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全碑》|漢石中之至寶,尤耐玩賞

2020-12-10 正山堂書畫院

《曹全碑》全稱《漢郃陽令曹全碑》,立於東漢靈帝中平二年(公元185年)十月丙辰造。此碑無額,出土於明萬曆初年陝西省陽縣舊城華裡村,清康熙十一年後,碑身出現裂痕。曾埋於渭水沙磧中,未經風雨的剝蝕,雖不免少有風損,但字形輪廓及筆畫的起訖用筆都仍清晰。從拓本看,《曹全碑》的字跡保存較為完好,1957年移存於西安碑林。

《曹全碑》是保存漢代隸書字數較多的一通碑刻,是秀美一派的典型。也是西安碑林所藏東漢刻石中極為珍貴的一通東漢石碑。它與《禮器碑》《史晨碑》《張遷碑》合稱為「漢碑四品」。在現有漢碑中,《曹全碑》拓法雖不為精善,但較之當時所拓,神理渾淪可愛。其結體、筆法都已達到十分完美的境地,具有極高的藝術價值。

發展

清萬經評此碑:「秀美生動,不束縛,不馳驟,洵神品也。」隸書也叫「隸字」「左書」,是由篆書簡化演變而成的一種字體,把篆書圓轉的筆畫變成方折,在結構上,改象形為筆畫化,目的是為了書寫方便、快速。始於秦代,普遍使用於漢魏。晉朝衛恆的《四體書勢》說:「秦既用篆,秦事繁多,篆字難成,即令隸人(指胥吏,即辦理文書的小吏)佐書,曰隸字。」就是說,隸書本來只是小篆的一種簡率快速寫法,到了漢朝,經過加工,發展成為一種具有藝術價值的字體。秦隸也稱「古隸」,漢隸也叫「今隸」。其筆勢、結構都與小篆不同。漢隸在西漢與東漢也有較大的區別,西漢的隸體筆畫比秦隸簡省;至東漢時,始有波捺,後人又叫「八分」。

隸書的結構打破了六書的傳統,奠定了楷書的基礎,提高了書寫的效率,它的產生,標誌著漢字發展史上的一個轉折點。

內容

《曹全碑》可謂是隸書的代表,漢碑中的精品。碑文記載了東漢末年曹全鎮壓黃巾起義的事件,也記載了張角領導農民起義波及陝西的情況,反映了當時農民軍的聲勢和合陽縣民郭家起義等情況,為研究東漢末年農民起義鬥爭史提供了重要的歷史資料。此碑石黑明如塗油脂,光可鑑人,書體是用隸書寫成。文字清晰,結構舒展,字體秀美飛動,書法工整精細,秀麗而有骨力,風格秀逸多姿,充分展顯了漢隸的成熟與風格。此碑碑石精細,碑身完整,實為漢碑、漢隸之精品。也是目前我國漢代石碑中保存比較完整、字體比較清晰的少數作品之一。

碑陽銘文記述郃陽縣令曹全的家世及生平。曹全為漢初名相曹參的後代,建寧二年舉孝廉,除郎中,拜西域戊部司馬,率兵徵討疏勒國,殺其王和德,遷右扶風槐裡令,後任郃陽令。此碑是其下屬群僚集資刻石以頌其功之作。碑陰刻門下故吏姓名及捐資數目。碑文中所記平疏勒事,與《後漢書·疏勒傳頗有出入,因碑為當時所立,故其記事為史家所重視。碑中記載了光和七年黃巾起義時,「幽、冀、兗、豫、荊、揚,同時並動」的形勢,具有很高的史料價值。碑文字體精美,飄動秀逸,為漢隸代表作之一。

作為東漢隸書成熟時期的代表作,《曹全碑》在歷代學人及書法評論家的心目中地位較高。清孫承澤讚譽其:「字法遒秀逸致,翩翩與禮器碑前後輝映」,乃「漢石中之寶也」。萬經評其曰:「秀美飛動,不束縛,不馳驟,洵神品也。」南海康有為先生則認為其與《孔廟碑》為「一家眷屬」,「皆以風神逸宕勝」。徐樹鈞在其《寶鴨齋題跋》中稱其碑陰書法「神味淵雋,尤耐玩賞」。從前人諸多評析中我們可以看出,與其同時代粗拙的漢碑相比,《曹全碑》若一位翩翩君子,具有極高的修養,其個性不激不勵,中正平和,既符合規範,又飄然逸出,與《張遷碑》等以追求真率拙樸的碑風形成了鮮明的對照。

藝術風格

此碑的藝術風格以秀為主,同時又極具骨力,並有其挺拔的一面。我認為寫此碑時點畫儘量寫得豐潤,避免枯瘠。行筆的方式多提頓,因其貼筆勢圓熟瀟灑,在臨習時用筆不宜過於澀滯,用墨不宜太幹。

結構方面應注意其重心變化規律,疏朗和緊密相映成趣,結構變化應力求豐富。這樣可較好地表現出其線條剛柔相濟、圓潤豐腴的特點。另外,不宜一味求快,每一筆畫都應快慢有致。

