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一個學習隸書書法的好字帖

2020-12-21 太一智慧書畫藝術

推薦一個學習隸書書法的好字帖

喜歡隸書的書法愛好者比比皆是,有的喜歡隸書的高古大氣,有的喜歡它的秀美靈動,有的也喜歡其莊重雄渾,不管怎麼說,隸書是秦漢以來書法史上最特別的一個書體,如果說書法藝術的表現手段是書寫性,那麼,隸書則是體現書寫性的傑出代表。

今天推薦一個學習隸書的經典作品——《西狹頌》。它是東漢年間所刻,屬於摩崖作品,距今幾千年的風雨洗禮後,它是歷史保存最完整的一個摩崖作品,無缺一字,正如楊守敬所說:"方整雄偉,首尾無一缺失,猶可保重。"它與《石門頌》、《郙閣頌》被稱為漢代"三頌",是漢代隸書作品中的代表之作。

簡述

《西狹頌》是東漢時期為了紀念太守李翕率眾修路,開通西狹天井及其功績之事而作的紀錄之文,現在我們常說的一句話是,"要致富,先修路"就是這個道理,想想在當時,民眾從一個地方到另一個地方去,由於高山、河流等自然物的阻礙,都要繞道而行,李翕太守當時組織修通了道路,就等於是給民眾帶來了財富和方便,因此,大家都要為他立碑樹傳也是常理之事。《西狹頌》全文共235個字,總體上屬於隸書體,因為書寫者有很好的篆書功底,所以全文中篆隸相間,篆法用筆,隸書結體,個別字也是篆書的寫法,但已經是隸書的結體了。在結體上,方圓兼備,有些也有蠶頭燕尾的寫法,給人一種古拙雄渾,天真爛漫的感覺。

書法技法

無論在任何情況下,對於隸書的書寫要求是篆書用筆,因此,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想要真正寫好隸書,就必須要有篆書的用筆方法。《西狹頌》也不例外,下面逐一對其結體和點畫作一簡要分析。

結體方面:

整體上來講,《西狹頌》不同於《石門頌》,它是呈正方狀,字形"疏而不散,平而不板,整而不齊",其內部變化相當豐富,只要細心觀察,這些變化是微妙之間的,並不像有些碑石那樣變化參差,而是一種規矩著的變化,外表上"風平浪靜",而內部則是"洶湧澎湃",意思是表面上看起來沒有多少變化,而字內部的細節變化是多端的,這是因石而立,因字而變的緣故。例如"詩"字,左面的"言"字同時出現了四橫,一般書寫者可能要寫成基本一樣的長短或粗細,但這裡四橫寫法不一、長短不一、大小不一,就說明其變化是多端的,再加上右邊的"寺"字的連續三橫又有不一,這就通過各種變化,給字注入了難以捉摸的藝術特點,整體外表上卻穩如泰山。

線條方面:

《西狹頌》最為需要引起重視的是它的線條,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線條是書法的生命,好的線條就會給作品帶來活力。《西狹頌》的線條樸茂豐腴,凝重深沉,營造了隸書書法應有的特點。在書寫時,多以起筆逆鋒入筆,根據筆畫需要平推收筆。遇到燕尾時,裹鋒挑出,厚重優美。如"之"、"哉"等字。儘管如此,我們在仔細觀察它的每一個線條時不難發現,其中都有兩到三次的運筆動作,如"黃"、"騎"等字的長橫畫,起筆逆鋒入,三分之一處筆勢變,形成細腰狀,最後三分之一作燕尾,這樣的目的是讓線條變化更加豐富、生動。這樣的例子也包含在各種豎畫、撇畫、捺畫之中,如"為"字的長撇,變化三次,最後向左上挑出,達到了飄逸秀美的藝術效果,"創"字的一個長豎,由外向內,行至三分之一外時,急轉直下,快收筆時捻管向左上挑出,這些都是內部筆畫的變化,在書寫時需要引起足夠重視,否則,就不可能完全理解和把握《西狹頌》的藝術特點,使臨摹不能深入其意,深得其法。

點畫方面:

《西狹頌》的點畫多以方筆構成,由於是刻石,誰也沒有見過其原跡,但從摩崖類型來比較的話,也可以看出一些端倪,比如《石門頌》用筆直接入筆的特點就很明顯,細線較多,最主要的變化在於它的線條姿肆飄逸,結體靈動,而《西狹頌》由於用筆不同,造就了其風格的不同,起筆時強調逆鋒入、平筆出,有的還用"切筆"的辦法,就更增加了它的碑石之氣。在點畫布局上更講究姿態布陳的矛盾關係,例如"馬"字的四點水,整體上向外拓,形成了一個三角形,但其中姿態不同、方向不同、大小不同,使字形更具活力。"赫"字兩個土下面少寫了一個豎,但這裡是用點來代替了,六個點之間既相互排斥,又相互關照,相得益彰,同生共享,有美不勝收的藝術效果。

書寫注意事項

以學習臨摹《西狹頌》時,應當根據其藝術特點,精確把握書寫規律,注意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

一是認真讀帖。讀帖是通過對字帖中字形特點、藝術關係、點畫規律、用筆方法等進行研究分析的過程,沒有好的讀帖,要談寫字是空有理想的。現在很多書法愛好者不注意這個環節,拿到字帖,拿起毛筆就寫,殊不知,這樣只是浪費一些紙張和筆墨。古人創造的藝術是經過幾千年歷史檢驗的,終有它的學問在裡面存放著,我們要做的就是認真研習,反覆思考,才有可能獲得一二。因此加強讀帖方法的學習和思考,也是一門學問。

二是精準臨摹。對於臨摹中的方法問題,也有很多的論述,這裡不再多述,只是強調一下臨摹中對字形的拆分問題。什麼叫字形拆分?就是把一個字拆分成若干個基本筆劃,按照筆畫進行精準臨摹,等對點畫熟悉以後,再進行"組裝"臨摹,所謂組裝,就是把熟悉的點畫組合在一起,進行結體的臨摹,這樣看似慢,實際上是由點到面,各個擊破的過程。

《西狹頌》是漢代隸書書法中的經典作品之一,在學習過程中要本著沉著下筆、穩重平和的心態來對待它,克服學習中的急躁心理,一步一個腳印,穩紮穩打,經過一個時期的學習必有獲得。

本文由《太一智慧書畫藝術》平臺原創,歡迎關注,帶你一起長知識!

