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擬規管共享單車 每車每年500元

2020-12-14 新華網客戶端

  據臺媒報導,為解決共享運輸工具亂象,臺北市政府訂定「臺北市共享運具經營業管理自治條例」草案(下稱「自治條例」),已送往市議會審議,未來共享運具需在指定服務區投放,市政府也將向業者收取權利金,預計每年每輛單車500元(新臺幣,下同)。不過,有業者認為,權利金訂得太高,且指定投放區將嚴重限制無樁式單車發展。

  臺北市自治條例不只針對共享單車,也包括共享摩託車、汽車等運輸工具。未來業者需在指定借還車服務區投放,每年繳交權利金及保證金,並有車輛總量管制,違規停放將有罰則。臺北市政府正在規劃管理辦法細則,研擬各類運具收費金額、停放區域等,經議會審議通過,最快明年初實施。

  以共享單車為例,臺北市交通局表示,未來業者需向市政府申請許可期限3年,現規劃每年每輛單車收取500元權利金;共享單車服務區設置地點、範圍,會根據業者需求和該處周邊環境決定;若業者投放車輛超過許可數量,或不在指定服務區內營運,每輛車將處以300至600元罰款。

  對此,oBike臺灣總經理王妍婷認為,市政府未明確說明訂定依據,且oBike收費便宜,未獲政府任何補助,若每輛車權利金訂在500元,等同每年三分之一營收需繳給臺北市政府,將難以生存。另外,無樁式共享單車優勢在於隨借隨還,若未來限定借還區,恐怕影響民眾的使用意願。

  王妍婷強調,公司已針對用戶進行規範,目前並無嚴重違停現象,呼籲市府降低權利金,放寬投放區限制,先談發展條例,再來論管理辦法。

  臺北市交通部門負責人彭志文說,每年每輛單車500元是參照停車收費而規劃,也參考了各方意見,應是合理金額。至於限定投放區,市府仍必須有管理規範,才不會造成違停、佔用公共停車位的情形,影響其他運輸工具停放秩序。

 