隸書始於秦而興於漢,尤其到了東漢,碑刻最為發達,留下了不少書法藝術的精品,其中《曹全碑》可以說是隸書發展中技法最為成熟的代表作品之一 。作為東漢隸書成熟時期的代表作,《曹全碑》在歷代學人及書法評論家的心目中地位較高,同時也是隸書臨習的重要碑帖。

《曹全碑》局部欣賞

相關焦點

  • 書法字帖:曹全碑
    全稱《漢郃陽令曹全碑》,又名《曹景完碑》。東漢中平二年(185年)十月立。縱253釐米,橫123釐米。碑陽20行,行45字,碑陰題名五列。藏西安碑林。 此碑為漢碑中極負盛譽者。其結字勻整,秀潤典麗;用筆方圓兼備,而以圓筆為主,風致翩翩,美妙多姿,是漢隸成熟期飄逸秀麗一路書法的典型。
  • 《曹全碑》:看縣令曹全「徵疏勒、遭黨錮、除黃巾」的激揚人生
    《曹全碑》,全稱《漢郃陽令曹全碑》或《漢郃陽令曹景完碑》,又稱《曹景完碑》,東漢靈帝中平二年(185年)十月立於郃陽縣(今陝西省合陽縣),明萬曆初年(1573年後)於郃陽縣舊城掘地得之,後移存於縣孔廟。1956年移入西安碑林,保存至今。碑高253釐米,寬123釐米,碑陽20行,行45字。出土時狀況完好,唯一「因」字半殘,清康熙十一年(1672年)後斷裂。
  • 東漢《曹全碑》高清大圖快快收藏,學習書法的超級福利!
    《曹全碑》是學習書法的一本很好的入門字帖,以下我們從名家品評、藝術特色和臨習提要簡單的介紹一下:一、名家品評《曹全碑》清代書論家對《曹全碑》多有評述:孫承澤:「字法遒秀逸致,翩翩與《禮器碑》前後輝映,漢石中之至寶也。」
  • 白石教你《曹全碑》·並
    作 者 提 示 《曹全碑》全稱《漢郃陽令曹全碑》,是東漢王敞等人為郃陽令曹全紀功頌德而立。曹全碑立於東漢靈帝中平二年,即公元185年。碑高253釐米,橫寬123釐米。
  • 經典:圓潤秀美的漢隸,《曹全碑》高清明代拓本欣賞(上)
    一、前言《曹全碑》是東漢時期的一塊碑刻,他的名字有許多,《曹全碑》的全稱是《漢郃陽令曹全碑》或《漢郃陽令曹景完碑》,又被人稱作《曹景完碑》,我們通常是叫它《曹全碑》的。這塊石碑記載了當時曹全領兵鎮壓黃巾軍的故事。碑身高有二百七十二米,寬度有九十五米。《曹全碑》是漢代隸書的經典代表作之一,他不同於其他隸書的渾厚拙樸,具有圓潤秀美的風格特點。線條流暢而自然,十分精美,由於《曹全碑》碑身保存的比較完好,碑刻工藝也非常的精緻,所以歷來被學習隸書的人當作學習的範本之一。
  • 漢隸《曹全碑書法全集》1.2版
    《書法全集》 《曹全碑書法全集》1.2版新增歷代書法家2篇高清圖文等內容。 我們力爭做到史上最全,如有遺漏與錯誤懇請帖友補充與指正! 近日公眾號改變了推送規則,時間線被打亂了。如果您沒有將我們設為星標或經常點文章底部的「在看」,我們的推送可能會淹沒在您的訂閱列表中。
  • 《曹全碑》秀雅之美,臨學全攻略,助你打通關!
    曹全碑,全稱"漢郃陽令曹全碑",是中國東漢時期重要的碑刻,立於東漢中平二年 (185)。碑高約1.7米,寬約0.86米,長方形,無額,石質堅細。碑身兩面均刻有隸書銘文。如何系統全面的臨學《曹全碑》呢?2、把《曹全碑》的形式美上升到意境美有人把《曹全碑》稱為漢碑中的林黛玉,天生麗質,優雅大方,神採奕奕。
  • 隸書學習必經之路,曹全碑入門,鮮于璜碑脫俗
    大部分書法初學者都會將曹全碑作為入門的書法字帖,學好隸書筆法,感受隸書的魅力,但是學到一定時間以後,就會進入瓶頸,發現自己的字越寫越俗,完全進行不下去了。書法專家介紹,這本《鮮于璜碑》非常適合這個階段的你。《鮮于璜碑》全稱《漢故雁門太守鮮于君碑》為漢隸中方筆流派的典型代表碑陽書風方整樸厚,碑陰真率稚拙。有網友表示,自己也曾經聽說過這個碑帖,學了幾天,但是寫著寫著就沒有興趣了,感覺不夠秀麗,不是自己心目中理想的書帖,然後就放棄了。
  • 隸書《曹全碑》的筆畫特點
    隸書《曹全碑》的筆畫特點 《曹全碑》用筆方法直接承襲秦代