註:文中插圖均為《西狹頌》拓片和碑刻圖片。

相關焦點

  • 現代隸書學習的優質字帖,曹全碑的書風,漢簡雙書,結字古色古香
    隸書的發展到現在已經有2000多年的歷史了,它是始創於秦朝,在東漢達到頂峰。但是隸書在今天依舊備受歡迎的書法字體。隸書結體扁平、工整、精巧。到東漢時,撇、捺等點畫美化為向上挑起,落筆輕重頓挫富有韻律變化,具備了現代美學意義上的「書法藝術美」。風格也日趨多樣化,頗具藝術欣賞審美價值。
  • 憶白文化用品給你準備的新手入門字帖推薦 錯過就沒有啦!
    但是很多人,想要練字,卻苦於無法選到自己心儀的字帖。所以今天,憶白文化用品就將有針對性地為大家推薦幾款字帖,請注意查收哦~如果你喜歡楷書,建議學習唐人的,因為唐人對楷書的發展有很大的貢獻,他們幾乎把楷書發展到了標準化的程度,所以選擇他們的字帖來描摹,水平提升是很快的。常見的比如:歐陽詢的《九成宮碑》、顏真卿《顏勤禮碑》、柳公權《玄秘塔》等。
  • 隸書學習必經之路,曹全碑入門,鮮于璜碑脫俗
    大部分書法初學者都會將曹全碑作為入門的書法字帖,學好隸書筆法,感受隸書的魅力,但是學到一定時間以後,就會進入瓶頸,發現自己的字越寫越俗,完全進行不下去了。這個時候你應該換一個進攻方向,選擇更加稚拙的古帖,進行下一階段的學習,那應該選擇哪一本字帖呢?書法專家介紹,這本《鮮于璜碑》非常適合這個階段的你。《鮮于璜碑》全稱《漢故雁門太守鮮于君碑》為漢隸中方筆流派的典型代表碑陽書風方整樸厚,碑陰真率稚拙。
  • 25篇常用漢字的草書筆法字帖,楷書對照示意,書法學習進階之選
    一般人在練習書法之初,往往多是找來字帖臨摹,能夠模仿得一模一樣就很滿足了。因此,往往停滯在字法階段的人還是比較多的。眾所周知,一幅書法的好壞,還要看整個畫面的構圖美。好看的字湊在一起,不一定是好的書法。相反的,有時候個別的字不算好看,但整幅作品卻能使人賞心悅目,這就是章法的作用。
  • 初學書法從隸書入手,應該選《曹全碑》還是《張遷碑》呢?
    初學書法,可以從隸書開始學習,較容易入手,至於應該學習哪個經典範本,學習者首先要對自己有明確的定位,你的性格特點是什麼,比較柔弱還是剛強?比較大方還是內向?最主要的是你的審美眼光,你喜歡《曹全碑》,還是《張遷碑》?
  • 中國漢字流傳千年 憶白文化用品字帖彰顯書法魅力
    從點畫單純、柔中帶剛的篆書,到流暢自然、古色古香的隸書,再到鳳舞龍翔、筆畫連綿的草書以及橫平豎直、端莊大方的楷書,每一種漢字的形體都承載著中華民族悠長的歷史記憶,見證著每一個時代的光輝與落寞。也正是得益於此,中國的漢字也成為了富有美感的藝術作品,令古今中外眾多名人墨客為之傾倒,而中國的書法更是成為了無數文人雅客競相學習的對象。
  • 現代隸書造詣的登峰字帖,劉炳森《百家姓》欣賞,學隸書的必修帖
    隸書和楷書都有著異曲同工之妙,在當代書法的教程和書法名家的講座上都把楷書可隸書列為了書法學習的基石,也就是書法入門首選的兩種字體,只有把這兩種字體的其中一體寫得爐火純青才能把行書和草書寫好。那麼我就簡單地談一談隸書的特點,如今學乙瑛、曹全兩碑居多,它們有一個共同特點,隸書字體清俊秀逸,符合現代審美。但往往風格面貌強烈的字體,上手容易,精到難。
  • 《梵文書法字帖》 助梵文愛好者書寫莊嚴
    中國除漢字書法之外,各少數民族書法有其重要的傳統和特色2018年由民族出版社出版羅薩經師的《梵文書法字帖》,從實用和創作的角度,介紹和演示了「蘭札體」和「烏爾都」兩種字體的書法,為梵文愛好者提供了由深到淺、梯度合理、便於模仿、耕耘練習、進行創作的理想範本。
  • 1400個陸柬之行楷書法集字欣賞:古雅遒逸、學習行楷的上好字帖
    喜歡書法的朋友都知道,要想入門習字,必然是離不開臨帖的。其實臨帖又分兩種情況,那就是臨和摹。而不少的書法愛好者往往在選擇字帖的時候容易選描紅的版本,這其實也無可厚非,畢竟對任何事物的學習了解都需要一個過程。倘若有人指導,或許更多的還是選擇讀帖臨寫。
  • 漢隸曹全碑拓本高清字帖欣賞,31幅高清大圖特寫,學隸書的好帖
    小編學隸書首選的就是《曹全碑》,曹全碑裡的變化還是挺多的。雁不雙飛應該只是指橫畫,橫與撇捺共用的時候還是有雙飛的,曹全裡的「居」字就出現了不止一次的雙飛。我練隸書是為了寫章草,但曹全碑、禮器碑、韓仁銘等名碑練了許久,卻一直找不到兩種書體在筆法上的共同點。