相關焦點

  • 臺北擬將共享單車納管:業者需繳納每年每車500元
    ,預計每年每輛單車500元(新臺幣,下同);不過,有業者認為,權利金訂得太高,且指定投放區將嚴重限制無樁式單車發展。 臺北市自治條例不只針對共享單車,也包括共享機車、汽車等運具,未來業者需在指定借還車服務區投放,每年繳交權利金及保證金,並有車輛總量管制,違規停放將有罰則,市府正在規劃管理辦法細則,研擬各類運具收費金額、停放區域等,經議會審議通過,最快明年初上路。
  • 臺北擬推條例加強共享運具管理,共享單車違規停放會被處罰
    新華網臺北11月20日消息,源自新加坡的共享單車oBike投入臺北已近半年,期間關於共享運具管理和運營的討論一直頗受關注。
  • 共享單車專利戰「私了」:永安行買下授權,每車每年13元
    雙方專利授權合同顯示,10萬輛車以內,永安行每輛車每年向其支付13元授權費,即每輛共享單車運營每天約3分錢;當永安行投放自行車超過100萬輛時,授權費降至每輛車每天1分錢。顧泰來已於12月27日前往江蘇省高級法院對兩起專利侵權訴訟撤訴。
  • 共享單車在臺灣遭遇「冰火兩重天」
    臺北共享單車遭收回 臺灣公共自行車企業YouBike自2009年以來,已累積豐富經驗。尤其在臺北,YouBike站點達175個,遍布臺北最熱鬧街區、旅遊景點及大部分捷運站附近。目前Youbike已經從臺北市延伸到新北、桃園、新竹、臺中和彰化縣。 4月初,新加坡業者oBike試水臺灣共享單車市場,在臺北街頭悄悄投放200多輛共享單車試營運。
  • 共享單車騎得溜更要管得好
    據業內人士介紹,每萬輛單車配備30到35名線下運維人員,才能保障單車的有效利用和管理。而目前進駐合肥的幾家單車企業,每萬輛單車最多配備15名線下運維人員,無法有效調度和檢修車輛,以致出現車輛聚集以及得不到及時維修而破損廢棄等問題。而一些車企由於經營不善倒閉,大量單車成為無主車,長期廢棄不用,成為佔據城市空間、汙染環境的「鐵垃圾」。
  • 共享單車車身被貼小廣告 市民:誰管?
    共享單車車身被貼小廣告 市民:誰管?  本報記者 劉冕  車筐裡,車梁上,甚至車座上,遍布大街小巷的共享單車最近被小廣告黏上了,有些廣告貼紙甚至直接覆蓋了開鎖用的二維碼。無論誰想掃碼騎車,必須被迫瀏覽花花綠綠的小廣告。  為何小廣告黏上共享單車?市民張先生分析:「貼上了,誰管?基本沒人管。
  • 臺北推進單車、機車、汽車移動共享服務
    ;;新華社臺北2月23日電(記者李慧穎 李凱)臺北市23日宣布將從3月起進行共享電動汽車試辦運營,以完善臺北交通的「3U計劃」,即共享單車YouBike、共享機車Umoto、共享汽車Ucar。  臺灣的共享機車(新華社記者 李凱 攝)  據臺北市交通局負責人介紹,臺北市聯合共享電動車廠商電馳公司先投放10輛納智捷電動車,並提供11處公有停車場,進行示範經營。試辦期間,共享汽車使用費為前30分鐘100元新臺幣,30分鐘後每分鐘5元新臺幣。
  • 「共享單車」現身泉州 停車自由每半小時收費1元
    用車1元實際指的是每半個小時1元  【體驗】  小白VS小黃人  競爭對手來了?  昨日下午,騎行愛好者小劉騎著共享單車,繞著泉州市區轉了一圈。「車身輕便,坐墊夠軟,鈴聲響亮,隨停隨騎。」小劉說,體驗一圈下來,感覺共享單車還不錯,可隨處停車和夜間(23:00~6:00)免費是吸引市民騎行的兩大優勢。  但他個人覺得,還是更喜歡「小黃人」,共享單車騎行半個小時就要收1元,還是算比較貴的。
  • 程鶴麟:共享單車的香港命運
    剛剛過去的復活節假期,程老漢一家5口人出門,打算來一次「遊車河」(「車」是「共享單車」)。沒想到我們家附近的共享單車,一半都被人加了鎖,另一半沒加鎖的又有一半壞了,找了將近一小時,步行將近3公裡,才湊到全家人一人一輛。
  • 管好共享單車 豐富昆明經驗
    公開報導顯示,這次交流會上提到:昆明主城區共享單車和共享助力車的總量,計劃要控制在10萬輛以下;要協調取消市內部分路內車位,設置更多的非機動車停放區;要求共享單車企業增加更多的運維人員,並提高他們的工資待遇;要實施不區分共享單車品牌的「無差別管理」,提高管理效率和水平。以上這些措施都有一個目的:管好共享單車,提升市容市貌,讓市民出行方便快捷。
