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印度:自然環境的優美,兩河流域的文明發展

2020-12-12 美女唱歌視頻

大家好,我是盧天麗,現在麗麗帶大家來了解一下古代印度的自然環境、居民和印度河流域的古代文明。

古代印度大體包括現在印度、巴基斯坦和孟加拉國的領土,也就是除北部的尼泊爾等國外的今天南亞次大陸。印度是梵語「辛頭」一詞的變音,「辛頭」是遠古印度河的名稱。我國從西漢起,史書就有關於印度的記載。西漢司馬遷稱印度為「身毒」,東漢改稱「天竺,,到唐代時玄類才譯為印度。

印度北屏喜馬拉雅山,西北聳立著興都庫什山,西瀕阿拉伯海,南接印度洋,東臨孟加拉灣。這些對古代的印度都是難以逾越的天然屏障。只有西北的開伯爾、庫藍路、鮑藍路、塔爾路等山口與中亞相通。

印度中部有由西向東走向的溫德亞山脈。把印度分隔成南北兩部分。北印度含印度河和恆河流域平原,印度河全長3180公裡,由東北向西南流,注入阿拉伯海,上遊五支流稱為五河流域。恆河是印度第二大河,全長2700公裡,由西北向東南流,注入孟加拉灣。南印度可分為中部的德幹高原和沿海平原兩部分。印度地理環境複雜,自然條件差異很大。西北的旁遮普即五河流域,氣候乾燥,雨水稀少,農業基本靠人工灌溉。恆河流域下遊,氣候溼潤,土地肥沃,宜種水稻、甘蔗。德幹高原,草木不長,人煙稀少,幾乎為空曠地帶。由於受地理環境和自然條件的影響,印度各區域間的歷史發展出現了不平衡現象。

關於古代印度居民的來滾問題,許多學者認為印度的原始居民是達羅毗茶人,今天南印度某些民族使用的語言便屬於達羅毗茶語系。後來陸續進入印度的,有雅利安人、波斯人、希臘人、大月氏人以及其他種人。由於上述種人進入印度,使印度的民族構成比較複雜。

從十九世紀後半起,印度境內陸續發現了許多新舊石器時代的文化遺址,它是世界文明古國之一。大約在公元前四千年代末,印度已進入金屬時代,黃銅的工具和武器已開始使用。到了公元前三千年代,印度河流域便進入青銅時代,並形成了許多上古的城市國家。

1922年,印度考古學家拉·巴涅爾吉在信德地區摩亨佐·達羅的一個佛塔廢墟下發現了古城市的遺址。同年,在南旁遮普哈拉巴也發現了古城遺址。此後,印度河流域陸續發現了上古的居住地。這些古代的文化稱為哈拉巴文化。哈拉巴文化的存在時期,約在公元前2500-1750年。它分布較為廣泛,東起於德裡附近,西至信德與伊朗毗連地方,北抵西姆拉丘睦南麓,南達坎貝海東岸。但它們大都分布在印度河流域,所以又常稱為印度河流域文化。在至今發現的這些文化遺址中,以哈拉巴和摩亨佐·達羅兩處為最大。

哈拉巴文化具有較高的水平,青銅的工具和武器有:斧頭、鐮刀、鋸、鎬、鑿子、小刀、魚鉤、匕首、箭頭和槍頭等。農具有青銅鐮刀和鶴嘴鋤。1977年,在拉賈斯邦奇託爾縣還發現這時期的六件銅斧,呈長方形,長約25釐米,一端有利刃。這時期能對金、銀、銅、錫、鉛等多種金屬進行鍛鑄和焊接,已經掌握了冶煉技術。這時期的農作物有小麥、大麥、棉花、芝麻、胡麻、蔬菜、瓜、果、椰棗等。家畜有水牛、黃牛、山羊、綿羊、豬、狗、象和駱駝等,狩獵物則有象、鹿、野牛、虎、熊和兔子。