  • 劉炳森的隸書作品很好看,哪些人不能學?專家這樣說
    關於學習書法的問題,歷史上都是經過一代代的人傳承而來,也就是說,今人學前人,但是,在學習前人的時候,又會涉及到一個學哪些前人的問題。古人講:「取法乎上」,就是要求人們在學習書法的時候,要儘量向更遠的人學習。
  • 歐陽詢楷書入門,首選《九成宮醴泉銘》字帖,初學者的經典作品
    初學書法選擇字體字帖是比較重要的一個步驟,很多人建議學習先學顏體,也有人建議學習歐體,各有各的優勢在這裡不多解釋,如果我們選擇歐陽詢的楷體學習的話,入門臨摹字帖首先應該是《九成宮醴泉銘》。歐陽詢是楷書四大家之一,痴迷書法曾經有就一個發生在他身上《歐陽詢觀古碑》的故事,因為趕路,看到古碑,前行後又返回連看三天的故事。可見歐楷被認可不是隨便的歐陽詢。《九成宮醴泉銘》被書法人認可稱為天下第一銘,九成宮醴泉顧名思義講述的記錄的在九成宮發現了醴泉的這麼一個故事。故事是發生在唐太宗麟遊縣避暑的時候發生的故事。
  • 王羲之的書法是一個寶藏,學習書法的要經常來挖挖
    王羲之的行書《宋拓懷仁集聖教序》,還是當年我在學校讀書時學習行書的入門帖,當時我是用來學習大字行書的,現在看來依然親切,偶爾還會用心臨寫上一段時間。對於我來說,王羲之的書法就是一個寶藏。每過一段時間,我就會來挖掘一番。
  • 一文全面整理:歷代有哪些上好的榜書字帖可供臨寫?
    所以學習榜書要選對方向,以免南轅北轍之虞。歷代榜書多為楷隸,篆書間亦有之,草書則甚少,這是因為篆書不易雄茂,草書不易靜穆,也不盡然,歷代仍有少數很好的篆書和草書大字。現推薦一些上好的榜書字帖,供各位同仁臨習。篆書歷代可供臨寫的榜書字帖,篆書首推李陽冰的《般若臺銘》,其次是《石鼓文》。
  • 書法自古碑帖兼學,為什麼清代要提出「碑學」?
    因為,中國古代的書法傳播載體,從東漢時代就有造紙了。逐漸開始在紙上寫字了。東漢以前沒有造紙,漢字的主要傳播載體就是竹簡、絹帛。竹簡和絹帛是最日用的書法載體了。但是簡牘帛書有它自身的局限性,無法長期保存。因此,石刻書法,就成為書法學習的主要途徑了,這就自然會形成以碑刻為字帖的學習習慣。
  • 當代誰寫的隸書最好 讓人賞心悅目的隸書書法作品欣賞
    隸書,是中國書法藝術中五大字體之一。欣賞隸書,我們能透過其四平八穩的筆法布局,感受到一種歷史感,莊重感。自古至今,隸書以三大特點而著稱:1、厚重,即氣勢渾厚,茂密凝重,雄健壯美;2、樸拙,即樸實率真,稚拙天趣,平中寓奇;3、高古,即取法高遠,古典味濃,金石味重。
  • 古代書法名家隸書作品欣賞
    隸書是我國五大書體之一,具有悠久的歷史,在中華傳統書法藝術中佔據重要的地位。隸書最早出現於秦代,盛行於漢唐,於宋代開始逐漸衰弱,到清代隨著古文字中興、北派書法崛起而逐漸復興。秦代至明代1400多年的歷史上,我國出現了大批擅寫隸書的名家,但有墨跡傳世的名家不多。本文逐一展現他們的書法作品,供大家欣賞。
  • 隸書書法作品欣賞(一)
    隸書起源於戰國時期。相傳秦朝有一個叫程邈的徒隸,因為得罪了秦始皇,被關在監獄裡。程邈看到當時獄官的門牌用篆書寫很麻煩,就作了改革,化繁為簡,化圓為方,又創立一種新的字體。秦始皇看了很欣賞,不僅赦了他的罪,還封他為御史,並將這種字體規定在官獄中應用。
  • 隸書書法作品欣賞 看當代書法家隸書創作
    書法賦予了文字生命與靈魂,使文字成了一個有生命形式的結合體,具有超常的美感。——易從網隸書書法作品是漢字中常見的一種莊重的字體,它所顯示的磅礴的表現力是無可比擬的,中國書法僅以黑白、點線為表現手段,成為「東方藝術美學的核心」、「中國文化核心中的核心」,這種獨特的文化現象成功的訣竅在於書法的美學構成。本文整理了當代擅長寫隸書的三位書法家手寫書法作品,一起來欣賞吧!
  • 書法字海:王羲之等小楷五種解析字帖,筆法精講,書法藝術之美
    書法字海:王羲之等小楷五種解析字帖,專業的書法解析字帖,這種字帖高清版不多,今天我就來分享給大家,全面了解書聖的筆法精髓,對學習書法奠定基礎。 本書全面講解王羲之的5種小楷書法作品,包括《樂毅論》《黃庭經》等。關於王羲之的書法作品和相關的教材我還有很多,日後在慢慢和書友見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