑
    因這層關係,趙明誠多次聽李迥提及堂妹李清照,誇她才華橫溢,寫得一手好詞,如果是男兒身,考取功名不在話下,前途不可限量。另外,李迥怕趙明誠不相信,還把李清照的作品,專門拿給好友趙明誠欣賞。不看不知道,一看嚇一跳,趙明誠徹底服了,感嘆道:「讀完你堂妹的詞,瞬間覺得自己太沒文化,若能一睹其芳容,那就再好不過了。」
  • 蘇軾結婚當天,寫下一首洞房詩,不料卻名傳千古,讀完讓人臉紅
    從夢中驚醒之後,他仍然難掩悲傷,揮筆寫下了這首流傳千年的悼亡詩。蘇東坡年少成名,20歲便考中進士,蘇軾的散文、詩、詞、賦均有成就,並且還擅長書法和繪畫,堪稱文學藝術史上的通才。有人說:每個人的心裡都住著一個蘇軾。
  • 他是北宋才子,貪慕歌女,流連忘返,寫下一首詞後抱憾離世?
    孫洙是北宋神宗時期的進士,在當時中進士是非常難得事,一般都是三四十歲才能高中,就連蘇軾都是二十一歲才中的進士,而他的父親蘇洵更是一輩子沒有考中過進士。但是孫洙卻在十九歲就高中進士,他的才學可見是非常不一般。
  • 最風流的南宋皇帝,滅了金國,卻害苦了大宋
    當橫掃四方的蒙古人打得金人千裡奔波時,南宋卻擁立了一個頗具爭議的風流皇帝。宋理宗趙昀[yún],在位四十年(1224年—1264年),是南宋統治時間最長的皇帝。有學者認為,他與北宋的宋仁宗頗為相似,都在位多年、待人寬厚、推行過改革、打過對外族的戰爭,但不同之處在於,宋理宗一朝的腐朽程度遠遠超過宋仁宗時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