  • 「小藍車」哈羅單車臨沂上路 每半小時計費1元
    「我感覺『小藍車』最大的好處是免押金,芝麻信用評分達到650分者即可享受到這一優惠。」市民朱女士推著一輛「小藍車」說,臨沂已有多家共享單車,但免押金的單車還是第一次見。採訪中,大多數市民對哈羅單車免押金服務表示認可,認為這樣免去了用戶退押金難的後顧之憂。
  • 西湖共享單車走穩,好秩序是管出來的
    據悉,西湖景區管委會在長假前就約談各大共享單車企業,實行「包片到企、責任到人」;屬地管理單位和相關執法人員、協管員、保安共同承擔服務、規範的監管職責;在核心路段,啟用「企業管理者+志願者」模式,每間隔200米左右,配備3人。同時,在人流量多、單車流量大的地方,加大了清運力度,10餘輛清運車隨時待命。  有了這麼大的管理力度,共享單車再管不好,那真要讓人無語了。
  • 繼松果電單車 東明城區又迎來首批500輛哈囉共享單車
    ,首批500輛哈囉共享單車正式在東明城區投放。據了解,這是繼2019年東明縣引進松果電單車後,引進的又一共享單車項目,哈囉單車收費標準為單次騎行1.5元/30分鐘,採取定點停車的方式。啟動儀式現場啟動儀式上,東明縣綜合行政執法局局長劉同軍表示,共享單車已成為現代文明城市的重要標誌,是方便每位市民群眾出行的時尚代步工具,是城市慢行系統的一種模式創新。
  • 郝志遠:共享單車的利弊
    在多種共享單車投放市場的情況下,只選擇其中一種,還是很難滿足需要,只能採取多選的方式。這就是,註冊多家,使用多家,遇到哪家的就騎哪家的。代價是,交各家的押金。太原現有的自行車我都用了,除太原市本地的公共自行車外,最近進入太原的共享單車,我看到的有3家:酷騎,押金299元;ofo,押金99元;百拜,押金99元。共交押金500元,獲得三種單車的使用權。押金還是自己的,就像在銀行存了活期存款一樣。但相比之下,這要比存款好多了,換取了多種共享單車的使用權,獲得了出行的更多便利。 當然,如果換一種思維,用這些錢自己買個自行車不是隨時都可以騎嗎?
  • 香港這樣規管共享單車
    約談+清理共享單車自進駐香港後,從1家擴至6家,為搶佔市場,各家公司都大肆鋪貨,路面單車數量激增,從初時的約1000輛到現在的至少1.5萬輛,部分單車公司更表示,為應對競爭,會繼續增加投放單車的數量。寸土寸金的香港,當然一時無法消化如此多的共享單車。
  • 哈羅單車有些地區現狀堪憂,助力車也不敵共享電單車
    我去的時候,大概是下午3點多,正好遇到松果共享電單車的調度人員在檢查車輛情況,並把車輛擺放好,一整排都是松果共享電單車。而哈羅單車和助力車就比較少了,但是估計也有運營人員在管理,車不多但儘量集中在一起。最後發現ofo,車少又舊,估計無人管理。
  • 共享單車 在香港可行嗎?
    用手機通過GPS尋找附近的單車位置,之後以QR二維碼解鎖取車,去到目的地後,只需要放下單車再掃碼鎖車,用微信支付或支付寶扣除費用即可,但香港人想試玩就不容易,只能望「車」興嘆。這股共享單車的熱潮,終於吹到香港。本周起,香港也有了自己的共享單車Gobeetrip,雖處於試行階段,也令人十分期待。
  • 沒人管的共享單車能否「獨享」
    某共享騎行管理公司最近發現一樁怪事,他們旗下有一輛共享單車每天都有騎行記錄,卻在近3個月內沒有產生任何訂單記錄,非常蹊蹺。經過蹲守,工作人員發現騎行者是一位大媽,她說車在附近停放了好久,也沒有鎖,便將車放進自家院中獨自使用,工作人員隨即報警。
  • 海口能容下多少共享單車?怎麼管?聽聽各方說法
    嘿,海口  你能容得下多少共享單車國興大道城管沒收亂停的共享單車。  南國都市報記者王子遙/文 汪承賢/圖  上周,海口龍華區一處「單車墳場」,刷爆不少海口市民朋友圈。堆成小山一般的違規被處理單車背後,正是共享單車與配套管理難以均衡發展的問題。
  • 全臺只此一家的共享單車被虐慘:要告狀!要求償!
    如今在大陸,共享單車已經完全融入了人們的日常生活之中,出門就騎小赤/橙/黃/綠/青/藍/紫車(顏色持續更新中——),已經是再平常不過的事兒了。不過在海峽對岸的臺灣,共享單車的遭遇就沒這麼幸運了!  (BGM起,讓我們找一首符合這個故事基調的曲子——《二泉映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