  • 初學書法從隸書入手,應該選《曹全碑》還是《張遷碑》呢?
    最主要的是你的審美眼光,你喜歡《曹全碑》,還是《張遷碑》?經典的書法碑帖水平都是很高的,根據自己的性格特點與愛好選擇碑帖,然後從筆畫,單字,作品逐漸一步一步來,都會學好!《曹全碑》局部由於每個人的性格、經歷、所處環境等因素不同,決定了每個人的審美情趣不同,愛好各異,漢代碑刻,尤其是東漢喪葬立埤、表功刻石之風盛行,因而流傳下來的碑刻極豐,這些碑刻雖然同屬漢隸,但風格確有很大差異。
  • 漢隸曹全碑拓本高清字帖欣賞,31幅高清大圖特寫,學隸書的好帖
    小編學隸書首選的就是《曹全碑》,曹全碑裡的變化還是挺多的。雁不雙飛應該只是指橫畫,橫與撇捺共用的時候還是有雙飛的,曹全裡的「居」字就出現了不止一次的雙飛。我練隸書是為了寫章草,但曹全碑、禮器碑、韓仁銘等名碑練了許久,卻一直找不到兩種書體在筆法上的共同點。
  • 書法答疑:漢隸《曹全碑》同一偏旁部首有二三種寫法該怎麼辦?
    《曹全碑》中同一個偏旁的不同寫法確實存在,這恰恰是好事,初學者應按照拓本上的字型將各種寫法都學會。《曹全碑》「節」字《曹全碑》在某些偏旁部首上的不完全規範統一,正是這種文字歷史演變的真實反映,也恰恰體現了漢隸之美。作為書法藝術來說,恰恰不要太規整劃一,如電腦字庫中的隸書形成模式化以後,其藝術性與漢隸相比則大打折扣。
  • 西安碑林博物館曹全碑拜遊札記附視頻
    東漢《曹全碑》字體流宕俊美,是我國現存漢碑中最完好的,獨具風貌的稀世精品。《曹全碑》可謂漢碑之典範,刻立於東漢中平二年(185)。明萬曆初年,出土於陝西郃陽縣。1956年入藏於碑林博物館,是館藏保存最完好的漢代名碑。
  • 國家一級文物晉故曹夫人碑被追回:比《蘭亭集序》還早5年
    一次在網上查找資料,一篇關於晉碑的文章,引起了曹易的注意。文章中所寫的晉碑就是「晉故曹夫人碑」。他多方聯繫到報導的記者,記者的一句「對自己的報導真實性絕對負責」讓曹易「心裡有了底」,並從記者處要到了照片。 照片上的石碑清晰地寫著「晉故曹夫人碑」,「對,這就是我們要找的石碑。」
  • 【曹全碑隸書集字】西風酒旗市,細雨菊花天。
    【曹全碑集字】  《秋懷》【宋】歐陽修節物豈不好,秋懷何黯然!
  • 中國東漢時期的重要碑刻,《鮮于璜碑》(碑陽)
    《鮮于璜碑》全稱《漢故雁門太守鮮于君碑》,是東漢時期重要的碑刻,東漢延熹八年(165年)十一月立。本文中我們看到的是該碑的碑陽,可與以前藝術圍觀發布的碑陰組成完整的一套。碑陰可以通過關注「藝術圍觀」百家好,在歷史圖文中找到它。
  • 漢《祀三公山碑》欣賞
    《祀三公山碑》全稱《漢常山相馮君祀三公山碑》,俗稱《大三公山碑》。元廼賢《河朔訪古記》云:「三公神廟,祀三公山碑在元氏縣西北二十裡封龍山下,榜曰『天台三公之廟』,廟有《漢三公山碑》一通。」即指此碑。清乾隆三十九年(1774)元氏縣令王治岐重新訪得,始有拓本行世。
  • 任城漢碑歌 - 文化 - 濟寧 - 濟寧新聞網
    任城漢碑歌            作者:(清)夏大觀(1)炎漢今已邈,遺碣多散亡。塵中偶一遇,奚啻(2)明月璫(3)。嗟惟州學宮,列碑屹相望。鄭固(4)稱孝友,景君(5)推循良。
  • 【曹全碑隸書集字】朝辭白帝彩雲間,千裡江陵一日還……
    【曹全碑隸書集字】《早發白帝城》唐 李白朝辭白帝彩雲間,千裡江陵一日還。
  • 高清字帖 |《爨龍顏碑》
    《爨龍顏碑》與東晉《爨寶子碑》並稱為「二爨」,歷代為世人重視。   碑額上部浮雕青龍、白虎、朱雀。下部正中有穿,左右刻日、月;日中有爨烏, 月中有蟾蜍。中間刻「宋故龍驤將軍護鎮蠻校尉寧州刺史邛都縣侯爨使君之碑」。碑陽左邊刻清阮元、邱均恩、楊爨三跋及「道光七年知州張浩建亭」字 1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