蝴蝶酥一直是美食臺編輯部最鍾愛的法式小西點,每一個睏倦的午後都能被蝴蝶酥奶香馥鬱的酥脆喚醒。
從排隊數小時,一包難求的國際飯店到每日限量購買,定時搶購的Jo l Robuchon,優質的蝴蝶酥不易購得,每一塊層次分明的酥香都在展現著多年製作蝴蝶酥功力的積累。
雖然在西方,這款酥餅有「棕櫚樹葉」、「大象耳朵」等形象說法,但在國內,大家還是習慣把它和蝴蝶聯繫在一起,故以蝴蝶酥著稱。
蝴蝶酥是很典型的清酥點心,和葡式蛋撻的外皮一樣,麵團內包入牛油,多次摺疊,小心擀壓,便能獲得酥薄如紙的豐富層次。
但如果想在家自己製作,傳統的開酥方法難度太高,對手法和溫度都有極高的技術要求,常常還沒開始摺疊,就以失敗告終。
今天台臺分享的這款,直接省去包裹油塊這一步,用更少的糖和黃油,照樣做出和傳統做法一樣鬆脆香甜的蝴蝶酥。
首先,黃油,切成小塊,放入大碗中,撒入麵粉、糖粉和少量的鹽,用手簡單抓捏,保留大部分的黃油塊塊。
倒入冰水,用刮刀攪拌至麵粉全部吸收,慢慢壓合麵團,放入冰箱中靜置30分鐘。
麵團擀長,先做第一次的摺疊,一個簡單的三折,壓實,就可以再回冰箱靜置20分鐘。
麵團拿出再次擀開,中間折一下做個記號。
兩側往裡對摺,再對摺。對摺的時候,零星黃油塊會和麵團相互交錯,形成新的層次。
最後一次,擀開成一個胖胖的正方形,大概1公分厚,四周修正整齊。撒上薄薄的一層細砂糖,像折棉被一樣,將兩邊的麵團往中間折,疊成一個軍用小被子。
切成小塊,根據自己的喜好做個小塑形。最後撒上一點點的糖,用手心輕壓一下麵團,烤箱預熱190度,放進去後調回180度,放在烤箱中下層烘烤15分鐘後翻面,再回烤10分鐘,這樣上色最均勻。
不同大小和厚薄程度直接決定了烘烤時間的長短,確保兩面都成色金黃,便可停止烘烤。
也可以嘗試用芝麻海苔或蔥油蔥花去代替糖,做一個鹹口的蝴蝶酥。鹹甜兩味,就是簡單下午茶最好的搭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