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推進單車、機車、汽車移動共享服務

2020-12-12 新華社新媒體

;;新華社臺北2月23日電(記者李慧穎 李凱)臺北市23日宣布將從3月起進行共享電動汽車試辦運營,以完善臺北交通的「3U計劃」,即共享單車YouBike、共享機車Umoto、共享汽車Ucar。

  臺灣的共享機車(新華社記者 李凱 攝)

  據臺北市交通局負責人介紹,臺北市聯合共享電動車廠商電馳公司先投放10輛納智捷電動車,並提供11處公有停車場,進行示範經營。試辦期間,共享汽車使用費為前30分鐘100元新臺幣,30分鐘後每分鐘5元新臺幣。

;;臺北從2009年開始推行共享單車YouBike,到2017年底臺北市已設置400處站點,提供13000多輛共享單車,平均每天有6萬人使用。

  臺灣的共享汽車(新華社記者 李凱 攝)  2016年,臺北市正式推動智慧電動機車即時租借服務,目前營運數量1000臺,去年民眾騎乘總裡程數累計近40萬公裡。共享機車服務主打「手機APP就是鑰匙」,租借無須鑰匙,不收押金,全程使用手機APP即可開啟服務,包含尋找附近可租車輛、預定、租借、騎乘與歸還。

;;臺北市有關負責人表示,希望推動市民多使用這3種共享交通工具,減少環境汙染。

相關焦點

  • 無樁共享單車在臺爭議大 擠佔機車停車格引共憤
    騎到哪、停到哪,來自新加坡的無樁共享單車租借服務oBike2017年落地臺灣,主打「無樁共享模式」,號稱要
  • 臺北擬推條例加強共享運具管理,共享單車違規停放會被處罰
    臺北擬推條例加強共享運具管理,共享單車違規停放會被處罰 劉剛、趙丹平/新華網 2017-11-20 19:31
  • 臺北擬將共享單車納管:業者需繳納每年每車500元
    資料圖 圖片來源:臺灣中時電子報 人民網訊 據臺灣《中國時報》報導,為解決共享運輸工具亂象,臺北市政府訂定「臺北市共享運具經營業管理自治條例」草案,已送往市議會審議,未來共享運具需在指定服務區投放,市府也將向業者收取權利金
  • 熱議 | 「騎到哪停到哪」,臺灣為啥容不下無樁共享單車?
    文 | 王堯騎到哪、停到哪,來自新加坡的無樁共享單車租借服務oBike 2017年落地臺灣,主打「無樁共享模式」,號稱要「打造臺灣人的環保新生活」。然而,令業者始料未及的是,運營不久就引發臺灣社會強烈反彈,新北市政府幹脆對oBike下了重鍘,引來一片叫好之聲。
  • 無樁共享單車在臺灣:騎到哪停到哪為啥爭議大
    騎到哪、停到哪,來自新加坡的無樁共享單車租借服務oBike2017年落地臺灣,主打「無樁共享模式」,號稱要「打造臺灣人的環保新生活」。然而,令業者始料未及的是,運營不久就引發臺灣社會強烈反彈,新北市政府幹脆對oBike下了重鍘,引來一片叫好之聲。無樁共享單車在臺灣的路該怎麼走?目前還是眾說紛紜。oBike公司宣傳圖。
  • 無樁共享單車在臺灣「騎到哪、停到哪」為啥爭議大
    本報記者 王 堯攝   騎到哪、停到哪,來自新加坡的無樁共享單車租借服務oBike2017年落地臺灣,主打「無樁共享模式」,號稱要「打造臺灣人的環保新生活」。然而,令業者始料未及的是,運營不久就引發臺灣社會強烈反彈,新北市政府幹脆對oBike下了重鍘,引來一片叫好之聲。
  • 臺灣共享單車少有人騎還惹人厭,背後原因令人深思
    行走在臺灣一些城市,經常能在街頭看到一些共享單車。但是奇怪的是,這些單車的使用率並不高,往往停放在路邊,少有人問津。這是怎麼回事?據臺灣媒體公開報導,新加坡無樁共享單車租借服務oBike2017年落地臺灣,主打「無樁共享模式」。
  • 臺北擬規管共享單車 每車每年500元
    據臺媒報導,為解決共享運輸工具亂象,臺北市政府訂定「臺北市共享運具經營業管理自治條例」草案(下稱「自治條例」),已送往市議會審議,未來共享運具需在指定服務區投放,市政府也將向業者收取權利金,預計每年每輛單車500元(新臺幣,下同)。不過,有業者認為,權利金訂得太高,且指定投放區將嚴重限制無樁式單車發展。
  • 共享單車在臺灣:綠色出行還是租賃公司?
    騎到哪兒、停到哪兒,來自新加坡的無樁共享單車租借服務oBike於2017年落地臺灣,主打「無樁共享模式」,號稱要「打造臺灣人的環保新生活」。然而,令該公司始料未及的是,運營不久就引發臺灣社會強烈反彈,新北市政府幹脆對oBike下令管制,引來一片叫好之聲。
  • 探訪青島共享經濟:共享單車敗退後,共享電動車又來了!共享汽車理想...
    本期「周一見」,青島早報記者將目光聚焦於共享電單車、共享汽車、共享充電寶這3個共享經濟的典型代表,探討共享經濟給我們生活帶來的真正影響,以及它們的未來發展前景。青桔電單車有關負責人在接受採訪時表示,目前青桔電單車在城陽區做小範圍運營,嶗山、萊西、西海岸新區做定向試運行,每輛車能保證平均服務用戶3次以上。「青桔電單車保證24小時運營維保。」
