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9日,泰州市姜堰區委書記李文飆專程來到雙登集團開展服務專員走訪活動,承諾要以零距離的服務態度、零障礙的服務方式,助推企業不斷做大做強;姜堰區區長方針走進曙光集團開展「一對一」專員服務,詳細了解企業生產經營及研發情況和需要政府協調解決的難題;區委副書記孫靚靚以服務專員身份走進江蘇振華泵業製造有限公司……
新年伊始,一支由500多人組成的服務專員隊伍在姜堰各地迅速行動,為全區450家企業和67個重點項目提供「一對一」服務。其中,12家支柱企業和部分重點企業由區領導牽頭掛鈎,67個重點項目全部由區領導和部門、鎮(街)主要負責人掛聯服務。
「區域比拼歸根到底是發展環境的比拼,姜堰要深化『環境立區』戰略,密切關注、妥善處理企業發展中的困難和問題,與企業同呼吸共命運,打造全省一流營商環境。」李文飆說,姜堰區委區政府1月16日召開全區工業企業和重大項目服務專員工作動員部署會,要求為全區企業的全生命周期提供「保姆式」「一對一」專員服務,各位專員要扮演好上情下達聯絡員、項目審批代辦員、破解難題協調員、轉型升級指導員、非公黨建領航員、配套產業鏈招商員這「六大員」角色,叫響「姜堰服務專員」新品牌。
2018年,姜堰新籤約、新開工、新竣工億元以上項目分別為178個、65個、55個;實施3000萬元以上重大技改項目77個,技改投入46億元;艾康尼克新能源汽車項目取得突破性進展,融創教育小鎮、興科迪智能電子、馬威電機等一批重大項目落戶,華脈光電項目服務組榮獲泰州市首批「駿馬獎」。
「姜堰高新區華脈光電項目服務組僅用了243天,就助推投資10億元的華脈光電項目實現當年籤約、當年施工、當年投產,詮釋了『昂首千裡馬,俯身孺子牛』的姜堰速度與姜堰服務。」方針告訴記者。為加速推進華脈項目,姜堰高新區成立了服務幫辦團隊,展開全程緊貼式服務,先後10餘次奔波於姜堰、蘇州、上海等地,請專家設計圖紙,馬不停蹄到相關部門跑立項、辦手續。公司組建之初,園區就提前幫助聯繫人力資源市場、高職院校招收技工,還先後為企業爭取到2.5億元貸款,主動騰出300多平方米辦公用房,擠出13套小公寓,為先期進駐姜堰的華脈員工辦理食堂用餐卡等。這樣的推進速度,至少為企業節省了三分之二的建設時間。該項目一期工程投產後,每個月營業收入可達3000萬元。
在項目建設「加速度」的背後,是姜堰營商環境的不斷優化。目前,姜堰全區已有937項行政權力事項實現「不見面」或「見一次面」辦理;全面落實商務備案與工商登記「一窗受理」制度,「三證照」辦理時間比省標快一倍。姜堰還創新設立商事審批服務虛擬辦公室,開設項目審批專區,為建設方壓減約23個工作日,商事制度改革獲省政府獎勵支持。該區去年還創新成立招商引才局,設立「姜堰人才日」,成立「堰歸來」人才服務聯盟,開通了5處引才直通站。
為加快項目審批,姜堰政務服務中心率先開通「項目審批專區」,將項目從立項到施工許可所必經的發改委、工信局、住建局等9個審批部門21類審批備案事項相對集中,實行一條龍辦理,申報材料總數由之前的50多件壓縮到不超過18件,並實現線上線下融合辦理。「項目審批專區」設立後,姜堰涉企審批均可實現一站式、大集成辦理,企業開辦1.5個工作日內完成,不動產登記壓縮到2.5個工作日,項目審批總時間壓縮到平均24個工作日。
今年以來,姜堰進一步強化「讓企業創業受尊重、讓百姓辦事不求人」的服務理念,致力打通服務企業發展的綠色通道,建立「一對一」服務專員機制,優化事中事後監管,每位專員每月走訪服務企業不少於1次。「我們通過設立一支服務隊伍、一個服務窗口、一條服務熱線、一輛服務直通車、一個綜合服務平臺、一套服務保障的『六個一』服務模式,可實現服務全區規上工業企業和重大項目全覆蓋。」姜堰區經信委主任金峰說,服務專員作為服務掛鈎企業和項目的第一責任人,必須第一時間將企業反映的困難和問題抄報區專員辦,區專員辦要及時收集整理企業訴求,由專員服務窗口配合,協調主辦單位和會辦單位進行領辦、一跟到底,為企業和項目提供一整套服務保障。
記者 顧介鑄
通訊員 黃立群 劉永彬 喬 梁