手工業方面有紡棉、織布、制陶和象牙雕刻,以及舟、車的製造,同時也出現了石制的小刀、印鑑、偶像、小缸和婦女用的金、銀、象牙、銅和寶石制的裝飾品。陶器的表面已光滑。印度的印鑑在鳥爾特爾、阿斯美〔巴格達附近)及西亞其他地方都有發現,帶撐架的拱形建築物和牆上壁龕以及動物圖案,都證明印度與兩河文明的聯繫。

哈拉巴文化的創造者是達羅毗茶人,他們為古代印度文明的發展作出了貢獻。大約在公元之前二千年代中期(即公元前1500年),中亞操印歐語系的遊牧部落雅利安人遷入印度河流域。他們進行了大規模屠殺和破壞,使哈拉巴文化衰落下去。古代印度歷史出現了暫時的倒退現象。正如思格斯在《反杜林論》中所說的:「每一次由比較野蠻的民族所進行的徵服,不言而喻地阻礙了經濟的發展,摧毀了大批的生產力」。

相關焦點

  • 世界歷史005 古代兩河流域文明(下)
    阿述爾巴尼拔是亞述王中最傑出的一位,他年輕的時候就精通數學和書吏技術,後來他在首都尼尼微籌建世界上第一個規範的圖書館。國王下令全國上繳各個時期各類泥板圖書。現存的三萬多塊泥板,大多是圖書管理員複製的,泥板文書幾乎涵蓋了古代兩河流域文明的所有精華,包括文學作品、法律條文、合同契約、宗教祭文等等。
  • 美索不達米亞—兩河流域文明與印度河谷文明(indus valley civilization)
    本文來源於雅昌論壇作者:書童版權歸原作者所有美索不達米亞—兩河流域文明兩河流域指底格裡斯河和幼發拉底河中下遊 通常稱做美索不達米亞(Mesopotamian希臘語意為「兩河之間的土地」)平原這個地方是人類文明的搖籃 創造了舉世聞名的兩河流域文明早在公元前5000年  蘇美爾人就在兩河流域繁衍生息兩河流域文明由蘇美爾文明、巴比倫文明和亞述文明三部分組成其中巴比倫文明以其成就斐然而成為兩河流域文明的典範古巴比倫王國與古埃及、古印度和中國構成了人們所說的世界四大文明古國
  • 印度河流域文明:古代城市規劃的先驅
    公元前2500年左右,南亞印度河流域興起了一個輝煌的古代文明——印度河流域文明(又稱哈拉帕文明)。印度河流域文明是世界四大古文明之一,是印度文明發展的先驅。 印度河流域文明發生的時間雖然晚於古埃及文明和兩河流域文明,但是文明所涵蓋的地理範圍要超過它們。
  • 兩河流域文明大廈的初建
    對於猶太民族和文化的出現和發展而言,兩河流域文明的影響應該說最為直接和具體。史書通常根據希臘人的稱呼把兩河流域冠之為「美索不達米亞」即「Mesopotamia」,古希臘語,意為河流之間地帶,來指代幼發拉底河(The Eupharates)和底格裡斯河(The Tigris)流經的區域,其最南部的區域由兩河之間平坦的衝積平原構成,是古代美索不達米亞文明的搖籃和中心地區。
  • 世界通簡史:尼羅河流域,兩河流域的文明發展,文明與自然的聯繫
    百家原創作者:魯克話歷史今天小編跟大家一起來了解一下尼羅河流域的文明。尼羅河流域某部分的早期狀況與另一部分當前自然條件如此相似,這一點是值得特別關注的。施魯克人和丁卡人將遇到的這種假想挑戰未必要同古埃及文明的 相先們遭遇的完全一致。現在我們不妨想像,這一挑戰不是來自自然環境,而是來自社會環境,它不是氣候的變化,而是產生於異族文明的入侵。事實上,我們已經目睹了這種挑戰,我們西方文明對熱帶非洲原始居民的影響。在我們的時代,它不是正對地球上每個現存文明和現存原始社會產生墨菲斯託菲裡斯式的神話作用嗎?
