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隸曹全碑拓本高清字帖欣賞,31幅高清大圖特寫,學隸書的好帖

2020-12-10 清雅閣

小編學隸書首選的就是《曹全碑》,曹全碑裡的變化還是挺多的。雁不雙飛應該只是指橫畫,橫與撇捺共用的時候還是有雙飛的,曹全裡的「居」字就出現了不止一次的雙飛。我練隸書是為了寫章草,但曹全碑、禮器碑、韓仁銘等名碑練了許久,卻一直找不到兩種書體在筆法上的共同點。後來看到了尹灣漢簡後才發現問題所在:一是寫得太大,指掌字變成了肘腕字;二是光看漢碑,用明清人的用筆去做漢碑的效果。所以感覺走錯了路子。漢簡起筆少逆鋒,藏鋒動作是垂直下筆撐開筆鋒形成的。收筆都出鋒,筆筆如此。以橫為例:主筆跟其他筆畫筆法無二,只是強調了收筆時波浪,故而看著與其他筆畫不同,張遷碑那種方筆絕非回鋒描畫成的,漢碑中橫畫的種種形態只是出鋒的大小與角度的不同罷了。家祖父曾經總結為:「八分至簡、一橫一豎」,可惜我領會得太晚,走了彎路。以上是個人學漢簡隸書的一點體會,僅供兄臺參考。

漢隸曹全碑拓本高清字帖欣賞:

網友學書法的心得分享:

私下裡也練習書法,但是不求上進,只挑自己喜歡的寫,主要是為了讓自己開心。別人說的很多理論雖然聽起來都挺好,但跟我沒關係啊,按著自己興趣的引導前進,邊寫邊體會,那天突然領悟到點什麼就感覺特別愉快。在這個過程中完全放鬆,又不賣字為生,也不求成名成家,更不說精研書理了。所以,到現在就沒看多少書論,臨過碑帖也不多,感覺不配跟人聊書法。不過倒是期待那些雄心勃勃,讀書萬卷,臨帖無數的人可以拿出點成就,做一個當世的書法大家。但心裡也有點犯嘀咕,好像沒聽說過哪個書法家說什麼樣的人不配跟自己聊書法的

寫在文末:

聲明:本文由清雅閣原創發布,圖文版權歸清雅閣所有;如有轉載請註明出處,致 謝!歡迎您在清雅閣駐足欣賞藝術,清雅閣的創辦初衷便是以傳承中華文化精神,發揚中國國粹藝術。為廣大藝術愛好者搭建藝術交流平臺,我們將始終秉持創作優質書畫內容的宗旨砥礪前行。如果喜歡我們的內容,敬請關注、點讚、收藏、分享、轉發、評論。您的每一次參與都是我們創作優質內容的強大動力。