  • 機車,臺北的移動地標
    編者按:每一個初到臺北的人,估計都要驚異於那黑雲壓城的城市摩託車(臺灣稱「機車」)陣。綠燈一亮,在十字路口等候的摩託車一起發動的轟鳴聲山呼海嘯一般,令人過耳難忘。很難想像,在臺北這樣一座國際化大都市裡,居然允許如此多的摩託車通行,而且還能保持著如此井然有序的交通。撰文、攝影:銳尺
  • 共享單車在臺灣遭遇「冰火兩重天」
    深圳商報駐臺記者 劉瑜 文/圖 新加坡共享單車obike上月進入臺灣,先後在臺北、臺東試營運,兩縣市接受程度呈「冰火兩重天」態勢。 無獨有偶,對於共享單車經濟在大陸的崛起,作為全球自行車製造業重鎮的臺灣,其產業界反應也呈現兩極分化。
  • 無樁共享單車在臺灣「騎到哪、停到哪」 引發巨大爭議
    據人民日報7月27日報導,騎到哪、停到哪,來自新加坡的無樁共享單車租借服務oBike2017年落地臺灣,主打「無樁共享模式」,號稱要「打造臺灣人的環保新生活」。然而,令業者始料未及的是,運營不久就引發臺灣社會強烈反彈,新北市政府幹脆對oBike下了重鍘,引來一片叫好之聲。無樁共享單車在臺灣的路該怎麼走?目前還是眾說紛紜。
  • 臺灣無樁共享單車為何舉步維艱 「停在哪」成難題
    有關臺灣的公共自行車,臺北街頭是這樣一幅畫面:UBike自行車停放處,偶爾會見到幾輛oBike共享單車停放在其中。  UBike是在臺灣普及多年的公共自行車,它有固定的停取車點,有自己的樁位。oBike類似大陸近年來十分火爆的共享單車,不需要固定樁位。
  • 永安行共享單車業務萎縮 轉向共享汽車會「鎩羽而歸」嗎
    永安行(603776.SH)號稱是國內「有樁共享單車第一股」,在共享單車發展空間逐步萎縮的情況下,2018年底開始大舉進軍共享汽車市場。   其實,共享汽車在中國發展短短幾年時間裡,已湧現出巴哥出行、友友用車、途歌Togo、麻瓜出行、大道用車等一批企業。
  • 臺灣共享單車走到十字路口
    臺北市交通局指出,觀察各大城市,從墨爾本、倫敦到上海等,無樁共享單車雖然方便,但如果沒有良好管理,就會被趕出城市。臺北市不會趕走業者,但希望業者能自主管理,拒絕停車亂象。一通話點出了共享單車發展的美麗與憂愁。  生存分化,凸顯各自優缺點  宜蘭用戶近來發現,VBikes單車無法租借,手機APP無法登入,客服電話也難響應。對此,業者證實,臺灣市場開發困難,因此決定退出。
  • 擔心「無樁」變「無章」 臺灣多個縣市對共享單車說「不」
    相對廈門,臺灣各縣市的共享單車量體並沒有這麼大,但還是發生佔用人行道、機車格(摩託車停車位)、違規亂停等問題,同樣引起大眾不滿。應對之道,兩岸可以說是不謀而合。包括臺北、新北、臺中、高雄等縣市從去年底開始都提出相關「共享單車管理自治條例」,透過罰款、收取權利金、限制投放數量等方式來管理。儘管「條例」目前還沒落地實施,但通過媒體宣導,違停亂象已得到很大緩解。  尷尬:共享單車在臺推進受挫  在廈門,目前市面上投放量最多的共享單車有摩拜、ofo、哈羅、赳赳單車等。
  • Uber要在美國推出共享單車服務Uber Bike
    本周三,Uber宣布了在舊金山推進全新的試點項目Uber Bike,為用戶提供電動腳踏自行車租賃服務。從下周開始,Uber用戶將可以租用由共享單車平臺Jump Bikes生產的自行車。具體說來,用戶可以通過Uber的應用程式,來租用這款無樁共享單車,費用是每半小時2美元。接下來九個月內,試點項目共計會投放250輛電動自行車。所謂無樁共享單車就是指,用戶不需要到指定地點取車、停車,只要有車隨時隨地都能騎。根據公司的介紹,這款車內置有U型鎖,應該不會出現亂丟亂放的現象。
  • 體驗臺灣共享單車Obike 和摩拜幾乎一模一樣
    新加坡共享單車服務 Obike 進軍臺灣數月,雖然有些負面消息纏身,但總的來說,Obike 這種無樁自行車概念還是受到特定使用者的愛好,我們實際租借 Obike 教大家從租車到還車的整個流程,並與 其他公家共享單車服務稍微比較一下。
  • 共享單車已經「垂死」,相似模式的共享汽車還能活多久?
    近日,吉利和戴姆勒宣布組建合資出行服務公司,兩家的合作主要針對於高端專車出行,未來也會涉及到分時租賃與共享業務;長城歐拉在此前發布了旗下的共享出行業務品牌「歐拉出行」,「分時租賃+網約車+長短租」將作為其核心業務板塊;去年,東風汽車公司推出的「東風出行,共享汽車」服務平臺上線;以及發展比較早期的北汽推出的綠狗租車;外資戴姆勒在中國市場提供的以奔馳旗下的smar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