  • 法律與文明:兩河流域文明(1)
    在印度,天河的水經過溼婆神的頭髮流淌成了神聖的恆河。這似乎暗示著,古代偉大的文明,尤其是大河文明,都在以傳說向哺育了他們的河流表達致敬或敬畏。河流既衝刷留下了肥沃的土壤,又為農耕提供了灌溉水源。而有另一個故事,說的是天神因為對人類失望為了毀滅人類,降下滔天洪水想毀滅世界。
  • 地理環境與古代文明:埃及與兩河文明究竟如何產生與發展?
    但是與埃及文明誕生過程相同,西亞的人民同樣在這裡聚集起來,人口與農業的發展讓兩河流域文明成功地在這片新月形的平原上誕生了起來。古代兩河流域在對外聯繫方面,由於埃及文明地處歐亞非三大洲交界地帶的撒哈拉沙漠東部,四周存在著自然屏障,它只有通過東北部的西奈半島才能和其他文明交流。
  • 蘇美爾文明與兩河流域
    蘇美爾位於兩河流域(指亞洲西南部的幼發拉底河與底格裡斯河一帶)的南部,是兩河流域最早進入文明的地區。蘇美爾人是古代兩河流域文明的先驅者,也是蘇美爾文明的創造者。公元前5000年代後期,蘇美爾人進入了銅石並用時代。
  • 兩河流域文明的曙光
    賈莫文化與繼起的薩邁拉文化(Samarran Culture)間出現斷層—前者仍屬山側地帶,後者則是兩河文明的前身。薩邁拉文化與山側地區的紐帶該是公元前6000年前的哈蘇納文化(HassunaCulture),後者地望仍靠近山腳,靠少量的降雨進行幹地農作。哈蘇納文化後期融入薩邁拉文化,則已出現金石並用。薩邁拉文化涵蓋的大部分地域處於降雨區外,因此發展了簡單的灌溉技術。
  • 兩河文明和古埃及文明早已消亡,但對人類文明的發展仍有巨大意義
    兩河文明和古埃及文明是人類文明的兩大先行者,如果我們將人類上古的文明再細分,那麼兩河文明和古埃及文明是第一階段,中國、印度、波斯、希臘則是第二階段。兩河文明和古埃及文明消亡之時,我國正處於春秋戰國時期,同一時期的印度處於十六雄國時期,希臘處於城邦文明時代,而波斯則一統中東地區,這應該才是真正的四大古典文明。不過,古埃及和兩河文明雖然早已消亡,但卻為人類留下了寶貴的遺產,人類文明中至今仍然閃耀著這兩大文明的光輝。
  • 兩河流域的巴比倫文明,被波斯滅亡,波斯人是哪來的?
    世界四大古文明,按照出現的時間順序,依次是兩河流域文明、尼羅河文明、印度河文明、黃河文明。圖-四大古文明底格裡斯河與幼發拉底河流域,稱為兩河流域,也稱米索不達米亞平原。兩河流域文明在公元前4500年就存在,時間上是世界四大古文明之首。圖-巴比倫王國兩河流域著名的新巴比倫王國,是被波斯帝國滅亡的,那麼波斯人來自哪裡?波斯帝國崛起於扎格羅斯山脈,是一個高原民族。約在公元前2000年前後,雅利安人不斷滲入波斯高原,與當地民族融合,形成波斯族。
  • 歐洲什一稅源於古代兩河流域
    什一稅(Tithe)作為中世紀歐洲最重要的稅種之一,並非起源於歐洲,而是源於古代兩河流域。中世紀什一稅同教堂關係密切,與此相似,古代兩河流域的什一稅也同神廟密切相關。在兩河流域文明肇始之時,什一稅就是神廟稅收的最重要組成部分。可見,最早的什一稅是一種宗教稅。
  • 兩河流域文明起源——超越時代局限的蘇美爾文明