相關焦點

  • 經典:圓潤秀美的漢隸,《曹全碑》高清明代拓本欣賞(上)
    一、前言《曹全碑》是東漢時期的一塊碑刻,他的名字有許多,《曹全碑》的全稱是《漢郃陽令曹全碑》或《漢郃陽令曹景完碑》,又被人稱作《曹景完碑》,我們通常是叫它《曹全碑》的。這塊石碑記載了當時曹全領兵鎮壓黃巾軍的故事。碑身高有二百七十二米,寬度有九十五米。《曹全碑》是漢代隸書的經典代表作之一,他不同於其他隸書的渾厚拙樸,具有圓潤秀美的風格特點。線條流暢而自然,十分精美,由於《曹全碑》碑身保存的比較完好,碑刻工藝也非常的精緻,所以歷來被學習隸書的人當作學習的範本之一。
  • 隸書學習必經之路,曹全碑入門,鮮于璜碑脫俗
    大部分書法初學者都會將曹全碑作為入門的書法字帖,學好隸書筆法,感受隸書的魅力,但是學到一定時間以後,就會進入瓶頸,發現自己的字越寫越俗,完全進行不下去了。這個時候你應該換一個進攻方向,選擇更加稚拙的古帖,進行下一階段的學習,那應該選擇哪一本字帖呢?書法專家介紹,這本《鮮于璜碑》非常適合這個階段的你。《鮮于璜碑》全稱《漢故雁門太守鮮于君碑》為漢隸中方筆流派的典型代表碑陽書風方整樸厚,碑陰真率稚拙。
  • 漢隸入門《史晨碑》高清單字欣賞
    《史晨碑》又稱《史晨前後碑》,此碑古樸渾厚、端莊典雅,磨滅處非常少、筆畫較清晰。此碑為東漢後期漢隸走向規範、成熟的典型,歷來被奉為隸書初學入門的門徑。 《史晨碑》兩面刻,碑通高二百零七點五釐米,碑身高一百七十三點五釐米,寬八十五釐米,厚二十二點五釐米,無碑額。前碑全稱《魯相史晨奏祀孔子廟碑》,刻於東漢建寧二年(169)三月。十七行,行三十六字。末行字原掩於石座中,舊拓多為三十五字,新拓恢復原貌三十六字,字徑三點五釐米。碑文記載當時魯相史晨及長史李謙奏祭祀孔子的奏章。
  • 東漢《曹全碑》高清大圖快快收藏,學習書法的超級福利!
    《曹全碑》是學習書法的一本很好的入門字帖,以下我們從名家品評、藝術特色和臨習提要簡單的介紹一下:一、名家品評《曹全碑》清代書論家對《曹全碑》多有評述:孫承澤:「字法遒秀逸致,翩翩與《禮器碑》前後輝映,漢石中之至寶也。」
  • 書法答疑:漢隸《曹全碑》同一偏旁部首有二三種寫法該怎麼辦?
    【麓風軒】書法公益課堂,寫字經驗分享——網友問:在臨摹《曹全碑》字帖時發現一個問題,同一個偏旁部首有不同寫法,例如豎心旁就有多種寫法,對於初學者到底該以哪種寫法為參考呢?《曹全碑》中同一個偏旁的不同寫法確實存在,這恰恰是好事,初學者應按照拓本上的字型將各種寫法都學會。
  • 初學書法從隸書入手,應該選《曹全碑》還是《張遷碑》呢?
    《曹全碑》局部由於每個人的性格、經歷、所處環境等因素不同,決定了每個人的審美情趣不同,愛好各異,漢代碑刻,尤其是東漢喪葬立埤、表功刻石之風盛行,因而流傳下來的碑刻極豐,這些碑刻雖然同屬漢隸,但風格確有很大差異。
  • 《乙瑛碑》高清大圖:學漢隸的範本之一
    《乙瑛碑》,全稱《魯相乙瑛請置孔廟百石卒史碑》。無額。隸書,18行,行40字。東漢桓帝永興元年(153年)立,原石現存山東曲阜孔廟。與《禮器》、《史晨》並稱「孔廟三碑」,歷為書家所重。 此碑記司徒吳雄、司空趙戒以前魯相乙瑛之言,乙瑛上書請於孔廟置百石卒史一人,執掌禮器廟祀之事。此碑結體方整,骨肉停勻,法度嚴謹,用筆方圓兼備,平正中有秀逸之氣,是漢隸成熟期的典型作品,屬方整平正一路。
  • 淺談書法碑學與帖學的重要性
    書法作品按歷史傳承分為碑學和帖學,什麼是碑學?如皇帝記載功績立碑,派人在石頭上刻寫文字,其文字很精美。這碑一直流傳至今,具有很高的文學價值和書法價值,這就是碑,後人學習上面的書法,就是碑學。什麼是帖學?就是把書法作品,寫到絹帛上或紙上,形成了美妙的書法作品,後人用來臨摹學習,這就是帖學。從八千年前,人們就開始了符號的交流,那時就是漢字的開始。
  • 漢隸《曹全碑書法全集》1.2版
    《書法全集》 《曹全碑書法全集》1.2版新增歷代書法家2篇高清圖文等內容。書法字帖每位小編都特別害怕會和親愛的帖友們失散,所以,您可以將本公眾號設為星標,每次看完文章在文尾處點亮「在看」,這樣我們就能抱緊不走散! 《曹全碑》全稱《漢郃陽令曹全碑》,是中國東漢時期重要的碑刻,立於東漢中平二年(公元185)高272釐米,寬95釐米。明萬曆初合陽縣莘裡村出土,1956年入藏西安碑林博物館,現在西安碑林。
  • 《曹全碑》|漢石中之至寶,尤耐玩賞
