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圖|秋嫣旅行
江南梅雨季,時而陰雨霾霾,時而大雨滂沱。細雨濛濛時,不用打雨傘,那綿綿的雨絲,輕輕灑落你肩頭,清涼詩意。暴雨如注時,雨滴像斷了線的豆子,從天庭滾落下來,天地間籠罩在濃濃的雨霧中。
秋嫣喜歡在濛濛細雨中徜徉於古典園林裡,看雨絲瀟灑飄落,觀晶瑩剔透的雨點調皮地跳在烏黑的屋簷上,再輕盈盈地滴落下來,實在很美妙。
那日,濛濛細雨裡,秋嫣來到常熟燕園這座小巧精緻的古典園林。佇立古色窗格前,觀賞雨打芭蕉空靈的意境,迷人的景致,那麼富有詩意。
碧綠的芭蕉葉在細雨裡輕輕搖曳,姿態輕盈,宛若一群婀娜多姿的女子在長袖曼舞。
《禮記·樂記》云:「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雨滴落在長長的芭蕉葉上,發出清脆悅耳的聲音,好似演奏一曲美妙的大自然的音樂,那天籟之音令人遐想無限。
「雨打芭蕉」這一自然景象,會讓人產生或空靈、或歡快、或憂傷的情感,這千般妙韻,讓文人墨客產生豐富的聯想,創作出許多膾炙人口的藝術作品。
現代作家周瘦鵑在《芭蕉》一詩中寫道:「芭蕉葉上瀟瀟雨,夢裡猶聞碎玉聲。」詩人眼裡的雨中芭蕉,雨滴聲恰似珠落玉盤,如詩似畫,妙不可言。
芭蕉又名甘蕉、綠天、扇仙等,原產於我國南方地區。芭蕉葉碩大翠綠,葉形美麗優雅,深受人們的喜愛。
明末清初文學家李漁在《芭蕉》一文中說:「蕉能韻人而免於俗,與竹同功。」文人認為芭蕉同清新的竹子一樣,帶給人超凡脫俗之感,賞芭蕉是樂趣。
早在古代園林中,人們經常將芭蕉作為景觀植物種植。據古代地理專著《三輔黃圖》記載,在漢武帝時期,就已經從南越國將芭蕉帶到北方栽培。
攝影:大漠
「雨打芭蕉」,很有詩情的場景,然而,當心懷憂慮之事的人看到此景,會觸景生情,情不自禁地產生憂傷之緒。
心境開闊、沉靜之人,聽雨打芭蕉,是一種悠閒自得生活方式。秋嫣喜歡臨窗而坐,邊聽雨滴叩打著蕉葉,一邊安靜地看著書,心裡會湧起愜意與閒適之感。
宋代李洪《偶書》:「世事悠悠莫問天,一觴且醉酒中賢。階前落葉無人掃 ,滿院芭蕉聽雨眠。」
是啊,漫步在這座江南古典園林,閒庭信步是很愜意的。或靜坐芭蕉葉下的石塊上,沉思凝視;或手捧一書,沉浸書中的清涼世界;或清茶一盞,品茗賞景,心無雜念,這感受很美妙。
江南古典園林裡都有種植芭蕉,營造「雨打芭蕉」那詩情畫意的意境。芭蕉與古色建築相映成趣,那婆裟疏影在詩人、畫家眼裡,分明就是恬淡幽美的詩和清新淡雅的畫。
江南梅雨,時大時小。漸漸地,雨絲密了起來,淅淅瀝瀝的雨下大了,滴落小池塘裡,泛起了圈圈的漣漪。
常熟燕園的雅致和精巧名聞遐邇,那精巧絕妙的園林藝術讓人流連忘返。園中假山清池、亭臺樓閣、曲院深廊相映增輝。
假山水池旁垂柳依依,錦魚成群,在雨景中更顯幽美。
園林裡種植了幾株石榴樹,樹姿優美,枝葉秀麗。春天繁花似錦,絢麗多姿。夏天,綠葉間結滿圓溜溜的果子,像一隻只迷人的紅燈籠,小巧可愛。
有的石榴悄悄地裂開了口,好似向人們報告著成熟的喜訊。
雨中的庭院瀰漫著江南溫婉的氣息,溼潤、幽靜。這裡沒有人聲鼎沸的喧鬧,沒有忙碌奔波的匆匆身影,只有滴滴答答的雨水聲。煙雨濛濛的江南園林,是那麼浪漫詩意,這裡是一方清新雅致的心靈休憩地。
蘇州地區有很多古典園林,雅致精巧,移步換景,如果想要了解更多蘇州園林,點擊下面的搜索卡片,可以查詢到很多信息。
我是秋嫣旅行,一名江南女子,熱愛旅行,喜愛寫作。樂意分享旅途中的美景美食,喜歡就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