    蘇美爾身為兩河流域文明的起源,它究竟有著怎麼樣的神奇故事呢?兩千年前,古代文明如西方的羅馬帝國和東方的漢朝發展起來,在現代中東,帕提亞帝國統治者古代波斯及其周邊地區,並以泰西封為首都,這些文明對於我們而言,是非常的古老的,但對於它們來說,是否也同樣古老呢?
  • 從伊拉克到印度:兩河流域文明是怎麼通過絲綢之路流淌到東方的?
    四大文明古國所在地區文明的有記載的時間,兩河流域(古巴比倫所在的地區)的歐貝德文明是公元前8000年到6000年之間,古埃及文明是公元前6000年到公元前4000年左右,中國的仰韶文化是在大約公元前5000年到公元前3000年左右,古印度哈拉帕文明,公元前3300年到公元前1300年左右,
  • 古代兩河流域地區的美術代表作品
    文|三絕緯編這篇文章想跟大家分享的,是古代兩河流域地區的美術。有看過教材書的朋友應該會留意到,古代兩河流域在章節排布上是排在古埃及之前的,但事實上古代兩河與古代埃及並沒有時間上的早晚,基本上是同時期在發展。兩河流域所在的核心,主要是美索不達米亞平原。美索不達米亞平原本身的意思,是兩河之間的土地。
  • 失落的文明——兩河文明
    從遠古至今,幼發拉底河和底格裡斯河一直在滋潤著兩河流域這一片廣袤的平原,作為四大文明之一的兩河流域文明,以其古老而又獨特的魅力一直吸引著人們的眼光,多方面的建樹使人嘆為觀止,但是它的不公的命運又讓人們扼腕嘆息。
  • 接《印度》印度河流域的古代文明
    生活在西北部印度河流域的主要居民是達羅毗茶人。他們利用雨季河水泛濫、土地便於墾殖的條件,在印度河河谷種植小麥、大麥、甜瓜、胡麻等。他們是世界上最早栽培棉花的人。達羅毗茶人還馴養牲畜,打獵,捕魚。公元前三千年左右,達羅毗茶人進入了奴隸社會,興建了一些城市。從發掘的一些遺址可以看出,城市的面積相當大,布局整齊。
  • 起源於兩河流域,四大古文明之一,古巴比倫文明因何消失
    古巴比倫文明起源於美麗的美索不達米亞。這個地方位於兩條著名的河流之間,即幼發拉底河還有底格裡斯河。因為有了這兩條河流的滋養,此地才演誕生出了繁榮的文明,正因為這種文明誕生在兩河之間,因此,次的的文明也被稱為兩河文明。
  • 【碎片32】兩河流域的古城
    但我不認為國家是文明的靈魂。   好,言歸正傳,今天的這篇文章主要是想介紹一下兩河流域的古城。公元前330年,亞歷山大大帝率軍橫掃地中海沿岸、小亞細亞、西亞及印度河恆河流域,綿延8000餘年的兩河流域文明史終於畫上了句號。4、兩河流域的城市①烏爾城在兩河流域,我們可以看到很多古代城市遺址,烏爾城就是其中之一。
  • 古代西亞文明:亞洲文明大花園的絢麗花朵
    在兩河流域以外,還有埃蘭文明、猶太文明、伊朗/波斯文明和伊斯蘭文明等文明形態。自古以來,西亞文明與中華文明、印度文明等就有頻繁的交流互融,共同構築成燦爛輝煌的亞洲文明。與東亞地區一以貫之的中華文明所不同的是,西亞地區兩河流域文明的發展受當地民族遷徙流動頻繁的影響,文明的次第更替頻繁發生。發源於西亞塔魯斯山和扎格羅斯山的兩條河——底格裡斯河和幼發拉底河在巴格達附近幾乎匯合,從巴格達以南的兩河流域衝擊平原上,其南半段在古時被稱為「蘇美爾」,北半段被稱為「阿卡德」,這兩段又合稱為「巴比倫尼亞」。巴格達以北的地區被稱為「亞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