    從拓本看,《曹全碑》的字跡保存較為完好,1957年移存於西安碑林。《曹全碑》是保存漢代隸書字數較多的一通碑刻,是秀美一派的典型。也是西安碑林所藏東漢刻石中極為珍貴的一通東漢石碑。它與《禮器碑》《史晨碑》《張遷碑》合稱為「漢碑四品」。在現有漢碑中,《曹全碑》拓法雖不為精善,但較之當時所拓,神理渾淪可愛。其結體、筆法都已達到十分完美的境地,具有極高的藝術價值。
  • 高清字帖 |《爨龍顏碑》
    《爨龍顏碑》與東晉《爨寶子碑》並稱為「二爨」,歷代為世人重視。   碑額上部浮雕青龍、白虎、朱雀。下部正中有穿,左右刻日、月;日中有爨烏, 月中有蟾蜍。中間刻「宋故龍驤將軍護鎮蠻校尉寧州刺史邛都縣侯爨使君之碑」。碑陽左邊刻清阮元、邱均恩、楊爨三跋及「道光七年知州張浩建亭」字 1行。
  • 雄厚奔放的《石門頌》力弱膽怯者不能學,漢隸教學欣賞高清字帖!
    《石門頌》在隸書當中有隸中之草的稱譽,其渾厚奔放又高古飄逸的風格使我們陶醉其中。以下我們從名家品評、藝術特色和臨習提要簡單的介紹一下:一、名家品評清祖翼跋此碑雲:「三百年來司漢碑者不知凡幾竟無人學《石門》者,蓋其雄厚奔放之氣,膽怯者不敢學,力弱者不能學也。
  • 東漢隸書《史晨前後碑》漢碑逸品 高清大圖收藏下載
    東漢隸書。此碑為並刻於一石的兩碑。又稱《史晨前、後碑》、《史晨前碑》、《史晨後碑》。東漢靈帝建寧二年(一六九年)立。隸書。前後是以碑之正刻、碑之陰刻而分。碑正刻全稱《魯相史晨祀孔子奏銘》,稱《史晨前碑》,俗稱《奏銘》。碑陰刻全稱《魯相史晨饗孔子廟碑》,稱《史晨後碑》。
  • 手機字帖 | 李陽冰鐵線篆《三墳記》高清帖、臨習指導和視頻
    手機字帖 | 李陽冰《三墳記》高清帖 — 書 法 思 考 出 品 — 李陽冰,生於開元年間,唐代書法家。字少溫,亳州人,出自趙郡李氏南祖房。李白族叔,為李白作《草堂集序》。
  • 現代隸書造詣的登峰字帖,劉炳森《百家姓》欣賞,學隸書的必修帖
    隸書和楷書都有著異曲同工之妙,在當代書法的教程和書法名家的講座上都把楷書可隸書列為了書法學習的基石,也就是書法入門首選的兩種字體,只有把這兩種字體的其中一體寫得爐火純青才能把行書和草書寫好。那麼我就簡單地談一談隸書的特點,如今學乙瑛、曹全兩碑居多,它們有一個共同特點,隸書字體清俊秀逸,符合現代審美。但往往風格面貌強烈的字體,上手容易,精到難。
  • 「緣於圖像背景的社會和藝術·漢隸十二品新探」在中國國家畫院...
    中國國家畫院書法篆刻所本著立足傳統,倡導使用在中國歷史上源遠流長,最具有中國特色的以「品」來界定藝術品質的方式去梳理古代浩瀚的「碑學」遺產。計劃分為三個階段,從「漢隸」入手,其次是三國魏晉南北朝隸書,再者是隋唐隸書。
  • 《曹全碑》秀雅之美,臨學全攻略,助你打通關!
    曹全碑,全稱"漢郃陽令曹全碑",是中國東漢時期重要的碑刻,立於東漢中平二年 (185)。碑高約1.7米,寬約0.86米,長方形,無額,石質堅細。碑身兩面均刻有隸書銘文。明萬曆初年,該碑在陝西郃陽縣舊城出土。在明代末年,相傳碑石斷裂,人們通常所見到的多是斷裂後的拓本。1956年移入陝西省西安博物館碑林保存。曹全碑是漢代隸書的代表作品,風格秀逸多姿和結體勻整著稱,為歷代書家推崇備至。
  • 「碑學」、「帖學」、「碑學派」、「帖學派」自己學得是什麼書法
    今天來聊一聊「碑學」和「帖學」。很多朋友在剛開始學習書法的時候,一直不太明白自己學習的字帖,到底是屬於「碑學」還是「帖學」,其實「碑學」和「帖學」都有兩種解釋。書法有雲第一種解釋:「碑學」和「帖學」的原意1、「碑學」的原意「碑學」的原本意思是指考訂和研究碑刻源流、時代、體制、製法、文辭內容、拓本真偽和書寫特點等的學問。
  • 學隸書常用經典碑帖
    學習書法大都要臨碑臨帖,隸書當屬漢碑最經典,這裡包括「乙瑛碑」、「曹全碑」、「石門頌」、「張遷碑」、「禮器碑」、「孔廟碑」、「華山碑」等等。這裡屬「曹全碑」和「乙瑛碑」臨摹者眾多,也是影響很廣的,也屬隸書發展過程中鼎盛時期代表作品。
  • 白石教你《曹全碑》·並
    作 者 提 示 《曹全碑》全稱《漢郃陽令曹全碑》,是東漢王敞等人為郃陽令曹全紀功頌德而立。曹全碑立於東漢靈帝中平二年,即公元185年。碑高253釐米,橫寬123釐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